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对福建省宁化国有林场36年生福建柏林下套种闽楠生长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闽楠适合在福建柏成熟林林下套种,在套种前,需对福建柏进行择伐并修枝;福建柏择伐后保留密度对套种的闽楠生长具有显著影响,保留密度300株/hm2的闽楠生长最好,平均胸径4.3cm,平均树高5.4m,胸径、树高生长量的高低顺序依次为300株/hm2﹥600株/hm2﹥900株/hm2;在相同保留密度下福建柏修枝对林下套种闽楠生长具有显著影响,修枝高度6米的林下套种闽楠生长效果最好,平均胸径4.2cm,平均树高5.5m;闽楠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依次是福建柏修枝高度6m﹥4m﹥不修枝。  相似文献   

2.
造林地类型对闽楠幼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闽楠在不同类型造林地的生长规律,以为闽楠的林下套种提供技术支撑。在国外松近熟林下、杉木近熟林下和采伐迹地3种不同类型的造林地,以2年生闽楠轻基质容器苗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国外松近熟林下与杉木近熟林下套种的闽楠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高于采伐迹地的;国外松近熟林下与杉木近熟林下有利于闽楠树高和地径生长,在国外松近熟林下种植的闽楠树高和地径生长量最大。  相似文献   

3.
以3种造林方式(18 a杉木林下套种闽楠、闽楠纯林、闽楠与杉木混交林)营造的闽楠试验林为对象,分析造林2 a后幼林生长情况,利用Win-RHIZO根系分析系统比较不同造林方式闽楠根系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杉木林下套种闽楠的平均地径、最大冠幅、苗高、枝下高、单株总根长、总表面积、根系总体积、根深和平均根幅均最大,依次为11.60 mm、61.33 cm、115.56 cm、32.42 cm、1269.13 cm、376.75 cm^2、9.32 cm^3、47.50 cm、48.42 cm;3种造林方式下闽楠单株根总长度均在根系直径0 mm4.5 mm、0.5 mm-2的林下套种方式最适合闽楠生长。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6a生的杉木林下套种的闽楠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不同杉木保留密度下套种闽楠的生长量和土壤养分,结果表明:保留900株/hm2的处理最优,通过林下套种闽楠,可以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含水率。杉木林下套种闽楠可以作为杉木纯林改造的栽培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5.
在杉木林下进行了套种闽楠试验,对套种后6年的林分生长量、闽楠叶绿素水平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郁闭度太大或过低的林下套种均会对闽楠生长造成不利影响,以郁闭度为0.4~0.6的杉林冠下套种闽楠的效果较好。与郁闭度为0.8的套种相比,杉木的树高、胸径、材积分别提高了12.9%~20.2%、12.9%~15.5%和38.9%~56.6%;闽楠的保存率、树高、地径分别提高了22.62%~26.17%、10.9%~22.78%和34.29%~48.57%。叶绿素水平也提高了70.2%~85.1%,体现郁闭度0.4~0.6的林分小环境条件较适合闽楠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福建林业科技》2022,(1):76-80
2016年11月,在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洋口国有林场对14年生的杉木人工纯林进行间伐,设置2个保留密度(900、1200株·hm(-2)),并于2017年3月在杉木人工林林下混合套种闽楠、火力楠、木荷、观光木4种乡土阔叶树种,分析不同间伐保留密度下杉木和4种阔叶树树高、胸径、冠幅生长动态。经连续3 a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火力楠和观光木地径增长量、苗高增长量及冠幅增长量显著高于木荷和闽楠。杉木间伐保留密度900株·hm(-2)),并于2017年3月在杉木人工林林下混合套种闽楠、火力楠、木荷、观光木4种乡土阔叶树种,分析不同间伐保留密度下杉木和4种阔叶树树高、胸径、冠幅生长动态。经连续3 a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火力楠和观光木地径增长量、苗高增长量及冠幅增长量显著高于木荷和闽楠。杉木间伐保留密度900株·hm(-2)处理下套种的4种阔叶树地径生长增量、苗高生长增量、冠幅生长增量明显大于间伐保留密度1200株·hm(-2)处理下套种的4种阔叶树地径生长增量、苗高生长增量、冠幅生长增量明显大于间伐保留密度1200株·hm(-2)处理,表明间伐保留密度900株·hm(-2)处理,表明间伐保留密度900株·hm(-2)对杉木中龄林林下阔叶树的生长更为有利。间伐保留密度900株·hm(-2)对杉木中龄林林下阔叶树的生长更为有利。间伐保留密度900株·hm(-2)下杉木平均胸径和树高增量较大,但蓄积量增量较小。研究结果可为杉木中龄林近自然经营下的异龄复层混交林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杨庆平 《绿色科技》2023,(19):113-116
为分析主伐择伐保留、套种栽植密度对成熟杉木林下套种楠木林分生长量的影响。于2015年福建省邵武卫闽国有林场开展试验研究,选取立地条件相近的26年生成熟杉木纯林进行主伐择伐,保留3个密度处理,分别为600、750、900株/hm2,于2015年1月在林下套种2年生楠木,套种密度分别为1200、1050、900株/hm2,并设置主伐择伐保留900株/hm2,杉木不套种楠木的对照组,于2023年3月对林分生长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主伐择伐保留杉木密度600株/hm2、林下套种楠木1200株/hm2时主林层杉木、亚林层楠木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单株立木材积高于其他密度处理和对照组(P<0.05);主林层杉木单位面积蓄积随主伐择伐保留密度增加而增加,亚林层楠木单位面积蓄积随择伐保留密度增加而减少,但各处理间总单位面积蓄积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对于成熟杉木林,主伐择伐保留密度增加后,对杉木及林下套种楠木生长产生不良影响,但是林分生长量未有显著变化,考虑原因可能是...  相似文献   

8.
在福建省大田县太华镇调查了天然起源闽楠林不同坡向、不同坡位楠木林及其林下幼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1)坡向、坡位对闽楠林木胸径、树高和郁闭度的生长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坡向×坡位交互作用对胸径生长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但对树高和郁闭度的影响不显著((p>0.05))。闽楠林木胸径、树高生长阳坡极显著大于阴坡,中、下坡极显著大于上坡;阳坡的中、下坡有利于楠林胸径生长,阳坡、阴坡的下坡有利于林木树高的生长,阴坡的中、下坡则有利于其郁闭。(2)坡向、坡位以及坡向×坡位交互作用均对林下闽楠幼苗的数量和苗高生长均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阳坡幼苗的株数和苗高极显著大于阴坡;中坡株数最多、但苗高最矮,下坡株数最少、但苗高最高,上坡株数、苗高均居中;阳坡×中坡最有利于楠木林幼苗株数生长,阳坡×下坡最有利于楠木林幼苗苗高生长,而阴坡×下坡既最不利于幼苗株数生长,也最不利于苗高生长。  相似文献   

9.
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福建沙县进行杉木林下套种闽楠试验,分析生境与容器苗选择对闽楠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林窗较林冠下生境能显著促进闽楠幼树的树高、地径、冠幅、当年抽梢的生长,显著增加闽楠幼树的一级侧枝数量、一级侧枝长度、抽梢一级侧枝数量、抽梢一级侧枝密度,树冠圆满度显著变小;采用2年生容器大苗造林较常规1年生容器苗造林可显著提高闽楠幼树的树高、地径、冠幅、当年抽梢,增加闽楠幼树的一级侧枝数量、一级侧枝密度、一级侧枝均长、抽梢一级侧枝数量、抽梢一级侧枝密度,但树冠圆满度变小;容器苗因素在闽楠幼树生长和树冠特征因子方面影响作用大于生境因素,两个因素仅在抽梢1级侧枝数量方面存在着极显著性交互作用。应用容器大苗造林法,创造林窗生境和在林窗生境栽植是提高林下闽楠更新层培育成效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比较分析了毛竹纯林采取局部控制技术,即大环状释放地上空间、小环状清除地下空间套种闽楠(KK处理)与不释放空间,直接套种闽楠(NK处理)和不释放、不套种(CK处理)三种不同处理竹林分闽楠和毛竹生长状况。试验结果表明:KK处理闽楠高径生长优于NK处理,两者间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新竹平均胸径从大到小依序均为; KK处理 NK处理 CK处理,KK处理产笋量极显著高于NK处理和CK处理,各处理竹材量和现存竹材量没有显著差异。采取KK处理在毛竹林中套种闽楠可以构建竹楠混交林分,且生长状况良好,可以在适宜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1.
闽楠(Phoebe bournei)人工幼林生长缓慢是闽楠培育研究长期攻而未克的难题。闽楠人工幼林地抚育研究表明割灌除草可显著促进闽楠幼林生长,而施肥能否显著促进闽楠幼林生长却有相反的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清施肥对闽楠人工幼林生长是否具有显著影响,本研究以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的闽楠人工幼林为研究对象,以尿素(含N46%)作为试验氮肥,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试验设计,设置0(对照)、100、200、300、400、500 g/株等6个施用量水平,每年1次,连续施用2年,对试验林的树高、地径、胸径和冠径等指标连续监测2年。研究结果表明,施肥闽楠幼林的树高、地径和冠径生长节律与未施肥闽楠幼林的生长节律相似,从当年9月至翌年的3月为生长停滞期,9月、12月和3月3个月间的树高、地径与冠径没有显著差异;3—9月为高速生长期,每3个月树高、地径和冠径就有一般显著、显著或极显著的提升。施肥闽楠幼林的树高、地径、冠径虽然比未施肥闽楠幼林略有提高,但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氮肥施用1年或2年对闽楠幼林生长没有显著影响,其原因可能是土壤含有的养分可满足闽楠幼林的生长,也有可能是氮肥需要连续施用3年以上才能显现出显著的生长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不同生境、造林模式闽楠人工林生长及林分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福建省三明市和建瓯市不同生境、造林模式闽楠人工林的24块代表性样地材料,对其生长及林分分化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45龄闽楠人工纯林北坡、东坡林分树高均值明显高于西坡、南坡,而南坡、东坡林分平均胸径显著较北坡、西坡大,中坡、下坡生长明显优于上坡;45龄不同混交类型闽楠人工林中,与杉木混交效果较好,显著优于分别与福建柏、毛竹、木荷混交的林分;8 10龄弱光环境下闽楠林分在马尾松冠下和杉萌套种模式时生长较好,其树高、胸径显著大于杉木冠下闽楠林分;相同坡向、坡位、混交林及马尾松冠下闽楠人工林树高、胸径变异较小,而冠幅变异较大。不同微环境和造林模式的闽楠人工林径阶分布采用Weibull分布函数拟合,效果较好,各坡向、坡位闽楠人工纯林、与毛竹混交的林分及弱光条件下闽楠幼林均为倒"J"型分布,即其林分结构相对稳定、竞争较合理,而分别与杉木、福建柏和木荷混交的林分径阶呈单峰左偏山状分布,表明其处于竞争的自然稀疏后期;不同生境、造林模式闽楠林分林木分级显示,除杉萌套种和杉木冠下林分各级林木所占比例相对分散外,其他调查林分Ⅱ级木、Ⅲ级木占主导地位。因此,营建闽楠人工林应依据不同培育目标进行立地、混交模式及微环境选择,其人工林分宜选偏阳、半阳坡、中下坡,造林时尽可能选庇荫微环境,至中龄期可逐步移除冠层树种;杉木为其较理想伴生树种,与杉木混交林分的生长后期或杉萌套种闽楠林分郁闭期,建议间伐伴生树种;而弱光微环境应首选立地较好的马尾松冠下。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林下套种模式是林分在经营过程中修复脆弱生态系统的有效措施之一。主要对低产阔叶林、主伐择伐后的杉木林、主伐择伐后的马尾松林等不同林分类型进行了套种楠木的试验,观察并比较了楠木在不同林分修复类型下的生长状况,为不同林分修复类型套种经营以及推广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产地闽楠(Phoebe bournei)幼苗生长性状的变异规律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的关系,以来源于6个省区的12个种源的种子培育的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分析了闽楠幼苗苗高、地径、生物量等性状的种源差异,苗期生长性状与种源产地气候或与地理因子间的相关性以及各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参试种源间生长差异显著,这些差异主要由遗传因素制约;地径、地下生物量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地径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各观测性状与无霜期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苗木苗高、地径、生物量等性状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根据聚类分析结果,供试的12个种源可划分为优、良、中、差4类,其中广西、贵州种源具有较明显的生长优势。综合分析结果表显示:闽楠各种源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地理隔离导致幼苗的生长性状变异丰富,西南地区种源普遍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15.
闽楠轻基质育苗容器规格与分级培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闽楠优质轻基质容器苗培育方案,开展轻基质育苗容器规格和苗期分级培育对闽楠1 a生容器苗生长和苗木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基质配比和缓释肥加载量相同的情况下,闽楠容器苗的地径和苗高生长随着容器规格的增大显著加快,采用4.5 cm×10.0 cm规格的轻基质容器可满足1 a生闽楠容器苗生长需求,既提高优质苗出圃率,又利于降低育苗成本;苗期分级分隔培育试验则发现,分级分隔与否虽对平均苗高影响不明显,但分级分隔培育使苗高生长更加均匀整齐,显著促进苗木侧须根和地径生长,提高了1 a生闽楠苗木质量,大幅度提高合格苗出圃率和Ⅰ级苗率,分别达79.01%和50.62%。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析在马尾松林下套种闽楠构建的异龄复层林对林分生长量与生态效应的影响。马尾松闽楠混交复层林中闽楠、马尾松的胸径、树高以及单株材积均显著高于纯林,林分总蓄积无显著性差异;复层林的总生物量、主干生物量、枝生物量、叶生物量高于纯林;马尾松闽楠混交复层林净生产力最高,马尾松纯林次之,闽楠纯林最低。在生物量器官分配方面,复层混交林与纯林均呈现出主干>枝>叶的规律。综合林分水源涵养功能方面,复层林功能最强,闽楠纯林次之,马尾松纯林最低;土壤通透性能、保水能力、土壤肥力也与此类似。经营马尾松-闽楠混交复层林是促进闽楠与马尾松生长,拓宽闽楠资源培育渠道,提高马尾松人工林分的水源涵养、培肥土壤功能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闽楠轻型基质苗木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提高闽楠造林质量,采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正态分布等方法研究了闽楠轻型基质苗木质量分级标准。结果表明:苗高和地径可作为闽楠轻型基质苗木质量分级指标,采用聚类分析方法与正态分布分级法,得到2种闽楠轻型基质苗木质量的分级标准。通过调查统计不同育苗圃地闽楠轻型基质苗木的生长情况,确定1年生闽楠轻型基质苗木质量分级标准为Ⅰ级苗,H≥35cm、D≥0.35cm;Ⅱ级苗,35H≥20cm、0.35D≥0.25cm。  相似文献   

18.
光氮互作对闽楠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闽楠(Phoebe bournei)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4种光照强度和4种氮素水平的双因素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光氮互作对闽楠幼苗生长的影响,旨在为闽楠的保护和优质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光氮及其互作对闽楠生长的影响显著(P<0.05)。增施氮肥使闽楠株高、地径、叶面积、生物量和根系指标增大,但增加到一定水平后下降,0.5、1mol/L水平下闽楠幼苗生长较好,无氮和2mol/L施氮下受到抑制;随光照强度降低,闽楠株高、叶面积和生物量均呈先增后降趋势,地径、根系指标逐渐降低,L0N2(100%NS、1mol/L)处理最好。过度遮荫、无氮或过量施氮均不利于闽楠生长,适度遮荫(41.3%自然光)和增施氮肥(0.5、1mol/L)能有效促进闽楠幼苗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9.
以广西七坡林场1年生盆栽闽楠(Phoebe bournei(Hemsl.)Yang)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光照梯度为全光照100% NS (natural gunshine)、42.7% NS(闽楠林缘光照)、15.3% NS(闽楠林层光照)和5.5% NS(闽楠林下光照),研究不同光照处理6个月后对闽楠幼苗生长、生理生...  相似文献   

20.
坡位对6年生杉木闽楠混交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坡位对杉木闽楠人工混交林生长的影响,对中亚热带6年生杉木闽楠混交林中杉木和闽楠平均胸径、平均树高,以及不同坡位上杉木和闽楠的最大及最小单株生长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从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生长量来看,杉木和闽楠均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从不同坡位的最大及最小单株生长量来看,杉木和闽楠也均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且在不同坡位杉木生长量都大于闽楠生长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