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郴州市北湖区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结果,对北湖区石漠化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总结以往治理石漠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北湖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继续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我国石漠化土地现状与防治进程的需求、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批示、贯彻生态建设基本国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与石漠化地区广大农民群众生存需求等入手,分析继续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同时,从国家政策、国家规划、国家财力、治理条件、治理技术与经验、群众基础等方面探讨了继续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储小院  朱仕荣  李云  徐洋 《林业建设》2012,(5):81-84,88
个旧市以山区为主,其岩溶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51.48%,石漠化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7.7%,属于岩溶地区石漠化较为严重的典型代表地区。本文提出以小流域为单元的个旧市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然后对治理工程实施后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小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德钦县石漠化治理成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德钦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现状和成因分析,借鉴国内外最近研究成果及应用技术,结合对多项设计成果工程完工后的治理效果回访,应用岩溶石漠化治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总结出德钦县岩溶区域石漠化治理方法由生态和工程措施组成,采取"封、造、建、拦、排、通、移"的立体布局,形成一套完整的石漠化防治措施体系。对未石漠化的土地,采取保护措施,防止石漠化现象发生;对轻度石漠化、潜在石漠化危害较大的土地,重点采取预防措施,全面预防石漠化土地的继续演变和恶化;对已经发生石漠化的土地,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有效遏制石漠化土地的发展。通过标本兼治,使岩溶地区脆弱的生态现状得到最大改善和修复。  相似文献   

5.
文忠勇 《绿色科技》2014,(5):225-226
指出了岩溶地区容易出现土地石漠化问题,同时石漠化过于严重还会导致水土流失,并侵蚀土地资源,既不利于经济的循环发展,又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对县级范围内的石漠化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治理方法,探讨了县级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陈昊宇 《绿色科技》2014,(11):32-33
指出了曲靖市地处长江上游、珠江源头,其石漠化危害影响着长江、珠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以曲靖市多年石漠化治理中取得的成效和经验为基础,结合近年来国内治理石漠化的新思路,对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根据广西岩溶地区土地分布现状,分析岩溶土地的分布特点,提出林草植被恢复、后续产业开发、喀斯特特色旅游、生态搬迁与培训等4种石漠化土地治理模式,总结石漠化土地治理的主要技术措施,为当前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石漠化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喀斯特地区地理环境较差以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在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同时也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经验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治理石漠化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建水县是云南省12个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之一,石漠化面积达740.97km2。通过对建水县石漠化的现状、成因及危害分析,提出对石漠化地区进行生态恢复重建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贵州岩溶峡谷区石漠化对土壤碳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以喀斯特典型区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花江峡谷区为例,对未石漠化土地和不同程度石漠化土地中的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进行了测定,并计量分析了石漠化治理对土壤碳库的影响。结果表明:(1)未石漠化土地的土壤平均碳库总量比石漠化土地的高,石漠化土地的土壤平均碳库总量主要受植被类型和土层深度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大于石漠化程度的影响;(2)土地平均碳密度则与石漠化影响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呈非石漠化土地潜在石漠化土地石漠化土地,轻度石漠化土地中度石漠化土地重度石漠化土地极重度石漠化土地的变化规律;(3)通过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关岭县未石漠化土地和不同程度石漠化土地的面积发生了明显变化,对治理工程的碳汇效益计量分析表明,碳库增加量为724.00 t·km-2,仅增加的有机碳价值可达51.36万元·km-2,治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泸溪县石漠化现状及治理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了石漠化作为荒漠化的形式之一,对侵蚀土地造成土地的退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石漠化已经成为泸溪县脱贫致富的一大阻碍。对泸溪县石漠化的现状及危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石漠化治理的对策和建议,为泸溪县的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德江县喀斯特石漠化已成为喀斯特山区一种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威胁着该县的生态安全,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县总面积2071.92km2,石漠化土地面积56060.1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7.1%,其中中度以上石漠化面积为41101.7hm2,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73.32%,潜在石漠化面积30210.0hm2,占全县总面积的14.6%。分析该县喀斯特山区石漠化的现状、主要危害以及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主要障碍因素,提出了加强领导和协调,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切实解决喀斯特地区缺水问题;合理进行坡耕地的综合整治;加快能源建设步伐,巩固石漠化治理成果;加大对石漠化治理的投入,建立稳定的投资和生态补偿渠道;加快石漠化地区替代产业的培植及其产业化经营;科学合理地进行植被修复;依靠科技,提高治理成效等生态修复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
我国县级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思路与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岩溶地区石漠化现状及特点,根据国务院2008年批复的《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中确定的8省(区)100个县的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范围,提出县级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思路,对现有治理技术进行归纳、分类,形成综合治理技术体系,为试点阶段县级实施方案编制以及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山州岩溶极其发育,岩溶土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43.06%,石漠化土地面积占岩溶土地面积的47.84%,州辖8个县(市)均已纳入石漠化土地监测,2009—2016年全州累计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104 773 hm^2,在多年的石漠化防治过程中总结出了符合本地实际的科技支撑、思路引领、分类施策、整合资源、制度保障等石漠化治理经验。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森林植被恢复模式、草地植被恢复与合理利用模式、经济利用类工程防治模式、森林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生态经济型治理模式、生态移民治理模式等7个综合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河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的调查与研究,就石漠化土地生态恢复提供了技术模式与对策,以期为石漠化综合治理和一体化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广西是我国西南地区石漠化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德保县是广西石漠化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长期以来,德保县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对岩溶地区进行治理,在经过几十年的治理后,已经形成了各种成功的治理模式。在进行石漠化治理时,需要实现分类指导,分类确定有关的治理模式、治理技术,进而提高治理成效。主要就广西德保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小流域展开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结合湖南省岩溶地区第三次石漠化监测结果,对岩溶土地、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土地从行政区划、空间布局、岩溶地貌、流域、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类型及石漠化程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部分揭示了湖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分布规律及特点,为下一步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南川区林业系统遵循区委、区政府转型强区发展战略,围绕推进旅游名城建设,突出重点,务实操作,大力提升绿化水平,为助推南川旅游业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构建城周森林屏障加快治理城周石漠化土地南川区有岩溶面积1225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47.31%,是全市14个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区县之一。石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南平至水江川湘公路沿线,尤其是城周石漠化最为严重。因此,积极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对于恢复和重建岩溶地区退化生态系统,遏制石漠化扩展趋势,加快旅游业发展,促进旅游名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十分重要。全区继1998年至2008年分部门推进石漠化工程治理,2008年至2011年以森林工程为龙头推进石漠化工程治理之后,2012年进入了国家石漠化专项投资治理时期。  相似文献   

19.
根据吉首市第三次石漠化监测的数据,分析了吉首市岩溶区在生态综合治理下石漠化的变化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吉首市监测区域总面积为94 011.2 hm2,岩溶土地面积94 011.2 hm2,石漠化面积23 690.3 hm2,潜在石漠化面积28 501.7 hm2,石漠化发生率为25.20%。其中,乾州的石漠化面积最大,占全市总面积的30.43%。从石漠化程度来看,吉首市主要为轻度石漠化(89.33%),中度和重度石漠化面积较少(10.7%)。吉首市石漠化土地的主要特点是:林地中仍有石漠化土地;石漠化土地中个体所有面积高于国有和集体;生态治理工程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石漠化发展,使得吉首市石漠化现状趋向于稳定;替代能源发展差的地区石漠化程度比替代能源发展好的地区重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石漠化治理的相关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甘汉英 《中国林业》2009,(16):39-39
石漠化是我国西南地区面临的最大生态危害,已成为岩溶地区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可持续、协调发展,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是目前我国特别是广西等西南省区的一项重要工程。广西柳州市岩溶地貌分布范围广、发育典型,其面积约占广西岩溶土地面积的8.1%,石漠化现象相当普遍,这些石漠化地区属于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相结合,是石山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经过多年的努力,柳州市成功地探索出了多种石漠化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