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耕地质量综合评价的耕地选入基本农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为例,按照基本农田划定规程,科学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从耕地的自然质量、区位条件和空间形态三个方面选取相关指标,构建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于Arc GIS平台实现各指标定量化分析和综合评价分值。通过综合评价模型,得到拜城县综合评价分值在[45.01,94.09]之间,依据综合评价分值将耕地划分为三类,其中优先调入基本农田的耕地面积为38 360.39 hm~2,占全县耕地的42.52%;适宜调入基本农田的耕地面积为9 979.64 hm~2,占全县耕地的11.06%;不宜调入基本农田的耕地面积为41 878.63 hm~2,占全县耕地的46.42%。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综合质量状况较好,综合分值在80分以上的耕地自然、区位条件优越,斑块规整且连片分布。评价结果与现状基本农田图斑进行对比分析,为新一轮基本农田划定实现耕地质量与数量并重的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相似文献   

2.
生态脆弱区耕地健康状况对保障当地农民生活、维护区域乃至更大范围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价值。文中基于已有的耕地健康研究成果,结合生态脆弱区的实际特征,集成耕地质量目标、耕地产能目标、土壤环境目标及耕地系统能量流,构建了由耕地健康模糊评价体系与耕地能值指数修正体系构成的耕地健康诊断体系,并建立了耕地健康综合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以丰宁县大滩镇等7个乡镇为例,进行了生态脆弱区耕地健康评价实践。结果显示:研究区域耕地健康综合指数在0.233-0.548之间,耕地健康状况较差,该区域耕地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对耕地健康状况的限制作用显著;而对于耕地健康状况为病态(5级),应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实施退耕还林或还草。研究表明,建立的耕地健康诊断体系与评价模型科学可行,可为开展生态脆弱区耕地健康评价,探究影响耕地健康的关键因素,实施科学调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基于东北地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理念,以依兰县为例,从耕地的自然禀赋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选取10个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东北低山丘陵区高标准农田区域划定及建设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依兰县存在耕地分布不平衡、耕地质量差、机械化水平低、农田防护林面积比例小、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等问题。依兰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可分为最佳、适宜、有条件、无条件4种类型,其中最佳、适宜、有条件3种类型区的面积为196 200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70%。依兰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可分为平原地力保育型、平原地力提升型、丘陵地力保育型、丘陵地力提升型4种类型,以实现耕地的相对集中连片,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提高农田防护林覆盖率,提高耕作层厚度,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而提升农业综合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在GIS支持下运用模糊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地力综合指数法,对农五师81团耕地土壤养分现状及耕地地力进行自动化、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6 291.65 hm2耕地,分为6级,1级地面积196.71 hm2占评价面积的3.13%,2级地面积480.37 hm2占评价面积的7.64%,3级地面积825.48 hm2占评价面积的13.12%,4级地面积1 709.68 hm2占评价面积的27.17%,5级地面积2312.05 hm2占评价面积的36.75%,6级地面积767.36 hm2占评价面积的12.20%。所建立的量化和半量化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获取的各耕地地力等级面积数据及其分布信息、改良措施,经实地调查分析,符合当地实际。  相似文献   

5.
《湖北植保》2011,(5):13-13
(1)鼓励利用废弃地和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地、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则,禁止占用基本农田。  相似文献   

6.
模糊评判方法在土壤肥力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利用GIS技术及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原理,选用7项评价指标对新疆干旱区农五师81团耕地进行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根据作物效应曲线建立肥力指标的隶属度函数,并计算出隶属度值。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进一步求得土壤肥力综合指标(IFI);然后进行综合评价,使评价结果能更好地为科学施肥服务。  相似文献   

7.
和林格尔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估算及修正系数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合理地估算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有助于土地整治规划的科学编制。文中以和林格尔县为例,采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从引导和限制两个互斥面建立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逐级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的估值修正,同时对各层级的修正系数进行关联分析,以期获得更加贴近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结果表明:1)和林格尔县各乡镇综合修正系数介于0.0558~0.1179之间,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区域差异;2)和林格尔县农村居民点整理面积经综合修正后,可净增加耕地面积508.19hm~2,修正后增加的耕地系数为9.37%;2)绝大多数分项修正系数与综合修正系数有较高的贴近值,其中引导性、限制性分别与综合修正系数的关联值为0.8911和0.7443。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生态保护红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伊金霍洛旗为样本,初探生态红线划定落图落地技术,为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提供参考.主要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马尔萨斯预测模型、综合分析方法进行三生用地预测及生态红线保护区划定.结果表明:1)保障区域人口粮食安全的耕地需求量、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活功能用地量、具有保护生态环境功能的土地面积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4%、3.05%和89.55%.2)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6.45%,主要分布在伊金霍洛旗东北部和西北部地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为草地和林地.3)伊金霍洛旗是生态敏感性等级较高的区域,对其划定生态红线保护区既有现实意义,也可以在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提高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相似文献   

9.
对《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规程(报批稿)》中以新增耕地系数、新增耕地面积或整治规模为潜力判别标准提出异议。以神木县为例,从质量、数量、经济、人为四方面选取指标测算其农用地整治潜力;借助SPSS软件,按照新增耕地系数、新增耕地面积、整治规模和综合潜力分别进行潜力分级。结果表明:《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规程(报批稿)》中的潜力判别标准并不能全面反映评价单元的整治潜力水平,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可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河中下游退耕还林还草地的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塔里木河中下游耕地的退耕要求,选择土壤、水资源、气候环境、经济因素4个评价因素及13个参评因子构成评价体系,对该地区169个样地进行评价,判断其是否达到退耕标准。采取最低限制因子法与加权指数和法建立评价模型,计算退耕指数,对退耕指数分级划定退耕范围。评价结果显示,符合退耕标准的耕地面积为7628.2hm^2,符合中远期退耕标准的耕地面积为6648.3hm^2,保留耕地为49774.1hm^2,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11.91%,10.38%,77.71%。评价结果对科学指导塔里木河流域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定西市安定区耕地地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GIS的支持下,通过土壤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叠置的方法划分评价单元,采用特尔斐法选气候、立地条件、剖面性状、耕层养分状况等4个方面的10因子个建立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对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就其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安定区各等级耕地比例相对差异较大,其中以三等地为主,占到了总耕地面积的43....  相似文献   

12.
文中基于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视角,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分别从“耕地资源条件、粮食种植情况、生态环境压力、社会经济发展压力”等方面选取指标对区域生产能力进行科学评估,并以评估结果为基础提出了基于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区域粮食生产布局分区.结果表明:耕地资源条件较好的主要集中在嫩江右岸区域、西辽河区域和河套-土默川平原区;粮食种植情况受耕地资源条件和市场及粮食种植意愿的共同作用的影响;生态环境压力较大区域不应盲目扩大粮食生产,需更多的考虑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保障的可持续发展;快速的城镇化、工业化和人口集聚将对区域粮食产生较大影响.为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战略需在粮食生产能力评估的基础上对粮食生产布局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相似文献   

13.
为准确把握西部生态脆弱区耕地质量现状,了解重金属污染对西部地区耕地质量的影响程度,采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及农用地基础地力调查等数据,运用GIS技术及统计方法,以兰州市榆中县为例,在考虑 重金属污染的条件下,对西部生态脆弱区耕地自然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显示: ① 研究区耕地立地条件、土壤物理性状相对较好,质量较好的4级耕地最多;而土壤肥力较差,质量较差2、3级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99.63%;② 研究区As、Cd、Cr、Cu、Hg、Pb、Zn等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均高于地区背景值,其中Cd和As最大值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污染评价标准值;③ 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北部青城镇、中部和平镇和马坡乡的东北部为污染高值区;④ 耕地质量综合评估结果显示研究区耕地自然质量南部和中部川区较好,北部山区较差,除部分区域出现异常点值外,基本呈现由南向北逐渐变差的规律。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西部生态脆弱区耕地自然质量虽然主要受降雨量、坡度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但重金属造成的土壤污染已成为该区域不可忽视的耕地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14.
基于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法的公乌素土壤质量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公乌素引洪灌区为研究区域,对公乌素引洪淤地工程改良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引洪灌区不同淤积部位耕地地力等级。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Excle计算,简化了传统的计算模式),使得权重区分度更加明显;应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结合不同淤地部位的土壤剖面样品分析,得到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有效钾、全氮、全磷、全钾等理化性质指标,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未经过高含沙洪水淤地(风沙地)土壤肥力指数较低,为0.258 6,经过一次淤地的土壤(新淤地)上游段为0.540 3,中游段为0.383 4,下游段为0.387 8;根据耕地地力等级的划分,确定风沙地属Ⅳ级,新淤地的中游和下游属Ⅳ级,新淤地上游属Ⅲ级。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多种来源的不同专题空间数据,运用特尔菲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值,以GRID(栅格)作为评价单元,在GIS支持下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对张掖市土地生态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实现了环境评价结果全空间区域的定量表达。对张掖市土地用途管制分区进行了划定,并提出环境友好型的土地生态适宜发展模式。研究表明:利用多源空间数据叠加分析的方法,可以比较综合地了解区域环境背景的整体特点及其差异,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张掖市土地适宜性空间分布及其区域分异特点。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云模型的西安市蔬菜区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肥力对于维持农作物生长和保障土地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为综合考虑土壤肥力评价中的模糊性和随机性,引入云模型对西安市蔬菜区土壤肥力状况进行综合评价,选取pH值、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为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确定权重,利用逆向云、正向云算法获得每个指标的云模型;根据单指标云模型特征值和权重值,结合综合云算法得到土壤肥力综合评价云模型。结果表明:西安市蔬菜区土壤养分总体上属于中等偏高水平,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偏高,碱解氮含量适中。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首要限制因素,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注意增施有机肥,高磷、高钾地区应限制磷肥、钾肥的使用,按需施用氮肥。科学评价土壤肥力有助于更加准确地掌握土壤特性和养分状况,精准施肥,维持土壤养分平衡,提高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17.
耕地集约利用时空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研究——以新疆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新疆各地州实际情况,运用熵值法筛选出10个指标构建了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确定权重并计算了新疆各地州耕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采用系统聚类法将新疆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分为4类,并在AUTOCAD支持下制作了新疆耕地集约利用评价图;运用相关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分析了新疆耕地集约利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新疆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时序变化明显且空间差异较大。1991~2007年新疆多数地州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均呈现稳步提高的态势,北疆提高最快,东疆次之,南疆提高较慢;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北疆分化严重,东疆差异最大,南疆差别较小;2)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各地州农业发展水平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r=0.909(p<0.01),与各地州之间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农业人口人均耕地数量、农作物种植结构的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关于陕西省旅游业竞争力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旅游业竞争力是衡量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旅游业竞争力分析评价对于各地科学、有序地发展旅游业,合理规划、整合旅游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了旅游资源与产品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区位条件、市场与环境条件、旅游业绩五大类别31项指标构成了四个层次的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全国31个省、直辖市旅游业竞争力进行综合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雷达图对陕西省旅游业竞争力进行结构分析,指出了陕西省旅游业发展的优劣势,并提出提高陕西省旅游业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PSR模型的干旱绿洲灌区耕地集约利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干旱绿洲灌区这一特殊沙漠边缘地带武威市为例,构建基于PSR模型的耕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极差标准化法及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来评价耕地集约利用。结果表明:近年武威市耕地综合指数上升明显,从2010年的0.0805上升到2012年的0.1516,并与协调度指数保持一致;不同的区县表现出不同的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2012年凉州区耕地集约利用度最高,达到0.5185,天祝县耕地利用度呈粗放状态,前者是后者的3.81倍。利用PSR模型评价结果与研究区的耕地实际利用情况相符,武威市干旱绿洲灌区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低,提升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20.
耕地资源价值的评价与重建——以甘肃省会宁县为例   总被引:43,自引:4,他引:43  
本文通过对典型地区耕地资源价值的评价 ,得出了耕地资源价值的近似值。从价值结构看 ,耕地资源经济产出价值只是耕地资源总价值的一小部分 ,而外在于市场的价值即社会承载价值和生态服务价值在耕地资源价值构成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因此 ,耕地资源价值重建非常必要。本文根据市场失灵矫正理论 ,提出了重建耕地资源价值的两条途径 :一是在国家征地环节 ,通过公共决策 ,借助政府干预 ,重建土地征用补偿体系 ;二是在农地内部流转环节 ,通过个人决策 ,借助建立更具个人化的农地产权制度 ,激励个人在全面地考虑耕地资源价值的基础上进行耕地利用决策 ,提高耕地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