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茶树菇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再生以及单核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利用珍稀食用菌茶树菇双核菌丝进行原生质体分离和再生,以及原生质体单核菌株的筛选过程.利用培养4~6d的茶树菇双核菌丝,以0.6mol/mLMgSO4·7H2O作稳定剂,在溶壁酶浓度为40mg/mL,温度30~32℃的摇床振荡(70r/min)条件下进行酶解4h,制备原生质体,然后,将原生质体在下层高渗固体培养基和上层高渗半固体培养基上再生,从该再生菌落中筛选到茶树菇单核菌株1株.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利用珍稀食用茵茶树菇双核茵丝进行原生质体分离和再生,以及原生质体单核菌株的筛选过程.利用培养4~6 d的茶树菇双核茵丝,以0.6 mol/mL MgSO4·7H2O作稳定荆,在溶壁酶浓度为4 0 mg/mL,温度30~32℃的摇床振荡(70 r/min)条件下进行酶解4 h,制备原生质体,然后,将原生质体在下层高渗固体培养基和上层高渗半固体培养基上再生,从该再生茵落中筛选到茶树菇单核菌株1株.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12种碳源,13种氮源和3种无机盐对农抗SH-62产生菌高产突变株B2-UBL-609生长及产素的影响;产素发酵条件:温度,周期,摇瓶装量,pH;产素活性最好的发酵培养基ACS1:黄豆饼粉5%,玉米粉2%,NaCl 1.5%,pH7.2.发酵周期72~96h,发酵温度37℃,摇瓶装量120ml/500ml三角瓶,pH7.0~7.5.  相似文献   

4.
稻瘟病菌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菌株的致病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稻瘟病(Magnarporthe grisea)菌株ZA49、131为供试菌株,进行原生质体的制备试验。结果表明:用9种酶均能消化该菌细胞壁,并获得一定数量的原生质体;产生原生质体效率最高的是酶Novozym ^TM234和Driselase,且这两种酶以10mg/ml浓度产生的原生质体数量最多,消化2 ̄3h后即可获得相当数量的原生质体,最适作用温度分别为30℃和32℃。以几丁质降解酶与Novozym ^TM234或Driselase混且时对制备原生质体有很好的增效作用。作用认为,Novozym ^TM234和Driselase的作用浓度以5mg/ml最为经济、实用。所制备的原生质体均能再生菌丝和具有产生与原菌株相同致病性分生孢子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了建立聚乙二醇(PEG)介导的大豆疫霉菌的遗传转化系统,对大豆疫霉菌原生质体的制备条件及再生菌株的生物学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riselase以及Driselase和Lysing酶的混合液均能有效地裂解菌株Pmg 2-3的细胞壁并获得原生质体;其中混合酶液的裂解效果优于Driselase单一酶液,当混合酶液中两个酶的浓度均为15 mg·mL-1时,在30℃消化3 h可产生4×106mL-1的原生质体.所制备的原生质体经细胞核染料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染色后发现,大型均一的原生质体内含有细胞核;原生质体在再生培养基上再生率达1.0%,再生菌株在利马豆培养基上菌落形态呈白色、圆形、毛毡状,其生长速率、致病性均与亲本菌株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6.
大豆疫霉菌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菌株的生物学性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聚乙二醇(PEG)介导的大豆疫霉菌的遗传转化系统,对大豆疫霉菌原生质体的制备条件及再生菌株的生物学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 riselase以及D riselase和Lysing酶的混合液均能有效地裂解菌株Pmg 2-3的细胞壁并获得原生质体;其中混合酶液的裂解效果优于D riselase单一酶液,当混合酶液中两个酶的浓度均为15 mg.mL-1时,在30℃消化3 h可产生4×106mL-1的原生质体。所制备的原生质体经细胞核染料4,6-d iam id ino-2-phenyl-indole(DAPI)染色后发现,大型均一的原生质体内含有细胞核;原生质体在再生培养基上再生率达1.0%,再生菌株在利马豆培养基上菌落形态呈白色、圆形、毛毡状,其生长速率、致病性均与亲本菌株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7.
井冈霉素高产菌株原生质体诱变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吸水链霉菌井冈变种k-121-5为出发菌株制备原生质体,并对其进行紫外诱变,通过筛选得到5株较为高产的菌株,经连续传代、摇瓶发酵,井冈霉素A产率比出发菌株提高14%~26%。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农抗5102产生菌同源菌株90-11、FR-008及WH-1相互之间融合研究的前期结果。3菌株原生质体制备的适宜酶解温度和时间均为32℃和1.0~1.5h,但所需溶菌酶量则有异:90-11为2~4mg/ml,FR-008为6mg/ml,WH-1为2mg/ml。将各菌株的原生质体在-20℃下冻存1个月内的相对再生率可维持在70%以上,2个月以内仍可达60%以上。以50%PEG1000诱导融合各组合的融合频率是,90-11×WH-1为10-2,FR-008×-90-11以及FR-008×WH-1均为10-3。  相似文献   

9.
以小麦纹枯病菌HD-6为对象,进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研究,并将再生菌株与原始菌株的致病性进行比较分析,为建立小麦纹枯病菌高效遗传转化体系提供依据.选用溶壁酶、崩溃酶、蜗牛酶、纤维素酶4种常见酶分别对小麦纹枯病菌进行酶解,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酶解温度、酶解时间以及溶液pH值对原生质体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酶均能够裂解小麦纹枯病菌细胞壁得到一定数量的原生质体,其中崩溃酶的裂解效果最好,每克菌丝得到的原生质体数可达到2.6×108个.该酶的最佳反应温度是24℃,最适的酶解时间是3h,最适的pH值是6.0.获得的原生质体可以完成再生,并且再生菌株与原始菌株的致病力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木霉菌T23菌株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条件,并对原生质体的释放和再生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结果表明,木霉菌T23菌株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菌龄为24h,裂解酶采用崩溃酶,酶浓度为15mg.ml-1,酶解时间在3~4h之间,酶解温度以30~35℃时最为适合。观察到木霉菌以菌丝断裂方式释放原生质体,以产生不规则突出的方式进行再生。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69个随机挑选的核盘菌弱毒菌株Ep-1PN原生质体再生后代的生长速度、菌 落形态和毒性。结果表明:其中的35个再生后代在PDA平板上均匀扩展,形成典型的核盘菌菌落,生长速度大于18mm/d。在离体莴苣杆上,这些后代的培养物引起较大的病斑。当它们同亲合性菌株Ep-1PNA183在PDA平板上接触时没有发现Ep-1PNA183菌落发生异常变化,说明这些后代已失去了Ep-1PN的弱毒因子,恢复了正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4个春小麦品种为材料,筛选出适合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2.4-D2mg/L+NAA0.5mg/L+CH200mg/L;用此培养基对10个品种的成熟胚进行离体培养,较系统地比较了愈伤组织生长速率,可再生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再生植株频率等指标的基因型间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愈伤组织生长速率与植株再生频率之间存在密切正向相互关系,相关系数为0.78。作者初步认为,前者可作为基因型再生能力大小的一个选择指标。再生能力强的基因型具有较高的愈伤组织生长速率,而且这一生长速率能在继代培养中保持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13.
以蒙古黄榆无菌苗叶片与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生长调节剂组合对蒙古黄榆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并获得了完整的再生植株.结果表明:最佳外植体为无菌苗叶片,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MS +2,4-D 1.5mg/L+6- BA 0.2mg/L;愈伤组织分化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MS+IAA 5.0 mg/L+6-BA 1.0mg/L;诱导生根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1/2MS+1.0 mg/L IBA.  相似文献   

14.
15.
引种印楝国产种子的印楝素含量及杀虫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海南省种植的印楝树(Azodirochta indica A.Juss)上收获的种子中印楝素(Azadirachtin)含量为0.48%,甲醇提取物获得率为16.395,其中含印楝素2.95,国产印楝种子提取物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ccalis)和小菜蛾(Ptutella xylostella)幼虫均有强烈的抑制生长发育作用活性,提取物馏分F3-5(含印楝素0.883%)500ppm饲喂亚洲玉米螟4-5龄幼虫造成100%畸形死亡和变成“永久性幼虫”,113ppm时也有显著效果,2%处理小菜蛾四龄幼虫也使之100%畸形死亡,试验还发现不含印楝素的其它馏分对上两种害虫也有不同程度的作用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选择最常见的禽致病性大肠杆菌O2和O78菌株,分别以常用的抗菌药物氟哌酸和氯霉素诱导,培育成遗传性稳定的耐药标记弱毒菌株O2(Norr,Chls)和O78(Chlr,Nors),为进一步运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培育O2和O78融合双价耐药弱毒菌株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