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开化县“国家造林项目”立地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数量化理论(Ⅰ)模型,选取海拔、黑土层厚、坡位、波向、坡度、土壤厚度6个立地因子编制开化县杉木人工林数量化地位指数得分表,用预测模型预估开化县“国家造林项目”杉木造林小班的地位指数,进行立地质评价。  相似文献   

2.
以6个立地因子的分级数据作自变量,天然兴安落叶松优势木高作因变量,应用数量化理论Ⅰ进行回归分析表明,影响塔河林区天然兴安落叶松高生产因子由大到小的秩次是土壤种类、土层厚度、坡度、坡位、海拔高、坡向,前3个为主导因子。根据主导因子划分了立地类型,并对其立地质量进行了评价,为选择适宜造林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用数量化理论(Ⅰ)模型,选取土壤类型、土壤肥力等级、海拔、坡位、坡度、坡向6个立地因子编制千岛湖区杉木人工实生林数量化立地指数得分表,进行立地质量评价,为杉木迹地更新和制定合理的营林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应用数量化理论Ⅰ建立各立地因子与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人工林地位指数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根据回归结果筛选主导立地因子,小陇山林区油松人工林立地因子贡献率大小顺序为:坡度海拔坡位土层厚度坡向。根据综合多因子与主导因子相结合的原则,确定采用海拔高度划分立地类型区;采用坡位划分立地类型组;采用坡度和土壤厚度划分立地类型,将小陇山林区油松人工林划分24个立地类型,同时对小陇山林区现有油松人工林林地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5.
北京山区天然荆条灌丛立地条件的数量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山区天然荆条灌丛为研究对象,选择坡度、坡向、坡位、海拔、土壤厚度、土壤质地、土壤类型、裸岩率作为立地因子,运用数量化理论I的方法研究不同立地因子对荆条灌丛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向、坡位、海拔、土壤厚度、土壤质地和裸岩率影响荆条灌丛的高生长;坡向、坡位、坡度、土壤质地和裸岩率影响荆条灌丛的径生长。这为北京山区退化植被的恢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湖北省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择166块具有代表性的杉木人工林标准地,并测定样地的常规立地因子。利用数量化理论Ⅰ的方法建立了杉木优势高与立地因子之间的关系模型,对研究区杉木人工林进行立地类型划分及立地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所选择的5个立地因子与优势高数量化拟合的复相关系数为0.639;海拔、腐殖层厚度和坡位这3个立地因子对优势高的贡献率达84.99%,且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采用海拔、腐殖层厚度和坡位3个因子构建研究区杉木人工林立地类型,共划分为22类;按照优、良、中、差4个评价等级对166块样地所属的立地类型进行立地质量评价,得出湖北省杉木人工林在中海拔、土壤湿润、土壤养分含量较高的立地条件下生产力较高,研究区立地质量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云南八角立地类型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海拔、坡度、坡位、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土壤中速效磷含量作为云南八角立地类型划分的初终因子,将各因子分级,按主导因子原则应用逐步回归方法,筛选出海拔和土层厚度两个主导因子,并建立了最优回归方程。根据最优回归方程估测了两个主导因子的7个等级,划分成12个立地类型的单株风干果重量。根据产量对各立地类型进行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8.
米老排人工林生长与立地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广西大青山林区79块林龄为20~25 a的人工林样地调查数据,分析米老排人工林生长与海拔、土壤种类、坡位、坡形、坡向和立地类型等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南亚热带地区,米老排造林地应选择海拔300~500 m的高丘和中低山地带;(2)花岗岩、流纹岩等岩浆岩类母岩母质发育的红壤是米老排人工林生长最合适的土壤种类;(3)米老排造林立地应选择山坡的中下部,凹形坡和平坡的坡地较好.按以上条件选择造林立地,米老排林分优势树高年均生长量可达1.1~1.3 m,胸径年生长量达1.3~1.5 cm,种植后20 a可达到培育大径材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楚雄州森林立地类型的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地形因子(海拔、坡位、坡度、坡向)、土壤厚度、植被类型等因素作为依据,进行了楚雄州森林立地类型划分.公布了划分结果.  相似文献   

10.
以2014年新岐社区森林资源调查小班图层和小班数据库为基础,选择地形、土壤为主导因子,利用Excel、Arcmap、yaahp等软件和专家咨询方法、AHP层次分析法,对新岐社区森林立地类型进行了划分,并对森林立地质量进行了评价,在小班属性数据库中增加了森林立地类型和森林立地质量等级等字段,制作了新岐社区森林立地类型图和森林立地质量图,结果表明:新岐社区森林立地类型分为3个立地类型组12个立地类型;坡位、坡向、坡度等地形因子和土层厚度、腐殖质厚度、含石量、裸岩率等土壤因子调查方法简单,容易获取,是基层林业工作者和林农易于掌握的立地质量评价因子,它们对森林立地质量的权重从大到小依次为土层厚度(0.4237)、腐殖质厚度(0.2299)、坡位(0.1583)、裸岩率(0.0652)、坡向(0.0651)、含石量(0.0312)、坡度(0.0265);把新岐社区森林立地质量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各等级面积比例分别为27.5%、51.2%、16%和5.3%,立地质量为优、良的林地面积比例达78.7%,为差的林地面积比例仅5.3%,说明新岐社区森林立地质量较好;研究成果中的小班数据可供直接查问,森林立地类型图和立地质量图可供生产上对照使用,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数量化地位指数表是评价森林立地质量、预测林地生产力的一种森林经营数表,在立地分类和评价、造林规划设计以及森林经营管理等方面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论文采用数量化方法,以常绿阔叶林树高为因变量,立地因子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模型,通过岭回归筛选出主导因子:腐殖质厚度、海拔、坡度、树龄、土壤类型5个因子,然后以主导因子与树高建立预测方程,编制出了南平市延平区天然常绿阔叶林数量化地位指数表,该地位指数表经检验符合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2.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研究了海拔高度、坡向和坡位对雷竹林出笋数、鲜笋产量和平均单笋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拔、坡向、坡位3个立地因子均极显著地影响雷竹林的出笋数、鲜笋产量和平均单笋质量,雷竹笋用林造林应选择低海拔、阳坡和下坡的立地,其出笋数比平均值增加27.3%,鲜笋产量比平均值增加88.4%,单笋质量比平均值增加51.8%。  相似文献   

13.
选择土层厚度、腐殖质层厚度、土壤类型、坡度、坡位等立地因子,采用免疫进化算法建立投影寻踪无林地立地质量综合评价模型。以年龄和投影寻踪的投影值为自变量建立马尾松人工林地位指数模型,实现了无林地和有林地的立地质量评价的有机统一,为森林立地质量评价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4.
基于林分潜在生长量的立地质量评价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林分潜在生长量的立地质量评价方法,为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首次严格定义潜在立地生产力概念,推导出潜在生产力和现实生产力的模型和计算方法,提出立地元素-林分元素-林分生长类型-现实生产力和潜在生产力模型-落实到地块的立地质量制图技术流程,并以吉林省针阔混交林为例,利用4期一类清查固定样地数据,基于林分潜在生长量的立地质量评价方法开展案例研究。【结果】影响吉林省林地立地质量的主要立地因子包括地貌、海拔、坡位、坡度、土壤类型和腐殖质层厚度;采用立地类型约束的树高生长分级法,将6个因子组合的立地类型分为5个等级,针阔混交林不同立地等级的林分平均高、断面积和蓄积量生长模型具有较好的生物学意义和统计可靠性,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91 8、0.986 6和0.984 2; 5个立地等级的潜在蓄积生产力在3.6~5.8 m~3·hm~(-2)a~(-1)间,并给出了立地潜在生长量对应的合理林分密度。【结论】基于林分潜在生长量的立地质量评价方法适用于纯林和混交林,可以回答一定立地的最大生产力及现存林分通过密度调控可以提高多少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为了科学、准确地定量评价林地质量等级,以长沙市林地为案例,提出了林地质量指数这一定量指标。基于小班,采用德尔菲法筛选出土层厚度、土壤类型、坡向、坡位、海拔、坡度、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日照时间、年平均气温9个指标构建长沙市林地质量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值。结果表明,各指标的权重值分别为0.244 5(土层厚度)、0.1410(土壤类型)、0.074 3(坡向)、0.074 3(坡位)、0.074 3(海拔)、0.141 0(坡度)、0.148 5(年降水量)、0.062 3(年平均日照时间)、0.039 3(年平均气温),表明林地质量指数各指标重要性最大的是土层厚度,其次是年降水量,然后是土壤类型、坡度、坡向、坡位、海拔、年平均日照时间、年平均气温;采取等间距法得出林地质量Ⅰ-Ⅴ级各等级的林地质量指数范围分别为0.841-1.000、0.681-0.840、0.521-0.680、0.361-0.520、0.200-0.360。通过计算,可得长沙市各林地小班的林地质量指数值最高为0.937 6,最低为0.337 6,平均为0.631 5,表明长沙市整体的林地质量指数较高。利用该指数和方法能够实现对长沙市林地质量等级的量化评定。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在云南密山市立地因子进行科学评价的基础上,以影响林木生长的坡度、坡位、土壤种类和黑土层厚度等四个主导因子,将适宜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的宜林地划分为三个立地类型组,九个立地类型,并确定了每个立地类型适宜营造的树种。  相似文献   

17.
以吉林省汪清县臭松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选取有代表性的109组臭松次生林样地,进行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土层厚度等立地因子分级分类,采用数量化理论I的方法,得到影响臭松次生林生长的立地因子重要性排序为海拔土层厚度坡度坡向;然后依据中国森林立地分类理论,构建了吉林省汪清林业局臭松次生林的立地类型表,划分为18种立地类型;将这18种立地类型按立地质量的差异程度组合为较好、中等、较差3大类。立地质量较好的地段,海拔较低、土层较厚、坡度平缓且多为阴坡,林相好,结构完整,综合效益高;立地质量中等的地段包含9种立地类型,是抚育经营的重点,以保持林分稳定,促进进展演替;立地质量较差的地段,海拔较高、土层较薄、坡度大且处于阳坡,林相差、类型复杂,由此森林经营过程中可依据立地分类进行分类施策。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第二期速生丰产林的造林地主要分布于盆地边缘海拔800~1600米的低中山地带,为此采用了多因子综合方法对我省中低山造林地进行了立地分类和评价。针对杉木、柳杉、马尾松等三个主要树种应用多元线性模型筛选确定了划分立地类型的主导因子(海拔、土层厚度)和辅助因子(坡形、坡度),建立了数量化立地指数模型。木着科学和实用的原则,根据我省的地貌、气候和植被分布的特点,在数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四川省速生丰产林的三级立地分类系统:立地类型区─—立地类型组─—立地类型。以地域分异为主要依据划分立地类型区,反映树种适生性的水平地带性分布格局;划分立地类型组的因子是海拔,反映在同一水平地带树种的适生性和生产力在垂直方向上的差鼻;在立地类型这个基础的层次,根据土层厚度并结合坡度等局部地形因子划分出各个类型。该分类系统为指导以县为单位的营造速生丰产林的规划设计提供了科学的立地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19.
辽东地区蒙古栎适生立地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影响蒙古栎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促进蒙古栎林分质量提升,以清原县蒙古栎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根据林龄、坡向、坡位等条件建立68块标准地,利用数量化方法研究蒙古栎生长与立地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辽东地区蒙古栎天然次生林以坡度为主导因子可划分为3个立地类型组,40个立地类型;以坡度15°以下的平缓坡、下坡位、阳坡以及土壤A层较厚的地段为最适宜蒙古栎生长的立地条件。研究结果为辽东山区天然蒙古栎次生林的合理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油松容器育苗技术及造林效果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介绍了油松容器苗在河北省隆化县育苗技术,造林方法,并对造林后成活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坡向、坡位、坡度、海拔等地形因子对油松容器苗造林成活率有不同影响,其中坡度较为显著,坡度>30毅的坡面成活率为68%,坡度<30毅的坡面成活率达到了82%以上;坡位的不同是相对的,但是基本上是中坡位跃下坡位跃上坡位;各坡向的成活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