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既要重视生态效益,又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确保青海省海东地区退耕还林草工程“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不反弹”,把退耕还林草工程建成一项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充分利用退耕地饲草发展农区畜牧业,已成为当地农牧民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是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后续  相似文献   

2.
草原生态建设是一项重大工程,是当前新形势下生态建设的迫切要求,怒江州实施退耕还草项目以来呈现明显效益,就目前怒江州实施退耕还草现状进行剖析,并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实施退耕还草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着眼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做出的重大决策。本文从重庆市酉阳县退耕还草实施现状、实施原则、具体做法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对策建议。一、基本情况1.县域养殖情况。酉阳县地处武陵山区腹地,全县有草山草坡面  相似文献   

4.
郑淑惠 《青海草业》2010,19(3):40-42,51
分析了退耕还林(草)现状,结果表明,退耕还林草的后续产业发展不足,提出发展退耕还林草的后续产业对策。  相似文献   

5.
《草业科学》2005,22(5):92-92
近日,农业部下发通知,要求加强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管理,推进工程项目组织实施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和投资效益。通知指出: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考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紧迫任务,是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这项工程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长远大计的生态工程、绿色工程,是符合广大农牧民利益、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该工程的实施,对于改善草原生态,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草原畜牧业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于增加农牧民收入,…  相似文献   

6.
抓住机遇加大力度推动退耕还草工作健康开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退耕还草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提出的一项战略性调整措施 ,是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按照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 ,黑龙江省从 2 0 0 0年开始 ,在全省范围内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退耕还草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已退耕还草 1 7 3万hm2 ,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当前看黑龙江省的退耕还草工作机遇非常有利 ,意义十分重大。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生态环境建设 ,多次强调要因地制宜地搞好退耕还草工作。国务院日前发出的《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的若干意见》对…  相似文献   

7.
张毅力  吴滨生 《草业科学》2002,19(12):61-62
退耕还草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提出的一项战略性调整措施,是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按照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黑龙江省从2000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退耕还草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已退耕还草17.3万hm^2,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临夏县退耕还草与科学养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草、科学养畜、改善生态环境是临夏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 ,临夏县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过程中 ,存在着宣传力度不够 ,还草形式单一 ,结构不合理 ,缺乏后期管护等问题。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群众认识不足 ,牧草产量低 ,还草与养畜脱节 ,经济效益低下。为此 ,只有加强宣传教育 ,转变观念 ,做到还草与养畜相结合 ,以草定畜 ,推行承包经营制度 ,筛选最佳种草和还草模式 ,才能逐步提高该地区退耕还草和科学养畜的经济效益 ,为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退耕还草、荒山种草是一项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综合工程 ,它的实施不但可以防止水土流失 ,改善生态环境 ,而且在增加农民收入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缓解畜草矛盾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而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笔者通过退耕还草工作实践 ,就全县退耕还草工作谈谈看法 ,以供探讨。1 任务完成情况 ;2 0 0 0年 ,全县共调拔各类优质牧草种子13 1971万kg ,完成退耕还草 0 162 9万公顷 ,荒山种草 0 3万公顷 ,林草间作 0 15万公顷。其中紫花苜蓿 0 4 4 95万公顷 ,红豆草 0 0 138万公顷 ,沙打旺 0 1313万公顷 ,老芒麦 0 …  相似文献   

10.
青海湖盆地退耕还草的必要性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龚成海  周莲 《青海草业》2001,10(3):34-36,44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日趋恶性化的环境 ,促使青海湖盆地要尽快退耕还草。实施退耕还草后 ,不但经济效益得以提高 ,而且还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因此 ,在青海湖盆地实施退耕还草是势在必行 ,也是一件功在当代 ,利在子孙的大事  相似文献   

11.
调查并分析日喀则地区退耕还草(林)工程实施后生态功能效应发现,退耕还草显著提高了植被总盖度和平均高度。退耕还草5年后外来物种增多,原播种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的重要值降低,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增加,说明退耕还草使植被群落趋于稳定。随退耕还草时间延长,植被和土壤碳密度总体呈上升趋势,退耕还草5年后,植被碳密度比退耕初期增加331.81 g C·m-2。不考虑退耕初期因耕播时施肥的影响,并以退耕还草第3年的土壤有机碳为本底值,0~3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密度从退耕3年后的2.74 kg C·m-2增加到5.06 kg C·m-2,土壤固碳速率为1.16 kg C·m-2·a-1。0~30 cm土壤全氮增加到2.98 kg N·m-2,比退耕1年和3年分别增加了1.60和1.64 kg N·m-2。退耕并禁牧后土壤趋于松软,地表植被覆盖物增加,土壤容重随退耕年龄延长而降低,土壤最大持水能力增大,特别是土壤0~10 cm最大持水量增加显著,5年后达52.37 mm,比第1年(44.48 mm)高7.89 mm。由于退耕还草时间较短,底层土壤容重及最大持水能力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2.
囊谦县着晓乡实施天然草原退牧还草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囊谦县着晓乡是玉树州2003年实施退牧还草工程试点乡之一,为了调查了解退牧还草工程项目实施区牧民对退牧还草工程的思想动态,以走访牧户、实地察看、召开座谈及个别谈话等形式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13.
退牧还草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生态建设工程,如何做好工程项目的管理与后续产业的协调发展,是项目生态建设成败的关键。为此,笔者就海原县退牧还草工程生态建设基本情况做了一些调查,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的保护我省东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尤为必要的。利用现有资料 ,对我省黄、湟流域坡耕地分布、面积、适种牧草种类以及播期、播量等进行了论述 ;同时还对退耕还草的经济效益作了分析 ,经计算、若退耕种草发展育肥生产 ,每公顷效益是种植粮食的2~ 2 .86倍 ,是种植油菜的 2 .5~ 3 .5倍。  相似文献   

15.
民和县退耕还草有关技术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退耕还草是民和县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途径之一,应立足实际,充分利用现有成果和技术,集中解决退耕还草中的技术关键和难点。从协调组织,优化服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保障草种供给,荒山荒坡种草技术和退耕还草适用配套技术等方面入手,提高技术含量,保证退耕还草工种的科学性和规模性,实现退耕还草工程中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国家实施退牧还草工程的目标是使工程区内的草原得到基本恢复,天然草场得到休养生息,实现草原资源的永续利用,建立起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草原生态系统。但存在实施区域不平衡、后续产业发展滞后、草原配套基础设施薄弱三大问题。本文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作为今后退牧还草工作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2000年玉树县首次被列为青海省14个退耕还林(草)生态项目试点县之一,根据国家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和省、州关于退耕还林(草)工作的安排意见,玉树县退耕还林(草)确定为 186.67hm2,周边荒山治理200hm2。全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项目共涉及3个乡(镇)。经县政府统一指导安排和技术部门协助实地调查,退耕还草点最后定在结隆、哈秀、下拉秀三乡。1实施方法1.1 深入宣传,积极引导:为了让群众了解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项目,建设生态环境的重大意义,业务部门和乡(镇),通过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项目,对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以小论大,帮助群众算生态帐,效益帐,提高思想认识,解除后顾之忧,使群众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项目的重要意义有了深刻的认识,自觉自愿的接受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全县共举办培训班23次,培训人数1339人次,发放《青海省退耕还林(草)工作问答》、《种草技术手册》等宣传材料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效益分析、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家实施退牧还草工程的目标是使工程区内的草原得到基本恢复,天然草场得到休养生息,实现草原资源的永续利用,建立起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草原生态系统.但存在实施区域不平衡、后续产业发展滞后、草原配套基础设施薄弱三大问题.本文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作为今后退牧还草工作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家庭牧场优化模式"是由四川省草原研究所研究出的既适合牧区,又适合退耕还草农区的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技术成果.该成果被列为四川省1999年十大农业科技成果之一.南部县自2001年引进该项成果,结合国家退耕还林还草生态项目,实施种草养畜,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0.
从天全县退耕还草的模式,草畜配套,相关政策以及相应的效益三个方面阐述退耕还草取得的初步成效,以求在西部大开发实施退耕还草中,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推动生产型草食畜牧业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