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2018—2022年23个省份381个规模奶牛场成母牛乳房炎发病事件,主要影响乳房炎的可能因素:发病月份、发病乳区位置和个数、发病次数、产后天数、胎次、严重程度等。[方法]每头牛同一胎次内不同产后天数多次发病记为多次。发病次数统计根据所有牛只乳房炎事件进行计数求和,不同因素下各水平占比根据各水平乳房炎计数小计占该因素下所有水平乳房炎计数总和。[结果](1)7—9月乳房炎发病次数占比较高。(2)单一乳区感染乳房炎的可能性最大,左前乳区累计发病最多,占比27.7%;其次是右前乳区,占比25.3%。(3)产后14天内乳房炎发病次数最多,占比10.6%;产后0~105天乳房炎发病次数占比43.2%。(4)奶牛第1次发病后,26.6%牛只会再次发生乳房炎(即复发率超过25%),而第3次发病占第2次的37.1%。乳房炎发病次数超过5次及以上时,奶牛乳房炎复发率超过50%。(5)乳房炎治愈天数多集中在0~6天(占比48.9%)和7~13天(占比31.5%)。[结论]为减少奶牛乳房炎频发,需做好7—9月防控,加强产后2周内乳房护理和产后105天内乳房炎揭发工作,挤奶期间给予前乳区更多观察和...  相似文献   

2.
<正> 根据作者许多资料记载,乳房炎占母牛群10—50%,其损失是乳牛疾病的40%。影响此病发生与发展的因素可合并为两组:第一组因素为外界环境—挤奶工艺和卫生、饲喂、管理条件的破坏、应激反应、外伤等;第二组因素为乳房炎在奶牛遗传基因的稳定性或素质传给奶牛。国内、外研究者均证明,乳牛有乳房炎遗传稳定性和遗传素质。现已查明,乳房炎的遗传系数为0.1到0.6。如西门塔尔牛发生乳房炎的遗传系数波动在0.13—0.47范围,而系数的大小取决于牛群系谱结构。  相似文献   

3.
采用CMT法对长沙县某新建奶牛场128头泌乳牛进行乳房炎检测并治疗结果显示:该牛场乳房炎发病率为78.12%,隐性乳房炎阳性率84.38%,临床型乳房炎的阳性率为15.63%,乳区阳性率为52.30%.经一疗程药物治疗后,乳房炎发病率降至38.28%,隐性乳房炎阳性率33.59%,临床型乳房炎的阳性率为4.68%,该乳房炎治愈率为51%,乳区治愈为52.80%.  相似文献   

4.
用显微镜体细胞计数、隐性乳房炎诊断液、乳房炎早期诊断试剂盒对318 头无乳房炎临床症状产奶奶牛进行乳房炎检测,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显微镜体细胞计数法检出乳房炎发病率36.79%,隐性乳房炎诊断液检出乳房炎发病率31.45%,乳房炎早期诊断试剂盒检出乳房炎发病率35.22%,隐性乳房炎诊断液法检测准确率为94.65%,而早期诊断试剂盒检测准确率为98.43%。乳房炎早期诊断试剂盒比隐性乳房炎诊断液诊断准确率高3.78 个百分点,更趋近于显微镜体细胞计数法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5.
乳房炎是奶牛场的顽疾之一,是奶牛经常发生的疾病。发病率高达60%~70%,乳房炎的病原体有80~130多种。其中主要的病原为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全黄色葡萄球菌、乳房链球菌等。1乳房炎—类型奶牛的乳房炎分为急性型、慢性型和隐性乳房炎。1.1急性型乳房炎的特征是乳房红、肿、热、硬痛,乳汁显著异常,奶量减少,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精神沉郁。1.2慢性乳房炎一般是由急性乳房炎治疗不完全转变过来的。全身症状不明显,仅是乳房有肿块,乳汁变清,有絮状物,产奶量明显下降。1.3隐性乳房炎没有临床表现,乳汁从外观发现不了变化,但是隐性乳房炎很容…  相似文献   

6.
为了统计和研究石河子垦区大中型奶牛场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规律及治疗情况,选择石河子垦区6个大中型奶牛场2 600头奶牛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对临床型乳房炎进行鉴定及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 600头奶牛在4—9月份临床型乳房炎发病270头,发病率10.38%;10—3月份发病163头,发病率6.99%。目前在石河子垦区大中型牛场一般常见的治疗药物主要有左旋咪唑拌料、青霉素钾或先锋Ⅴ等+糖皮质激素、中草药组方和青霉素钾或先锋Ⅴ等+中草药组方等。结果,经过预防和治疗后,在4—9月份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降至4.92%;10—3月份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降至3.00%。调查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用药对临床型乳房炎起到了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统计和研究石河子垦区大中型奶牛场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规律及治疗情况,选择石河子垦区6个大中型奶牛场2 600头奶牛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对临床型乳房炎进行鉴定及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 600头奶牛在4—9月份临床型乳房炎发病270头,发病率10.38%;10—3月份发病163头,发病率6.99%。目前在石河子垦区大中型牛场一般常见的治疗药物主要有左旋咪唑拌料、青霉素钾或先锋Ⅴ等+糖皮质激素、中草药组方和青霉素钾或先锋Ⅴ等+中草药组方等。结果,经过预防和治疗后,在4—9月份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降至4.92%;10—3月份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降至3.00%。调查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用药对临床型乳房炎起到了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长春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及发病规律,试验于2017年对长春地区多个大型奶牛场共1 900头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进行调查,采用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液(LMT)检查方法对不同地区、乳区、胎次、月份、挤奶方式及泌乳阶段的奶牛隐性乳房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奶牛隐性乳房炎平均发病率为56.32%,其中九台市发病率最高,为76.69%;农安县发病率最低,为24.52%。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受不同月份的影响较大,其中7—9月份发病率最高,为77.86%;6胎次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较高,达到42.07%;该病也与不同泌乳阶段、挤奶方式及乳区等因素有关,泌乳高峰阶段及机械挤奶发病率较高,各乳区发病率变化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奶牛乳房炎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合理饲养、制订科学免疫计划、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严格消毒、减少外界应激等因素,综合防控奶牛隐性乳房炎。  相似文献   

9.
蝇是奶牛夏季乳房炎的传染煤介,作者用腈二氯苯醚菊酯做成喷雾剂,对奶牛身上进行药物喷洒,以预防奶牛夏季乳房炎,共进行了二组实验。对1033头停乳期奶牛和454头青年母牛进行喷洒药物,共进行了2—4次。另外还有836头停乳期奶牛和432头青年母牛不用药,作为对照组。结果发现杀虫剂可显著地减少奶牛头部和腹胁部蝇的数目。实验1的用药组有6例发生乳房炎,占3.3%,对照组有10例发生乳房炎,占4.5%。实验2的用药组乳房炎发病率为2.7%,而对照组乳房炎的发病率为5.5%。青年母牛的实验结果相反,用药组发病率为3.1%,而对照组仅2.1%。总的来说,杀虫剂喷雾疗法对减少奶牛夏季乳房炎的发病率是有显著疗效的。  相似文献   

10.
<正>奶牛乳房炎是引起奶牛业经济损失最严重的一种疾病之一,可造成产乳量的减少和质量低下。据报道,奶牛乳房炎发病率20%,其中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为50%,临床性乳房炎33.41%,隐性乳房炎平均阳性检出率为73.10%,乳区阳性平均检出率为44.70%。对临床奶牛乳房炎病例病原体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临床乳房炎检出率最高的病原菌主要是真菌、大肠杆菌、葡萄球  相似文献   

11.
奶牛隐性乳房炎是严重危害奶牛业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高,一般在20—60%之间。并潜在发展成为临床型乳房炎的危险。患隐性乳房炎的奶牛产奶量明显降低,品质也显著下降。既损害了奶牛业的经济效益,又成为社会卫生问题。为了解海南省的发  相似文献   

12.
一些乳业发达的国家已有不少采用了乳牛“在干奶期向乳房内注入抗菌素等,以防治乳房炎,取得约可降低乳房炎检出率的20—80%。  相似文献   

13.
奶牛乳房炎是危害奶牛养殖业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相当高,据报道,在我国临床型乳房炎平均发病率为30%~50%;隐形乳房炎奶牛平均头阳性检出率则高达为50%~70%。美国的泌乳奶牛乳房炎发病率50%,日本乳房炎检出率平均为45.1%。  相似文献   

14.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体细胞计数(SCC)法对杨凌某奶牛场中60头不同胎次和泌乳时间奶牛隐性乳房炎进行检测,对引起乳房炎的可能诱因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该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规律,为本病的防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受检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检出率为43.3%。1胎~2胎奶牛隐性乳房炎检出率为40.0%,3胎~4胎为46.7%,隐性乳房炎的检出率有随胎次增加而升高的趋势;泌乳时间少于200 d的泌乳牛隐性乳房炎检出率为27.6%,200 d~300 d的为36.4%,300 d~400 d的为41.7%,超过400 d的为50.0%,提示奶牛隐性乳房炎有随泌乳期升高的趋势。本调查显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与胎次和泌乳时间有显著的相关性,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是乳房炎发生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15.
前言乳房炎对乳牛业的危害是大的,例如:在美国1969年因乳房炎所造成的损失竟超过10亿美元。又如:在日本有的调查材料指出,3—4个乳区(Quarter)患隐性型乳房炎时,较正常的头日产量减产10—20%以上。又如:美国,头日产量50磅的牛,C.M.T.值每递升一级,则奶产量约递减5.3%。不但乳量减产,乳脂量也减产约24%。临床型及亚临床型乳房炎的危害早为乳业工作者所注目及熟知,但此二型在乳  相似文献   

16.
乳房炎特别是隐性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制约着奶牛业的发展。袁永隆等调查结果表明,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平均为33.41%,隐性乳房炎平均阳性率为73.91%,乳室患病率为44.74%。因此,乳房炎可造成治疗费用增加、奶产量下降、母牛过早淘汰等,损失巨大。  相似文献   

17.
奶牛隐性乳房炎对奶牛业生产危害较严重。据调查,全市奶牛隐性乳房炎污染率在36—71%之间。检验方法用C.M.T法。为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我们在黑河市奶牛场进行盐酸左旋咪唑药物治疗试验,现报告如下: 一、试验材料及方法盐酸左旋咪唑:上海延安制药厂生产  相似文献   

18.
奶牛乳房炎是世界奶牛业的大难题,而奶牛隐性乳房炎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因素。目前世界上有奶牛2.2亿多头,其中有1/3的奶牛患有各种类型的乳房炎。据国际奶牛联合会资料显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达20%~75%,有的地方高达80%以上。而我国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更高,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中兽医所对我国西北、华北、东北、中南、西南地区22个城市的32个奶牛场,共计10 371头成年泌乳牛进行调查显示,临床型乳房炎的平均发病率为33.41%。并对其中5个地区20个牛场的3 384头泌乳期奶牛进行了隐性乳房炎检查,结果表明,隐性乳房炎头平均阳性检出率为73.91%,乳区平均阳性检出率为44.74%。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对济南郊区卫生和管理条件较好的大型奶牛场临床型奶牛乳房炎和隐性奶牛乳房炎与胎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奶牛场1~5胎次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高于临床型奶牛乳房炎发病率,而两种不同型的奶牛乳房炎发病率在6~9胎次奶牛表现相同,均为28.00%。临床型乳房炎除第3胎次稍有降低外,其余随胎次增多,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胎、2胎、3胎、4胎、6~9胎的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分别为3.86%、8.04%、5.26%、9.00%、10.00%、28.00%,不同胎次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胎次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依次为16.49%、29.15%、31.58%、20.07%、22.22%、28.00%,其中第3胎次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显著高于其它胎次发病率,且各组间也具有差异显著性(P<0.05)。总之,该奶牛场随奶牛胎次的增加,乳房炎总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6~9胎次奶牛乳房炎发病率最高,其次为2、3胎次。  相似文献   

20.
微生态制剂治疗奶牛乳房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乳房炎为乳房实质、间质的炎症。病因多由机械性刺激、病原微生物侵入及化学、物理性损伤所致。分为临床性乳房炎(浆液性乳房炎、纤维素性卡他性乳房炎、化脓性乳房炎、出血性乳房炎、坏疽性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两种。乳房炎是奶牛场危害最大、投入药费最多、防治最难的疾病,被列为奶牛的四大疾病之一。特别是隐性乳房炎,在临床上无明显的症状,需要用特殊的检测方法根据乳汁的性状变化才能检测出来。隐性奶牛乳房炎在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发病率在50%左右。隐性奶牛乳房炎在我国的发病率在40%到80%之间。此病不仅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