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中药组方"回乳康"对回乳期奶牛血清雌激素(Estrogen,E)、孕酮(Progesterone,P4)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即将干乳日产奶量为(15.42±0.71)kg的健康奶牛80头,随机分为4组,每天饲喂0(对照组)、400、500和600 g"回乳康"中药,采用逐渐干奶法回乳,分别在回乳第0、1、3、5、7、9和11天采集奶牛尾静脉血,并记录奶牛单日产奶量,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E、P4和TGF-β1含量。【结果】0、400、500和600 g处理回乳时间分别为11、7、5和5 d;各组奶牛血清E含量在回乳期均随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对照组下降趋势较中药组慢;对照组奶牛血清P4含量在回乳期变化不显著,而中药组奶牛血清P4含量均随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在回乳期之后下降,但下降后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各处理回乳期奶牛血清TGF-β1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而在回乳期之后中药组奶牛血清TGF-β1含量呈下降趋势;回乳期奶牛血清E、TGF-β1含量和日产奶量两两间均呈极显著相关,血清P4含量与血清E、TGF-β1含量、日产奶量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在奶牛回乳过程中,添加中药组方"回乳康"能显著促进回乳期奶牛回乳,E是奶牛回乳的负调控激素,TGF-β1是正调控因子,而P4对回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复方天然植物制剂对奶牛回乳效果及回乳期奶牛血清胰岛素(INS)、氢化可的松(HC)、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含量的影响。【方法】试验于2016年1—6月进行,选择四川省某规模化奶牛场半封闭统一舍饲,体重(582±41)kg、第2—4胎中国荷斯坦奶牛150头。从中选取体况良好,健康,乳房、乳汁均正常,即将进入回乳期,产奶量为(15.42±0.71)kg的妊娠后期即将干乳的健康奶牛80头。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20头,均采用逐渐干奶法回乳,回乳开始当天记为第0天,A组为对照组,不饲喂复方天然植物制剂。B、C、D组均从回乳开始第1天,每日上午8:00分别饲喂复方天然植物制剂400、500、600g,回乳完成后停止饲喂复方天然植物制剂。复方天然植物制剂由麦芽,朴硝,升麻,柴胡,香附,薏仁,蚕蜕,白术,黄芩,知母,苏梗,芡实,五味子,蒲公英,甘草等按一定比例组成。分别采集奶牛回乳期第0、1、3、5、7、9和11天尾静脉血,置于未加抗凝剂的离心管中,室温下静置1h,置离心机352×g离心10min,转移上层血清于EP管中,-20℃冻存。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法检测血清INS、HC、GH和IGF-1含量,并记录回乳期奶牛单日产奶量。【结果】A、B、C、D 4组奶牛回乳时间分别为11、7、5、5天。各组回乳期奶牛血清IGF-1和HC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且对照组下降趋势较各复方天然植物制剂组慢,复方天然植物制剂组血清IGF-1、HC和GH含量在回乳期后回升,对照组血清INS含量上升趋势较各复方天然植物制剂组慢,第0至1天,各组奶牛血清HC、IGF-1和GH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第3—7天,A组奶牛血清HC、GH和IGF-1含量极显著高于B、C、D组(P0.01),而血清INS含量极显著低于B、C、D组(P0.01);第9天,A、D组奶牛血清HC含量均显著高于C组(P0.05),A、B组奶牛血清GH和IGF-1含量均极显著低于C、D组(P0.01),A组奶牛血清INS含量极显著低于B、C、D组(P0.01);第11天,A组奶牛血清HC、GH和IGF-1含量极显著低于B、C、D组(P0.01),A组奶牛血清INS显著低于D组(P0.05),但极显著低于B、C组(P0.01);C、D组奶牛血清IGF-1、GH、HC和INS含量在整个回乳期均差异性不显著(P0.05)。在奶牛回乳期,产奶量、HC、GH和IGF-1两两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INS与产奶量、HC、GH和IGF-1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复方天然植物制剂能显著促进回乳期奶牛回乳,饲喂500g/日复方天然植物制剂,奶牛回乳时间为5d,回乳效果即可达到最佳。回乳期奶牛血清INS、HC、IGF-1含量和产奶量变化两两间均呈极显著相关,IGF-1、GH和HC对奶牛回乳起负向调控功能,而INS对奶牛回乳起正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回乳期奶牛血清中生长激素(GH)、胰岛素(INS)、氢化可的松(HC)、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含量的变化及其相关性。试验选择规模化奶牛场日产奶量为(15.43±2.10)kg,即将干乳的妊娠后期健康中国荷斯坦奶牛20头。干乳开始当天记为第0天,分别采集第0、1、3、5、7、9和11天奶牛尾静脉血,ELISA法检测血清中GH、INS、HC、TGF-β1和IGF-1含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其在奶牛回乳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结果显示,回乳期奶牛血清GH、INS、HC和TGF-β1含量在第0至1天变化不显著(P0.05);血清GH和HC含量第3至11天依次降低且差异均极显著(P0.01),其中血清HC含量第3天极显著高于其余各天(P0.01);血清INS含量第3至11天依次升高且差异均极显著(P0.01);血清TGF-β1含量第3至11天差异性均不显著(P0.05);血清IGF-1含量依次呈阶梯式下降趋势,第0天和第1天、第3天和第5天、第7天和第9天、第9天和第11天之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第0至1天、第3至5天、第7至11天3阶段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回乳期奶牛血清GH、INS、TGF-β1和IGF-1含量变化两两间呈极显著相关(P0.01);HC含量变化与GH、INS和IGF-1含量变化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TGF-β1含量变化呈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回乳期奶牛血清中促乳素(PRL)、雌二醇(E2)、孕酮(P4)、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5(STAT5)含量和产奶量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选择规模化奶牛场产奶量为(15.43±0.60)kg,将干乳的妊娠后期奶牛20头为研究对象。干乳开始当天记为第0天,分别在第0、1、3、5、7、9和11天上午8:00采集奶牛尾静脉血,ELISA法检测血清中PRL、E2、P4和STAT5含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其在奶牛回乳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回乳期奶牛血清PRL含量和产奶量在0~1d变化不显著(P0.05),3~11d依次降低且差异极显著(P0.01);血清E2含量0~1d、3~5、7~9d、9~11d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依次呈阶梯式下降趋势;血清STAT5含量同样呈下降趋势,回乳0~5d、7~11d差异不显著(P0.05),但0~5d与7~11d两阶段间差异极显著(P0.01);血清P4含量从回乳0~11d变化不显著(P0.05);回乳期奶牛产奶量与PRL、E2、STAT5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PRL、E2和STAT5含量变化两两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P4含量变化与PRL、E2、STAT5含量和产奶量变化的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在奶牛回乳期间,血清中PRL、E2和STAT5含量均呈降低趋势并显著正相关,而P4含量变化不显著且与其他激素无显著相关性,为进一步研究泌乳相关激素调控奶牛回乳的作用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奶牛、犊牛和脐静脉血内脂素、IGF-Ⅰ之间及其与犊牛初生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规模化养殖场正常分娩奶牛54头,按犊牛初生重划分为A组(≤40 kg,9头)、B组(40~45 kg,25头)和C组(≥45 kg,20头),分别采集分娩奶牛、犊牛及脐静脉血,ELISA法检测血清内脂素、IGF-Ⅰ含量,分析其间的相关性及其与犊牛初生重的相关性。【结果】奶牛静脉血、犊牛静脉血及脐静脉血中均有内脂素、IGF-Ⅰ表达。随犊牛初生重增加,A组犊牛和脐静脉血内脂素显著低于C组(P0.05),A组和B组犊牛、脐静脉血IGF-Ⅰ含量均分别显著高于C组(P0.05),各组其余指标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奶牛、犊牛和脐静脉血中内脂素与IGF-Ⅰ均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犊牛初生重与奶牛静脉血内脂素、IGF-Ⅰ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与犊牛静脉血内脂素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犊牛和脐静脉血IGF-Ⅰ以及脐静脉血内脂素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奶牛静脉血内脂素、IGF-Ⅰ与脐静脉血和犊牛静脉血内脂素、IGF-Ⅰ相关性均分别不显著(P0.05),而犊牛静脉血内脂素、IGF-Ⅰ与脐静脉血内脂素、IGF-Ⅰ均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奶牛静脉血、犊牛静脉血及脐静脉血内脂素、IGF-Ⅰ在公、母犊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奶牛、犊牛和脐静脉血中均有内脂素、IGF-Ⅰ表达;影响犊牛初生重的是犊牛和脐静脉血内脂素、IGF-Ⅰ而非奶牛静脉血内脂素、IGF-Ⅰ;内脂素、IGF-Ⅰ含量在公犊和母犊间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奶牛、犊牛和脐静脉血内脂素、IGF-1之间及其与犊牛初生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规模化养殖场正常分娩奶牛54头,按犊牛初生重划分为A组(≤40kg,9头)、B组(40~45kg,25头)和C组(≥45kg,20头),分别采集分娩奶牛、犊牛及脐静脉血,ELISA法检测血清内脂素、IGF-1含量,分析其间的相关性及其与犊牛初生重的相关性。【结果】奶牛静脉血、犊牛静脉血及脐静脉血中均有内脂素、IGF-1表达。随犊牛初生重增加,A组犊牛和脐静脉血内脂素显著低于C组(P005),A组和B组犊牛、脐静脉血IGF-1含量均分别显著高于C组(P005),各组其余指标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奶牛、犊牛和脐静脉血中内脂素与IGF-1均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犊牛初生重与奶牛静脉血内脂素、IGF-1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与犊牛静脉血内脂素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犊牛和脐静脉血IGF-1以及脐静脉血内脂素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奶牛静脉血内脂素、IGF-1与脐静脉血和犊牛静脉血内脂素、IGF-1相关性均分别不显著(P005),而犊牛静脉血内脂素、IGF-1与脐静脉血内脂素、IGF-1均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奶牛静脉血、犊牛静脉血及脐静脉血内脂素、IGF-1在公、母犊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奶牛、犊牛和脐静脉血中均有内脂素、IGF-1表达;影响犊牛初生重的是犊牛和脐静脉血内脂素、IGF-1而非奶牛静脉血内脂素、IGF-1;内脂素、IGF-1含量在公犊和母犊间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GF-β1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凋亡和HSP70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TGF-β1作用乳腺上皮细胞不同时间,收集细胞及培养液,应用MTT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比色法检测LDH活性、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完整性、Western bolt 技术分析HSP70蛋白的表达量。【结果】1、5、10 ng•ml-1的TGF-β1均能抑制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且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加大,呈现剂量依赖性,其中10 ng•ml-1 TGF-β1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10 ng•ml-1 TGF-β1作用于乳腺上皮细胞, 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其中6、12和24 h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LDH活力随作用时间延长而升高,12、24 h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DNA完整性随 TGF-β1作用时间的延长发生不同程度降解;TGF-β1作用2~6 h细胞大量表达HSP70,6 h达到高峰,而后下降,2~12 h的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TGF-β1可以抑制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具有浓度依赖性。10 ng•ml-1 TGF-β1可以显著增加细胞凋亡率,提高细胞培养液中LDH活力,使细胞DNA发生不同程度的降解,同时HSP70蛋白随TGF-β1作用时间发生显著的表达变化。本试验结果表明,TGF-β1可以以促进上皮细胞凋亡的方式,促进奶牛乳腺发生退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灌注液及其中的单味中药提取物对原代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及总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代组织块贴壁法获得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以质量浓度为5,10,15和20mg/mL的中药复方灌注液以及紫花地丁、黄芪、泽兰、鸡血藤、诃子提取物,分别作用于对数生长期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确定最适宜中药质量浓度,采用该质量浓度提取物处理对数生长期的乳腺上皮细胞,并分别在处理的1,3和5d时取样,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并测定细胞分泌的总蛋白含量。【结果】通过组织块贴壁与胰蛋白酶消化法相结合,得到较纯化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泽兰、鸡血藤、复方灌注液在质量浓度为10mg/mL时能极显著促进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P<0.01),泽兰、鸡血藤、诃子、复方灌注液在质量浓度为15mg/mL时能极显著提高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总蛋白的含量(P<0.01)。【结论】适宜质量浓度的中药作用于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可以促进细胞的生长及其总蛋白的分泌。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国荷斯坦奶牛Leptin基因第2外显子的多态性,分析其多态性与产奶性状的关系。【方法】以中国荷斯坦奶牛为材料,利用PCR-SSCP技术对瘦素基因(Leptin)第2外显子的遗传多态性及其与奶牛产奶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中国荷斯坦奶牛Leptin基因第2外显子有2种等位基因A和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697 5和0.302 5,群体多态信息含量为0.333 0,杂合度为0.422 0,A等位基因是群体中的优势等位基因;BB型个体第1,2,3胎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及第1,2胎的产奶量等产奶性状显著或极显著优于AA型(P<0.01或P<0.05);第1,2,3胎的产奶量及第1,2胎的乳脂率和第2胎的乳蛋白率也显著或极显著优于AB型(P<0.01或P<0.05)。【结论】Leptin基因可用于中国荷期坦奶牛产奶性状的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0.
胎衣不下与胎衣正常排出奶牛血清离子水平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各种微量金属离子与氧化应激的关系,从氧化应激的角度深入探讨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机理。【方法】分别在分娩时和分娩后12 h采集5头胎衣不下(RFM)奶牛和5头胎衣正常排出奶牛的血样,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量2组奶牛2个时期血清中的K+、Na+、Ca2+、Mg2+、Cu2+、Fe2+、Zn2+和Mn2+等8种金属离子的含量,同时用722可见分光光度计对2组奶牛分娩时血清中的抗氧化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与胎衣正常排出组奶牛相比,RFM组奶牛血清中的Mn2+、Zn2+和Cu2+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Ca2+和Mg2+含量显著降低(P<0.05),Fe2+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RFM奶牛血清中的抗氧化酶Zn-SOD、Cu-SOD及总SOD和GSH-Px的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而MDA与OH.含量则显著升高(P<0.05)。【结论】胎衣不下奶牛血清的金属离子水平和抗氧化指标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