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水产专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水产资源丰富,渔业历史悠久,伴随渔业发展出现了大量关于水产品养殖、捕捞、鉴赏等方面的专书。本文对古代水产专书按照鱼类养殖专书、水产动植物专书、水产品捕捞类专书、水产品鉴赏类专书这4种分类进行详细阐述,旨在系统梳理古代水产专书,为古代文献的再利用提供参考。《养鱼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养鱼专著,之后又产生了《鱼经》《蛎考》等作品。中国古代记载沿海水产动植物的代表作品有《闽中海错疏》《记海错》《海错百一录》等。还有关于渔具渔法及捕捞大黄鱼经验的专书如《渔具咏》《渔书》和《官井洋讨鱼秘诀》,关于金鱼品鉴图谱之类的专书如《金鱼图谱》《朱砂鱼谱》等。  相似文献   

2.
福建官井洋海区大黄鱼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黄鱼(PseudosciaenacroceaRichardson),属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为暖温性集群洄游鱼类[1]。20世纪60年代,大黄鱼曾是我国四大渔业对象之一,但不合理的捕捞作业使大黄鱼资源受到严重的破坏。1985年,福建省大黄鱼人工繁育获得成功,随后大黄鱼人工网箱养殖在闽、浙、苏、鲁等地广泛开展[2,3]。成为我国海水鱼类养殖中规模最大的种类。但是,经过连续多代的人工繁殖和养殖,近亲交配和遗传变异导致的种质退化越来越明显,而有关大黄鱼种质资源的研究寥寥无几。迄今,仅极少量研究涉及大黄鱼的同工酶[4]、RAPD分析[5]及AFLP标记[6]。在…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浙江(宁波)养殖岱衢族大黄鱼与福建闽粤东族大黄鱼群体的遗传差异,利用5对AFLP引物和14对微卫星(SSR)标记对宁波2个岱衢族大黄鱼养殖群体与福建官井洋野生和养殖群体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AFLP选择性扩增引物在4个群体中共扩增出244个清晰的条带,岱衢族养殖群体(NBB)的多态位点比例最低,为54.51%,其余3个群体则均在63%左右.微卫星引物分析出4群体平均等位基因数在6.00~8.36之间,观测杂合度为0.68~0.78,期望杂合度只有岱衢洋野捕群体的F1代(NBA)群体为0.75,其余群体均大于0.80.基于AFLP和SSR数据计算群体间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均显示,官井洋野生群体(GJY)与养殖群体(FJ)在遗传上最为相似,聚类为一支,宁波养殖的2个群体(NBA,NBB)聚类为另外一支.综合4群体的各方面遗传差异参数可知,福建2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比宁波2个养殖群体的略高.观察其三维散点聚类图和最小进化树均可发现,NBA群体的遗传结构与其他3个群体明显不同,并发现福建野生群体中有2个个体应属于福建养殖群体后代.  相似文献   

4.
大黄鱼(PseudosciaenacroceaRichardson),属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为暖温性集群洄游鱼类[1]。20世纪60年代,大黄鱼曾是我国四大渔业对象之一,但不合理的捕捞作业使大黄鱼资源受到严重的破坏。1985年,福建省大黄鱼人工繁育获得成功,随后大黄鱼人工网箱养殖在闽、浙、苏、鲁等地广泛开展[2,3]。成为我国海水鱼类养殖中规模最大的种类。但是,经过连续多代的人工繁殖和养殖,近亲交配和遗传变异导致的种质退化越来越明显,而有关大黄鱼种质资源的研究寥寥无几。迄今,仅极少量研究涉及大黄鱼的同工酶[4]、RAPD分析[5]及AFLP标记[6]。在…  相似文献   

5.
东海区大黄鱼渔业资源及资源衰退原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近几年东海区渔业资源调查并结合相关历史资料,对东海区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的渔业状况、种群结构、生殖特性及种群洄游分布规律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东海区大黄鱼渔业投入的捕捞力量和强度过大,已远远超过了大黄鱼资源的承受能力,大黄鱼资源量快速衰减,过度捕捞使东海区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已形不成大黄鱼渔汛,渔业部门虽然制订了许多资源保护措施,但至今大黄鱼仍属东海区资源严重衰退的鱼种;大黄鱼群体组成呈现低龄化、小型化趋势,群体优势年龄组和优势体长组分别由20世纪70年代的4~7龄(220~350 mm),减小到90年代以后的1龄(140~160 mm),且初次生殖年龄提前。  相似文献   

6.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us)是我国特有的海洋经济鱼种,其肉质鲜美,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然而,过度捕捞导致野生大黄鱼产量日益减少,养殖大黄鱼现已成为满足消费需求的重要途径。相较于野生大黄鱼,养殖大黄鱼存在体色变浅、脂肪含量较多、腥味较重等问题,营养调控被认为是一种改善养殖大黄鱼品质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本文从大黄鱼体色、肌肉质地、营养成分、风味滋味等方面综述了评价大黄鱼品质的各个指标,着重论述了可用于改善大黄鱼品质的多种饲料添加剂及其对可能涉及的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等,以期为研究开发高品质大黄鱼饲用添加剂,并将其应用于养殖大黄鱼肌肉品质的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大黄鱼俗称黄花鱼,为暖温性近海经济鱼类,通常生活在近海区域的中上水层,有结群涸游习性,在我国黄海、东海及南海海区都有分布,广东的汕头沿海和雷州半岛东部也是大黄鱼主要分布区域,曾被视为我国海洋捕捞的“当家鱼”。但近数10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其资源已经严重枯竭,无法形成渔汛,  相似文献   

8.
宁德市大黄鱼成鱼养殖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福建省宁德市大黄鱼成鱼的养殖现状,即养殖方式、养殖规模、养殖周期、饵料使用和大黄鱼养殖效益,阐述了宁德市大黄鱼养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苍南县南临福建省福鼎县,是浙江省十大重点渔业县之一。沿海有7个渔业乡镇,渔业村66个。据统计:2005年全县海洋捕捞渔船1809艘,功率184669kw,水产品总产量21.78万吨,捕捞养殖产量比为83:17,水产品总产值12.24亿元,渔民人均收入7369元。近年来,各级政府对海洋渔民转产转业予以极大的关注,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法规、条例,取得初步成果。’本主要根据苍南县海洋捕捞渔民转产转业调查情况提出一些思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福建农业科技》2006,(6):84-84
2006年11月6日,提交福建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的《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修正案(草案)》进入二审阶段。修正案草案规定,使用禁用的渔具、破坏渔业资源的捕捞方法,以及违反最小网日尺寸规定进行捕捞的,没收渔获物和违反所得,并按照下列规定分别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没收渔具、吊销捕捞许可证;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没收渔业船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①炸鱼、毒鱼、电鱼的,在内陆水域处500~5000元罚款;  相似文献   

11.
《农村新技术》2022,(6):58-59
<正>海风已暖,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一处海面上,几十口鱼箱整齐排向远方。“眼下正是鱼苗生长的关键时期。”叶周敏将饲料熟练地撒向海面。眼前这片蔚蓝浪花里,随波欢腾的大黄鱼,寄托着他新一年的期望。大鱼箱,仿野生,精细化……科技赋能下的养殖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不同养殖模式大黄鱼肉质性状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同一海区不同养殖模式(大围网、传统网箱)的成年大黄鱼及野生成年大黄鱼进行体色、背部肌肉肉质性状(pH值、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的测定及肌肉感官性状的主观评定。结果表明:大围网养殖大黄鱼的体色与野生大黄鱼接近(P>0.05),显著优于传统网箱养殖大黄鱼(P<0.05)。大围网养殖大黄鱼肌肉的粗蛋白、氨基酸总量、呈味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总量及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总量均显著高于传统网箱养殖大黄鱼(P<0.05);肌肉的粗脂肪、饱和脂肪酸(SFA)总量及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总量均显著低于传统网箱养殖大黄鱼(P<0.05);肌肉的pH值、水分和粗灰分差异不显著(P>0.05)。大围网养殖大黄鱼肌肉的感官性状显著好于传统网箱养殖大黄鱼(P<0.05)。大围网养殖大黄鱼上述肉质性状接近野生大黄鱼(P>0.05)。大围网养殖可改善大黄鱼的生活环境,补充天然饵料,是一种提高大黄鱼肉质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3.
福建古代渔业文献,据查考,多散见于笔记、农书和地方史志。至明清两代,渔业文献趋向系统性,出现很多专门著作。闻名海内外的《闽中海错疏》、《官井洋讨鱼秘诀》和《海错百一录》就是其中三本渔业专著。现简介如下,仅供渔业考古者作参考。  相似文献   

14.
浅析我国大黄鱼产业的进出口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滢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7):405-407
通过对我国大黄鱼产业现状的描述,揭示了大黄鱼进出口市场的基本特征:我国大黄鱼养殖产地集中,进口量较少,进口多来自于东南亚国家;出口市场居多,同时面临着较严峻的出口壁垒情况.在此状态下,福建省大黄鱼产业积极寻找新的出口市场,成功探索了以对台出口为主要突破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对不同养殖模式大黄鱼营养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同一海区不同养殖模式(大围网、传统网箱)的成年大黄鱼及野生成年大黄鱼,进行背部肌肉营养成分(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的测定及肌肉感官性状的主观评定。结果表明:①大围网养殖大黄鱼肌肉的粗蛋白、氨基酸总量、呈味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总量及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总量均显著高于传统网箱养殖大黄鱼(P<0.05);肌肉的粗脂肪、饱和脂肪酸(SFA)总量及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总量均显著低于传统网箱养殖大黄鱼(P<0.05);肌肉的pH值、水分和粗灰分差异不显著(P>0.05)。②大围网养殖大黄鱼肌肉的感官性状显著好于传统网箱养殖大黄鱼(P<0.05)。③大围网养殖大黄鱼上述营养成分接近野生大黄鱼(P>0.05)。大围网养殖可改善大黄鱼的生活环境,补充天然饵料,是一种提高大黄鱼肉质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6.
大黄鱼生态养殖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大黄鱼养殖中出现的饵料利用率低、环境负效应大的问题,根据大黄鱼的摄食习性,研制了一套大黄鱼生态养殖系统。研究表明:新的生态养殖系统符合大黄鱼摄食习性,提高了饵料的利用率,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该系统可以推广应用于大黄鱼的生态养殖产业。  相似文献   

17.
滩涂大水面养殖的鱼塘-般都在数十公顷以上,有的甚至达数百公顷,按常规捕捞方法,难度很大,不仅捕捞的时间长、效率低、成本高,而且在捕捞过程中还会造成鱼的损伤和死亡.滩涂大水面捕捞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笔者获悉,今年福建省将继续推进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在巩固原有10家试点企业的基础上,再认定10家试点企业,并将溯源品种从鲍鱼、对虾、大黄鱼,扩展到青蟹和4大家鱼等溯源品种。据了解,去年,福建省选定大黄鱼、鲍鱼、对虾3个优势养殖品种,共10家企业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实现试点企业产品"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  相似文献   

19.
饲养肉牛效益大,认真记住十看歌,一看精神辨康病,双目半闭头耳耷,二看被毛与皮肤,被毛粗乱无光泽,三看鼻镜和口舌,鼻镜干裂舌青紫,四看两耳与双目,结膜苍白耳根冷,五看步态及姿势,耳竖腰僵似木马,六看呼吸动作准,  相似文献   

20.
一、大拉网捕捞法。大拉网是大水面养殖中常用的捕捞工具,南网头、翼网、上下纲绳、浮子组成。根据捕捞水域地理特点确定翼网的宽度,其宽度小的300米,大的可达1000米以上。拉网网片由尼龙线编织而成,上下纲绳可选用聚乙烯线纹成的直径达2厘米的粗绳。要求用大拉网进行捕捞的地点水深适宜,起网岸边坡度平缓,网围底部较平坦。拉网人员可确定存20-40人。大拉网捕捞法主要用于捕捞鲢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