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于2022年,在福建省东山县西埔镇梧龙村木麻黄防护林开展林间单独施用及混合施用白僵菌、绿僵菌粉炮防治木毒蛾幼虫试验。结果表明,在木毒蛾的2~3龄幼虫期,在林间施放白僵菌粉炮60个·hm-2防治木毒蛾,校正防效可达78%以上;施放绿僵菌粉炮30个·hm-2防治木毒蛾,校正防效可达80%以上;施放白僵菌和绿僵菌粉炮各15个·hm-2混合防治木毒蛾,校正防效可达84%以上。表明林间应用白僵菌和绿僵菌粉炮防治木毒蛾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且二者混合施用也表现出一定的增效效果。  相似文献   

2.
莱氏野村菌(Nomuraea rileyi)通过基础培养基基质、碳、氮、维生素筛选,玉米(50 g)、葡萄糖(1.5 g)、水解酪蛋白(1.5 g)、抗坏血酸(0.5 mg)、水50 m L为最佳固体培养基质(培养10 d),产孢量达4.78×1010cfu·m L-1。以SMY为液体培养基质,莱氏野村菌最适发酵条件:1.0×108cfu·m L-1接种浓度,25℃、p H=6、全天光照、180 r·min-1振荡培养7 d,菌丝干重为690.2 mg。固体发酵为复合粉炮生产提供基础配方,液体发酵缩短时间后可作为固体培养生产莱氏野村菌菌粉的二级种子,发酵产品为杜仲梦尼夜蛾粉炮防治重要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3.
虫生真菌在准格尔旗沙棘木蠹蛾上的流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 hippophaecolus幼虫的虫生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和流行情况,对内蒙古准格尔旗某沙棘林中的虫生真菌进行了调查,采集到11个虫生真菌标本。经实验室显微观察鉴定,其中1个为雷州被毛孢Hirsutella leizhouensis侵染,1个为一种被毛孢Hirsutella sp.侵染,9个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侵染;分离纯化得到7株球孢白僵菌菌株。  相似文献   

4.
刚竹毒蛾白僵菌优良菌株筛选及生产应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蔡国贵 《林业科学》2003,29(2):102-108
本研究对天然刚竹毒蛾僵虫蛹分离纯化的 8个球孢白僵菌菌株 ,进行了菌落形态、菌落生长、产孢量和发芽率等培养性状测定 ,并与 4个马尾松毛虫球孢白僵菌菌株进行了室内外防治刚竹毒蛾试验比较 ,结果表明 :菌株间的培养性状和毒力有明显差异 ,各菌株存在较明显的寄主专化性 ,分离自刚竹毒蛾的菌株毒力较高。筛选出BP4和BP1 2个优良菌株 ,具有菌丝生长速度快 ,产孢时间短 ,产孢能力强 ,毒力高等优点 ,并将最优的BP4菌株应用于生产 ,菌粉平均含孢量达 2 3 8 7×1 0 8·g- 1 ,平均孢子发芽率达 96 2 % ,林间防治越冬代刚竹毒蛾平均效果达 92 3 % ,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对B_3等4个不同白僵菌的菌株进行工厂化生产,分别观测各菌株在各个生产阶段的表现性状和生长特点及菌粉质量;并对马尾松毛虫进行室内死亡速率测定和林间防治试验及大面积生产性防治。已筛选出适于我区扩大生产和应用的高毒白僵菌B_3菌株。B_3菌株在生产过程中表现出孢子萌发快,菌丝生长旺、产孢时间短、菌粉质量高等优良性状,在施菌处理后,对马尾松毛虫的前期感染死亡率(室内5天内,林间15天前)显著高于广激、广单、瓯单。试验表明、B_3菌株是具备对马尾松毛虫感染快、作用迅速、僵虫出现早等优良性状的高毒白僵菌株。  相似文献   

6.
采用白僵菌Beauveria sp.、绿僵菌Metarrhizium sp.、粉拟青霉Paecilomycesfarinosus、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var.sandiego、芜菁夜蛾线虫Steinernemafeltiae对淡翅黎丽金龟Blitopertha pallidipennis Reitter进行致病力测定和苗圃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卵孢白僵菌AB菌株和球孢白僵菌YB菌株室内致病率60%—83.3%,苗圃防治效果67.6%—86.6%;芜菁夜蛾线虫室内致病率98%,苗圃防治试验校正虫口减退率87.5%;绿僵菌室内致病率13.8%;苏云金杆菌室内致病率58.8%,苗圃防治效果3.4%;粉拟青霉不致病。  相似文献   

7.
室内测定了7株莱氏野村菌Metarhizium rileyi菌株对草坪害虫淡剑灰翅夜蛾Spodoptera depravata 3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25℃下1×108个/m L孢子浓度莱氏野村菌对淡剑灰翅夜蛾的致死中时LT50为3.75~5.21 d。选取室内毒力测定中效果较好的菌株DT2011N7分别在8月和9月进行2次野外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8月高温条件下,莱氏野村菌对淡剑灰翅夜蛾无防治效果,而9月份防治效果明显,药后7 d,1×10~8个/m L和1×10~7个/m L孢子悬浮液的校正防效分别为78.53%和54.29%,药后10 d达到最佳防效,分别为79.33%和89.85%,药后20 d,仍有一定的防效,分别为46.17%和41.55%。试验表明莱氏野村菌对淡剑灰翅夜蛾具有良好的杀虫活性和持效性,具有作为生防菌株开发利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应用7个球孢白僵菌菌株对橄榄蛀果虫———芒果小齿螟的致病力作了室内测定,并进行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自竹绒野螟的BbCeFZ01菌株和思茅松毛虫的Bso6菌株有较强的致病力,在107个孢子.mL-1浓度下,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2.6%、88.9%。林间Bso6粉剂(含孢量2.7×1010孢子.g-菌1粉)防治效果最好,达96.5%;其次为Bso6菌株粉炮(125g菌粉.个-1)和BbCeFZ01水剂(1×107孢子.mL-1),效果分别为91.6%和87.8%。  相似文献   

9.
球孢白僵菌林间防治油茶黑褐盗毒蛾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球孢白僵菌不同剂型进行林间防治油茶黑褐盗毒蛾试验,通过林间施菌,套笼法检查防治效果,调查防治后油茶植株的虫口数和油茶叶片新增受害率,综合评价白僵菌林间防治该虫的效果。结果表明,以108孢子·mL-1白僵菌孢子悬浮液喷雾(B处理)防治效果最佳,施菌10 d后黑褐盗毒蛾幼虫死亡率达92.8%,防治效果达91.0%。白僵菌粉炮处理中,60个粉炮·hm-2(A2处理)、90个粉炮·hm-2(A3处理)2个处理间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10 d后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2.4%、85.3%,但显著高于30个粉炮·hm-2(A1处理)。白僵菌不同剂型防治后各处理组的虫口数、防治期间新增受害率均较防治前出现了显著的下降。其中虫口数下降最多的分别是A3、B、A2处理,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8.6%、88.4%、81.5%;B、A3、A2处理在防治期间新增受害率仅为5.3%、6.0%、8.3%,而对照的新增量为21.0%,防治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0.
二株莱氏野村菌对斜纹贪夜蛾幼虫的致病性(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株莱氏野村菌分别分离自日本的淡剑贪夜蛾和大豆夜蛾 ,将他们接种于斜纹贪夜蛾的幼虫 ,并饲以人工饲料 .共设置 5个分生孢子悬浮液的浓度梯度 ,即 10 7,10 6 ,10 5,10 4 ,10 3孢子 /毫升 .对斜纹贪夜蛾幼虫的毒力试验结果表明 :分离自淡剑贪夜蛾菌株的LC50为 5 38,分离自大豆夜蛾菌株的LC50为 5 71,10 7孢子 /毫升浓度分生孢子悬浮液的致病死亡率分别为 89 5%和 84 2 %  相似文献   

11.
肿腿蜂、肿腿蜂带菌防治光肩星天牛幼虫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探讨利用肿腿蜂和肿腿蜂带菌防治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glabripennis(Motsch)]幼虫。室内试验,肿腿蜂对光肩星天牛3龄幼虫寄生率100%;对4龄幼虫25%,对5龄幼虫无寄生效果;肿腿蜂带球孢白僵菌和肿腿蜂带粉拟青霉对4~5龄幼虫寄生死亡率分别为87.50%和90.63%。用肿腿蜂进行林间放蜂防治试验,以2次/年,每次100头/株,可防3龄以内皮下幼虫,防治效果为86.02%。林间释放肿腿蜂带(球孢白僵菌Z28+粉拟青霉Z26)混合菌,以2次/年,每次100头/株,防治效果最佳为91.34%,可防皮下和木质部幼虫。肿腿蜂带粉拟青霉Z26,2次/年,每次100头/株,防治效果为85.60%,肿腿蜂带球孢白僵菌Z28,1次/年,每次200头/株,防治效果为72.44%。  相似文献   

12.
对15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粉炮防治杨树食叶害虫药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15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粉炮防治杨树食叶害虫效果非常显著,施药后15 d后,虫口减退率平均达91.6%,虫口密度平均仅为0.15头/百叶,且对林间害虫的天敌不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3.
楚雄腮扁叶蜂虫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云南省寻甸县采集到自然罹病死亡的楚雄腮扁叶蜂Cephalcia chuxiongica幼虫虫尸上分离到致病性虫生真菌5株:SWYH01,SWYH02,SWYH06,SWYH07和SWYH09,经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分别为布氏白僵菌Beauveria brongniartii、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淡色丛赤壳Bionectria ochroleuca、粉质棒束孢Isaria farinose、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用各菌株的孢子悬浮液接种楚雄腮扁叶蜂幼虫,研究其致病性,结果表明,1.5×108个/m L的孢子悬浮液处理16 d后,楚雄腮扁叶蜂幼虫的校正死亡率43.64%~100%,说明这5株菌对楚雄腮扁叶蜂幼虫均有一定的致病性,其中淡色丛赤壳致病性最强。  相似文献   

14.
寄生松墨天牛幼虫的白僵菌和轮枝菌三级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球孢白僵菌和蜡蚧轮枝孢菌作了分离和三级培养试验。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和蜡蚧轮枝孢菌均有较好的培养性状。三级培养物中蜡蚧轮枝菌孢子含量可达1.46×1011个/g,白僵菌孢子数可达7.8×1010个/g。这二种虫生菌的分离培养成功,为松材线虫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用杨、柳、榆树的树皮和木质部浸出液为营养对球孢白僵菌进行生长试验,结果证明球孢白僵菌在3种树木的树皮和木质部的浸出液中都可生长;相同条件下,在树皮中比木质部中产量高,杨树树皮是木质部的3.37倍,柳树是4.73倍,榆树是3.86倍。林间试验证明打孔注菌可以防治光肩星天牛幼虫,含菌量4亿/mL~8亿/mL,每株注150 ...  相似文献   

16.
不同病原菌对光肩星天牛致病力测定及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病原真菌对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幼虫致病力的测定表明:粉拟青霉9101、球孢白僵菌Z28 和卵孢白僵菌寄生率均为100% ,粉拟青霉Z26为87.5% 。各种菌对光肩星天牛的最适致死温度是:粉拟青霉Z26 15℃~20℃;粉拟青霉9101 15℃~25℃;球孢白僵菌Z28 20℃~30℃。用自己分离所得的球孢白僵菌Z28,粉拟青霉Z26,以含孢量4 亿孢子/m l+ 0.02% 增效剂做林间塞孔防治试验,每种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球孢白僵菌Z281~3 次/年处理间无明显差异,防治效果达93.44% ~97.25% 。粉拟青霉Z261~3 次/年处理间无明显差异,防治效果在92.92% ~96.55% 。两种菌混合塞孔,以1~3次/年处理间无差异,防效达93.64% ~96.48% 。每株树所用菌剂成本为0.02元。  相似文献   

17.
不同球孢白僵菌菌株对星天牛幼虫的致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可用于星天牛生物防治的高致病力菌株,测定了8株球孢白僵菌菌株(Bb Ma A-01、Bb MQ-04、Bb MQ-07、Bb QZ-01、Bb QZ-02、Bb YXTR-03、Bb TK-02、Bb XJ-11)的生长速度和产孢量及其对星天牛幼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不同球孢白僵菌菌株的生长速度、产孢量和对星天牛幼虫致病力差异十分显著。采用浸渍法接种15 d后,不同球孢白僵菌菌株对星天牛幼虫累计致死率(幼虫死亡率)在70%~100%之间,其中Bb XJ-11、Bb QZ-02菌株对幼虫的累计死亡率最高,均达100%;且接种后星天牛幼虫的僵虫率(感染率)也分别高达90%、80%;致死中时(LT50)较短,分别为5.38 d、5.83d。研究结果表明Bb XJ-11、Bb QZ-02菌株对星天牛幼虫的致病力较强,同时2个菌株的生长速度快、产孢量高,故可作为防治星天牛的优良菌株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松突圆蚧生防菌在马尾松不同林型中的扩散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松突圆蚧生防菌粉的扩散规律,从染病的松突圆蚧蚧虫体上分离获得15株虫生真菌,经毒力试验后筛选出2个毒力较强的菌株(1号菌广布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disseminata (Thuem.)Stey,2号菌橄榄色拟盘多毛孢P.olivacea (Guba) G.C.Zhao & He Jie),设计了松突圆蚧生防菌1,2,3号(1号与2号混合)3种粉剂,分别在博白林场和岑溪集体林区的不同马尾松林型中进行了菌粉的扩散试验.结果表明:3种生防菌都有明显的扩散效果,对松突圆蚧都可起到较好的防治作用;松突圆蚧生防菌粉剂在马尾松不同林型的林间扩散效果有明显差别,在人工纯林中的布菌点距离可达70 m,而在林分结构复杂的飞播林中的布菌点的距离应小于50 m.根据试验初步推测,生防菌的自然扩散距离为40~60 m,可控比例为1:3.  相似文献   

19.
应用绿僵菌和白僵菌林间防治木麻黄毒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绿僵菌和白僵菌并采取施放粉炮和喷菌液2种方式,对木毒蛾进行林间防治。2 a试验结果表明:2009年,施放粉炮15 d后,粉炮用量60个.hm-2的木毒蛾校正死亡率:绿僵菌为(54.1±3.7)%、白僵菌为(51.8±1.8)%,显著高于粉炮用量30个.hm-2的处理;2010年,粉炮用量45、60个.hm-2处理15 d后,绿僵菌处理木麻黄毒蛾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0.1±3.6)%、(90.3±3.1)%,白僵菌处理分别为(88.5±8.1)%、(85.6±4.1)%,2种粉炮用量间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30个.hm-2处理。使用绿僵菌和白僵菌菌液喷雾12 d后,木毒蛾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93.9±6.3)%、(89.7±3.8)%。施菌后木毒蛾的化蛹率显著降低。林间湿度是影响防治效果的重要因素,干旱少雨天气防治效果较差,阴雨湿度大的环境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白僵菌对球果花蝇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四株分离自土栖害虫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对危害落叶松的球果花蝇Strobilomyiaspp.致病性室内试验表明,分离自球果花蝇的菌株对该虫有较强的致病性,球果花蝇不同虫态对白僵菌球果花蝇品系的易感性为:老熟幼虫〉成虫〉蛹,感病的老熟幼虫多数在蛹期出现病症;生物测定老熟幼虫感病死亡率可达81.3%,土壤处理施菌浓度1g/m^2(含孢量为50亿孢子/g)以上时,校正死亡率为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