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创新是改革发展的动力源泉,在农业生产方面,创新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决定因素。加强农业发展创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安全高效绿色的发展之路,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讨论的重要议题。现阶段,在创新驱动视野的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上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基于此,结合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创新提出一些问题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浙江农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大力实施“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战略,实现了由“产量农业”向“效益农业”再向“高效生态农业”的战略转变,推动农业走上了以“经济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技术密集、突显人力资源优势”为主要特征的科学发展路子,  相似文献   

3.
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开发已接近极限,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相适应,我国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也必须建设节约型农业。这种增长方式的转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措施,也是我国农业实现由粗放向集约方式转变,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大好机遇。通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来装备农业,利用现代管理手段来管理农业,实现集约化经营的资源节约型农业,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业的比较效益,可以为我国农业发展打开广阔宅间。  相似文献   

4.
发展循环农业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解决农业所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耗竭问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途径。如何有效发展循环农业,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农产品竞争力的提高,是新时期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总结了山东省肥城市循环农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是摆在农业部门面前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根据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论述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对农村信息服务的新要求,对如何构建全市新型农村信息服务模式做了深度分析,提出了可操作性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江苏省昆山市以全面推进全国生态市创建工作为抓手,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强领导,有效拓宽环境容量、提升环境承载能力,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环境质量。一是以生态理念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按照生态理念,用科学发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建设.全省各地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扎实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强化科技支撑,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我国农业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可见发展绿色农业是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更是农业农村部门的使命。本文分析了新发展背景下绿色农业的发展方向和绿色农业生产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从而总结当前推动绿色农业发展的路径,为“十四五”期间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农业产业化是以先进的农业科技为支撑,以农户为生产基础,实现农业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是打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局面的关键一环。因此,通过对武定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以期为武定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作指导。  相似文献   

10.
循环农业发展的基本理论及展望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探讨了循环经济思想的起源,总结了循环经济思想在农业上的具体实践。循环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农业经济增长新方式,通过建立"农业资源→农业产品→农业废物再利用"的循环机制,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协调,实现农业生产的"两低一高",即资源消耗低、废弃物排放低、物质能量利用高。循环农业的本质特征是资源节约和产业链条延伸。发展循环农业是农业发展方式由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的必然要求和解决农业资源短缺与环境退化的现实选择。最后,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包括循环农业的理论基础及机理、层次构成、重点方向与技术路径、保障研究等4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气象问题对当前我国农业粮油作物的正常生产造成了一定的挑战,也是当前相关部门研究探讨的重点话题。基于此,分析湖南省粮油作物生产与气象,提出南方地区农业生产过程中气候影响的主要因素,根据影响因素转变相关农业生产的方式,使农业生产更好地适应气象变化的影响,确保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民是衣食父母,农业是衣食粮仓,为了实现和谐社会下的小康生活,重担在农民身上,难点确在农业肩上,机械化是农业的真正出口。在科学发展观的有力倡导下,和谐社会的构建不仅需要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更重要的是保证农业机械化的科学发展。首先论述了和谐社会下科学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必要性,继而探讨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最后总结了科学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措施及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3000美元.标志着我国进入现代化加速推进期。从国际经验看,美国、西欧各国在进入这个阶段后.都注重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而拉美一些国家在这个阶段由于轻视农业农村发展.整个国家由此陷入经济徘徊、社会动荡的发展“陷阱”。因此.这一时期既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机遇期.也是农业发展的风险期。湖南是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多.农村经济比重较大。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显得十分紧迫而重要。从湖南农业现状来看.应从6个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开始不断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式。而农业与我国其他行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情况的影响。因此,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尤为重要。首先,对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含义进行说明,并提出了为什么要促进农业有效途径的构建。其次,结合国情分析当前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现状,并对未来的预期目标进行规划,提出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有效途径的构建的想法。  相似文献   

15.
水土流失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的头号环境问题。本文从水土保持的角度展示了我国多年来在治理水土流失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概括了目前存在的问题,透视了水土保持的前景。这是一篇大文章的开头,不管是从生态工程的角度,还是从转变农业生产发展方式的角度,都是事关全局的命运和前途的大事。  相似文献   

16.
1"十二五"农业农村发展应解决的重大问题1.1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应成为"十二五"农业农村发展的重中之重首先,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有利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现代化。尤其在我国工业化、  相似文献   

17.
植物生长调节剂作为植物生理学和农业科学的重大科技成果,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对其研究和生产应用都非常重视,这已成为衡量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水平的一大重要标志。介绍了目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常用种类,分析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应用上所具有的优势,并从使用剂量、使用范围和使用方式等方面论述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应用上的要点。  相似文献   

18.
世交之际,我省热带农业面临两大任务:一是从粗放型的传统农业向集约型的现代农业转变;二是从计划经济下的自给、半自给农业向市场需求实行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名优高产值产品的市场农业转变,这是我省发展热带农业的必然选择.如何建立与农业转型相适应的热作生产结构,针对当前我省热作生产发展态势和面临问题,围绕优化热作业结构,推进热带农业资源合理开发,提出调整热作生产布局应遵循的几个原则,把握的工作导向、调整结构的设想和研究解决的问题,使我省大热作生产朝现代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础。分析区域农业现代化水平的空间分异规律为区域经济发展、城乡融合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基础资料。该研究以陕西关中平原为研究区,从农业生产、经济收益、人才、生态4个维度,构建区域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探讨陕西关中平原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时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0-2020年关中平原农业现代化水平中高西低,整体呈现快速-缓慢提升趋势,西安市及邻县农业现代化达到成熟阶段;2)农业生产与产出水平提升强度相对较大且持续上升,人才与农业生态发展相对落后;3)区域农业现代化相对发展强度在时空上呈现"均衡发展-两极发展"趋势,各县域发展能力从相差较小转变为差异显著,这取决于区域现代农业类型;4)关中平原农业现代化表现出聚集模式的空间特征,且在发展格局上呈现方向性减弱、发展重心向东南方向迁移特征,但空间格局仍以东-西方向为主。研究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与空间分布规律有利于区域农业"对症下药",因地发展农业模式,对推进区域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运用统计学方法分别从描述统计量和计量经济模型两个方面分析了生态家园建设对农户种植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实施了生态家园建设之后,农户的种植品种明显增加,种植热情和种植技术迅速提高,农业种植生产方式由原来的半自给自足的粗放式经营方式向以市场为导向的、以高投入高产出为特征的集约化经营方式转变。生态家园建设具有明显的增收作用。同时,农户参与生态家园项目建设具有明显的技术进步效应。它打破了过去农业生产常规模报酬的特征,改变了依赖要素投入提高产量和种植收入的传统种植思维和实践方式,有利于农业生产向依赖技术进步发挥规模报酬效应实现增收目标的生产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