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湖南林业科技》2007,34(2):28-28
杨树大多在春季栽植,经常出现部分品种成活率低,生长缓慢的现象。部分杨树秋冬季栽植效果较好。杨树秋季造林宜选在杨树树叶自然脱落前半月左右进行。因为这段时间正是树木根系生长的第2次高峰期,有利于根系恢复生长。在土壤不结冻的情况下,杨树可冬季栽植。虽然栽植后杨树根系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出辽西沙地上杨树人工造林中适宜的栽植深度,特设置了20、40、60、80cm4种栽植深度进行造林成活率以及苗木生长情况比较,结果表明,栽植深度为80cm的处理当年成活率最高,第2年苗木最高、胸径最粗,由此可知在辽西干旱地区深栽可以使杨树的根系与深层地下水接触,便于更好地吸收水分、养分,使杨树的抗旱能力更好,提高杨树的成活率,苗木长势更好,建议在杨树的造林中选择80cm的栽植深度。  相似文献   

3.
杨树大多在春季栽植,经常出现部分品种成活率低,生长缓慢的现象。部分杨树秋冬季栽植效果较好。杨树秋季造林宜选在杨树树叶自然脱落前半月左右进行。因为这段时间正是树木根系生长的第二次高峰期,有利于根系恢复生长。在土壤不结冻的情况下,杨树可冬季栽植。虽然栽植后树木根系不能立即生长,但在初春土壤温度回升以后。地下根系便可生长,等到气温达到树木发芽所需温度时,地下根系已完全恢复,长出新根,促使地上部分生长。栽植要点:一、整地。先对造林地进行全面整地。多数采用开槽低植的方式进行,个别地方因土层较浅采用穴状整地的应考虑换…  相似文献   

4.
赵平 《林业科技情报》2021,53(1):49-50,53
杨树作为一种常见树种,其生长快、用途广,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环保价值等,目前在我国很多地区都有大量栽植.在认识杨树特性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杨树造林技术,期望有利于提升各地区的杨树栽植水平,促进我国林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速生杨丰产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杨树木材价格持续上涨,人们栽植速生杨树的积极性很高,每年新造杨树速生丰产林的面积很大,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林业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也存在造林地、品种选择不当,杨树生长状况不良,易发生病虫害的情况,尤其是栽植过密的现象普遍而严重,影响其生长,难以培育大径材,不能充分发挥速生杨树的经济效益。现将速生杨树栽培要点和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杨树是我省栽植较多的速生树种之一。杨树速生,只是和其他树种相比较而言,一棵杨树在不施肥、不浇水的自然条件下,从一棵小幼苗到成材砍伐大约需要10~15年的时间。能否在不破坏杨树自然生长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加快杨树生长,缩短杨树成材时间,在较短时间内生产出大量的木材,以满  相似文献   

7.
为选育适合当地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的杨树品种,须确定最佳的栽植密度。伊犁州林木良种繁育试验中心于2013年开展试验。选取本地13个优良杨树品种,分别在2m×0.5m、3m×0.5m和2m×1m等3种栽植密度下进行试验,经过2年的试验调查,结果表明:3m×0.5m栽植密度较适合杨树能源林的生长,大叶钻天杨、I-467和I-262较适合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2004年秋在蓝旗镇的大两间房村栽植5000株高加索杨树,通过精心管护,2005年春成活率100%,历经五年的生长,如今这5000株杨树郁郁葱葱,长势喜人。树高已达6-7m,胸径7-9cm。2007年秋在荒地乡的烧锅营村和蓝旗镇的老爷庙村栽植15000株,2008年在山湾乡的庄头营村和尹家营乡的西营村栽植60000株,成活率均优于春季栽植。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杨树产业的发展为各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较大贡献。但由于种种原因,杨树产业仍存在较多的问题。以江苏沭阳县为例。一是栽植了部分老品种,如214杨、72杨、69杨等,影响了杨树产业效益的提高;二是部分地方栽植密度过大,第一年生长较快,第二年生长便减慢,到第三年或第四年就停止生长,逐渐形成了“小老树”;三是病虫害危害较重,严重的会造成全株死亡,虫害则大多啃食叶片,有时还会引起其它病害发生;四是林地立体种植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较小,部分林地种植了大豆,甚至是玉米等低产、低效农作物,降低了杨树地综合开发利用的效益;五是杨树栽后的组织化管理较缺乏,对统一防病治虫、统一施肥、统一修剪等的功能较弱,大多以分散管理为主,个别地方存在乱砍滥伐等现象。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相应措施,以促进杨树产业健康、稳步、快速、有序地发展。首先,进一步增加杨树栽植总量。杨树产业的绿化效果、作用和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及其意义大家都已了解,并已深入农民心中。要进一步搞好规划布局,调查摸清栽植潜力,尤其是林网、道路两旁要应栽尽栽,有的特级林网、微型林网要加密。要强化舆论宣传,加大对杨树产业的效益、致富典型、杨树新品种、新技术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  相似文献   

10.
任丘县北陵城大队现有杨树8万株。过去由于抚育不当,8年生杨树平均地径生长仅15厘米。而且树形不正,材质不好。1972年以来,他们在学习东洲大队榆树修剪方法中得到启示,对杨树幼树采取了“树领导、留大冠、巧控侧”的修剪方法。现已初见成效。经过修剪的杨树幼树,干通直,生长快。当年栽植的杨树幼树,干增粗1.5厘米,高生长量平均80厘米以上。  相似文献   

11.
杨树具有易于繁殖、成活,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等特点,多年来黑龙江省不仅在西部平原地区大量栽植,而且在东部山区也有引进和大量造林。但在山区杨树造林过程中,杨树干部病害危害极为严重,已成为阻碍山区杨树人工林成林的主要原因。为搞清病原,并探索其发病原因,我们在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山区的杨树重点栽植区苇河林业局,对杨树干部病害进行了调查。一、危害情况为了解山区杨树干部病害的发生及危害情况。  相似文献   

12.
杨树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轮伐期短、投资少、管理粗放、风险小等优点。杨树栽植一般都是利用一些荒滩、荒地,栽植后只要略加管理就能生长,一般7—8年即可采伐收益,其受市场变化的影响较小,即使遇上收益较低的年份,也可推迟采伐期进行规避,待市场价格回涨时再采伐销售。目前市场上木材缺口较大,  相似文献   

13.
提高杨树栽植成活率的技术措施闵曙东植树造林的黄金季节即将到来。现介绍提高杨树成活率的技术,供栽植杨树的单位和个人参考。一、药剂处理法1、黄腐酸,又名抗旱剂。它是调节植物生长的抗蒸腾剂,可配成0.5-1%溶液,在栽植前喷洒在苗木的根、茎、叶上,抗旱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 为了大力发展速生、优质的杨树新品种,自六十年代起我场不断从省内外引进新的杨树品种,进行育苗造林,驯化选优。一九七七年,承南京林产工业学院的协助,引进了意大利起源的八个杨树新品种。通过二年育苗生长和物候期的观察期测定,大部品种有可能和有价值在我省黄淮平原地区栽植推广。为了进一步验证八个品种的生长特性和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辽西地区杨树常规栽植技术,不能真正做到提高林分单产和质量,如何从粗放生产经营为集约化经营,切切实实来提高栽植杨树的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如何选择杨树品种和做到杨树创新栽植等技术尤为重要。本文从杨树适宜品种选择、适度聚集式栽植、营造混交林等探析了杨树栽植技术。  相似文献   

16.
李占民 《河北林业》2013,(11):14-15
2000年以来,随着退耕还林、速生丰产林、杨树新品种推广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我省广大平原地区杨树速生丰产林迅猛发展。截止到2009年,累计造林面积达700多万亩,其中栽植杨树新品种107、108杨350多万亩。目前,前期栽植的林分已到达或接近采伐年龄,重新栽植杨树,由于清除伐根、挖坑整地、栽植工费增加、苗木价格提高等因素加大了造林投入,由于当年苗木栽植后的缓苗现象造成树木生长缓慢,  相似文献   

17.
农药微胶囊防治桑天牛效果显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农田防护林和速生丰产林建设中,由于I-69/55、I-214、I-72/51等黑杨派优良无性系生长表现好,栽植面积迅速扩大。徐州市所属各县(市)杨树成片林总栽植面积近20000ha。随着栽植面积的扩大,重要的蛀干害虫桑天牛(Apriona germari)危害日趋严重。这不仅威胁着杨树的大面积推广,也严重影响其生长  相似文献   

18.
一、造林地的选择 选择适宜杨树生长的造林地,是实现杨树速生丰产的基本条件。现在栽植的杨树都是速生树种,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上生长最好。杨树造林地主要在平原地区和山区沟谷地带,造林地应具备以下的立地条件: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黔江区近几年内拟在全区建成20--30万亩的杨树工业原料林基地。为了科学合理地解决杨树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找到适合我区杨树生长的最佳生长环境和经营模式,我们开展了影响杨树生长的立地因子分析及生长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海拔高度不是影响美洲黑杨生长的主要因子,而坡度和栽植后的抚育是影响美洲黑杨生长的关键因子。经过生长量调查,发现美洲黑杨4—10年进入速生期,7—8年为生长最快时期,10年胸径达到33cm,单株材积0.734立方米,10年后生长变慢,因此,工业原料林美洲黑杨的主伐年龄以10年为宜。  相似文献   

20.
草履蚧,主要危害杨树、柳树、槐树、柿树、梨树的枝、干、芽.泗县近几年杨树大面积栽植,草履蚧的大发生,严重危害了杨树的生长.近几年采取药剂防治措施和采用塑料薄膜扎干的物理防治方法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