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油茶从栽种到开花结果只需3-5年时间,而受益期长达60余年,油茶林通过垦复,清除了杂草灌木,改善林地环境、疏松土壤、增强抗性,减少病虫害;又将林地杂草翻埋于土中,增加了土壤肥力,可促进油茶生长发育和提高产量,该项措施投入低,见效快,易为林农接受。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油茶低产林形成的原因以及油茶低产林综合改良复壮技术进行分析,运用清除杂草灌木、修剪茶树、增施有机肥、置换优良品种以及预防病虫害等方法实现对油茶低产林进行改进,旨在有效地提高油茶树的产量,增加茶农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油茶造林多位于山区,杂草灌木多,造林后杂草滋生过快并与油茶幼苗产生竞争关系,导致造林成活率低,成为油茶造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地表覆盖作为土壤管理调控主要技术之一,可以有效的保水保肥、提高成活率。本试验油茶林地采用除草垫覆盖栽培,结果表明:油茶新造林地覆盖除草垫后4~12月对一年生单、双子叶杂草的防除效果≥90%,对新造林林地蕨类植物防除效果达100%,使用除草垫新造林成活率≥94. 6%,比同一环境下造林成活率高9. 6%;但除草垫的使用降低了土壤有效氮磷的含量,生长量比铺设杂草的植株的要稍低。  相似文献   

4.
以一年生杂草和难于控制的多年生深根性恶性杂草(如白茅、香附子、狗尾草、狗牙根、艾蒿、空心莲子草等)为主的油茶林地,若除草跟不上,就会严重影响油茶树的生长和发育(油茶林的幼林阶段尤其如此),以及油茶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5.
正油茶低产林面积大,成因复杂,只有通过分类施策,采取综合有效措施改造,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其生产潜力。油茶低产林改造方式共分三种:抚育改造、换冠改造、更新改造。本文重点介绍抚育改造。林分清理。清除油茶林中的杂灌木和野藤杂草,挖除老、劣及历史病株,改善地上部分环境条件,有利于油茶林的垦复管理和果实采收。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关于油茶林地中杂草的研究基本为零。为给油茶新造林安全除草控草提供科学依据,对湖南省林业科学院试验林场(杜家冲林场)油茶良种基地上油茶幼林中杂草的发生规律及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总结分析,还设计了覆膜除草、割草-埋草、化学除草3种处理,就其对样地油茶幼林中杂草的防除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调查结果表明:该基地油茶幼林中有22科43种的杂草。其中,禾本科杂草占杂草总数的23%,阔叶杂草占杂草总数的77%;1年生杂草有9种,占杂草总数的21%,多年生杂草有34种,占杂草总数的79%。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除草方式均能有效抑制杂草的生长,对于所有杂草的除草效果,各处理的影响顺序分别为化学除草割草-埋草覆膜除草对照;对于禾本科杂草的防除效果,其影响顺序分别为化学除草割草-埋草对照覆膜除草;对于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其影响顺序分别为化学除草割草-埋草覆膜除草对照。鉴于草甘膦的毒性,文中提出了要结合采用机械化方式推广应用割草-埋草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油茶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油茶是生长在贫瘠土地上却具有很高价值和中国特色的山茶科山茶属植物,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是我国独有的一种食用油料木本植物和经济作物,论述了现阶段我国油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强油荼产业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油茶Camellia oleifera林下养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us对蛴螬Popillia spp.(主要为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的幼虫形态),油茶织蛾Casmara patrona和茶籽象甲Curculio chinensis 3种主要害虫危害率和杂草密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茶林下养鸡能显著降低蛴螬、茶籽象甲和油茶织蛾对油茶的危害,与对照样地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时,试验样地内杂草也得到有效控制。因此,适度开展林下养鸡可明显提升对油茶林害虫和杂草的防控。  相似文献   

9.
造林的目的是成林成材,对经济林来说是收获果实或其它林付产品。俗话说:三分造七分管。特别在幼林阶段,树冠小,枝叶少,不能全部复盖林地,在空隙地上容易生长杂草、灌木。而幼林又是处在与杂草、灌木争夺水分、养料和阳光能力最弱的阶段,因此,幼林抚育就很重要,为了使幼林早日发挥效益,必须抓紧幼林抚育。  相似文献   

10.
浅谈除草剂草甘膦在林业中的应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里滋生着各类杂草,给林木生长带来严重的危害,而且有些杂草还是林木病虫害的中间寄主,能助长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甚至会影响人体的健康。消除杂草是林业生产中一项迫切而繁重的任务。草甘膦是一种有机膦内吸传导型灭生性除草剂,杀草广谱。通过如何充分发挥草甘膦的除草效果和在林业应用的几种方法证明,利用化学除草剂来控制苗圃和林地的杂草、灌木及非目的树种是促进幼苗和林木生长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林地上生长的杂草或灌木,人工除草费用高、难度大.为降低劳动强度,减少人工除草(灌)用工,降低生产成本,我们经过多年的摸索总结出了一套较为实用的林地化学除草技术.  相似文献   

12.
威尔柏是一种具内吸传导作用的新型、高效灭生性林业用除草剂,它的除草活性高,杀草谱广,对防火道和幼林下杂草、灌木防除效果明显,对于防火隔离带上的杂草、灌木,幼木下和荒地杂草的防除有其广阔的应用前景。1992年8~10月我们采用威尔柏对防火道和松柏树幼林地的21种杂草和11种灌木进行防除试验,其防效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3.
低产油茶林改造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导致油茶低产的原因主要有两术个,一是缺乏管理,使得杂草、灌主木丛生,高大乔木入侵,造成油茶在林通风透光不良,林木生长发育恶宴化,病虫害严重,产量极低、甚至月绝产。另一个原因是虽然生长环境三较好,林相整齐,树势较旺盛,但因品种不良导致产量偏低。低产油蔓茶林改造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4.
沙棘本是一种萌蘖性很强的灌木,沙棘栽植1~2年后进行平茬,可促使幼林提前郁闭,防止杂草蔓延,同时也发挥较好生态效益。沙棘一般到10年生左右时,生长开始衰退,经过平茬根蘖出的萌条生长却十分旺盛。  相似文献   

15.
苗圃杂草生长快、种类多、数量大,人工除草不仅劳动强度大、成本高,而且还易使幼苗根系松动,妨碍苗木正常生长。苗圃地化学除草,在祁红乡老胡村新胡村组,对油茶、板栗等苗圃地试验,每亩施用乙草胺60~75ml,对苗木安全,除草效果达95%  相似文献   

16.
油茶幼林中恶性杂草的化学防除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表明:森泰能有效地灭除油茶幼林地的多年生恶性杂草五节芒、黄茅草、苦竹、刚竹、芒萁骨等;以草甘膦为主剂,Goal、Oust为辅剂的草甘膦混剂也能灭除五节芒等杂草,防除效果分别达到95%和92%以上。化学除草比人工除草减少用工56.1%~61%,同时为幼树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7.
<正> 浙江红花油茶又名红山茶 Camelliachekiungoleasa Hu)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是我国特有的既可观赏又可油用的经济树种。我所自1965年引进浙江红花油茶以来,又先后引进宛田红花,腾冲红花,小叶红花,广宁红花,恩施红花,寒陵红花等品种。生长正常,栽后4-5年就开花结果,其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类型肥料对油茶生长及产量的影响,选择绿屯有机肥、好与佳生物制肥、复合肥,采用随机区组进行了试验设计,结果表明:绿屯有机肥对油茶的高生长和产量影响最大,为46.56%和52.27%,绿屯有机肥对油茶的高生长和产量的效果最好,能促进油茶的生长,提高油茶的产量。  相似文献   

19.
油茶林用草甘膦除草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兰玲  李融兴 《广西林业科学》1999,28(2):92-93,96
在油茶林地内使用草甘膦杀除黄茅,五节芒等恶生杂草试验结果,草甘膦最佳用量1.5kg/hm2,较好用量1.8kg/hm^2,和1.2kg/hm^2;进行两次喷药可以彻底除草,间隔期2个月;杂草内吸传导草甘膦破坏杂草生长优势致死时间为6h,15天后草根枯死。  相似文献   

20.
施肥是促进油茶生长的一种重要措施。该试验通过N、P、K 3种不同肥料类型、不同配方对3a油茶幼林和10 a油茶成龄进行正交施肥,共9种处理和1个对照,并采用多重比较法,对比了不同处理对幼龄油茶生理生长情况和成龄油茶结果量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配方施肥对油茶的生理生长和果实产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以6、7、8、9四种处理对幼龄油茶的生长影响最大;7、8、9三种处理对成龄油茶的结实产量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