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李祯荣 《当代农业》2010,(15):46-46
鸭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各品种鸭的接触性、急性败血型传染病,又名鸭霍乱或鸭出血性败血症。此病在集约化的鸭场发生较多,按病程长短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型。  相似文献   

2.
李祯荣 《农家致富》2010,(15):46-46
鸭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各品种鸭的接触性、急性败血型传染病,又名鸭霍乱或鸭出血性败血症。此病在集约化的鸭场发生较多,按病程长短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型。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利用当地分离菌株制备鸭巴氏杆菌病疫苗的方法,本试验从泰州地区疑似巴氏杆菌病的病死鸭中分离出巴氏杆菌,经鉴定合格后作为菌种。用马丁肉汤培养后获得菌液,甲醛灭活,加油佐剂制成鸭巴氏杆菌油佐剂灭活苗。无菌检验,安全检验合格;效力检验中,免疫接种剂量为1 m L时,免疫保护率为100%,表明本次所制备疫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鸭巴氏杆菌又称鸭霍乱、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烈性传染病,常给养鸭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2005年4月,在本镇泗洲村一朱姓家饲养的建湖杂交麻鸭发生急性死亡,通过综合分析,诊断为鸭巴氏杆菌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鸭巴氏杆菌病也称鸭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鸭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病急,死亡快,排绿色水样稀粪,肝脏上布满细小的灰白色坏死灶。  相似文献   

6.
一、鸭疫巴氏杆菌病(一)病性与流行特点鸭疫巴氏杆菌病又名鸭传染性浆膜炎或鸭败血病,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鸭的一种高致病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各品种和各日龄段的鸭都能感染,主要发生于2—4周龄的雏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多发,突然受寒能引起带菌鸭群暴发。本病主要经呼吸道或皮肤损伤感染。育雏期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饲料营养不足,特别是缺  相似文献   

7.
鸭巴氏杆菌又称鸭霍乱或鸭出败,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一般情况下,本病多发于幼鸭。1998年我乡程厚堂养鸭专业户的幼鸭不断发生死亡,经诊断为鸭巴氏杆菌病。  相似文献   

8.
<正>鸭霍乱又名鸭巴氏杆菌病或鸭出血性败血症,是引起鸭大量发病和死亡的一种接触性、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理特征为浆膜和粘膜上有小点出血,肝脏有大量坏死病灶,慢性型主要表现为关节炎。[病原]本病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禽型菌株,又称禽巴氏杆菌,菌体呈卵圆形或球杆菌状,革兰氏染色阴性。从病鸭组织、血液和新分离的培养物中的菌体,用姬姆萨氏、瑞氏或美蓝  相似文献   

9.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是由鸭疫巴氏杆菌感染所致的鸭、鹅、火鸡和多种禽类的二种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呈急性或慢性经过,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干酪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鸭疫巴氏杆菌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从安徽省的不同发病鸭场分离到 6株鸭疫巴氏杆菌 ,经常规玻片凝集试验确定这 6株细菌属血清Ⅰ型鸭疫巴氏杆菌。药敏试验表明 ,氯霉素、庆大霉素对这几株细菌高敏 ,土霉素、卡那霉素中敏  相似文献   

11.
鸭巴氏杆菌病又称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多呈地方流行性,病死率高,适时用药可控制死亡,耐过鸭生产性能下降,给养鸭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2001年10月中旬,本地一养鸭专业户周某饲养的1 200只肉鸭发生鸭巴氏杆菌病,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鸭巴氏杆菌病又称鸭霍乱或鸭出败,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鸭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许多禽类都可感染巴氏杆菌病,但以鸭、鸡最易感。各种日龄的鸭均可感染发病,以30日龄内的雏鸭发病率较高,死亡率也高,成年鸭发病较少,死亡率较低。1发病情况2017年4月辽宁省建平县某乡蛋鸭饲养场从外地购入雏鸭苗2500羽,5月22日即约3周龄多点雏鸭开始发病,并出现死亡,主要表现最初病鸭无症状,突  相似文献   

13.
鸭疫巴氏杆菌和大肠杆菌的药敏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从安徽省分离的鸭疫巴氏杆菌和大肠杆菌菌株进行了药物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庆大霉素、氯霉素、卡那霉素、壮观霉素对鸭疫巴氏杆菌和鸭源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很强,临床上可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4.
禽巴氏杆菌病,又叫禽霍乱或禽出血性败血病,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鸡、鸭、鹅和火鸡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5.
鸭疫巴氏杆菌(Pasteurella anatipestifer)是引起小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原菌,它主要侵害2—7周令的小鸭,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为主要特征,有关本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病原的分离鉴定以及萤光抗体诊断等在国内已有报导。鸭疫巴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形态与染色特性颇似常见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它在细菌  相似文献   

16.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2~8周龄鸭.最早于1932年报道在美国发现该病,也称为鸭疫巴氏杆菌病、鸭疫综合症等.该病在易感雏鸭群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常引起小鸭大批死亡及导致鸭发育缓慢,是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17.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神经症状和呼吸困难为其主要临床特征。经镜检,细菌培养,荧光抗体检验确诊;以作好鸭舍清洁卫生,保温,接种鸭疫巴氏杆菌为主要预防措施;治疗以抗菌素,沙星类药物为主,配合中药,保护率达40-60%。  相似文献   

18.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是由鸭疫巴氏杆菌感染所致的鸭、鹅、火鸡和多种禽类的二种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呈急性或慢性经过。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干酪性输卵管炎和脑膜炎为特征。由于本病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是当前国内外造成养鸭业经济损失最主要的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19.
鸡卡氏杆菌的分子鉴定及其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2003年Christensen等将过去归为输卵管炎放线杆菌、禽溶血性巴氏杆菌及鸭巴氏杆菌的细菌归为巴氏杆菌科中的一个新属——卡氏杆菌属。卡氏杆菌主要引起产蛋母鸡发病,可以导致输卵管炎、卵巢炎、腹膜炎、败血症、心包炎、肝炎、肠炎和呼吸道疾病等。  相似文献   

20.
鸭霍乱又名鸭巴氏杆菌病或鸭出血性败血症,是由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其次是呼吸道和眼结膜。各品种、各日龄鸭均可感染发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发病急,死亡迅速,死亡率可高达60%。以5~9月份为主要发生期,给养鸭户带来了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