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3 毫秒
1.
因子分析法在马尾松人工林蓄积相关因子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广西2005年第8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以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从中提取306块样地。采用DPS软件的因子分析法,分析了9个因子对其林分蓄积的影响。按照累积方差贡献率大于80%,特征值靠近或大于1的原则提取出5个公因子。结果表明:在马尾松人工林中,第2公因子为平均年龄、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可将其定义为林分基本因子;第2公因子为郁闭度和样木总株数,可定义为林分密度因子;第3公因子为土层厚度,可定义为立木生境因子,第4、5公因子分别为坡位和坡向,可将其统一定义为林地方位因子。最后对建模样本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并经验证其结果符合因子分析法结果。综合表明,在马尾松人工林中,对林分蓄积量增长作用最大为林分基本因子,其次是林分密度因子和立木生境因子,林地方位因子对林分蓄积的影响较小。该结论为广西马尾松人工林种植和经营措施的采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大兴安岭北部3株樟子松树轮进行δ13C测定,分析树轮δ13C对气候因子响应的方位差异以及不同采样方位数和方位组合方式对整轮代表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樟子松树轮不同方位δ13C的均值序列对大区域气候环境因子的响应是一致的;树轮不同方位的δ13C序列多数呈正相关,少量呈负相关,其中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性水平的序列多数呈对称分布;树轮不同方位δ13C序列提取气候因子的能力和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当无法整轮周向取样时,选取3~4个方位采样既经济高效又能较完整地提取样本的δ13C变化信息;在方位组合上,应尽量避免各孔向间呈180°夹角。  相似文献   

3.
常山胡柚果实的生长发育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设立试验地,采用标准株法,对常山胡柚不同方位的果实进行了生长发育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常山胡柚果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其大小的变化规律是随着生长发育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长,其中有两个明显的增长快速期,分别处于7月的中上旬和9月的中上旬;其单果质量的变化规律也是随着生长发育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长,但是,它与果实大小的增长正好相错.果实纵径与横径的变化规律非常一致,只是横径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纵径的增长速度,进而引起果形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不同方位的果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化速度是不同的,经方差分析表明,果实的纵径与横径,在不同的方位之间、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差异极显著;而果形指数、果实质量的变化,在不同方位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利用第八次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贵州省第六次复查(2010年)资料,从中提取223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天然林样地数据,通过主成份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其林分蓄积的相关因子。结果表明:中心区特征值大于1的有2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71.645%,第一公因子方差贡献率为42.204%,包括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年龄,定义为林分基本因子,第二公因子方差贡献率29.441%,包括郁闭度和林分密度,定义为林分密度因子;一般区特征值大于1的有3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81.620%,第一、二公因子的定义与中心区一致,其方差贡献率分别为35.997%和28.003%,第三公因子为土壤类型,定义为立地条件因子,其方差贡献率为17.620%;多元回归建模并对其进行T检验发现,中心区结果与因子分析结果一致,一般区与因子分析结果有差异。综合表明,中心区和一般区林分蓄积的相关因子均是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年龄、郁闭度和林分密度,其他因子对林分蓄积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白榆种子园内花粉飞散规律的观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白榆种子园内花粉飞散状况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一天中花粉浓度的高峰值多出现在11~15时,最大浓度可达900~1000粒/cm2·h,夜间花粉飞散量较小;园内花粉的空间分布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不同方位花粉接收量与风频一致  相似文献   

6.
在惠州选取4 个桉树林区,对油桐尺蠖Buasra suppressaria 幼虫的空间分布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油桐尺蠖幼虫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不同高度层、不同方位,尺蠖幼虫数量分布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尺蠖数量分布最多的为中部,中部尺蠖幼虫占各层尺蠖总量平均达55.97%~65.34%,最高的可占尺蠖幼虫总数的67.74%;同时,在不同方位上,尺蠖种群主要集中分布在南方位,其次为东、西两方位,分别占幼虫总数的34.59%、22.56% 24.81%。因此,进行该虫监测与防控时,应合理利用尺蠖种群在不同方位与高度的分布差异,重点防范中部层与南方位枝条并重施药防治。  相似文献   

7.
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是我国北方主要速生用材树种,在华北地区多采用宽窄行模式栽植。该模式下,不均匀的生长空间可能会引起不同方位树干液流速率(F_d)的差异,从而影响对林木蒸腾耗水的准确估计。为探究宽窄行栽植下毛白杨不同方位F_d的变异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变化关系,采用热扩散式液流探针和自动气象站,对9株不同胸径样树4个方位(东、南、西、北)的F_d及林地气象因子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样树不同方位的F_d均具有显著差异,平均变异系数(CV)为15.1%±9.2%。其中,西方位为优势方位,其F_d显著大于或与其他方位无差异,而其它三个方位F_d大小次序无明显规律。各方位F_d在不同气象条件下均具有相同的日变化趋势,且下午(12:00—24:00)的F_d显著高于上午(0:00—12:00)。林木各方位F_d受光合有效辐射(PAR)影响强烈,多重回归分析结果表明PAR几乎为各方位F_d的主要驱动因子,而水汽压亏缺(VPD)和空气温度(T_a)仅在个别方位对F_d具有一定驱动作用。不同方位F_d的CV和相对偏差(RD)与PAR、VPD不具有显著相关关系,表明F_d的方位差异并未受气象因子影响。综上,在研究宽窄行栽植模式下林木蒸腾耗水时,方位间F_d差异不能忽视;在液流探针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对每株样树随机选取一个方位进行F_d测定可能会获得更精确的林木蒸腾量估计。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定优良固沙树种沙地赤松(Pinus densiflora)树干边材液流速率(J_s)方位变化规律,探讨环境因素对方位差异的影响。[方法]采用热扩散式树干液流计(TDP)连续监测树干液流并同步监测环境因素,比较分析不同方位树干液流速率的差异、季节动态及与降水、土壤体积含水率(θ)、太阳辐射强度(R_s)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赤松树干东、南、西、北4个方位上,J_s的日变化与季节变化均呈现出基本一致的格局,且均与R_s间表现出紧密的协同变化关系;(2)在中等强度干旱和极端干旱情况下,各方位边材J_s均同步受到明显抑制,在土壤水分得到充分补充后又快速回升;(3)在典型晴日里,树干各方位边材J_s其午间峰值出现的时刻有差异,呈从早到晚分别是东侧、南侧、西侧、北侧这种顺时针的方位规律;(4)在整个生长季,J_s的日平均值大小一般为南侧西侧北侧东侧,但方位间差异并不显著(P=0.35),北侧J_s的平均值最接近4个方位的平均值(约为平均值的1.01倍)。[结论]为降低观测成本,通过北侧一个方位的测定来估算赤松单株的液流通量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影响赤松各方位液流过程明显变化的θ的阈值为7.5%。  相似文献   

9.
在一般情况下,板栗的雌花往往不足,为促进雌花数量的增加,我们于1977年开始进行摘除果前梢(又称“尾枝”)的试验,试验结果证明,对增加当年混合花序上雌花簇的数量有效。1978年在各密植丰产园重复试验,取得同样效果。现将试验结果简述如下: 一、试材和方法该试验是在日照县田家沟大队进行的。供试树株为4—5年生嫁接树,共9个品种。在同一树上选其方位、长势等条件尽量一致的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对树干边材液流速率(Js)在树干不同方位间的差异及其对估算个体蒸腾量时的影响,本研究兼顾精度与节约成本的估算单株平均液流速率的方法,为单株蒸腾量的估算提供可靠方法和依据。【方法】利用热扩散技术(TDP)在科尔沁沙地樟子松整个生长季期间树干4个垂直方位的Js进行了监测,并对降水、土壤水分等进行了连续、同步的监测。【结果】沙地樟子松大树树干边材相对液流速率(液流速率除以该方位观测期间的最大值,Js/max)具有显著的方位差异(P 0. 01),其中以南侧边材的Js/max最高。各方位间Js/max值的相对大小具有个体间差异。土壤水分亏缺能引起各方位Js/max的同步显著降低(P 0. 05)。通过对不同方位整树平均液流速率(4个垂直方位的平均值)代表性的比较,确定以树干北侧Js值估算樟子松整树平均液流速率的简化模型(slope=1. 015,R2=0. 99,P 0. 01)。经独立样本的检验,模型精度为0. 99。【结论】沙地樟子松不同方位液流速率具有显著差异,且方位间的相对大小存在个体间差异。各方位液流速率间具有高度相关性。以北侧1个方位液流速率的测定就能较可靠地估算科尔沁沙地樟子松大树的平均液流速率。  相似文献   

11.
1986年4~8月,在油桐重点产区湖南、湖北5县12个地段65个测点,对油桐纯林内的太阳辐射分布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油桐林内太阳辐射的垂直分布与树冠形状有关,塔形树冠内的太阳辐射分布均匀,到达量多;水平分布与树冠的方位和枝条的部位有关,南向方位或下坡方向所在方位的到达量多,枝条外端的到达量多;油桐叶片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与品种有关,葡葡桐大于小米桐。  相似文献   

12.
杉木材性株内变异的研究Ⅰ.木材力学性质和木材密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5株浙江产杉木株内不同高度和圆周不同方位上木材的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顺纹抗压强度和木材密度的差异,木材密度的径向变异模式和木材力学性质与木材密度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测定和分析。主要结果是:抗弯强度和抗弯弹性模量在株内不同高度上差异特别显著;顺纹抗压强度和木材密度未表现出显著差异;在圆周不同方位上,三项力学性质和木材密度均为南北向高于东西向,差异不显著;木材密度径向变异模式在不同高度和不同方位上均为接近水平有一定波动的直线;三项力学性质与木材密度的相关关系在不同高度和不同方位上均特别显著,但不同力学性质与木材密度的相关系数有明显差异,不同高度上和圆周不同方位上,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杉木材性株内的变异:II.管胞形态的变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姜笑梅  陈益泰 《林业科学》1997,33(5):441-446
以浙江产杉木株内不同高度和圆周不同方位上木材的管理长度,宽度,长宽比的径向变异模式和木材力学性质与管胞形态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管胞长度,宽度和长宽比的径向变异模式,在株内不同高度和圆周不同方位上大致相似(长宽比在不同方位上降外)管胞形态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在0.01水平),广义方差表明在株内不同高度上,管胞长度,宽度,长宽比差异不显著;在圆周不同方位上长宽比差异显著,其余两项未表  相似文献   

14.
重点分析了目前高校公用房的使用现状以及在管理上存在的弊端,并阐述公用房推行有偿使用的现实意义,提出高校公用房有偿使用与管理的实施措施,以合理有效地分配、管理与使用学校的公用房屋。  相似文献   

15.
公花园东区改扩建东便门与南入口设计公花园始建于清光绪帝三十一年(1905),初名“锡金公园”(清雍正二年将无锡县分为无锡、金匮两县,但两县仍同城而治,故名),是我国最早由国民捐资建造的城市公园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苹果树不同方位边材液流速率的测定与比较,明确苹果树液流速率的方位特征,为通过液流测定来估算单株蒸腾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热扩散技术(TDP)对黄土区苹果树主要生长季4个方位边材液流速率及土壤水分、气象因子进行同步、连续监测。[结果]苹果树树干边材液流速率(J_s)具有显著的方位差异(P0.01),其中北侧J_s最高,整个生长季日平均值达189.3 cm·d~(-1),其次为南侧(为北侧的83%)、东侧(北侧的80%),西侧最小(北侧的63%)。各方位J_s总体均表现出5—8月间递增、9—10月间递减、11月基本停止的季节动态,且均与冠层净辐射(R_n)、大汽水分亏缺(VPD)间呈较好的指数正相关关系。在典型晴天,不同方位J_s的日峰值时刻均明显提前于VPD的峰值,平均提前约1.6 h(最大2.43 h),且提前的时长与VPD日平均值呈线性递增关系。当VPD高于2.0~2.2 kPa时,J_s不再随VPD的增加而上升;不同方位间J_s峰值时刻与VPD(P=0.97)峰值时刻间的差异不显著。[结论]苹果树边材液流速率存在着明显的方位差异(P0.01),其中北、南方位液流速率较高,东、西方位液流速率较低。不同方位液流传输受大气环境影响的过程具有一致性。为提高果树液流通量估算的精度,在实际测定中应考虑方位差异。  相似文献   

17.
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林间释放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掌握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在林间的释放技术,确定日间段适宜的放蜂时间和树体挂蜂较好的方位,作了日间不同时间段和不同挂蜂方位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蛹寄生率效果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蛹的寄生率与挂蜂日间不同时段的时间有关,与树体上挂蜂的不同方位无关,最佳放蜂时间为每日傍晚17:00~18:00时,或清晨4:00~6:00时。  相似文献   

18.
八角原是一个生态幅度较窄,对环境条件要求严格的树种,为了在云南发展八角生产,在八角适应性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云南各地现有八角林林场调查后,以气象因子为基础,选取了63个县为样点,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栽培区划。经主成分分析,在12个因子中,找出了影响八角生长发育的4个公因子,其累计贡献率已达87.58%。再经方差最大旋转,找出热量公因子,旱季雨量公因子,水分公因子等4个因子.通过聚类分析,将全省划分为6个集团区.  相似文献   

19.
在辉南地区,早快柳作为绿化树种时,冻害严重,冻害百分比分别为21.0%、18.0%、15.5%、30.0%、28.0%、58.1%,平均冻害达到28.4%。冻裂主要发生在树干的西偏南方位,占90%以上。昼夜温差大、树干内外收缩不一致是造成冻裂发生的主要原因。秋季在树干部涂刷防冻剂或缠草绳,可减少冻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两种菊酯对马尾松毛虫的毒力测定与林间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点滴法测定5%来福灵乳油和20%杀灭菊酯乳油对马尾松毛虫幼虫的毒力,同时进行林间药效验证。点滴法测定毒力与林间药效结果一致。5%来福灵乳油的毒力和药效均高于20%杀灭菊酯乳油,5%来福灵乳油防治马尾公毛虫使用剂量为每亩1.5-2.0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