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陆地棉产量组分对主要纤维品质性状的贡献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阐明陆地棉产量组分对纤维品质性状的贡献,指导纤维品质性状的间接选择。【方法】采用加性-显性-母性及其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对5个陆地棉亲本及其F1代20个组合产量组分和3个主要纤维品质性状的2年资料,利用估算条件方差分量和预测条件遗传效应值的统计方法进行了贡献分析。【结果】3个产量组分对3个品质性状均有极显著的加性贡献(贡献率在12%~76%);铃重对马克隆值有较高的显性贡献(CRD=58%);铃数和衣分对纤维长度的母性遗传方差贡献率最高(CRM=100%),而铃重对纤维长度的母性效应却有抑制作用(CRM=-60%)。衣分对纤维长度的显性与环境互作遗传方差的贡献率、铃重和衣分对马克隆值的母性与环境互作遗传方差的贡献率较大(贡献率分别为CRDE=47%、CRME=56%和CRME=33%),衣分对纤维长度的母性与环境互作遗传方差却有较大的抑制作用(贡献率为CRME= -83%);铃数对纤维强度、铃重对马克隆值分别有较大的显性与环境互作抑制作用(贡献率分别为CRDE= -40%和CRDE= -87%)。对纤维品质性状加性、母性效应贡献最大的产量组分性状因不同亲本而异;亲本3的铃重、亲本5的铃数对其纤维长度的加性效应有最大的加性贡献,亲本3的铃数、亲本5的铃重对其纤维强度加性效应有最大的加性贡献,亲本3、5的铃数对其马克隆值有负向最大的加性贡献;多数杂交组合马克隆值的显性效应主要受铃重影响。【结论】陆地棉3个产量组分分别对3个品质性状各遗传组分的贡献率大小存在较大差异,并且不同组合及其亲本3个产量组分对3个品质性状不同遗传组分贡献的效应值因亲本和组合而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陆地棉的产量与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为选择育种与杂种优势利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4×4完全双列杂交分析法,对四个陆地棉品种(系)的产量因素和纤维品质性状遗传效应及遗传相关进行分析,并将遗传相关分解为加性相关和显性相关.[结果]在产量因素中,铃重与衣分的遗传分别以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为主,加性效应对衣分与铃重贡献高于显性效应,衣分受环境变异的影响最小,而单铃重、籽棉产量、有效铃则反之;在纤维品质性状中,纤维长度、比强度和马克隆值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效应不明显,其中纤维长度与比强度的加性效应达到极显著,纤维性状均受环境影响变异较大;棉花产量因素与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普遍表现为遗传相关大于表型相关,各性状之间的表型相关、遗传相关及加性相关类似,而显性相关则不同.不仅在陆地棉产量因素和纤维品质性状内部各自存在加性或显性相关性,而且在产量因素与纤维品质性状之间存在加显性相关性,不同性状之间的正负效应不同.[结论]棉花产量因素与纤维品质遗传相关,特别是加性相关可以指导选择育种,而在杂种优势的利用中可以重点考虑显性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生态环境下陆地棉转基因抗虫杂交棉遗传效应及杂种优势,为抗虫杂交棉选育和应用提供指导。【方法】采用MINQUE统计方法、ADE遗传模型对10陆地棉亲本材料及其24个F1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组合(6×4)的产量和品质性状的3个生态区试验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单铃重、衣分、皮棉产量和伸长率、2.5%跨长、比强度、麦克隆值主要受遗传主效因控制,子棉产量、亩铃数和整齐度受环境效应影响非常明显;在遗传主效应中,除铃重外,其余4个产量性状中显性效应值大于加性效应值,5个品质性状加性效应值均大于显性效应值;通过群体平均优势(Hpm)和群体超亲优势(Hpb)与环境互作效应分析,皮棉产量、衣分稳定性较好,子棉产量和铃数稳定性较差;产量性状与环境互作效应值较大,而品质性状与环境互作效应值较小。【结论】产量性状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而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不明显;棉花品质性状在一个环境可选育,而产量性状必需结合生态环境选育,才能达到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寻预测陆地棉F1表现的方法,降低育种成本,提高育种效率。【方法】采用60个陆地棉亲本,通过部分NCII交配设计,形成一个由亲本和180个F1杂交组合组成的部分NCII群体,用亲本加性效应(additive effect,A)、一般配合力(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GCA)和表型中亲值(mid-parent value,MP)等3种预测方法对F1的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进行预测。【结果】陆地棉皮棉产量杂种优势明显。皮棉产量正向中亲优势的组合占97.78%,中亲优势平均达19.63%;正向超亲优势的组合占79.44%,超亲优势平均达8.47%。3种预测方法对F1表现具有不同的预测效果,其中,以亲本加性效应对F1的表现预测效果最优,其对皮棉产量、铃数、铃重、衣分、纤维长度、纤维强度和马克隆值等7个目标性状预测精度(pearson相关系数)达到0.738—0.928。性状的加性方差分量和亲本杂交次数对预测效果有影响。加性方差分量越大,所有方法的预测精度都越高;随着每个亲本杂交次数的增加,加性效应预测和GCA预测的精度提高,但表型中亲值预测的效果基本无变化。【结论】陆地棉F1的表现可以通过利用包含亲本的部分NCII设计群体和亲本的加性效应进行有效预测,采用“大群体、少杂交”的策略可以在保持预测效果的同时降低预测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5.
陆地棉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采用加性-显性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分析陆地棉8个杂交亲本和F1代28个组合的12个主要经济性状的两年试验资料,估算各项遗传方差分量和成对性状间各项遗传效应的相关。结果表明,产量性状间的相关受加性、显性和加性与环境互作相关共同影响。皮棉产量与纤维品质间的相关主要是加性效应相关。皮棉产量与纤维长度、麦克隆值呈正相关,与纤维强度、伸长率、整齐度呈负相关。纤维强度与纤维长度、整齐度、麦克隆值呈加性正相关。单铃重与衣分呈负相关。衣分与产量呈正相关,与纤维品质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对7个置换系和渐渗系与陆地棉遗传标准系TM 1的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系统遗传分析。利用加性显性加性×加性上位性及其与环境互作模型(ADAA),分析了8个杂交亲本和28个F1主要农艺性状的2年资料,估算了各项遗传方差分量。结果表明,产量性状主要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其中衣分和衣指加性方差的比率较高,分别为33.0%和42.2%,单株铃数以显性效应为主。纤维长度和麦克隆值存在显著的加性×加性上位性效应,比强度由加性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主要产量和品质性状的狭义和广义遗传率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根据加性 显性 母体效应遗传模型,分析了 6个陆地棉亲本及其按完全双列杂交法配制的 30个F1 的铃重、单株铃数、铃体积、铃容重、单铃种子数、子指、衣指、衣分、铃纵经、铃横经、铃形指数和铃室数共 12个棉铃性状的遗传方差分量以及铃重与其它棉铃性状之间的各项遗传相关。结果表明,铃重和铃容重的加性方差和显性方差均达显著水平;但显性方差明显大于加性方差;铃体积、铃纵径、铃横径和铃形指数的加性方差和显性方差均达显著水平,且两者差异不大;子指、衣指、单铃种子数及衣分等性状均存在显著的母体效应。此外,衣分和衣指的加性方差亦达极显著水平;单铃种子数显性方差达极显著水平;子指的加性和显性方差均不显著;单株铃数的加性和显性效应均达显著水平;衣指、子指、铃体积等性状与铃重间都存在显著的加性相关;而单株铃数与铃重则呈极显著加性负相关;单株铃数、单铃种子数、铃容重、铃体积、铃横径等性状与铃重之间都存在极显著的显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短季棉主要性状遗传分析与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5个杂交组合后群体表现,分析了不同遗传背景下早熟性,丰产性,纤维生状的基因效应,结果表明,不同遗传背景下加性效应是最基本的。霜前皮棉产量,皮棉总产量的杂种优势主要是由显性或上位性效应引起的。纤维品质性状多受加性效应控制。纤维长度、单纤维强力性状除加性效应外,还受显性和上位性效应影响。在早熟丰产优质诸性状的同步改良中,宜选择霜前皮棉产量高,品质较好的品种为基础亲本,另一亲本应具备单纤维强力突出,  相似文献   

9.
根据加性-显性遗传模型,采用 MINQUE(1)分析了10个陆地棉亲本、20个组合的F_1和 F_2的产量性状的资料。结果表明,F_2皮棉产量、前期收花率、单铃重和衣分的群体超亲优势的平均值分别为:19%、13%、3%和—6%;单株铃数不显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对产量性状的遗传都有极显著的作用,其中皮棉产量有较强的显性效应,衣分有较强的加性效应。性状的显性方差同加性方差的比值越大,F_2的优势也越大;此外,还分析了 F_2部分高产组合的遗传表现。用两种方法预测 F_2杂种优势的相关分析表明,用 F_1和亲本预测 F_2的遗传表现的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海岛棉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规律。[方法]根据加-显遗传模型,分析海岛棉11个杂交亲本及其部分F1的纤维长度、整齐率、马克隆值、强度、伸长率、反射率和纤维黄度的资料,估算各项遗传方差分量、参试亲本的加性效应值以及一些组合的显性效应值。[结果]结果表明,纤维长度、整齐率、马克隆值、强度和反射率受显性与加性遗传效应共同控制,纤维黄度受加性效应影响较大,纤维伸长率不存在遗传主效应,但是各个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值估计值较小。狭义遗传率较大的品质性状为纤维长度、马克隆值和强度。主要品质性状同时表现加性效应较好的亲本为A7、A8和A10。[结论]该研究为提高海岛棉的品质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选用3个不同米质类型的不育系粤丰A、Y华农A和珍汕97A及其相应的保持系,分别与3个恢复系广恢998、广恢128和广恢96杂交构建27个正、反交F1,并以这些亲本与杂种F1为供试材料,对主要稻米品质性状进行了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育细胞质效应和母体效应均对杂种F1的米粒长宽比、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AC)有显著影响,且因质核互作效应的不同,存在组合的特异性;但对糙米率、整精米率和胶稠度的影响不显著;低垩白米率和低垩白度对高垩白米率和高垩白度具有部分显性作用,利用低垩白米率和低垩白度的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如广恢998)组配,可获得垩白米率和垩白度较低的杂种F1。亲本的整精米率高低直接影响其所配杂种F1的整精米率;低AC与低AC的双亲杂交,其F1的AC与低值亲本相同,高AC与低AC亲本或高AC与中等AC的亲本杂交,其F1的AC往往偏向高值亲本;在胶稠度方面,只有软胶稠度与软胶稠度亲本杂交,才能组配出软胶稠度的杂交稻。  相似文献   

12.
辽宁粳稻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 riffing方法Ⅱ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利用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简称ADAA模型)对辽宁省粳稻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株高、穗茎角、穗长、二次枝梗成粒数、二次枝梗数和成粒数以显性效应为主,着粒密度性状的表达受多种遗传体系的控制,千粒重的加性和显性效应都不显著,株高、穗茎角、穗长和一次枝梗数的广义遗传率和狭义遗传率都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
小麦抗病新材料H35、S42和N553抗赤霉病性的遗传效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 5个抗赤霉病亲本与 1个感赤霉病亲本配制的部分双列杂交组合和 4个抗赤霉病亲本与感赤霉病亲本安农 8455配制的家系群体进行了小麦抗赤霉病性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及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①抗赤霉病材料S42和H35具有较好的一般配合力,组合S42 /安农 8455和H35 /安农 8455具有较好的特殊配合力;②抗赤霉病材料苏麦 3号、H35、S42和N553的抗赤霉病性遗传均主要受两对主基因 多基因控制,但相互间还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以引进的单性结实番茄材料R35和非单性结实番茄为亲本进行杂交,通过对后代定向分离纯化,在F5中得到纯合的单性结实株系,其商品性状明显优于R35。同时,以非单性结实材料R10和04-1为母本,分别与单性结实材料R35杂交,调查F1、F2、BC1P1、BC1P2、P1和P2六个世代中单性结实株与非单性结实株比例,X2检测表明,该材料的单性结实性状受一对隐性基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采用广义遗传模型分析得知,全茧量、蛹重的性连锁效应作用强度达50%左右,加性效应与显性效应的作用强度相近,为15%左右;茧层量、丝素量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达50%左右,显性效应为25%左右,性连锁效应较弱,为5%左右;茧层率加性效应与性连锁效应的作用具同等强度,为30%多;显性效应作用较弱,为10%左右.母体效应在5个性状中的作用较弱,基因与环境互作效应对5个性状作用形式相类似.其中基因加性及显性与环境互作两项效应的作用略强.由本模型所得剩余机误方差很小,仅为5%左右,说明本模型比较合理.因此,在此基础上,对各个供试品种的遗传效应预测值的分析比较可信  相似文献   

16.
Evaluation of the genetic effect on yield and fiber quality can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on cotton breeding. Sixteen CSB lines and TM-1 introduced from USDA/ARS were used as male and top-crossed with three elite cultivars and the 51 F1 hybrids, 16 CSB lines, TM-1, and 3 elite cultivars were planted at the Cott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AS, Anyang, Henan Province and Xiajin,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The yield traits and fiber quality data were obtained and additive and dominance effect on each trait were measured by AD model. Boll weight takes the largest additive proration, whereas boll number takes the least additive proration. The largest and the least dominant proration for lint yield and boll weight were measured, respectively. Fiber length has the additive and dominance effect, and dominance effect was slightly more than additive effect. Larger additive and no dominance effect on uniformity, micronaire, and fiber strength were measured. Significantly, positive additive effect on boll weight of CSB06 and CSB12Sh was observed. CSB14Sh and CSB01 hav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additive effect on 4 and 3 traits of fiber quality, respectively. CSB01 has the greatest dominant effect on lint yield among CSB lines. The dominant effect on fiber length of CSB lines showed positive. It is beneficial to use CSB06 and CSB12Sh as parents to improve boll size, to use CSB14Sh and CSB01 as parents to improve fiber quality. As for hybrid cotton breeding, it is reasonable using CSB01 to improve lint yield traits, and using CSB01, CSB11Sh, and CSB06 to improve fiber length.  相似文献   

17.
玉米胚乳突变基因ae的遗传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16个引进和自选的常规玉米自交系及其ae近等基因系为基础材料,测定了自交系本身及其组配杂交组合的直链淀粉含量。结果表明,简单回交转育成的品种ae基因能显著提高其直链淀粉含量,但只有ae基因籽粒的直链淀粉含量仅为50%左右,缺乏商业应用价值。遗传背景对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非加性效应,注重正向修饰基因的积聚,通过轮回选择等手段提高育种群体直链淀粉含量,是高直链淀粉玉米育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利用广义遗传模型,对家蚕杂种后代基因型和杂种优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估算基因方差分量、杂种后代基因型及杂种优势率的方法.对品种遗传性状的正确评价及杂交组合的合理选配具有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茄子果长遗传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长果自交系I521593和短果自交系SJ16212865为材料,通过自交、杂交和回交,获得亲本、F1、F2、BC1和BC2各世代,按照数量遗传学理论对6个世代群体的果长的遗传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茄子果长遗传方式属于数量遗传;其遗传效应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且以加性效应为主,在遗传中表现部分显性,有倾大值亲本的现象;控制果长性状的最少基因数目为3对;果长的狭义遗传力为71.01%。  相似文献   

20.
运用PCR-SSCP方法检测草原红牛IGF2基因第4外显子的多态性,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线性模型将突变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牛胴体和肉质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外显子4上有1个SNP位点(C250G),该基因具有AA和AB 2种基因型,草原红牛AB基因型个体肋脂质量比AA基因型个体高3.1%(P<0.05),骨质量和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