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章研究了甘孜州高海拔生态环境条件下,采用当地主流的5种不同覆膜方式对4个玉米杂交种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中,品种与覆膜方式的交互作用差异不显著,不存在某个特定品种更适宜某个特定覆膜方式的现象。在当地春玉米栽培中可以选择品种"凉单10号"或"隆瑞3869",采用"覆透明窄膜后用播种器播种"的覆膜方式,可以得到较高的玉米产量。这样的品种选择与覆膜方式的配合值得进行进一步的试验推广。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不同覆膜灌溉条件下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及对玉米生育性状、产量等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灌溉方式,为节水灌溉技术在本地区的全面推广提供数据支撑。试验结果显示:膜下滴灌的耕作方式可以促进玉米生长,延长玉米生育期,耕层土壤水分条件最好。膜下渗灌产量最高,达949.57 kg/亩,亩增产424.46 kg,增产率为80.83%,但和膜下滴灌的产量之间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3.
干旱缺水影响玉米产量,提高燕山丘陵区春玉米子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覆膜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改善水分条件。于2017—2018年开展玉米田间试验,设置不覆膜(CK)、行上覆膜、行间覆膜和全膜双垄沟播4个处理,测定土壤含水率、玉米生育期、土壤容重、玉米产量及产量影响因素,计算土壤贮水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各处理间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变化趋势一致,最高均为全膜双垄沟播处理。全膜双垄沟播的玉米子粒产量和穗长、穗粗、穗粒数和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最高。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模式可延长玉米生育期,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玉米子粒产量,适宜在干旱少雨地区应用。  相似文献   

4.
地表覆膜栽培方式是我国目前各地采用范围最广的提产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土壤地表的湿度与温度,尤其在干旱寒冷的地区最适宜使用,为各种农作物的生长过程提供足够的水分与温度,帮助农作物提高产量与质量,继而加大我国农业生产总量,而地表覆膜栽培方式对玉米这种喜热作物有着积极的影响,但是地表覆膜栽培方式的不同对于玉米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多少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主要对不同影响进行探讨分析,以期找出最适宜玉米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覆膜栽培方式,帮助我国农业生产不断发展前进。  相似文献   

5.
《天津农业科学》2016,(9):126-128
以露地平作为对照,在4种不同覆膜播种方式下,研究不同覆膜播种方式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对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均有促进作用,并且穗粒数、百粒质量均有所增加,故而籽粒产量明显提高,其中以垄作膜侧种植模式效果最优,比对照增产20.53%。综合分析认为,垄作膜侧种植模式具有促根壮苗、稳产增产作用,在严重缺水的华北旱作区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
玉米不同灌溉方式产量对比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试验目的水分是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要的生态与环境因素。因此,水分的供应与作物生长发育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灌溉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水分的供应情况,并最终实现影响作物的产量,本研究通过在不同灌溉方式下春玉米的相关实验,探明春玉米的最佳灌溉方式,进而为制定高产种植灌溉模式的建立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武威市武南镇进行了玉米不同覆膜栽培方式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的出苗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腊熟期除全膜平作与半膜平作相同外,其它处理均较半膜平作提前;全膜双垄沟播栽培的玉米穗粒数和千粒重均高于半膜平作,折合产量以全膜双垄沟播最高,为15 488.2 kg/hm2,较半膜平作增产45.8%,且产值和纯收益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在水资源匮乏的如今,节水灌溉已经成为粮食产物灌溉浇水的主要方式。不同的节水灌溉方式产生不同的效果。基于此,将以玉米为例简单阐述在不同的节水灌溉条件下玉米产量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并对此进行简要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高台县灌区对不同覆膜方式下的制种玉米产量及水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垄作全膜栽培折合产量较对照起垄不覆膜增产186.2%,水经济效益较对照提高223.0%,节水、增产效果显著。平作半覆膜栽培的玉米较对照增产180.4%,水经济效益较对照提高206.0%。起垄半覆膜栽培较对照增产156.9%,水经济效益较对照提高177.0%。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0-2012年肇州县水利科学研究所灌溉试验站多年的试验数据,分析了不同灌溉方式对玉米水分生产效率和产量的影响,为制定灌水决策和灌溉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水分处理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制定玉米节水高效灌溉制度,推动节水农业的发展,采用试验测桶研究了黔中地区玉米产量与水分的关系。结果表明,玉米生育期内平均水分利用效率为1.32 kg/m3,产量和灌溉水量之间的函数式y=-0.000 3x2+3.794x-2 792.7,产量与耗水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y=-0.000 6x2+7.215 4x-13 286;水分亏缺的敏感指数以抽穗-灌浆期最高,为0.178,其次是拔节-抽穗期,为0.164。  相似文献   

12.
灌溉模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不同灌溉模式下玉米生长形态及产量差异,在降雨和前期土壤特性一定的情况下,对春玉米覆膜滴灌、覆膜漫灌、不覆膜喷灌及不覆膜不灌4种灌溉方式下的植株生育动态、植株性状和产量形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覆膜滴灌条件下,玉米生育进程加快,提早成熟,比不覆膜喷灌、不覆膜不灌处理成熟期提前10~11d。覆膜滴灌有效促进玉米植株株高增加,其株高比不覆膜喷灌、不覆膜不灌的分别增加6.7%、18.5%。覆膜滴灌提高了叶片生长速度,增加了叶面积及根量,各时期叶面积平均值比不覆膜喷灌、不覆膜不灌的分别增加17.8%、21.5%;各时期根层数、根条数平均值比不覆膜不灌的分别增加1.7层/株和13.0条/株。覆膜滴灌有利于玉米果穗形成和粒籽灌浆,增加穗粒数,提高百粒重,其穗粒质量比不覆膜喷灌、不覆膜不灌的分别增加15.5%和73.3%。覆膜滴灌既具有节水增产效果,也有保墒促早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地膜覆盖对玉米产量及其土壤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根海  杨晓军  王斌  薛海龙  李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405-6406,6413
[目的]研究旱作农业区垄膜沟种、全膜平作和裸地平作大田玉米产量及其土壤状况特点,为旱作玉米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大田试验研究双垄沟种、全膜平作和裸地平作对玉米产量及其农田土壤水分、温度和养分的影响。[结果]地膜覆盖处理后,玉米产量增加,土壤含水量及温度也明显增加,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减少。[结论]在旱作区地膜覆盖玉米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不同时期的倒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玉米倒伏时产量影响的时期,从而提高气象服务的针对性,以嫩单12为试材,研究不同时期玉米倒伏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倒伏对玉米的产量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其中,倒伏与未倒伏的玉米相比,果实的穗粗、穗长、百粒重均有明显的影响,玉米果穗较短、较细,百粒重偏少。同时不同时期发生倒伏的玉米,对产量的影响也不相同,其中抽雄期倒伏对产量的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不同灌溉制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比较同一水稻品种在两种灌溉用水、两种灌溉时间、四种灌溉方式的栽培措施下对产量的影响,研究不同灌溉制度下水稻产量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生产上应该提倡的灌溉方式是浅、晒、深、湿;利用地表水灌溉比利用地下水灌溉更容易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6.
将蚕豆‘青海13号’有效地整合到青海旱作农业系统,并配套地膜覆盖种植技术提高旱作农业系统蚕豆的综合生产能力,对有效扩大青海蚕豆种植区域具有重要意义。在旱作农业区通过地膜覆盖和裸地种植两个处理分析了地膜覆盖种植对‘青海13号’蚕豆的增产作用。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后明显改善了耕作层的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平均土壤温度提高了2.4℃,土壤湿度提高了14.1%,有利于旱作农业区蚕豆的出苗,促进了蚕豆生长发育,生育进程提前了约1周;同时,地膜覆盖种植蚕豆后,株高、干物质积累明显提高,成熟期干物质积累增加了148.14%。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分别提高了121.7%、87.4%、90.4%,从而使‘青海13号’蚕豆在地膜覆盖种植后产量增加了23.55%。  相似文献   

17.
制定半干旱地区玉米栽培技术措施以及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品种,对连续6a玉米产量和气象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气象因素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近6年生长季气温变化幅度较小,活动积温受霜期影响较大;降雨量高于往年平均水平,各月份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匀,易发生春旱、夏涝现象。降雨量的多少及其时空分布情况、个别年份的早霜和晚霜等灾害性天气是玉米年际间产量波动的主要限制性气象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不同微润灌溉处理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膜下滴灌作对照,共设5个处理,研究了微润灌溉条件下不同埋设深度、间距和压力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润灌溉的玉米单株干物质积累趋势异于膜下滴灌;玉米茎粗、株高和产量随耗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膜下滴灌(CK)的产量最高,与微润灌溉处理有极显著差异,分别比T1、T2、T3和T4高33.13%、34.48%、26.82%和63.94%;微润灌溉的水分利用效率较膜下滴灌高,各处理无极显著差异,最高的为T2处理,且与膜下滴灌有显著差异;微润灌溉有利于玉米籽粒发育,使籽粒饱满,百粒质量增加;在不同的微润灌溉处理下,微润管的埋设深度、间距和压力对玉米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都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压力对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影响最大,间距对耗水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膜下滴灌不同灌溉定额对土壤水盐分布和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溉定额对土壤水盐时空分布特征、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在石羊河流域中游,通过2014-2015两年的灌溉试验,对春玉米生育期设置不同灌溉定额(4 800、4 200和3 600 m3·hm-2),测定0-100 cm土层内,土壤水盐时空分布特征,春玉米播种前和收获后土壤全盐量在年内和年际间的变化,春玉米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结果】随灌水定额的增加,0-6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增加明显,当灌水定额从420 m3·hm-2增加到480 m3·hm-2时,春玉米吐丝扬花期0-60 cm土层平均含水率可保持在24.52%以上。在作物需水关键期,当灌水定额为480 m3·hm-2时,能明显增加深层土壤的蓄水量。当灌溉定额低于360 m3·hm-2时,灌水量严重不足,土壤水分亏缺明显。在非灌溉期,土壤盐分随水分蒸发在表层耕作土壤中积聚。垂直方向上,在0-40 cm土层发生积盐现象,80-100 cm土层发生脱盐现象。在灌溉期,在垂直方向上,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加,土壤淋洗深度呈增加的趋势。不同灌溉定额条件下,0-20 cm土层土壤发生脱盐现象,40-100 cm土层发生积盐现象。但0-100 cm土层内,土壤全盐量盈亏量总体基本平衡。在水平方向上,土壤盐分以滴头为中心向滴灌带两侧运移,滴头间土壤水分的交汇作用将原耕层的部分盐分迁移到滴灌带的湿润锋边缘处。各处理土壤含盐量均表现为滴灌带间较滴头间增加明显。不同灌溉定额对春玉米穗长、穗行数、行粒数影响不显著,对穗粗、秃尖长、百粒重影响显著。降低灌溉定额可增加春玉米的穗粗和百粒重,但对作物增产无显著作用。【结论】膜下滴灌条件下,春玉米耗水量受灌水量影响,适度水分亏缺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UE),但使春玉米产量降低4.45%-20.99%。春玉米全生育期灌水10次,灌水定额为420 m3·hm-2,灌溉定额为4 200 m3·hm-2的灌溉制度节水、压盐、增产效益最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等灌溉量膜下滴灌与细流沟灌对玉米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以郑单958为研究对象,于2015—2021年进行田间试验,通过管式水分仪测定窄行、根区和宽行下0—50 cm土层水分含量,研究膜下滴灌与细流沟灌对土壤水分分布状况及其对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生物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膜下滴灌优先补充窄行和根区的土壤水分,而细流沟灌优先补充宽行表层的土壤水分。而玉米耗水主要集中在0—30 cm土层范围内,膜下滴灌的窄行和根区0—30 cm土层水分含量均高于细流沟灌;随着土层深度增加灌溉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减小,40—50 cm土层水分动态受灌溉方式影响较小。膜下滴灌较细流沟灌可显著促进玉米在开花期和成熟期的生长,提高叶面积指数。开花期膜下滴灌玉米的株高和叶面积指数较细流沟灌平均增加4.3%和8.3%,成熟期平均增加4.9%和15.1%。开花期和成熟期玉米总生物量均为膜下滴灌>细流沟灌处理,开花期增加12.2%,成熟期增加11.5%。膜下滴灌处理的玉米干物质转移量、干物质转移率和干物质转移量对籽粒贡献率均显著高于细流沟灌处理,分别增加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