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美白对虾与罗非鱼混养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欧宗东 《渔业现代化》2005,(3):25-26,28
南美白对虾在海南推广养殖已有七八年,近两年来海南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经济效益大幅度下降,养殖风险不断增大,大部分养虾业出现亏损。主要因素是对虾养殖池塘老化,种质退化,近海的富营养化和养殖病害的猖獗,严重影响我省对虾养殖业的发展。笔者进行了南美白对虾与罗非鱼混养的试验,结果表明,混养可以增强养殖水体的自净能力,阻断虾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江苏沿海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逐年扩大,由于病害日趋流行,单养南美白对虾风险逐年加大。为了有效应对病害,海安县滨海新区自2010年开始进行南美白对虾、鲻鱼高位池混养试验与示范,该养殖模式充分利用了鲻鱼的食性,当南美白对虾出现病害时,鲻鱼能在第一时间将病死虾吃掉,从而切断南美白对虾红体病以及白斑综合征的粪-口传播途径,提高养殖成功率,经过3年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现将混养技术介绍如下。1养殖条件  相似文献   

3.
<正>南美白对虾又称凡纳滨对虾,与斑节对虾、中国对虾并列为世界养殖产量较高的三大优良虾种,目前南美白对虾养殖在国内多个省份普遍展开的同时,病害也多有发生。在南美白对虾越来越难养的情况下,连云港市对虾综合试验站在试验示范基地,吸取别人的经验[1],先后开展了多项南美白对虾养殖试验、示范[2,4,5],设置平行隔离网和设置"U"型隔离网分别混养南美白对虾与鲤鱼、黄金鲫,利用生物防控原理有效的控制了对虾的病害,增加了南美白对虾的产量和品质,本文主要介绍两种不同隔离网模式对鱼虾混养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嘉善县惠民街道是嘉善县最早的养殖南美白对虾基地之一,2002年开始试养2.4亩南美白对虾,经过渔技人员和水产养殖户共同努力,南美白对虾养殖得到快速发展,至2014年养殖面积已达到1500多亩,成为当地渔业支柱产业。为探索一种降低南美白对虾养殖病害发生风险、提高经济效益的养殖模式,2010年起开始摸索南美白对虾、中华鳖生态混养模式,取得了阶段性试验示范成果。现将试验示范与推  相似文献   

5.
正近两年由于气候、海区污染、种苗、人为等原因造成对虾病害频发,对虾偷死排塘现象极其严重,70%左右养虾户处于亏损状态。因而部分养殖户将养虾改为养鱼、贝、东风螺或鱼虾混养、虾蟹混养。鱼虾混养模式养殖成本低、易操作,是防治虾病的暴发、降低养殖风险、提高经济效的一条极为有效的途经。近几年徐闻和安地区利用老化虾池进行南美白对虾与金鲳鱼混养,成功率较高,养殖120天左右,对虾单造平均亩产达300~400公斤,规格一般为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河北省对虾养殖品种主要是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日本对虾三种,养殖总面积2万余hm2,主要养殖模式为池塘粗放型养殖,其中日本对虾主要是蟹-虾、鱼-虾混养模式。2013年,各类对虾养殖产量分别为南美白对虾10 813t、中国对虾4 254t、日本对虾3 815t,平均单产南美白对虾为1 204.05kg/hm2、中国对虾666.6kg/hm2、日本对虾1 035.6kg/hm2,近几年由于  相似文献   

7.
南美白对虾与罗非鱼混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年,由于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不断增加,池塘老化、种质退化和养殖病害的猖獗,造成虾池养殖经济效益大幅度下降,养殖风险不断增大,大部分养虾户出现亏损,严重影响我省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进行了南美白对虾与罗非鱼混养试验,结果表明:混养能够增强养殖水体的自净能力,阻断虾病的蔓延,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正南美白对虾学名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俗称白对虾或白肢虾,具有生长速度快、适盐性和适温性广、密养高产、经济效益好等优点,在国内受到广大养殖户的青睐。随着南美白对虾淡化技术的成熟,内陆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规模得到迅速发展,但内陆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出现了生长速度慢、规格参差不齐、病害频发等问题。作者与襄阳市闽升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通过5年多技术合作  相似文献   

9.
随着南美自对虾淡水养殖技术的成熟,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的面积逐年扩大.但近几年,虾苗的放苗密度逐年大幅提高,造成对虾病害频发.这给虾农带来很大损失.为预防白对虾病毒病的发生,提高池塘养殖的综合效益,2009年,我们进行了南美白对虾与草鱼混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实地采访养殖户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广西沿海三市(北海、钦州、防城港)南美白对虾养殖状况进行调查,了解影响南美白对虾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对虾产业发展科技规划提供参考。调查主要内容:养殖户的基本情况、养殖面积、养殖方式、种苗及饲料来源、产量及经济效益等。调查结果显示,广西对虾养殖以土塘单养为主,有向虾鱼生态混养方向发展的趋势;从业人员教育程度偏低,老龄化严重,专业技能欠缺严重,对动保产品和高端料认知不足;对虾苗种质量不稳定,严重影响了广西对虾养殖。建议要加强对育种和成虾养殖的监控,结合企业提高养殖户的理念和水平,病害防治技术等,同时推广北方工厂化养殖模式本土化落地,促进广西对虾养殖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06年海安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承担了斑点叉鮰、南美白对虾、太湖青虾混养轮养技术研究项目,在斑点叉尾鮰、南美白对虾混养成品收获后进行太湖青虾轮茬养殖,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2006年海安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承担了斑点叉尾鲴、南美白对虾、太湖青虾混养轮养技术研究项目,在斑点叉尾鲴、南美白对虾混养成品收获后进行太湖青虾轮茬养殖,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南美白对虾病害日趋严重,养殖效益不稳定,以桃拉病毒病、红体病和白斑病等为主的对虾流行病的暴发已经成为发展南美白对虾养殖业的制约因素。南美白对虾病害的防控是近年来国家虾产业体系的重点任务之一。连云港市对虾综合试验站根据国家虾产业体系的有关要求,吸取别人的经验[1,2],在试验示范基地开展了多项生物防控南美白对虾病害试验[3,5-7],本文主要介绍内容是在南美白对虾混养池塘内投放不同规格的黄金鲫苗种,对池塘的养殖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4.
对虾【品种来源】我国对虾养殖的品种有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斑节对虾和日本对虾等。1992年流行性虾病爆发前,以养殖中国对虾为主,目前以养殖南美白对虾为主。2006年,南美白对虾养殖产量占对虾养殖总产量的82%。1988年4月和1991年4月,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南美白对虾病害日趋严重,养殖效益不稳定,以桃拉病毒病、红体病和白斑病等为主的对虾流行病的爆发和流行已经成为发展南美白对虾养殖业的制约因素。南美白对虾病害的防控是近年来国家虾产业体系的焦点之一。如今。南美白对虾生物防控技术在国家虾产业技术体系连云港对虾综合试验站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下取得了初步成效。经江苏省连云港市养殖试验,对虾养殖成功率超过90%,养殖产量提高15%。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对虾病害种类逐年增多,其中尤以对虾病毒性疾病造成的损失和后果最为严重,由于对虾病毒病病原具有较强的传染和传播特点,虾池一旦发病,极易导致对虾养殖失败,打击养殖户的积极性。中华鳖属于肉食类动物,在饥饿条件下,会吞吃病弱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断虾病传播,达到防控虾病的目的。目前,唐山市丰南区南美白对虾与草鱼、鲤鱼混养模式较多,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防病效果,但是由于草鱼和鲤鱼的价  相似文献   

17.
对虾     
《海洋与渔业》2008,(8):31-31
【品种来源】我国对虾养殖的品种有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斑节对虾和日本对虾等。1992年流行性虾病暴发前,以养殖中国对虾为主,目前以养殖南美白对虾为主。2006年,南美白对虾养殖产量占对虾养殖总产量的82%。1988年4月和1991年4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率先分别从美国和厄瓜多尔引进南美白对虾,进行全人工繁殖和虾苗培育的研究,至20世纪90年代后期,许多省、市从美洲国家引进南美白对虾,来进行人工育苗和大面积高产养殖试验。  相似文献   

18.
<正>对虾是河北省沿海地区海水及淡水养殖的主要种类,其中中国对虾、日本对虾采取池塘单养或池塘鱼虾混养模式,南美白对虾采取海水或淡水池塘单养模式。为掌握河北省2012年对虾养殖病害发生与防治工作的实际情况,笔者采取现场调查与书面调查相结合、现场诊断与实验室诊断相结合、虾病监测与防治工作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了全省对虾养殖病害专项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南美白对虾养殖面临着出口受阻,价格下跌,饲料价格上涨,养殖成本增加等困难,尤其是病害泛滥,养殖的风险不断加大。为减少病害对养虾的危害,笔者近年来对南美白对虾采取了“鱼虾混养”、“疏养”、“轮养”等养殖模式,以暗纹东方鲀和南美白对虾混养模式对控制南美白对虾病害的效果为好,现将此模式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广州综合试验站清远养殖示范片利用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的长丰鲢、鳙鱼和光倒刺鲃混养南美白对虾技术,与之前南美白对虾池塘单养技术相比较,取得了较好的病害防治效果。本文结合混养过程中遇到的虾病问题,简要分析总结虾病的一般诊断技术流程,以供养殖户参考。一、体表检查正常健康南美白对虾体色透亮、体表光滑、色素斑点大小均匀一致且无明显扩大现象,甲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