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康丽清 《农业工程》2012,2(12):10-11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发展农业机械化必须协调好农机与农艺的关系。只有加强农机与农艺结合,才能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从分析农机农艺融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入手,提出了农机农艺融合的途径:建立农机农艺融合的长效机制、促进农机农艺学科合作研究、抓好农机农艺结合的重点、加强农机农艺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2.
<正>农机与农艺是农村工作的两大主题,特别在新时期农业问题引起全社会关注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将农机与农艺进行无缝结合已经成为农业工作的主要发展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进步,当前必须将农机和农艺进行协同,实现协调发展。本文根据农业工作和农业生产的实际,对农机与农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讨,说明了新时期进行农机与农艺建设和结合的原则和方法,推进农机与农艺的融合,以便整体上促进农村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和农机化技术的发展 ,农机与农艺之间表现出了许多矛盾 ,主要是 :1 农机与作物的品种 ;2 农机与耕作制度 ;3 适宜机械化操作的农机与适宜手工操作的农艺 ;4 农机的单一性与农艺的多样性 ;5 农机的固定性与农艺的多变性 ;6 农机有限的可靠性与农艺较强的农时性 ;7 外国的农机与中国的农艺等。这些矛盾的存在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或阻碍了农机化事业和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进程。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才能使农机与农艺相互适应 ,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效果。我国即将加入WTO ,面临新的挑战 ,进一步加强对农机与农艺结合问题的…  相似文献   

4.
农机不与农艺结合,农机推广工作就很难向纵深发展;农艺不与农机相结合,农业变革就成了一句空话,农业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因此,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对于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江苏省农机局紧紧将农艺与农机扣在一起,用农艺和农机技术组装配套成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在水稻育  相似文献   

5.
山东是一个农机化大省,玉米是山东省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在推进玉米生产尤其是玉米收获机械化中,山东坚持农机农艺结合的方针,将农机农艺结合纳入各级政府的工作要求;深入开展农机农艺结合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建立农机农业专家推动农机农艺结合的合作机制;开创农业农机部门共推农机农艺结合的工作局面;创建农机农艺结合的示范推广基地;强化农机农艺结合的教育培训。使农机与农艺从结合到融合,共同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原始农业生产还是现代农业生产,都包含着农作物栽培的农艺和为农作物创造生育生产条件必须运用的生产工具或机械两项内容。它们的结合是客观必然的,是农业生产的基本形式。农机不与农艺结合,农机就很难向纵深发展;农艺不与农机结合,农业变革就成了一句空话,农业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对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当前宁城县农机与农艺结合的现状经过对宁城县部分乡镇农机与农艺结合情况调查发现,目前推广的农机化技术基本适合当地农艺要求。1.1宁城县推广的农机化适用技术基本适合农业生产的农艺…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三台县芦溪镇的调查分析,探索芦溪镇农机与农艺发展思路,做到用好农机,达到一机多用、联合作业、减少农机闲置、减少投入成本等目的,以充分发挥农机与农艺结合的联合效应。为适应机械化作业改进农艺技术,同时也可以为农艺要求改进农业机械装备,进而推进芦溪镇的农机与农艺的和谐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经营效益和社会综合效益,笔者提出了芦溪镇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2004年底,我国农机化发展史上第一部法律《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正式实施,全国农业机械化开始进入快速上升阶段。经过1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的农业机械化有了长足进步。杭州市富阳区农业发展搭上政策的东风,农业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初步实现了"机器换人"。但是,其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尤其是农机农艺融合问题,亟待解决。农机农艺的关系问题由来已久——从"农机要跟进农艺"到"农机与农艺结合",再到"农机农艺融  相似文献   

9.
主要对实现农艺农机融合的策略进行研究,旨在进一步提升农艺农机融合的效率。文中分析了农艺农机融合现状,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促进农艺农机融合的措施,希望可以提升农艺农机融合的效果,为农业生产中农艺农机的融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0.
用科学发展的理念探讨农机与农艺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农业机械化与农业耕作制度及农艺之间的矛盾表现,阐述了农机与农艺结合的重要性,指出了农机与农艺的结合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进而说明如何实现农机与农艺的结合.  相似文献   

11.
农机农艺结合问题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农业机械化深入发展,农机农艺结合对于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从农机农艺关系入手,分析我国农机农艺结合分为农机功能适应农艺要求,改进农艺要求适应农机作业功能,以及创新的农艺与创新的农机功能协调发展三个阶段。现阶段,我国农机农艺相互结合的需求迫切,条件成熟,政府重视,已进入由农机适应农艺向农机农艺相互适应转变的关键时期。研究提出农机农艺结合的思路与目标,以及实施农田整治工程、促进农机农艺学科合力研究、实施农业机械化分区规划、加强组织协调、加大农机与农艺教育培训等促进农机农艺结合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对农机农艺融合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机农艺融合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的性能与农艺要求相互适应,构成高效、协调的机械作物生产系统,是提升农机化发展内在质量、建设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等的变革为农机农艺融合创造了条件,但制约因素依然存在;农机农艺融合必须从机械化农业体系的顶层设计开始,创新组织协调机制,以工业化的理念进行设计,优先考虑农产品优势产区和规模经营主体的农机农艺技术需求。  相似文献   

13.
农机技术和农艺技术与农业息息相关,农作物的产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两种技术。因此,要想振兴农业,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改善农民的生活,必须要深入探讨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的融合。而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是相互依托的。因此,分析了农机与农艺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针对农机与农艺的融合现状提出促进农机农艺融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农机与农艺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农机要适应农艺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农艺也要为农机的应用创造良好的条件。农艺是农机的方向,农机是农艺的载体。二者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只有农机与农艺相融合,才能共同促进农业生产向更高的阶段发展。目前,我国农机化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农机农艺相融合尤为重要,它不仅关系到关键环节机械化的突破,关系到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也影响农机化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实现农机农艺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机农艺在结合时,会由于农艺多样性给农机研发生产带来一定的难度。农机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农业发展过程中,农机农艺的结合还存着许多问题与矛盾,本文主要探索了农机与农艺结合存在的问题以及实施农机农艺相结合的途径,以期农机农艺相融合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正>农机与农艺融合的问题由来已久,在我国,自从上世纪50年代农机化起步开始,这个问题一直是农学界讨论的热点。新形势下,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问题有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从农机与农艺结合的历程看,它们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农业现代化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新形势下加强农机与农艺融合的重要性农机农艺融合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加快  相似文献   

17.
杨战宏 《农业工程》2016,6(2):43-44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先进的农机与农艺生产技术不断得到普及,使生产效益大幅提升,推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今后要不断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作物技术水平,就要进一步加大农机与农艺深度融合,提升土地产出效益,这是农业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重要课题。阐述了宝鸡市眉县农机与农艺融合现状、存在问题和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是实现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而农艺技术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区将农机作业推广到农业生产中,如何实现农机与农艺的协调融合,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论述了农机农艺的关系,并强调了农业生产中农机农艺融合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推动农机农艺一体化发展、强化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的培训、建设示范基地、落实农田整治这些农业生产中农机农艺融合的应用策略,旨在促进农业生产向着机械化、现代化的方向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鹿泉城关区域站是结合了农机与农艺推广的综合性区域站。在工作中充分发挥综合性区域站的作用可以加快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突破制约"十二五"农业生产和农机化发展的瓶颈,推动农机推广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20.
农艺与农机融合发展,对于农业科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未来农业科技发展的必然要求,农艺与农机融合历史悠久和意义重大。但在实践中,农艺与农机融合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农艺与农机融合的具体措施亟待落实,本文就农机与农艺的融合发展路径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