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更有效的对紫苏选育品系进行评价,本研究对15份紫苏材料的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数据进行数据统计、关联性分析、回归分析,评估几个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以单产为应变量,以株高、有效分枝数、单株穗数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这3个因素对单产的贡献度分别为0.158、0.547、0.095.研究结果对贵州紫苏种质资源收集、评鉴及品种选育、创新具有指导意义,为紫苏选育研究提供有效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了在陕西省紫苏产区有效地开展紫苏选育工作,对10 个紫苏品种的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了比较,探讨不同来源品种在陕西紫苏产区的性状差异。结果表明,绛县紫苏、吉苏1 号和吉苏2 号为早熟品种,株高、分枝位、茎节数、总穗数、生育期等性状低于晚熟品种,早熟品种的产量和千粒重也低于晚熟品种。研究结果对陕西紫苏种质资源收集、评鉴及品种选育、种质创新具有指导意义,为紫苏选育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干旱对黑龙江省大豆品种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控制灌溉法对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区的83个大豆品种在2015年和2016年进行全生育期干旱处理,分析全生育期干旱处理对各品种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主茎分枝数和百粒重等农艺性状的影响,并且对丙二醛、叶绿素含量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干旱处理下57%~95%大豆品种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主茎分枝数、百粒重有所下降。与正常供水下相比,大部分材料丙二醛含量上升,叶绿素含量下降。通过对这些农艺性状在在干旱处理后的变化幅度分析,发现这些农艺性状对干旱响应敏感性强弱依次为单株粒数、单株荚数、株高、百粒重、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变异系数变化较大,最易受到干旱影响。绝大多数大豆品种在干旱处理下,部分农艺性状相关性发生改变,但也有少数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在条件下未发生变化,说明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区大豆品种对干旱的响应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通过田间试验与品质检测,分析了4个不同春谷品种的支链淀粉含量与营养品质指标及农艺性状的内在联系,旨在为优质春谷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各品种的支链淀粉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支链淀粉含量与灰分显著正相关,与粗蛋白及直链淀粉含量显著负相关;与刚毛长度极显著正相关,与穗粗和出谷率显著负相关。因此谷子品种选育中,可将不同品系的营养品质指标与农艺性状相结合,提高育种的针对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5.
刘杰  盛晋华  张雄杰 《作物杂志》2016,32(1):46-112
以12个甜荞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甜荞的7个农艺性状和6个生理生化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进行评价分析,探讨甜荞主要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性状指标对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结实率(0.8666)、单株粒数(0.8221)、株高(0.7720)、茎粗(0.7140)、千粒重(0.7004)、开花总数(0.6975)、干重(0.6243);生理生化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叶绿素含量(0.7171)、丙二醛(MDA)含量(0.7035)、脯氨酸(Pro)含量(0.6372)、过氧化物酶(POD)活性(0.6369)、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0.6191)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0.6028)。研究结果表明:选择结实率高、单株粒数多、叶绿素含量和MDA含量高的品种是甜荞生产中获得高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不同地区花生品种主要性状差异以及为引种工作提供依据,根据花生品种区域试验结果,对国内审(鉴)定的688个花生品种进行育种方法、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审(鉴)定品种中有85.3%的品种由杂交选育而成,其中,单交占75.1%,单交是国内花生品种选育的主要杂交方式。不同省份品种在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株高、侧枝长、单株分枝数、单株果枝数极差分别为17.2 cm、18.1 cm、2.7个和2.2个;百果重、百仁重和出仁率极差分别为41.46 g、18.36 g和8.46%;果仁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极差为4.08%和3.77%;产量极差1107.45 kg/hm2。南方花生区品种单株分枝数和果枝数较少,黄河流域花生区品种百果重和百仁重较高,长江流域花生区品种脂肪含量较高,南方花生区品种蛋白质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7.
江汉平原大豆品系表型分析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歆  杨芳  邓军波  汪嫒嫒  何念  陈艳 《作物杂志》2021,37(5):57-634
种质资源是大豆育种的基础,理论方法是品种选育的关键。以64份大豆品系为材料,采用变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相结合,对大豆品系的10个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进行研究,筛选适宜江汉平原种植的大豆品系,同时探究影响大豆产量的关键因素,为选育优质高产大豆品种提供种质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大豆品系10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4.19%~46.95%,有效分枝数变异系数最大,蛋白质含量变异系数最小;因子分析将10个农艺性状转化为4个主因子,分别为产量构成因子、株高因子、粒重因子和品质因子,累计贡献率为80.067%。由农艺性状与综合得分相关性分析可知,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蛋白质含量7个农艺性状可作为大豆品系综合评价指标。聚类分析将64份大豆品系分成3个类群,类群Ⅰ31份,类群Ⅱ24份,类群Ⅲ 9份,类群Ⅲ大豆品系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江汉平原种植。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龙生型花生农家品种农艺及品质性状的遗传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河南省龙生型农家品种的农艺性状和蛋白质、脂肪含量等品质性状的变异规律,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龙生型花生品种具有遗传多样性。河南省龙生型花生品种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均属平均水平,但平均油酸含量高于平均水平。龙生型花生在中、小果型及单株荚果数、油酸含量方面性状表现突出,具有育种利用价值。南阳花生和柘城麻壳在低蛋白品种选育、东明集小花生及郏县三四粒在食用品质及抗病性方面具有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盆周山区移栽油菜的农艺性状表现及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为当地油菜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材料及理论支撑,对 21 个油菜品种的农艺性状表现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同时采用聚类分析将参试品种进行类别划分。结果表明:各油菜品种间一次分枝数、一次分枝高度、分枝角果数、角果长的变异程度较高,是引起单株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能为油菜品种选育提供更多遗传变异;通径分析表明,分枝角果数、株高、千粒重、主花序角果数、每角粒数对油菜单株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 1.115、0.527、0.519、0.382、0.406,具有较明显的正向作用;各农艺性状间存在相互影响,株高、分枝角果数和每角粒数与单株产量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聚类分析将 21 个油菜品种划分为 4 类,其中单株产量最高的类群Ⅰ表现为植株较高、主花序长、主花序及分枝角果数多、每角粒数多 、千粒重小;综合分析得出,盆周山区移栽高单产油菜的选育当以多分枝角果数、长角果、多角粒数为主要选育指标,以高植株、低一次分枝高度和多主花序角果数为次要选育指标。  相似文献   

10.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5):1665-1673
为筛选适合贵州地区种植的紫苏抗旱品种,本研究测定贵州本地的5个紫苏品种在不同的干旱胁迫处理下的生理指标,通过隶属函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重,5个紫苏品种的生长受到抑制,植株直径和株高都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指标变化:M311和M46表现为不断增加,M39和M84为先增后减,M99为先小幅度减少后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指标变化:M99和M46表现为不断增加,M311、M39和M84为先增后减;游离脯氨酸含量指标变化:M46呈现为不断增加的趋势,其余品种为先增后减;SOD活性指标变化:M39表现为先降后升再降,其余品种为先升后降;POD活性指标变化:M99表现为先升后降再升,M39为不断升高,其余品种先升后降;丙二醛含量指标变化:M39表现为先减后增,其余品种先增后减。通过隶属函数评价发现,5个贵州本地紫苏品种的耐旱性能从高到低排序为M39M46M311M99M84。本试验通过探究干旱胁迫对不同品种紫苏生理特性的影响,筛选出5个品种中最适合贵州地区种植的抗旱品种为M39,对贵州进一步选育高抗旱紫苏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