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环境雌激素作为一类内分泌干扰物进入人和动物体内后能干扰机体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通过多种机制表现出拟天然雌激素或者抗天然雄激素的作用。双酚A(bisphenol A, BPA)和酞酸酯(也称作邻苯二甲酸酯,Phthalic Acid Esters, PAEs)是具有雌激素类活性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广泛存在于水环境中,并对水生动物,特别是鱼类的安全造成潜在威胁。本文总结了目前BPA和PAEs对鱼类毒性效应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内分泌干扰作用和生殖毒性,为评估这两类环境污染物对鱼类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双酚A和壬基酚长期暴露对斑马鱼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目前正逐渐成为国际研究新的热点,但长期暴露条件下对生殖情况的研究目前较少.本文研究了环境类雌激素双酚A(BPA)以及和壬基酚(NP)联合的作用,对暴露一个世代的斑马鱼(F1)(Danio rerio)的生殖情况、子代质量的影响.将健康的受精卵48 h后暴露于200,500,1 000 μg·L-1 BPA以及三个浓度与30 μg·L-1 NP的联合,同时设置空白对照和30 μg·L-1 NP对照.130 dph将成鱼置于清水喂养20 d,统计每天的产卵量、产卵次数、畸形率、孵化率、卵径、破膜时间以及耐饥时间.以此为终点评估暴露后斑马鱼的生殖能力和子代质量.与对照相比NP,BPA可以抑制斑马鱼的生殖,两种类雌激素联合作用可以极显著地抑制斑马鱼的生殖(P<0.01);BPA各浓度组导致F1代畸形率上升(P<0.05);高浓度BPA抑制产卵量(P<0.05);BPA200,500 μg·L-1会延长F1代的破膜时间和耐饥时间(P<0.01),而BPA1 000 μg·L-1则产生相反的效果(P<0.05).双酚A对斑马鱼的生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双酚A和壬基酚有协同效应.长时间暴露于双酚A会影响斑马鱼的生殖能力和子代质量.  相似文献   

3.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鱼类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可导致鱼类性别特征丧失和后代不能繁殖,损伤神经、免疫和内分泌系统,引起鱼类种群生存力和资源量下降。介绍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概念、种类、作用机制和危害特征,着重阐述了其对鱼类生理生化的影响,讨论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降解与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4.
魏华  吕众 《中国水产》2009,(3):62-63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广泛存在于自然水体中,影响水生动物生存和人类健康。利用鱼类检测水中内分泌干扰物是一个有效方法。本文介绍了利用鱼类评测水中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以鱼类作为对象更加全面的评测内分泌干扰物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水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生活在水中的鱼类也因此受到危害。从鱼类生长发育、性分化和繁殖等方面论述了内分泌干扰物对鱼类及其种群的影响,探讨了内分泌干扰物研究对于保护水生生物和渔业资源的重要性,并讨论了水体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6.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是一类存在于环境介质中并介导生物体内分泌激素的合成、释放、代谢、结合和排泄作用,对其后代产生有害影响的外源性化学物质;因干扰内分泌系统的过程与雌激素类似,故也被称为环境激素[1-2].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分为自然存在和人为合成,人为合成的主要来源于人类广泛的农业和工业活动,如常见的有机氯农药、...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水环境中双酚A(BPA)及其类似物的来源和污染现状,以及对鱼类骨骼发育的毒性效应和干扰骨骼代谢的直接或者间接的可能机理。指出,目前,关于低剂量双酚类化合物骨骼毒性效应的试验证据仍不充分,其影响程度因种属、暴露时间、暴露方式等不同而异,其作用机理多样且不完全明确,仍需要开展更多针对不同类型水生动物骨骼毒性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8.
文章综述了水环境激素的种类及其对鱼类生殖毒性的常用的研究方法,并以三丁基锡(TBT)和三苯基锡(TPT)等有机锡污染物为例,详述了环境激素对鱼类生殖毒性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有机锡化合物会导致鱼类性腺结构和功能受损,生殖行为异常,引起雌鱼雄性化,并产生隔代毒性效应.其毒性机理主要是抑制雌激素合成途径关键酶,干扰雌激素核...  相似文献   

9.
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目前正逐渐成为国际研究新的热点,但长期暴露条件下对生殖情况的研究目前较少。本文研究了环境类雌激素双酚A(BPA)以及和壬基酚(NP)联合的作用,对暴露一个世代的斑马鱼(F1)(Danio rerio)的生殖情况、子代质量的影响。将健康的受精卵48h后暴露于200,500,1000μg·L^-1 BPA以及三个浓度与30μg·L^-1 NP的联合,同时设置空白对照和30μg·L^-1 NP对照。130dph将成鱼置于清水喂养20d,统计每天的产卵量、产卵次数、畸形率、孵化率、卵径、破膜时间以及耐饥时间。以此为终点评估暴露后斑马鱼的生殖能力和子代质量。与对照相比NP,BPA可以抑制斑马鱼的生殖,两种类雌激素联合作用可以极显著地抑制斑马鱼的生殖(P〈0.01);BPA各浓度组导致F1代畸形率上升(P〈0.05);高浓度BPA抑制产卵量(P〈0.05);BPA200,500μg·L^-1会延长F1代的破膜时间和耐饥时间(P〈0.01),而BPA1000μg·L^-1则产生相反的效果(P〈0.05)。双酚A对斑马鱼的生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双酚A和壬基酚有协同效应。长时间暴露于双酚A会影响斑马鱼的生殖能力和子代质量。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激素在鱼类的生长、发育、生殖等过程中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能够通过不同途径干扰硬骨鱼的甲状腺轴.本研究在介绍硬骨鱼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调控机制以及甲状腺激素在鱼体内动态变化过程的基础上,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转运、转化、代谢以及清除等角度,总结了目前常用于指示鱼类甲状腺轴受干扰的指标,并从甲状腺轴生物标志物的研发、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活体暴露时间和浓度选择、体外/体内相结合评价体系的建立以及微观水平指标与宏观水平指标相结合的角度,展望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以期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鱼类甲状腺轴干扰作用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脂肪严重沉积是当前养殖鱼类普遍发生的代谢障碍病症,其原因复杂多样。近年来,已有较多研究提示,广泛存在于自然水环境中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除了对多种鱼类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产生持久的慢性毒理效应之外,也对鱼类脂质代谢过程造成影响,导致脂肪沉积异常,并影响养殖鱼类的品质与食用安全性。本文首次系统回顾了近年来在EDCs影响鱼类脂质代谢研究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成果,并针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重金属、环境雌激素和人工合成药物4大类污染物,系统总结了不同EDCs对鱼类脂质代谢的干扰作用。辨析了不同研究中EDCs对鱼类暴露方式、暴露时间和暴露浓度的差异,并由此分析同种EDC在不同的暴露环境下对鱼类脂质代谢产生的差异影响。本文在综述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本领域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旨在为深入研究EDCs对鱼类脂质代谢的影响机制提供更多参考,进一步理解鱼类脂肪沉积的原因,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水产养殖业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邻苯二甲酸酯(PAEs)是工业上广泛使用的塑料增塑剂,具有神经毒性和生殖发育毒性,能够损伤动物和人的肝脏、肾脏,是一类重要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被列为世界各国“优先污染物”黑名单。饮食是人体暴露于PAEs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已在多种食品中检测出PAEs残留。而水产品是人类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其安全性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健康。文章从国内外两方面综述了水产品中PAEs污染现状,通过危害鉴定、剂量-反应分析、暴露评价和风险表征等方面论述了通过摄食途径暴露于PAEs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并对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正>中华新米虾(Neocaridina denticulata sinensis)属于甲壳纲,十足目,匙指虾科,米虾属。中华新米虾是一种小型淡水虾类,具有生长迅速,生命力顽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生长周期短,容易饲养等优点,是一种优良的实验材料。壬基酚(nonylphenol,NP)被广泛用于非离子润滑油添加剂、表面活性剂、洗涤剂等,因而也成为重要的环境污染物。壬基酚是一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具有一定的类雌激素样作用,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4.
《水利渔业》2007,27(6):113-116
·综述·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鱼类的影响(1.1)养殖鱼类脂肪肝及防治研究进展(1.4)饥饿对鱼类生理生化的影响(1.7)硬骨鱼类促性腺激素分泌调控的研究进展(2.1)鱼用免疫佐剂的研究概况(2.3)鱼类应激反应的研究(3.1)杂种优势理论技术研究及在鲤鱼遗传育种中的应用(3.4)孔雀石绿毒性及其检测研究进展(4.1)微卫星DNA标记技术及其在鱼类中的应用(4.5)淡水海绵的研究进展(5.1)微藻生物反应器的研究进展(5.6)水生生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排放研究进展(6.1)鱼用疫苗的研究概况(6.4)·研究探索·不同温度下精子保存液对黄颡鱼精子活力的影响(1.10)萼花臂…  相似文献   

15.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可对生物体的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等的功能造成障碍,对机体产生可逆或不可逆的生物学效应。由于免疫系统的反应较机体其他系统更为敏感,因此免疫毒理学目前在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领域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研究分别用50、100和200 mg/kg的双酚A(BPA)以及10 mg/kg雌二醇(E2)腹腔注射于体重约800 g的健康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暴露14 d后,分别取各处理组的胸腺、肝脏、肾脏、脾脏和心脏等5种组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技术分析了BPA和E2对半滑舌鳎免疫系统关键转录调节因子(Ikaros)的影响。研究发现,50 mg/kg的BPA对Ikaros的表达量影响稍弱,只在胸腺和肝脏中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表达水平的上调。而在100和200 mg/kg的BPA处理组中,Ikaros基因在胸腺、肝脏、肾脏和脾脏4种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出现了明显的增长。在10 mg/kg E2处理组中,Ikaros在4种组织中的表达亦均显著上调,相比较于对照组心脏中的表达水平,均上调20倍以上。结果说明,在高剂量的BPA或E2的胁迫下,Ikaros对内分泌干扰物的胁迫反应较为强烈,且其表达水平随BPA剂量的增加出现了明显的上调,表明其在内分泌系统中亦应具有特定的调控功能,但具体的调控机制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研究可为鉴定Ikaros在半滑舌鳎内分泌系统中的调控功能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6.
一、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 D C s)简介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DisruptingChemicals,EDCs)是指一类外源性化合物进入机体后,具有干扰体内正常分泌物质的合成、释放、运转、代谢、结合等过程,激活或抑制内分泌系统功能,从而破坏其维持机体稳定性和调控作用的物质。EDCs可通过食  相似文献   

17.
谭燕  李远友 《水产科学》2006,25(11):583-587
鱼类在毒理学研究和生态风险评价中有重要的试验价值,是研究内分泌干扰作用的理想试验动物。本文主要综述了利用鱼类进行内分泌干扰研究的主要测试终点和敏感效应指标;重点介绍了稀有鮈鲫、斑马鱼、日本青鳉、孔雀鱼、剑尾鱼、黑头软口鲦等鱼类的主要生物学特性,以及利用它们进行内分泌干扰物的筛选与测试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尽管三苯基锡(triphenyltin,TPT)能够影响鱼类生殖功能以及性腺的发育,但其作用机制并不十分清楚。由于鱼脑在生殖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海洋鱼类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为研究对象,研究TPT对脑中芳香化酶(Cyp19b)、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视黄酸X受体α(RXRα)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基因表达的影响。暴露48 d后,TPT对雌性和雄性褐菖鲉脑中Cyp19b和PPARγ的表达均未产生显著性影响。TPT诱导了雄性褐菖鲉脑中ERα的表达并抑制了ERβ的表达;尽管TPT也抑制雌性褐菖鲉脑中ERβ的表达,但对ERα的表达却未产生显著性影响。另外,TPT诱导了雄性褐菖鲉脑中RXRα的表达,而在雌鱼脑中却产生了相反的作用,抑制了RXRα的表达。因此,TPT对褐菖鲉脑中ER和RXR表达的影响可能具有性别差异性,表明TPT具有复杂的内分泌干扰效应。另外,结果表明,TPT可能通过干扰鱼脑ER和RXR产生生殖毒性。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环境激素对养殖鱼类性别分化前后的内分泌干扰效应,分别将孵化后25 d(dph)的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稚鱼和95 dph的幼鱼暴露于不同浓度双酚A(BPA)(0、50μg/L、200μg/L、1 000μg/L)3周和2周,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编码性类固醇激素合成酶及相关因子的基因(STAR、CYP17a、CYP11b及CYP19a)表达。结果显示,BPA诱导了稚鱼STAR、CYP17a和CYP11b表达上调,且与浓度有正相关,而CYP19a表达在BPA 200μg/L和1 000μg/L浓度下分别暴露3周后显著下调。在幼鱼暴露组中,雌雄性腺发生不同的应答,精巢中STAR、CYP17a及CYP11b的表达出现先下调后上调,CYP19a则呈先受抑制后表达升高;在卵巢中STAR、CYP17a及CYP11b的表达先受抑制,随着时间的延长基因表达上调,CYP19a的表达受抑制。研究结果表明,BPA通过干扰性别分化初期暗纹东方鲀类固醇激素合成酶及相关因子的表达的而对性别分化产生影响;通过抑制雄性暗纹东方鲀中类固醇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而表现出内分泌干扰效应。对于雌鱼中类固醇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的影响则有波动性的变化,其作用机制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卵黄蛋白原的发生、结构及功能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Vg)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卵生非哺乳动物血液中的蛋白,是几乎所有卵生动物中卵黄蛋白(Yolk protein)的前体[1]。Vg最初是Pan(1969)等对雌性昆虫血液淋巴蛋白的特称,后来广泛的把这种在卵生动物的卵黄形成过程中,雌性个体血浆中大量存在的含糖、磷、脂的大分子蛋白描述为卵黄蛋白原[2]。卵黄蛋白原不仅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雌激素和类雌激素标志物,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的内分泌干扰物的筛选及环境毒理、污染调查等研究中[3],它还可为正在发育的动物胚胎提供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磷、硫及微量元素等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