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以3a、4a、5a生凤丹实生苗为试验材料,分析探讨凤丹超级苗选择方法与标准,并根据拟定的标准选出适宜的凤丹植株,营建凤丹超级苗苗圃基地,为凤丹大规模种植提供优良的种质资源。结果表明:1同等栽植条件下,3a、4 a、5 a生同龄级凤丹个体之间的苗高、地径生长量存在极显著差异,且3 a、5 a生凤丹地径生长量差异大于苗高生长量。2 3 a、4 a、5 a生凤丹地径与苗高均存在正相关关系,但仅5a生苗关系显著。3凤丹超级苗选择标准按平均地径、平均苗高同时加上1.5倍标准差,3 a生苗入选率为3.81%,4 a生苗入选率为4.57%,5 a生苗入选率为4.36%。4选择出符合标准的凤丹植株955株,合计入选率3.91%。  相似文献   

2.
以1、2、3年生的云南松苗木为材料,探讨超级苗选择的基础和方法。结果表明:①同龄级个体间的苗高、地径生长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新梢生长量和分枝数也存在较大差异;②同龄个体间高生长量较地径生长量变异大,且苗高、地径生长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因此云南松超级苗以苗高生长量为主、结合形质特征进行选择;③按照平均高生长量加上2倍标准差作为超级苗选择标准,经初选、复选,最终在78 200株1、2、3年生苗木中选出2 825株超级苗,平均入选率为3.6%,且选择结果以2年生苗木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年生白榆实生苗的苗高和地径进行调查分析,苗高采用■+2a的选择标准,其相应地径采用■+3a的选择标准,确定白榆超级苗的最低标准为苗高428.18 cm,地径5.295 cm,共选出12株超级苗,入选率为3.57‰,超级苗平均苗高为457.5 cm,平均地径为5.758 cm。  相似文献   

4.
以1年生的木荷苗木为材料,分析超级苗选择方法与标准,并通过超级苗造林,促进木荷人工林的速生丰产.结果表明:(1)超级苗选择按苗高、地径同时加1.0δ,入选率12%,入选超级苗苗高≥96 cm,地径≥1.1 cm;(2)13年生木荷超级苗造林林分胸径年均生长量、树高年均生长量均表现优异,材积累积速度较快,达到年平均树高生长量0.85 m,年平均胸径生长量1.03 cm的速生丰产能力.  相似文献   

5.
以1~7年生的银杏半同胞家系实生苗为材料,探讨超级苗选择的遗传基础和方法。结果表明:11~7年生苗的同龄个体间的苗高、地径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21~3年生苗的同龄个体间苗高变异均大于地径变异,同时苗高较容易测定,因此1~3年生银杏超级苗选择宜以苗高为主,兼顾地径等形质指标。3随着苗龄的增加,苗高测定趋于不便且不能准确测量,而地径测量相对容易且准确度高,因此4年生及以上苗龄的超级苗选择宜以地径为主,兼顾苗高等形质指标。4基于苗高均值加上2倍标准差作为选择标准进行初选,兼顾地径等形质指标进行复选,最终在供试的64000株7个苗龄的银杏实生苗中选出超级苗共计1744株,平均入选率为2.8%;基于地径均值加上2倍标准差作为选择标准进行初选,兼顾苗高等形质指标进行复选,最终在供试的64000株7个苗龄的银杏实生苗中选出超级苗共计2732株,平均入选率为4.3%。选出的超级苗表现出较高的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鹅掌楸4个家系2 a根1 a杆的实生苗的苗高和地径生长指标调查分析发现,苗高和地径两性状在不同家系间差异显著。利用制定的鹅掌楸超级苗选择标准,即苗高和地径均值分别加上1.5个标准差,确定了入选超级苗苗高≥158.6 cm,地径≥24.02 mm,入选率为1.47%。共选择出99株超级苗,平均苗高为169.06 cm,超苗高总体均值的52.44%,平均地径为26.96 mm,超地径总体均值的56.93%。入选超级苗的苗高分布以160 cm~179 cm最多,占比约87.88%。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选择野生大苗,按株行距2m×4m 雌雄比8:2营造水地沙棘园。在集约栽培条件下,定植3a 后,保存率可达94%以上,树高、地径、当年生侧枝的年均生长量逐年增加,同时冠幅迅速扩展。山地沙棘园的营造,造林成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一年生实生苗,2年生实生苗和扦插苗;苗高和地径的生长量在造林当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臭椿超级苗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臭椿5个家系1年生实生苗的高生长和地径的调查数据分析,苗高生长差异显著,地径生长差异不显著。按照苗高H+10%H、地径D+10%D的标准进行超级苗选择,共选出312株超级苗,苗高范围在124~290cm之间,平均地径为2.24cm。干形通直圆满的株数比率达94%以上。。  相似文献   

9.
以4、6、9年生青海云杉实生苗为材料,初步探讨青海云杉超级苗选择的方法与标准。结果表明:1同龄级苗木个体苗间苗高差异显著,且9年生个体苗间差异较大。2按照平均苗高加2倍标准差为超级苗选择的标准,平均入选率为3.3%,且4年生苗木选择效果最好。3从青海云杉超级苗入选结果来看,4、6、9超级苗平均生长量增幅为3.64~24.78cm,增率为34.70%~50.50%,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家系山桐子的生长差异,促进山桐子的开发利用,对19个半同胞家系的山桐子苗期生长性状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家系的山桐子苗期生长性状有较大差异,苗高和地径生长量的变异幅度较大,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有利于家系选择;山桐子家系的苗高、地径和主根长的遗传力分别达到0.94、0.87和0.91,属于高度遗传控制;综合考虑苗高和地径,初步选择出隆亨20号、隆亨27号和汉中6号3个优良家系,具有良好的速生性和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从美国田纳西州、路易斯安那州引进599个无性系,通过3年苗期试验,对苗期生长表现较好的13个无性系进行生长量测定,结果表明:一根一干苗各无性系之间地径生长存在显著性差异,二根一干苗和三根一干苗各无性系之间地径生长存在着极显著性差异;苗高生长在各无性系之间均存在着极显著性差异;参试无性系的地径、苗高表型变异系数分别为12.638%和5.570%,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835和0.860,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11.562%和5.150%。说明各性状遗传潜力较大,存在着广泛的遗传变异,具有获得较大遗传增益选择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白城市林木良种繁育场的樟子松15个半同胞家系子代3 a生苗高和地径生长量进行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半同胞家系子代的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15个家系中苗高大于对照的占73.3%,地径大于对照的占86.7%,苗高遗传力为59.1%,地径遗传力为66.7%。按子代苗苗高、地径生长量大于对照10%的标准筛选6个优良半同胞家系,其中,63号家系的苗高和地径生长最快,分别为12.02 cm和0.63 cm,6个家系的平均苗高、地径分别为10.75 cm、0.57 cm,与CK相比较,其遗传增益分别为22.32%、21.03%。  相似文献   

13.
以美国紫薇10个家系1 a生实生苗为研究对象,探讨其高生长节律,旨在为紫薇的选择育种研究提供参考。对各家系苗高生长进程分析表明,紫薇不同家系苗高年生长规律基本一致,呈现"慢-快-慢-快-慢"的生长节律,2个生长高峰期为7月中下旬至8月初、8月下旬至9月初,其苗高生长量约占全年生长量的40%~50%;对10个家系的苗高、地径生长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家系间苗高、地径生长差异极显著,苗高、地径生长最大的2号、6号家系分别高出生长量最小的4号、7号家系150%和49%。各家系内单株之间也存在丰富的变异,苗高平均变异系数为30.9%,地径平均变异系数为22.35%。家系间、家系内存在较为丰富的变异,预示着具有较大的选择潜力。  相似文献   

14.
对1年生俄罗斯花楸播种苗苗高、地径的年生长量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1 m2产苗量34~178株,最大苗高114.5 cm,最大地径17.36 mm,总体平均苗高为38.24 cm,地径平均为7.24 mm。初步确定俄罗斯花楸1年生播种苗最适宜密度为60株/m2,在此密度下苗高平均为50.28 cm,地径平均为9.38 mm。苗高、地径和密度相关性显著,苗高与地径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49,苗高、地径与密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42、-0.372,密度越大,苗高、地径越小。  相似文献   

15.
采用小样地评选法进行硕桦优树选择,在5个种源地共选择优树150株。各种源地优树胸径、树高年平均生长量分别高于样地平均值32.39%~38.13%和5.13%~21.85%。分析了5个种源1年生秋播苗和春播苗的生长差异,秋播苗均好于春播苗,各种源间高生长差异显著。对1年生和2年生苗木苗高和地径生长量方差分析表明,各种源(家系)苗高、地径生长量间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以种源进行分析,白河种源最优,其次为靖宇种源和汪清种源,敦化种源和临江种源较差,白河种源平均苗高超过所有种源苗高平均值8.15%,平均地径超过所有种源地径平均值5.34%;以家系进行分析,BH-1、BH-2、BH-3、BH-4、BH-5、BH-6、BH-7、JY-1、JY-3、WQ-1和WQ-2这11个家系的苗木长势较好,是硕桦优良家系的重点选择对象。  相似文献   

16.
定量分析了无患子苗期地径、苗高生长规律,并利用Logistic模型对其地径和苗高年生长节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无患子1年生播种苗地径和苗高年生长节律可划分为始盛期、速生期、盛末期3个阶段。在始盛期,苗高、地径生长量分别占全年总生长量的21.56%和18.96%;进入速生期后,苗高、地径生长量占全年生长量比例为58.83%、66.90%;进入盛末期,苗高、地径生长量占生全年生长量比例仅19.61%,14.14%。苗木地径、苗高生长量与生长时间均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关系,拟合的数学模型可靠性高,可用于指导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17.
对29个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 Kom.)家系苗期6年生生长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苗高和地径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基础。苗高的家系遗传变异系数为16.6%,地径家系遗传变异系数为11.8%。综合评价苗高地径生长性状后,选择了4个优良家系:8-101,8-104,8-72和8-14。这4个优良家系的苗高遗传增益达17.4%,地径遗传增益达8.4%。苗高生长量最大的家系为8-72,比苗高生长量最小的家系8-36高90.0%,比全部家系苗高平均值高26.5%。各家系苗高与地径、新梢生长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40 2和0.9242,各性状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8.
对东台市林场9-2、4、69、创新、108、京2、美荷和北抗等8个杨树无性系1年生扦插苗的年生长节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苗高和地径年生长量方差分析F值分别为2.80和3.10,供试无性系存在显著差异。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京2、创新、108和北抗等4个无性系苗高和地径的均值都超过69杨。苗高增幅分别为11.96%,10.48%,5.67%和5.27%;地径增幅分别为3.13%,7.50%,22.50%和6.25%。这为进一步选择适应当地土壤、气候和水分等条件的优良杨树品种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开展5种育苗基质对红木荷1 a生营养袋苗苗高和地径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基质对红木荷1 a生的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各处理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苗高和地径生长表现较好的处理均是处理C,基质配方(2/3的蔗渣+1/3的羊粪),苗高和地径生长表现较差的处理均是处理E,即对照。从1 a的月生长量调查结果看,从第5个月开始(2016年2月),苗高和地径生长表现最好的处理均为处理C(2/3的蔗渣+1/3的羊粪),最差的均是处理E。  相似文献   

20.
笔者以日本落叶松二代优树嫁接苗为对象,对嫁接成活率和嫁接苗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二代优树嫁接成活率平均值为36.40%;无性系间嫁接成活率和生长量差异较大,无性系内各单株生长差异大,变异系数最大达到72.49%;家系间嫁接成活率存在极显著差异,生长量差异不显著;第3 a生主梢长度与2 a苗高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用2 a苗高对第3 a苗高生长进行校正后发现家系间第3 a苗高生长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树龄母树穗条的嫁接成活率及嫁接后苗木生长情况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采穗母树年龄为10~12 a的嫁接苗嫁接成活率、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均大于采穗母树年龄为14~17,18~20 a的嫁接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