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苗木起运包装,是从苗木出圃到造林中间的过渡环节。这个环节,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林快速生长发育非常重要。苗木是一种具有生命性的特殊商品。长期以来,苗木包装局限于个别树种或局部的包装。在起运过程中,常常将苗木堆放,装、卸车时拉拉拽拽、搬来倒去,一些个体苗木经营者在组织苗源时东拼西凑,经过多次搬运才进入造林地,这就难免在起运的各个环节中破皮,伤枝,造成水分损失。起苗以后,根系暴露在大气中,风吹日晒,水分逐渐减少,成活率明显下降。用失水率10%的苗木造林,其生长速度为健康苗的一半。为此,加强苗木的规范…  相似文献   

2.
李斌 《技术与市场》2004,(5M):30-30
连根带土、体重达500公斤以上的苗木移栽是当前绿化工程中的重头戏,它区别于幼稚的花草树苗移栽,明明白白是一种吊装移栽专业化服务的市场行为,即苗木专业户出售给需求方,由需求方负责吊装移植到位,或由苗木专业户“一条龙”承包某项道路工程、城建工程、开发区工程、景观工程。因此,组建苗木  相似文献   

3.
孙爱琴 《中国林业》2011,(23):36-36
苗圃地下害虫是指生活在土中危害苗木根部的害虫。这类害虫栖居于土中,取食刚发芽的种子或苗木的幼根、嫩茎及幼芽。由于其常造成缺苗断垄,对苗木生产的产量、质量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4.
植苗造林是目前生产上广泛应用的造林方法,其成功的关键在于苗木内部的水分平衡。因此,造林苗木的保护和护理尤为重要,下面介绍几种苗木的保护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谢环素 《绿色大世界》2009,(7):55-55,60
马尾松苗木切根造林,其一苗木采用切根蘸红泥浆溶液后上山造林,其二苗木采用切根蘸2%的复合微生物菌肥溶液后上山造林,应用2种不同方法对苗木进行处理,对造林后的苗木成活率,林木生长量进行比较。其结果表明:应用复合微生物菌肥溶液处理造林的苗木成活率,林木生长量比用红泥浆溶液处理的苗木造林成活率能提高12%,当年林木平均抽梢提高44.1%。  相似文献   

6.
《湖南林业》2006,(12):27-27
苗木猝倒病,主要危害松、杉幼苗,使幼苗种芽或嫩梢腐烂,嫩茎坏死倒伏或直立枯死,须加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7.
<正>感染猝倒病的苗木,常表现出幼苗倒伏,根茎或种芽腐烂等症状。在生产中一般根据这些症状判断其发生并进行防治,但具有这些症状的苗木均已不能正常生长。现介绍一种早期确定落叶松苗木猝倒病的方法,供参考。 正常生长的苗木,在木质化以前地下部分是白色的,如果苗木染上了猝倒病,染病前期根茎下0-1.5cm处出现暗灰色圆圈,据此可早  相似文献   

8.
松、杉立枯病,又称猝倒病,主要危害针叶树幼苗。苗木遭病后,短期内会大量死亡。其死而不倒者称为立枯,倒而枯死者称为猝倒。其病害多发生于4~6月。 苗木受害后,其症状常为以下4种类型: 1.种芽腐烂。种苗在土中被病菌侵染,造成种芽组织被破坏,引起腐烂。 2.茎叶腐烂。苗木幼叶嫩茎感病,枯萎腐烂,病菌不断向下发展,茎叶上常有灰白色蛛网状的菌丝体。 3.幼苗猝倒。幼苗扎根时期,茎部未充分木质化,病菌从根颈处侵入,产生褐色斑点,病斑扩大后呈水渍状,苗颈组织被破坏,造成腐烂、缢缩,使苗木迅速倒伏。 4.苗木立枯…  相似文献   

9.
苗木生根复合剂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总结以往造林时苗木根部处理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多因素、多树种正交试验研制出一种新型苗木生根复合剂。黑松山地造林试验表明,用其蘸根后比不做任何处理的苗木,成活率提高31.7%~46.7%,苗木当年生长量提高18.4%~24.0%。  相似文献   

10.
兴安落叶松苗木失水规律和苗木活力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兴安落叶松S1-1苗木为材料,研究苗木失水规律。苗木活力与其体内的水分状况密切相关,苗木裸根后迅速蒸腾失水,开始失水较快,以后逐渐减慢,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低,风速越大,苗木蒸腾失水速度越快;苗木失水首先使根系的水势下降,最终导致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的降低。兴安落叶松对其苗木水分要求较敏感,其健康苗木水势为-5bar,造林成活水势为-15bar。  相似文献   

11.
关于苗木质量问题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苗木是林业生产的基础,苗木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造林成活率和树木生长。针对苗木质量的特殊性,详细阐述了苗木遗传品质和苗体品质的内涵。并介绍了优质苗木培育的关键环节,为苗木生产者提供了具体的技术指导。同时指出苗木质量指标应符合造林地的立地条件或用户要求。  相似文献   

12.
近期,江西省峡江县森防站积极开展全县苗木、术材、加工等36家生产经营单位植物检疫登记证年检年审工作。对新增苗木生产经营和木材加工单位进行了资格审查,为其办理《植物检疫登记证》。对停产或流转的单位,注销其以前办理的《植物检疫登记证》。  相似文献   

13.
施用液体复合肥、叶面宝、垦易生物肥3种液体肥料对落叶松新播苗及换床苗的生长均有影响,其中以垦易生物肥对苗木生长的影响最为显著,而且施用垦易生物肥的苗木其抗病能力最强,且使苗木的木质化提前6-9天。  相似文献   

14.
金华市婺城区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金华市婺城区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从用材幼林+套种(玉米、红薯)、竹林或油茶林或香榧+套种三叶青、茶叶+套种山核桃、落叶苗木或幼林+套种(蔬菜、红薯)、杉木林+铁皮石斛、竹林或阔叶林+林下养鸡、竹林或苗木+林下培育食用菌、竹林+竹酒等8种主要模式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分析其效益。  相似文献   

15.
高吸水剂在造林中的应用与技术要点高吸水剂是一种高分子树脂,也叫保水剂。通过高吸水剂的作用,使苗木根系表面形面一种胶体膜,从而保护苗木根系,同时吸收周围土壤中的水分,使苗木根系处在较好的水分和营养元素环境中,从而保持苗木的活力,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苗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短日照与灌溉处理对华北落叶松苗木生物量和碳分配以及夏季造林成活率的影响,为完善苗木质量调控理论和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设置自然光照(ND)和10 h短日照(SD)2种光照处理,在7月初将苗木从温室移至户外大棚下进行为期3周的处理,即3种灌溉处理(育苗基质含水量分别降至饱和含水量的40%、60%、80%后再次灌溉至饱和),然后于7月23日进行夏季造林,调查苗木出圃时的形态与生理特征,以及造林2年后苗木田间成活率。【结果】自然光照下苗木的顶芽形成率为26%,短日照处理下可达66%,短日照处理显著促进了华北落叶松苗木的顶芽形成率;短日照处理略促进根系淀粉的贮藏(P=0.068); 40%灌溉处理显著促进苗木生物量向根系分配(P<0.001)。自然光照下,夏季造林当年生长季末成活率达82%,短日照处理下为92%。这表明10 h短日照处理提高了苗木顶芽形成率与根系淀粉浓度,提高了其抗机械破坏能力。综合来看,短日照处理结合40%或60%灌溉处理在造林第2年底保存率最高(达60%以上)。【结论】夏季7月初,采用3周10 h短日照处理结合饱和含水量40%~60%,...  相似文献   

17.
种材质量是园林苗木生产的重要因素,是苗圃生产活动中重要的生产资料。有了稳定的优良种材来源,才能保证苗圃培育出品种多、数量大、质量优的苗木,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城市绿化事业需求。在日益激烈的苗木市场竞争中,国营苗圃要想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必须重视种材质量管理,增强对种材市场预测,使种材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随着21世纪的到来,北京市绿化工作有了长足发展,市政府将绿化工作放在城市规划的重要地位。绿化事业发展的基础是苗木生产。苗木短缺、绿化就变成无米之炊;而苗木种材的优劣又是苗木质量的决定因素。所…  相似文献   

18.
英国南部的低地林区,在造林中面临着几个问题;杂草竞争力强,野鹿啃食严重.小面积林地上建立围栏和进行培育的费用太高.最近采用的一种简单设施可大大改善该地区的造林前景。所谓苗木保护套是指造林时套在实生苗或移植苗外部的一种透明或半透明塑料管,其效果十分显著,能使栎树的早期生长高度增加6—7倍,成活率通常也有很大提高。苗木保护套是1979年问世的。当时造林专家格雷厄姆·图利将聚乙烯罩套在尼龙护网外部以便为单株苗木创造一种“温室”环境。自那时起苗木保护套便被称作“图利管”。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粗榧的生物学特征、习性及其在园林方面上的应用,探讨了粗榧苗木繁育种的圃地选择、种予采集、层积处理处理、播种方法、苗木管理、出圃等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0.
1前言目前我国苗木包装大多仍采用草袋、蒲包等传统材料,由于这些材料保湿性能差,管理不当常造成苗木风干失水,或发热霉变,严重影响苗木活力和造林成活率。因此,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改进苗木包装和管理工艺,是我国造林事业中急待解决的技术课题。根据世界林业发达国家的经验,我们研制开发了一种以聚烯烃树脂为主要材料,由多层薄膜并分别加入不同添加剂,使各层具有不同性能和作用的复合塑料薄膜重包装袋。经试用表明,这种包装材料,大大改善了保湿保鲜性能,对保持苗木活力和提高造林成活率,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结构和加工工艺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