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化州市为害水稻的重要细菌性病害,近年来常常暴发成灾为害,对水稻高产稳产构成极大威胁。按照田间药效试验方法比较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两种处理和对照药剂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每667 m~2施用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50~80 g,第2次药后14天对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效分别为73.61%~76.58%、61.43%~66.76%,优于对照每667 m~2施用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100 g(防效分别为60.11%、49.05%)。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在水稻细菌性病害田间防治上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不少菜农为了加强蔬菜防病治病的效果,常在喷药时习惯混加农药助剂。但并非每种农药助剂,都适用于蔬菜的各个生长期。有关专家提醒广大农民朋友,使用农药助剂,务必讲究科学,不可盲目从事。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甘南州青稞田杂草滋生的问题,验证除草剂组合5%唑啉草酯乳油+2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在青稞田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剂量,采用裂区设计,5%唑啉草酯乳油和2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均分别设3个用量水平,进行了2种除草剂不同剂量配比筛选试验。结果表明,5%唑啉草酯乳油1 500 mL/hm2+2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75.0 g/hm2兑水450 kg处理不仅对青稞田安全无药害,而且对青稞田野燕麦和阔叶杂草防除效果好,药后25 d株防效分别达到92.22%、91.87%,药后60 d鲜重防效分别达94.76%、92.33%。同时该处理的折合产量最高,为5 450 kg/hm2,较空白对照(不施用除草剂)增产32.28%。综合考虑认为,5%唑啉草酯乳油1 500 mL/hm2+2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75.0 g/hm2为甘南州青稞田防除野燕麦和阔叶杂草的最优除草剂组合。  相似文献   

4.
采用加速溶剂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了杭州市城区蔬菜地中农药残留量,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杭州市城区蔬菜地中有机氯类、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为ND~0.19mg·kg-1、ND~0.238mg·kg-1、ND~0.013mg·kg-1,检出率为52.4%、33.3%和28.6%。其中有机氯类农药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以上,符合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根据加拿大残留限量标准评价有机磷类农药,超标率为14.3%;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土壤造成的污染不论是残留量还是检出率都小于前2类农药。  相似文献   

5.
藁城市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农药施用情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河北省藁城市的无公害蔬菜建设基地中不同蔬菜种植模式的农药施用情况作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多数农户仍在使用高毒农药,其中高、中毒性品种在杀虫剂中占68.75%;不同蔬菜种植模式中农药的施用次数以温室最多,用药量也最高,已达104.4kg·hm-2。长期大量施用农药带来了当地地下水中农药残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探讨通过药剂拌种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途径。结果表明,每667 m~2用8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100 g+35%甲霜灵种子处理干粉剂40 g与每667 m~2用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100 g+35%甲霜灵种子处理干粉剂40 g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均达到60%以上,二者防效之间无显著差异;与每667 m~2用8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180 g和每667 m~2用35%甲霜灵种子处理干粉剂60g防效之间差异显著,且对马铃薯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气相色谱法研究了云南省38种蔬菜1779个蔬菜样品中甲胺磷等7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问题。结果显示,云南省蔬菜中有机磷农药超标率为7.76%,绿叶类蔬菜和白菜类蔬菜是云南省蔬菜超标的主要蔬菜类别,而根菜类蔬菜和薯芋类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未超标。不同取样场所类型中,蔬菜生产基地和超市的蔬菜超标率较低,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的蔬菜超标率较高。从不同的有机磷农药种类来看,中度毒性农药毒死蜱和乐果在云南省蔬菜生产中使用最广泛;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毒农药氧化乐果、甲胺磷、对硫磷在云南省蔬菜中残留情况严重;甲拌磷未检出,甲基对硫磷未超标。  相似文献   

8.
4种农药对枇杷园土壤磷酸酶活性及微生物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杀灭菊酯、阿维菌素4种农药对枇杷园土壤磷酸酶活性及微生物呼吸的影响,并对4种农药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经杀菌剂甲基托布津和代森锰锌处理的土壤,磷酸酶活性受到明显抑制,且抑制效果未见恢复。经杀灭菊酯和阿维菌素处理的土壤,磷酸酶活性变化呈现"抑制-恢复-激活"趋势;抑制作用随农药浓度的升高而增强;但7d后磷酸酶活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激活,35d达到最高值;高浓度杀灭菊酯和低浓度阿维菌素显示出较强的激活作用。农药对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的影响初期表现为轻微激活,5d后出现抑制作用,12d后基本恢复正常,接近对照水平。通过安全性评价可知,供试4种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的危害较小,为无毒害或无实际危害的农药。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嘧菌环胺·异菌脲可湿性粉剂在葡萄和土壤中开展两年两地的残留消解和最终残留试验,旨在为该农药在生产上的使用及有效控制提供合理数据。本文依据《农药残留试验准则》设计田间试验方案并实施,利用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GC-QqQ-MS/MS)对葡萄和土壤样品中的嘧菌环胺和异菌脲进行检测,对残留量用农药风险商和危险商公式计算。结果显示,嘧菌环胺在葡萄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是6.6~11.2 d,异菌脲在葡萄和土壤的半衰期是1.7~18.7 d。结果表明,当采收间隔期7 d时,嘧菌环胺和异菌脲的残留量均低于我国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值,其风险商和危险商均小于100%,在可控风险范围之内。因此,嘧菌环胺·异菌脲可湿性粉剂在葡萄的生产中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杀菌剂在不同时间喷施对蚕豆赤斑病的防治效果及对产量的影响,为科学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2年10月-2015年4月,连续3 a对蚕豆品种成胡15同一时期采用7种不同杀菌剂对蚕豆赤斑病进行防治效果试验,药后分3次调查蚕豆赤斑病病情指数和药效,成熟期调查蚕豆百粒质量和667 m2产量。结果:不同杀菌剂处理后,蚕豆赤斑病病情指数、药效及产量有一定相关性,其中80%M-4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处理药效最好,其次为菌毒毙400倍液,再次杀菌剂50%多菌灵粉剂、全关中药微生物制剂4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40%多·硫悬浮剂、80%大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药效相对较弱,清水对照防效效果最差;不同杀菌剂处理对百粒质量和667 m2产量影响较大,其中80%M-4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处理的百粒质量和667m2产量最高。结论:80%M-45代森锰锌和菌毒毙400倍液的综合防治效果最好,推荐用于蚕豆赤斑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Sphingobium sp. JZ-1对菊酯类农药的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菊酯降解菌株Sphingobium sp.JZ-1及其粗酶液对菊酯类农药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该菌能降解目前使用的各种菊酯类农药,降解速率顺序为:氯菊酯>甲氰菊酯≈氯氰菊酯>功夫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联苯菊酯;Sphingobium sp.JZ-1对菊酯的降解没有手性选择性;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表明Sphingobium sp.JZ-1对氯氰菊酯降解的初始反应是在菊酯水解酶的催化下羧酸酯键断裂生成二氯菊酸和3-苯氧基苯甲醛,3-苯氧基苯甲醛进一步氧化成苯氧基苯甲酸。Sphingobium sp.JZ-1细胞中菊酯水解酶酶活不需要菊酯的诱导。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对蔬菜样品中农药残留稳定性和变化趋势进行考察,采用直接在匀浆样本中添加农药的方法,并且为避免每次取出称样反复解冻对农药降解产生影响,进行等分分装密封贮存.温度条件为室温(25℃左右)、冷藏(0~4℃)和冷冻(-18℃左右);贮存期最长为379天.结果表明,冷冻条件及高浓度农药稳定性较好.不同农药降解趋势不同,其中百菌清稳定性最差,常温时百菌清10天内约降解90%,冷藏和冷冻分别降解40%和20%.毒死蜱、聚酯类农药稳定性较高.不同蔬菜种类间的差异不显著.农药残留通常是微量分析,样品宜冷冻储存,并应在3天内检测.  相似文献   

13.
《农业环境与发展》2004,21(4):15-15
目前,我国已制定了79种农药在32种(类)农副产品中农药最高残留限量的国家标准。其中有关水果农药残留最高限量的新标准,每公斤应少于或等于毫克数为:百菌清1,倍硫磷0.05,苯丁锡5,草甘膦0.1,除虫脲1,代森锰锌3(梨果),滴滴涕0.1,敌百虫0.1,毒死蜱1,对硫磷不得检出,多菌灵0.5,二嗪磷0.5,氟氰戊菊酯0.5,甲拌磷不得检出,甲萘威2.5,甲霜灵1(小粒水果),抗蚜威2.5,克菌丹15,六六六0.1,氟氯氰菊酯0.2,氯菊酯2,氰戊菊酯0.2,炔螨特5(梨果),噻螨酮0.5(梨果),三唑酮0.2,三唑锡2(梨果),杀螟硫磷0.5,双甲脒0.5(梨果),四螨嗪1,辛硫磷0.05,溴氰菊酯0.1(皮可食…  相似文献   

14.
采用MECC在线堆积同步检测茶叶中七种残留农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解决茶叶中的痕量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问题,建立了一种基于胶束毛细管电泳在线堆积技术的茶叶中7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痕量残留的一次进样同步检测方法.通过参数优化,得到最优的柱上在线堆积浓缩操作工艺:以15%异丙醇、20%乙腈、60 m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50 mmol/L tris的混合物为背景缓冲溶液(BGS).茶叶的浸提液经过固相萃取净化吹干后,用1 mmol.L SDS溶解溶液残渣.进样100 s后施加反向电压,进行农药反向在线堆积,当电流恢复至正常分离时的95%时改变电压方向,进行正常分离.经过在线堆积浓缩,7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痕量残留堆积因子均高于17,回收率在82%以上,检测下限分别达到:功夫菊酯0.05 mg/kg、联苯菊酯0.05 mg/kg、百树菊酯0.05 mg/kg、高效氯氰菊酯0.05 mg/kg、溴氰菊酯0.2 mg/kg、二氯菊酯0.05 mg/kg、氰戊菊酯0.05 mg/kg,满足了2006年欧盟茶叶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的最低标准.  相似文献   

15.
通过将超高效液相色谱仪与三重四极杆质谱仪联用,建立蔬菜中残留农药的快速检测方法,对吡虫啉、敌敌畏、乐果等3种农药进行定量分析。3种农药均可在0~15 min得到快速分离、检测,为浓度为1~50μg·L~(-1)时具有良好的线性,且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均在0.999以上;同时对5μg·L~(-1)混合标准溶液进行精密度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连续6次进样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在1.712%~5.975%和0.015%~0.070%,因此在检测黄瓜中的残留农药时,此方法均可满足标准限量要求。  相似文献   

16.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上的最主要病害之一,三唑酮在小麦条锈病防治上具有极好的控病增产作用,但随着其长期施用,在天水地区小麦生产上已出现抗药菌株,导致防效偏低。为了给小麦条锈病的科学防治和三唑酮的合理高效使用提供技术支撑,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甘谷试验站以感病品种冬小麦新冬43号为指示品种,开展了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不同喷施次数对小麦条锈病的田间防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喷药次数对小麦条锈病的田间防效及指示品种的产量、千粒重、穗粒重有极显著的影响。与不喷药对照相比较,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药剂量1 200 g/hm2兑水675 kg喷施1次、喷施2次、喷施3次对小麦条锈病的田间终期防效分别为58.4%、83.6%、98.6%,折合产量分别为5 000.0、5 580.0、6 080.0 kg/hm2,较不喷药对照分别增产58.23%、76.58%、92.40%,千粒重分别提高15.5%、32.4%、38.5%,平均穗粒重分别提高7.6%、10.7%、12.2%。认为选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在小麦条锈病防治达标期(病叶率达到10%)时对小麦进行喷雾防治,间隔7 d喷1次,连喷3次,可达到极好的控病增产效果,值得在小麦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高效低毒且对甜瓜细菌性果斑病防效较佳的农药试剂,以砂地甜瓜为研究对象,对9种高效低毒杀菌剂进行了田间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9种药剂对甜瓜细菌性果斑病均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第1次和第2次喷药7 d后防效均在70%以上,且第2次防效比第1次上升1.55个百分点,防治效果最佳。建议在白银市甜瓜果斑病防治中优先选用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湖南、江苏、河北、宁夏、重庆、广东6地的田间试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技术研究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叶用莴苣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其最终残留量,结果显示,吡虫啉在叶用莴苣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其在叶用莴苣中的消解半衰期为3.9~4.6 d,在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为8.6~8.7 d。收获期吡虫啉在叶用莴苣中的残留量为<0.78 mg/kg,在土壤中残留量为<0.13 mg/kg。结果表明,吡虫啉属易降解农药,其在叶用莴苣上的最终残留量低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等规定的吡虫啉在圆生菜上的最大残留限量(2 mg/kg),按试验推荐剂量和方法使用是安全的,安全间隔期为7 d。  相似文献   

19.
研究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蔬菜中11种极性、亲水性农药残留的方法。样品使用酸化乙腈和EN 15662萃取包提取, PSA净化, HILIC色谱柱分离,电喷雾离子化, MRM (多反应监测)模式采集,使用基质标外标法定性定量。11种农药在适当的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 R2均>0.992;方法定量限为0.04~8.00μg/kg。各农药在其添加水平内,平均回收率为66.9%~114.5%,相对标准偏差(RSD, n=6)为0.8%~9.6%。该方法快速、简便,有较好的检测灵敏度与准确度,满足多种极性、亲水性农药残留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2014年2月至2016年10月,调查和抽样检测了重庆市的17个区(县)的蔬菜基地和蔬菜市场,包括具有代表性的244个生产基地、3个批发市场、6家连锁超市和10个农贸市场;样品涉及11个主要菜类;包括当地生产和消费的56个主要蔬菜种类。共计抽样2308个蔬菜样品,每一种样品检测58种农药。调查和检测结果表明:1)蔬菜质量安全水平有明显提高;2)季节性气候和连作障碍与蔬菜质量安全高度相关;3)禁限用农药有使用但逐年减少;4)白菜类、绿叶菜类和豆类蔬菜的合格率较低;5)蔬菜种植存在不规范施药或滥用农药;6)基地蔬菜与超市蔬菜的安全质量优于农贸市场和批发市场。分析威胁蔬菜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提出对策建议:1)建立并完善蔬菜病虫害预测预报与监测体系;2)加强质量安全宣传和生产技能培训;3)推广绿色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4)建立健全蔬菜安全生产的物资服务体系;5)加强基地农药监管和实施蔬菜的基地准出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