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66年以来,江阴南闸镇采用母竹和实生竹苗造林106.67hm^2。其中采用母竹造林的己满投产,最大毛竹粗43.33cm,毛竹的粗和高比实生竹苗造林的大40.00-107.69%。采用实生竹苗造林虽然立竹数多,但立竹细且矮,绝大多数不能抽产。实生竹产笋量虽多,但笋较小味偏苦。采用母竹造林,每公顷可产粗20cm以上的竹6000支以上,竹笋净收益达2190元。而实生竹苗造林仅产粗16.67cm以下  相似文献   

2.
以往我区各地的丛生竹类造林,一向采用移母竹法。生产实践证明,采用这种方法,在小面积造林情况下,切实掌握了季节、技术和天气是成功的,但在大面积造林时,对挖种、运输和栽培管理等重要环节,不易全部掌握,往往成活不高;其次采用移母竹法,每栽竹手工坎,需用母竹工株,这不独成本高昂,而且竹种来源不易解决;第三,对竹干粗大的大径竹,搬运母竹困难,造林工效极低。因此研究丛生竹类用新方法来造林,已成为生产上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3.
毛竹不同繁殖材料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竹蔸、竹鞭、无鞭母竹、有鞭母竹等繁殖材料形成林分5年的观测,结果表明:有鞭母竹成活率、出笋率、长竹率、新竹生长等指标较好,但造林成本较高,竹蔸造林其次,无鞭母竹造林虽成活,但不长竹。综合考虑,选择毛竹繁殖材料的次序为有鞭母竹、竹蔸、竹鞭。而无鞭母竹不能上山造林。  相似文献   

4.
伍小辉 《绿色科技》2014,(2):106-107
以1~4年生的四方竹母竹为试验材料,比较了各年龄母竹的种植成活率、出笋率和成竹率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母竹对四方竹的种植成活率、出笋率和成竹率均有显著影响,以2年生母竹的种植成活率、出笋率和成竹率最高,分别达到91.50%、87.40%、82.57%;3年生母竹略低;1年生和4年生母竹的种植成活率、出笋率和成竹率最低。因此,四方竹的造林选用2~3年生母竹为宜,其中以2年生母竹为最佳。  相似文献   

5.
栽竹不同于栽树。栽竹不能指望所栽的母竹本身长大成材,而是依靠母竹蔸上的芽苞所连的竹鞭抽鞭发笋,长成新竹,蔓延成林。栽竹时,要掌握好选、挖、运、栽、管五个环节。 1.选1-2年生的母竹。因其所连的竹鞭一般都处于壮龄阶段,鞭色鲜黄,鞭芽饱满,鞭根健全,具有抽鞭发笋的能力,造林成活率高。 2.挖母竹。挖母株时要注意保护鞭芽,少伤鞭根,不要猛摇竹干,以免扭伤母竹与竹鞭相连处。母竹挖起后,留枝3-5盘,削去竹梢。挖掘小杂竹时可2—3株为1丛,带土  相似文献   

6.
采用1~4年生的毛竹母竹进行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母竹对毛竹的造林成活率和出笋率、成竹率均有极显著影响,以2年生母竹的造林成活率和出笋率、成竹率最高,分别达93.3%、76.9%、83.7%;3年生母竹次之;1年生、4年生母竹的造林成活率和出笋率、成竹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7.
实践证明,用竹苗造林优于母竹造林。新建竹林基地常需大量竹苗,若育苗材料缺少、价格高或从外地购买,常不能满足需要和需大量资金投入增加造林成本。人工培育的竹苗与母竹相较具有两大生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不同竹龄早竹母竹对造林效果的影响,实地调查了1年生与2年生母竹造林地的早竹胸径、出笋数量、成竹数量、退笋数量、退笋高度等指标。结果显示:采用2年生母竹造林其出笋数量、成竹数量、退笋数量与新竹胸径均显著高于采用1年生母竹造林,退笋高度两者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早竹造林的母竹年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1994年引种雷竹、早竹、高节竹、石竹、乌哺鸡竹、白哺鸡竹、红哺鸡竹、台湾桂竹、黄甜竹、绿竹、四方竹等11个竹种。造林成活率、当年发笋率超过对照毛竹的有9个,平均成活率96.7%、发笋率49.4%;造林4年有8个竹种立竹度达到中型竹丰产笋用林标准。1996年移栽雷竹、早竹,造林3年立竹度达到了8030~9792株/hm2,销售母竹收入10800元/hm2,产出投入比1.12:1。本文介绍引种竹笋期、生长情况、经济效益和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丛生竹笋材两用林的竹种,大多数中央主枝和主枝基部芽萌发的次生枝均极粗壮,犹如缩小了的母竹,枝蔸如竹蔸,具有笋芽和根点,可以当作母竹作繁殖材料。本项研究,采用吊丝球竹[Dendrocalamus beecheamus(Munro)Chiaet Fung]的主枝和次生枝直接营造笋材两用林,面积达200公顷,每公顷种植900坎,每次插2枝。成活率达90—95%,当年新竹平均高2.42米,最高达3.62米;平均地径2.1厘米,最大3.7厘米,第2年平均高6.01米,最高达8.20米,平均胸径6.9厘米,最大8.33厘米,每公顷平均收获竹笋1995公斤,最高达3675公斤。第3年高逾10米。胸径8—10厘米,平均每公顷产笋和竹材各1.2万公斤左右,进人正常年产量。插枝造林竹种来源广,成本低,成活率高。生产竹笋和竹材的能力,与用母竹造林无区别。该项研究成果已在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1.
红鸡竹原产浙江临安、安吉、德清一带 ,是我国特有的著名笋材两用竹种 ,也是一种营养丰富、发展潜力大的森林蔬菜 ,具有成林快 ,发笋多、产量高、笋味鲜、销路好、效益高的特点。新造林 2~ 3年就有收入 ,4年成林 ,5~ 6年亩产可达 10 0 0多 kg。1 造林技术一般采用移母竹造林。由于鞭节育苗速度慢 ,不经济 ,生产中多采用移母竹造林。1.1 林地选择与整地造林地宜选在背风向阳 ,光照充足 ,坡度平缓 (5℃左右 ) ,土层深厚肥沃 ,蔬松透气 ,排气良好的沙质壤土为好 ,普通红壤也可栽培。 PH要求微酸至中性。死粘土、低洼积水的地方及风口不宜…  相似文献   

12.
我国种竹历史悠久,公元前460年左右,已有种竹的记载。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种竹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时至今日也屡屡出现因忽视种竹技术致使移竹造林失败的诸多教训。例如,70年代,南京雨花区方面积营造毛竹,由于限时完成,没有把好母竹质量等种竹技术关,因而栽多活  相似文献   

13.
通过32种小径竹的引种试验,研究小径竹的适生环境及生长规律,探讨小径竹竹种园整地、母竹选择、造林、幼林抚育及施肥技术,为闽北林区林农推广小径竹造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丛生竹引种繁殖及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广东、湖北、赣南等地引进的青皮竹、梁山慈竹、坭竹、黄竹在我市引种繁殖及栽植获得成功,通过无性繁殖育苗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母竹带蔸埋秆育苗和和生苗分株育苗,青皮竹、坭竹育苗成活率高达90%以上,新竹平均地径0.9-1.4cm。造林4-5a以后,4种丛生竹染山慈竹、青皮竹、坭和生每年每hm^2可产竹材分别为1.47万kg、1.7万kg、2.55万kg、5.4万kg。  相似文献   

15.
通过4年研究,早园竹梅雨季节移竹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均高达90%以上,高于春、秋季造林。其主要技术关急进是: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立地条件;采用带状或块状整地,施基地;选好母竹,带土移植,随起随栽;栽植时要做到深挖浅栽,下紧上松,母竹再度勾梢,开沟排水和覆草防旱。  相似文献   

16.
通过4年研究,早园竹梅雨季节移竹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均高达90%以上,高于春、秋季造林。其主要技术关键是: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立地条件;采用带状或块状整地,施基肥;选好母竹,带土移植,随起随栽;栽植时要做到深挖浅栽,下紧上松,母竹再度勾梢,开沟排水和覆草防旱。  相似文献   

17.
绿竹移竹蔸苗造林与插枝苗造林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两者间无显著差异; 造林后绿竹生长情况与母竹的直径大小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所有的造林树种,均具有开花结实能力,主要是靠种子繁殖,这叫有性繁殖。要扩大种植面积,通常是用种子播种青苗造林。而竹类植物却不一样,开花结实罕见,其繁殖是靠营养体如:竹节、竹枝、竹鞭繁殖,这叫无性繁殖。而丛生竹地下茎为合轴型,粗而短,不能在地中作长距离的横走,扩大竹林面积,过去习惯上采用移母竹造林。用这种方法扩大造林面积,存在种源不足、成活率低、工效低、成本高的缺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广西林科所和有关单位进行了研  相似文献   

19.
<正> 丛生竹地下茎为合轴型,粗而短,不能在地中作长距离的横走,扩大竹林面积,过去习惯上采用移母竹造林。这种方法在大面积造林时,存在种源不足、成活率低、工效低、成本高等缺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广西林业科学研究所和区内有关林业科研单位,从1958年开始,在总结了广西历年来竹子无性繁殖工作的基础上,对群众无性育苗进行了调查总结,并对广西主要竹种,进行了多年的无性繁殖试验  相似文献   

20.
丛生竹的引种繁殖及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10余年来的丛生竹引种、育苗和造林试验得出:丛生竹走母竹育苗,以苗繁苗、竹苗造林来扩大和发展江西省丛生竹之路是行之有效的。并筛选出了适合江西省东西部栽植的丛生竹优良品种有黄竹、坭竹,青皮竹、绿竹、梁山慈竹。赣南地区除上述竹种外,还适合栽植的有粉单竹、大头典竹、吊丝单竹、吊丝球竹、吊丝竹、撑绿竹等10多个丛生竹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