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方蚕业》2021,(1):27-27
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鲁成教授和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计东风研究员主编的《中国桑树栽培品种》一书,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7年7月出版发行,16开本,精装,定价180元。《中国桑树栽培品种》是现今我国桑树栽培品种之大全,汇聚了我国桑树栽培品种720个,其中通过国家、省级审定的优良桑树品种93个,地方桑树品种572个,果用、茶用、药用桑等特殊品种55个。  相似文献   

2.
<正>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鲁成教授和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计东风研究员主编的《中国桑树栽培品种》一书,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7年7月出版发行,16开本,精装,定价180元。《中国桑树栽培品种》是现今我国桑树栽培品种之大全,汇聚了我国桑树栽培品种720个,其中通过国家、省级审定的优良桑树品种93个,地方桑树品种572个,果用、茶用、药用桑等特殊品种55个。  相似文献   

3.
<正> 于去年年底前召开的四川省桑树品种审定委员(扩大)会议,第一次评审出12个合格的优良桑树品种。在这一批桑树品种中,有现行的栽培品种,也有新选育成的品种,有适合主产蚕区的丘陵、山地栽培的品种,也有适合水肥条件好的坝区栽培的品种,是当前我省比较全面的一批良种,各地可以因地制宜的选用成配套的良种,以加速实现桑树良种化和品种的更新换代,对提高和改良蚕儿饲料的营养,提高蚕茧单位产量和质量,提高蚕农的经济收入都有直接的作用。这12个品种是:  相似文献   

4.
12个桑树品种桑叶中的1-脱氧野尻霉素含量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基于开发我国桑树资源的药用保健功能的目的,采用柱前荧光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云南省不同种的12个桑树品种桑叶中的1-脱氧野尻霉素(1-DNJ)含量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桑树品种桑叶中的1-DNJ含量有差异,其中开远蒙桑桑叶中的1-DNJ的质量比为4.070 mg/kg,其含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水桑、开远鬼桑、河口长穗桑桑叶中的1-DNJ含量较高,显著高于其余品种;其余8个品种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桑树四倍体与二倍体正反交的三倍体桑种子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对桑树多倍体育种方面的研究较早,曾从栽培品种中选出自然形成的三倍体桑品种如岛之内、多胡早生、市平、赤木等以及人工育成农林五号(新剑持)农林八号(青叶鼠返)等。据认为三倍体桑具有高产、优质且适应性广的性能,因而得到生产上迅速的推广应用。我国对桑树多倍体育种的研究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一定的成绩,如从现行栽培品种中,已发现的三倍体桑品种有浙江的红顶桑(吴云1964),四川的乐山花桑(蒋同庆1985),广东的伦教40(余茂德1986),大  相似文献   

6.
<正>在日本、中国以及其他几个亚洲国家中,桑树是一种养蚕业的重要木本饲料作物。在日本的几个种苗基地保存了大约1千种桑树品种或栽培品种。但是,保存桑树资源需要大量的劳动和庞大的空间,这样,要开发一个能取代传统方法的新的保存法是十分重要的。超低温保存可能是一种利用最小的空间和最少的劳力进行种质长期保存的有用方法。从田间生长的桑树上取下的冬芽预冷后存放在液氮(LN,-196℃)中,通过分生组织培养长出再生桑树(Yakuwa和Oka,1988)。我们也报道了冬芽预冷之前经部分脱水,随后以每天降低5℃的速度预冷到-30℃,这样就可改善-196℃下保存的冬芽的芽梢复苏率(Niino等,1991)。  相似文献   

7.
从分布于吉林省西部科尔沁沙地的蒙桑资源中 ,选择出具有叶大、质优的桑树品种向海桑 1号 ,进行人工繁殖并与其它桑树栽培品种作对比试验。向海桑 1号不仅具有较强的抗干寒特性 (年降水量 30 0mm ,极端温度 -4 0℃ ) ,而且产叶量高 ,单株产量达 6 30 86g ,迟硬化率 86 2 % ,养蚕成绩与其它桑树栽培品种相似。测定表明 ,向海桑 1号的叶片中粗蛋白含量 16 87%、粗脂肪含量 4 34%、灰份含量 8 78%、干物质含量 38% ,除粗蛋白含量外 ,其它营养成分均相当于或高于对照桑品种秋雨。该品种适于在北方干旱、寒冷地区栽植。  相似文献   

8.
桑树的遗传变异特点及在品种选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超  焦锋 《蚕业科学》2011,37(6):1089-1092
我国具有悠久的桑树栽培历史,拥有3 000余份桑树种质资源,分属15个桑种和4个变种,并逐渐形成适应不同生长环境的8个生态类型。依据已有的研究结果,综述桑树遗传变异的特点包括:广泛分布、自然有性杂交和异花授粉以及缺乏稳定性选择等,促进了桑树的突变发生,形成遗传变异的多样性;无性繁殖方式产生了丰富的无性系变异;性状遗传值中非加性效应占有较大比例;无性系品种间杂种一代存在复杂的多样性分离和经济性状的普遍退化;存在丰富的多倍体系列和普遍的混倍现象等。对桑树品种选育研究提出建议:基于桑树的高度杂合习性,不仅要重视研究不同品种中加性效应在遗传值中所占比率,更要研究非加性效应所占比率及充分利用的方法;基于桑树遗传变异的多样性和丰富的无性系变异,加强无性系和田间选优育种;利用桑树混倍现象,将培育多倍体特别是三倍体品种作为一条有效的多倍体育种途径。  相似文献   

9.
70年代广西桑树的主要栽培品种是钦州荆桑,该群系品种适应性强、发条多,耐采耐伐,但叶片小,产量低,采叶费工.80年代引进广东杂交桑“沙二×伦109”、“塘10×伦109”逐步取代了钦州荆桑,但栽培品种单一,无论丝茧育用桑,种茧育用桑都用单一品种,已不适应广西不同气候类型地区蚕桑生产发展对桑品种的要求.70年代中期我们选用鲁桑品种与广东桑品种杂交的方法,十多年来经过选配亲本,人工杂文选择培育,进行品系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性试验,选出发芽早、生长快、叶片大、叶肉厚、产量高、叶质好、适应本区栽培的桑树新品种“7625”.目前正在繁殖试种.现将该品种选育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根据千阳县气候特点和果桑栽培技术要求,进行了果桑品种及修剪技术试验。结果显示,红果2号为适宜栽培品种;“春重剪-第2年夏伐-第3年春重剪”桑树生长芽多,条长长,冻梢率低,桑椹产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主要进行了桑树地方品种的整理利用、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等工作。育成了桑树新品种选792、8033、7946等,已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国桑树育种工作做出了较大贡献。1 桑树育种研究成效1.1 地方品种的选拔利用经过对全省地方品种的搜集与研究,整理出地方品种125个,其中叶用桑品种62个,果桑品种11个,条用桑品种52个。将叶用  相似文献   

12.
24份桑树品种资源基于SRAP分子标记的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SRAP分子标记引物对24份桑树品种资源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检测其遗传多样性,分析品种间的亲缘关系。15对SRAP引物扩增产生126条谱带,平均每对引物产生8.4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共99条,多态性比率为78.57%,说明24个桑树品种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基于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的UPGMA聚类图和基于品种的SRAP标记类型的主成分分析中,蒙桑种(Morus mongolica Schneid.)的品种吉蒙桑、白桑种(Morus alba L.)的品种垂枝桑和山桑种(Morus bombycis Koidz.)的品种昌农山桑单独聚类,其他来自白桑种、广东桑种(Morus atropurpurea Roxb.)、鲁桑种(Morus multicaulis Perr.)的栽培品种分为3组;白桑种种内各品种间的遗传变异较小,而广东桑种、鲁桑种种内各品种间的遗传变异相对较大;广东桑3个品种间的遗传背景差异较大;鲁桑栽培品种农桑12号与其父本桐乡青的遗传相似度高,而与母本北区一号的差异显著,并且鲁桑种内各品种间未能完全聚类,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位置的距离相关。筛选的15对SRAP引物能够有效地检测供试桑树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揭示品种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相同桑园里,采集青枯病易感和钝感桑树品种植株根际土壤为样品,基于传统实验方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两个桑树品种植株根际土壤生物学性状及细菌群落结构.青枯病钝感桑树品种植株根际土壤中,除涉及氮循环的氨肽酶活性外,涉及土壤碳、磷循环的β-葡糖苷酶和磷酸酶活性,以及表征土壤肥力高低的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均显著高于相应的青枯病易感桑树品种;指示细菌丰富度的Ace、Chao1指数以及表征多样性的Shannon、Simpson指数,两个品种间无显著差异;与青枯病钝感桑树品种相比,门分类水平,Latescibacterota和Nitrospirota是青枯病易感桑树品种植株根际土壤中特有的优势细菌门类;属分类水平,norank_f_norank_o_Actinomarinales、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norank_f_norank_o_norank_c_norank_p_Latescibacterota、norank_Lnorank_o_SBR1031、norank_f_norank_o_norank_c_JG30-KF-CM66、Pseudolabrys和MND1等优势细菌属是青枯病易感桑树品种的特有优势细菌属;但缺失了norank_f_norank_o_IMCC26256、芽孢杆菌属(Ba-cillus)、类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链霉菌属(Streptomyces)、norank_f_67-14等优势细菌属.与青枯病钝感桑树品种相比,氮、磷供给不均衡以及诸如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类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等有益功能优势菌属缺失、特有菌属数量减少,是导致易感桑树品种植株根际微环境中生防能力减弱,呈现青枯病危害症状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通过调查12个桑树品种和33个桑树杂交组合的冻害率和冻害指数,验证不同桑树品种的抗寒能力。结果表明:不同桑树品种(杂交组合)的抗寒力是有差异的,不同种子桑园桑树抗寒力也不同,父本比母本抗寒力差,父本比母本冻害率增加33.33%-50%,冻害指数增加45.5%-64.29%;桑树随着树龄的增加,抗寒力有增高的趋势。在育种工作中选育抗寒力强的桑树品种是防治冻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会东县地处四川省攀西优质蚕桑产业基地核心区,为选择适宜该地区气候特点,产量高、质量好、抗逆性强的桑树品种,改变当地桑树品种单一,桑树病虫害发生严重的现状。会东县在地处金沙江畔的鲁吉乡热水村建立桑树品种比较园,引进10个品种进行区域比较试验,经过比较试验,云桑1号、南1号、川桑98-1、丰田5号等桑树品种在当地表现较好,可逐步替代湖桑、油桑、充桑等老品种。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蚕桑生产历史悠久,桑树资源丰富。在本次调查中采集到的桑种有白桑、鲁桑、华桑、蒙桑及蒙桑变种鬼桑,制作桑品种标本135份,并获得珍贵品种常果桑、稀有品种漆叶桑。在沁水、柳林等县发现了古桑林,桑树树龄长、树体大、株产叶量高,可以开发利用。境内栽培品种很多,经调查评比,确定格鲁桑、梨叶大桑、湖桑32号、窝桑等为优良品种,作为省内主要推广品种。南河20号也是适宜晋南和晋东南地区栽植的好品种。  相似文献   

17.
<正>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培育和发现了各种各样的优良桑树品种。近代科技的进步,又为众多桑树品种的问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全国的桑树品种约在1000个以上。这么多桑树品种,除了都可以生产桑叶用来养蚕外,其中一些品种,还具有其他特殊用途,现略作介绍,以飨读者。一、果用桑大部分桑树品种,都具  相似文献   

18.
彭波  胡兴明  邓文  叶楚华  张鸿 《蚕业科学》2010,36(2):201-208
利用微卫星(SSR)标记技术寻找与桑树发芽率和节间距性状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可为高产桑树品种的选育提供分子遗传学方面的依据。用10对SSR引物对172份桑树品种(品系)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结果在获得的67个标记中有66个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98.51%。分析供试桑品种(品系)基因组SSR标记与桑树发芽率、节间距性状的关联性发现:SSR标记mulstr4-3、mulstr6-4、mlstr6-6、ss19-1与桑树的发芽率呈显著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09、-0.215、-0.208、0.226;SSR标记mulstr3-3、mulstr4-1、ss04-1、ss04-3、ss18-1与桑树枝条的节间距呈显著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55、0.424、-0.248、0.216、0.229,其中标记mulstr4-1可能与控制节间距性状的基因相连锁。  相似文献   

19.
鉴定了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的桑树品种239个的染色体,发现六倍体桑4个;四倍体桑一个;三倍体桑16个;二倍体桑218个。这些品种的染色体数,均属首次鉴定。我们已于广东蚕丝通讥(1988)报导了广东地区的五个桑种121个品种的染色体数,现又鉴定了广东的151个品种,广西的67个品种和海南的13个品种以及其他地区的8个品种共239个品种的染色体数,为桑树育种以及桑树资源的整理,研究其起源、进化、分类等提供细胞学的依据。材料和方法一、供试材料:取自本所桑树种质资源圃,其中广西的材料是由广西蚕业指导所与我所合作考察搜集的,海南的材料是过去搜集保存在我所的。  相似文献   

20.
一般多倍体植物,具有许多有经济价值的特征特性,已广泛引起育种工作者的重视与生产上应用。桑树栽培品种以二倍体为主,间有少数三倍体桑,国内外生产实践已证明,三倍体桑具有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的性能。目前栽培品种尚末发现有自然形成四倍体桑的报导,为了选育适应生产上所需的三倍体桑树品种(或组合),只得从人工诱导四倍体桑上下功夫。日本、苏联方面利用秋水仙素处理桑种子、种苗、顶芽、插条等诱导四倍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