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以6个常规籼稻和6个常规粳稻品种为试材,比较喷施不同浓度的茉莉酸甲酯(MeJA)对籼、粳稻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MeJA对籼、粳稻的穗长、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穗粒数均无显著影响,40μmol/L的MeJA对籼、粳稻的实粒数和瘪粒数的影响也不显著,而4000μmol/L的MeJA可显著降低籼、粳稻的株高,并呈现出减少籼、粳稻实粒数,增加籼、粳稻瘪粒数,降低籼、粳稻结实率的趋势,且对瘪粒数和结实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4 000μmol/L的MeJA处理下,籼稻实粒数的减少程度和瘪粒数的增加程度均显著大于粳稻。4 000μmol/L的MeJA显著提高了籼、粳稻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籼、粳稻的食味值,对籼、粳稻的品质有明显的负向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MeJA在杂交水稻制种中的有效使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验证海王氨肽肥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拔节孕穗期叶面喷施海王氨肽肥30ml/667 m2,水稻的株高、平方米有效穗数、总粒数、实粒数、结实率优于对照,较对照增产23.4 kg/667 m2,增产率4.3%,增效45.1元/667 m2。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水稻喷施喷施宝及三环唑等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返青期、分蘖期和孕穗期喷施3次喷施宝有机水溶肥料1 500倍,能有效地增强水稻对稻瘟病菌的抵抗能力,改善水稻的农艺性状,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提高产量,平均单产比空白对照增产16.2%.在水稻叶瘟发病初期及其以后的第7天,喷施2次喷施宝1 500倍+20%三环唑...  相似文献   

4.
对水稻的经济性状和穗部性状与稻米品质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出糙率与生育天数和株高有较大的负相关;垩白大小与生育天数呈正相关,与单株的生物产量和谷重呈负相关;粒宽与生育天数、株高和单株草重有较大的负相关,与单株谷重有较大的正相关;胶稠度与生育天数和株高有较大的正相关。糙米率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垩白率与每穗实粒数呈显著的负相关,与结实率、秕粒数、一次枝梗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垩白大小与穗数、每穗实粒数、二次枝梗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结实率、每穗秕粒数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垩白度与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与每穗秕粒数、二次枝梗数、一次枝梗数呈显著的正相关;透明度与穗数、秕粒、结实率、实粒、千粒重都有较大的相关性。各穗部性状与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的相关性不显著。回归分析表明,品质性状与水稻的其它性状间有着复杂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5.
对水稻的经济性状和穗部性状与稻米品质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出糙率与生育天数和株高有较大的负相关;垩白大小与生育天数呈正相关,与单株的生物产量和谷重呈负相关;粒宽与生育天数、株高和单株草重有较大的负相关,与单株谷重有较大的正相关;胶稠度与生育天数和株高有较大的正相关。糙米率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垩白率与每穗实粒数呈显著的负相关,与结实率、秕粒数、一次枝梗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垩白大小与穗数、每穗实粒数、二次枝梗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结实率、每穗秕粒数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垩白度与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与每穗秕粒数、二次枝梗数、一次枝梗数呈显著的正相关;透明度与穗数、秕粒、结实率、实粒、千粒重都有较大的相关性。各穗部性状与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的相关性不显著。回归分析表明,品质性状与水稻的其它性状间有着复杂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采用“施丰乐”1 g/666.7 m2,配成40 mg/kg水溶液,在大麦新品种闽麦02上喷施,能有效提早大麦成熟期、增加籽粒产量。其中在分蘖期1次性喷施,主要是通过增加单位面积上的有效穗而获得增产;而在孕穗期1次性喷施、或在分蘖期、孕穗期分2次喷施,则主要通过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而获得增产。且后两者均比前者喷施的效果更好、增产更显著,而后两者间的增产幅度相近,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生化试剂对机插水稻产量及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粳9108为材料,始穗期通过喷施劲丰(1.5 L/hm2)、碧护(60 g/hm2)、矮壮丰(675 g/hm2)、磷酸二氢钾(750 g/hm2)、赤霉酸(15 g/hm2)处理,比较研究生化试剂对毯苗机插和钵苗机插水稻产量及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矮壮丰、磷酸二氢钾、碧护处理后的水稻抽穗后叶面积大,干物质积累多,群体生长率、光合势显著高于对照。喷施矮壮丰能够显著增加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两种机插方式实产分别较对照增加12.71%和10.39%,可有效缓解水稻生育中期持续低温阴雨天气的不利影响。钵苗机插稻后期群体生长优势明显,光合物质积累多,较毯苗机插平均增产6.95%,有利于抗逆减灾和大面积平衡高产。  相似文献   

8.
以辽宁省最新育成的水稻品种(品系)为试材,把参试品种分为高产品种、中产品种和低产品种三类,分析了不同产量水平水稻品种穗部性状及其结实特性,结果表明,高产品种具有较高的每穗粒数、二次枝梗粒数、一次枝梗粒数、以及较高的二次枝梗粒率,具有较高的结实率、二次枝梗结实率、一次枝梗结实率,具有较高的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使穗粒结构得到较大程度的协调,以致其产量处于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以超级稻品种连粳7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机插水稻抽穗后株高、节间长度、茎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矮壮丰和劲丰能够增加机插水稻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矮壮丰75 m L/667 m~2的处理较对照增产49.63 kg/667 m~2;喷施多效唑和烯效唑可以显著降低机插水稻株高,提高茎秆的抗折力,结实率和千粒重高于对照,但由于实粒数大大低于对照,最终没有达到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寒地早粳稻穗部性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寒地特殊的生态环境,以180份不同基因型早粳稻为材料,较系统地探讨了穗部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研究表明,在保证一定穗长的基础上,追求较大的单穗重而且结实良好是超高产育种的主攻方向。着粒密度高是不利于产量提高的,而较高的每穗实粒数,即良好的结实率是获得高产的主要途径。产量与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一次枝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保证一定的一次枝梗数,在一定范围内减少每穗的二次枝梗数是提高产量的最有效途径。产量与一次枝梗实粒数、一次枝梗结实率、二次枝梗结实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提高一、二次枝梗的结实率,尤其是提高一次枝梗结实率是寒地水稻超高产育种穗部性状选择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1.
以20份产量差异显著的杂交粳稻组合为试材,分析高产杂交粳稻的产量结构和穗部性状特征.结果表明:高产的杂交粳稻组合产量结构优势主要表现在有效穗数多、结实率高、生物产量大;穗部性状优势主要表现在一次枝梗粒数多上.穗数与二次枝梗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一次枝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结实率与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行向及插秧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空育131为试材进行不同行向及育苗插秧方式对水稻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行向对水稻品种的产量影响不显著,但东西行向种植较南北行向种植群体受光好且能显著地增加一次枝梗实粒数,提高结实率。并且,钵育摆栽是通过增加穗数、穗粒数、结实率3个因素来提高产量的,实践证明,钵育摆栽与普通育苗插秧方式比能极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增产幅度达到20%。  相似文献   

13.
在水稻不同生育时期喷施不同用量的速效钙肥,可不同程度地加快水稻的生育进程,可增加水稻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在水稻孕穗期、齐穗期各施用速效钙17.5 g/667 m2的处理产量最高,增产率为7.7%。  相似文献   

14.
在水稻不同生育时期喷施不同用量的速效钙肥,可不同程度地加快水稻的生育进程,可增加水稻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在水稻孕穗期、齐穗期各施用速效钙17.5 g/667 m2的处理产量最高,增产率为7.7%。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水稻品种和施用时期对水稻富硒能力的影响。[方法]以华安501、Y两优7号、新两优6号为试材,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分别在孕穗期、抽穗期、齐穗期喷施100 mg/kg亚硒酸钠,研究不同品种和施用时期对水稻富硒能力的影响。[结果]两系杂交水稻对外源硒的吸收存在品种间差异;齐穗期喷施外源硒增产显著,一般增产0.5%~12.0%;抽穗期喷施外源硒结实率降低0.1%~2.9%,抽穗期和齐穗期喷施外源硒较孕穗期喷施千粒重增加0.2~0.8 g;水稻抽穗期和齐穗期喷施外源硒稻米硒含量最高。[结论]水稻抽穗期叶面喷硒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以松06-307、东农416、合选99-7、龙粳26、垦稻12、青系102、龙盾02-72、龙粳18、合选99-1作为供试品种(系),按照穗重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即轻穗型、中穗型、重穗型。分析不同穗重类型产量因子。结果表明:寒地不同穗重类型品种粳稻的一、二次枝梗的平均粒数较稳定,一次枝梗的粒数稳定在5~6粒;二次枝梗的粒数在3粒,是比较稳定的遗传性状。结实率轻穗型中穗型重穗型,二次枝梗的结实率与整体结实率呈线性正相关。不同穗重类型的一、二次枝梗千粒重差值却有显著差异,重穗型差值最大,轻穗型最小。  相似文献   

17.
两个杂交粳稻组合超高产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 将两个杂交粳稻组合(陵香优18和常优1号)于大田条件下种植,对超高产(产量>12.0 t/hm2)田块的水稻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生长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高产栽培(CK, 10.5~11.0 t/hm2)水稻相比,超高产栽培水稻穗数、每穗粒数显著高于CK,结实率和千粒重略高于CK,但差异不显著;超高产栽培水稻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总粒数显著高于CK;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之前,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水稻生长比CK快,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茎蘖数达到预期的穗数,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和群体生长率较CK大;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至拔节期,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水稻生长平稳,无效分蘖发生少,高峰苗低,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和群体生长率较CK小;拔节以后,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水稻茎蘖数下降平缓,成穗率高,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和群体生长率较CK高,尤其是抽穗以后,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水稻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和群体生长率均极显著高于CK。  相似文献   

18.
几个粳稻品种穗部性状杂种优势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8个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4×4不完全双列杂交方式,对16个粳稻杂交组合F1穗部性状的杂种优势及遗传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杂种F1的穗部性状中,总粒数、一次枝梗数和一次枝梗粒数的增加是杂种优势的普遍表现,选择结实率高的组合是实现杂种优势的主要途径。在杂交育种后代选择的早期世代对总粒数、一次枝梗数和一次枝梗粒数进行选择会有较好的效果,把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结实率和一次枝梗结实率放在高代进行选择会有较好的效果。同时,对后代亲本选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脯氨酸和α-酮戊二酸对杂交水稻结实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杂交早稻汕优R-3-2减数分裂期施用外源脯氨酸和α-酮戊二酸,能提高稻穗的花粉活力,增加花药中游离脯氨酸和蛋白质含量,降低穗部二次枝梗空秕率。叶面喷施80和120 mg/kg两种浓度下的结实率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0.
 以杂交水稻为主要参试材料,辅之以常规稻品种进行了外源植物生长物质调节水稻“粒间顶端优势”的试验。于水稻初穗期施用浓度为10 mg/L的GA3可增强单穗粒间顶端优势,虽增加粒重,提高结实率,但效果不稳定,有些处理反有下降,且多数杂交水稻未获增产,仅提高常规晚粳稻产量。于水稻初穗期施用浓度为10 mg/L的PP333可抑制单穗粒间顶端优势,增加每穗实粒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增加杂交稻和常规稻产量。此外,高浓度GA3或PP333(GA3≥30 mg/L,PP333≥50 mg/L)均可能引起水稻减产。将GA3和PP333适当复配后,研制成二元植物生长物质“粒粒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