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采用人工病圃测定方法评价了57份生姜品种对茎腐病的抗性。结果表明,生姜不同品种及其不同生育期对茎腐病的抗性差异显著。依据生姜收获前期的病情指数,参试品种可分为中抗、中感、感病和高感等4种抗性类型。其中,中抗类型只有广西大姜1个品种,中感类型包括湖南隆回虎爪姜1、井冈山姜和鲁中大姜等26个品种,感病类型包括浙江瑞安大姜、福建大姜和广西姜等23个品种,高感类型包括台湾肥姜、四川西坝姜和Z102等7个品种。研究没有发现高抗、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淹水胁迫对生姜苗期形态变化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筛选耐涝种质资源,为生姜耐涝机理研究及抗涝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生姜主产区的5个主栽品种山东大姜、罗平小黄姜、竹根姜、贵州小黄姜、凤头姜为试验材料,设置正常水分处理(CK)和淹水处理(TR),测定不同处理条件下的生长指标、生理指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利用隶属函数法对5个品种苗期的耐涝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CK相比,淹水胁迫下各生姜品种的株高、茎粗和根系活力均下降;生姜叶片的MDA和H2O2含量均显著上升(P<0.05,下同), SOD和POD活性在竹根姜中呈下降趋势,在其他4个品种中均呈上升趋势, CAT活性在山东大姜中呈上升趋势,在其他4个品种中均呈下降趋势, PAL活性在竹根姜和凤头姜中呈下降趋势,在其他3个品种中均呈上升趋势。淹水后5个品种的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 (Fv/Fm)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显著降低,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显著升高。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5个品种生姜的耐涝性排序依次为山东大姜>贵州小黄姜>罗平小黄姜>凤头姜>竹根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株高与综合评价值 (D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茎粗与D值呈显著正相关,叶片MDA含量与D值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生姜通过维持较高的根系活力,提高自身抗氧化能力来抵御氧化损伤。5个品种中山东大姜耐涝性最强,竹根姜耐涝性最差。株高、茎粗和叶片MDA含量可作为生姜耐涝品种筛选的主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抗枯萎病的生姜品种,建立抗病评价体系,为生姜枯萎病抗病品种选育及抗病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5个生姜主产区的主栽品种,采用室内人工接种法测定枯萎病菌(腐皮镰刀菌)侵染对不同生姜品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CHI)、β-1,3-葡聚糖苷酶(GLU)活性及次生抗菌物质含量、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含量等的影响,结合抗病系数、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和隶属函数对5个生姜品种幼苗的抗病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山东大姜病情指数最低(4.0)、发病率最低(4%)、发病周期最长(24 d),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性;罗平小黄姜病情指数最高(45.2)、发病周期最短(7 d),表现抗病性较弱。不同生姜品种幼苗接菌后的生理生化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山东大姜的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防御酶(PAL、CHI、GLU)活性和次生抗菌物质(总酚、类黄酮、木质素)含量均高于其他品种,O2-·、H2O2和MDA含量低于其他品种,而罗平小黄姜呈现相反趋势。主成分分析将12个单项生理生化指标转换为3个独立综合指标,聚类分析将5个生姜品种划分为3类,结合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5个生姜品种抗病性强弱表现为:山东大姜>凤头姜>竹根姜>贵州黄姜>罗平小黄姜,与人工接种试验中5个品种的发病程度一致。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OD和类黄酮与抗病性综合评价值(D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5个生姜品种中山东大姜抗病性最强,罗平小黄姜抗病性最弱;SOD和类黄酮可作为生姜枯萎病抗性鉴定的主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我国生姜地方资源品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从各地搜集到生姜资源9份,对其品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四川生姜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而莱芜大姜、河南黄姜、潍坊大姜最低;安徽大别山生姜、贵州小黄姜、河南黄姜和四川生姜的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莱芜小姜和贵州小黄姜的粗纤维含量在20%以上;云南黄姜Vc含量最高,其次是四川生姜;山东莱芜小姜、贵州小黄姜干物质含量远远高于其他生姜资源,其次是安徽省大别山生姜、云南黄姜、四川生姜。  相似文献   

5.
自然环境条件下,不同光照强度会使姜荷花不同生理指标发生显著变化,试验选择“红火炬”“蓝莲雪”“紫仙子”“白雪公主”“清迈粉”和“黎明”6种姜黄属不同姜荷花品种植物作为试验材料,采用遮阳网遮光处理方法,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对6种姜荷花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通过对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生物量等测定,研究其在不同光照强度处理下生长状况及形态观赏特性。得出各品种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生长的相关数据,结合实际养护观测经验,得出姜荷花适应的大致光照范围。通过对生理指标变化的分析,找出适宜姜荷花生长的光照强度。为分析贵州光照条件是否适宜种植姜荷花提供参考和借鉴。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姜荷花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合成减弱,含量下降,但温度的升高也会影响其可溶性糖含量的合成;“红火炬”“蓝莲雪”“紫仙子”“白雪公主”4个姜荷花品种种植培育时进行适当遮荫可提高叶片叶绿素的合成,但不宜过度遮荫,“清迈粉”和“黎明”的FL处理叶绿素含量最高,说明这2个品种在全日照环境下栽植时叶绿素合成效果最好,“红火炬”栽植培育时可通过提高光照强度扩大叶面积、控制花柄叶柄不徒长等提升“红火炬”的观赏品质;通过对不同光照处理的6种姜荷...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生姜上炕人工催芽与"免炕壮苗素"浸种直播对不同生姜品种产量、品质和农艺性状、病虫害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莱芜大姜应用"免炕壮苗素"比上炕人工催芽产量高19.8%,莱芜小姜为10%。在生姜生长因子适宜的范围内,用"免炕壮苗素"浸种直播越早,生姜产量越高,且生长量大,生长势强,品质良好。与上炕人工催芽相比,"免炕壮苗素"浸种直播生姜株高、有效叶数、根茎鲜重、茎粗、分枝数增幅分别达到7.3%7、.8%、18.4%、15.1%和16.2%以上,根茎中可溶性糖、VC、挥发油含量分别提高31.5%、10.6%和25%以上。对生姜姜瘟病防效达50%,姜螟亦有所减轻,但效果不显著。"免炕壮苗素"对生姜生长的影响主要为迅速打破休眠,提高长势及免疫性能,改善生姜品质,且对不同品种增产效应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乙烯利浸种对不同品种生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不同浓度的乙烯利(EPT)浸种处理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品种莱芜大姜、莱芜小姜及宜春风亭山姜,研究了乙烯利浸种对生姜发芽、植株生长的影响及增产效应。结果表明,使用乙烯利150~500mg/L浸种莱芜大姜和莱芜小姜及150~250mg/L浸种宜春风亭山姜,都能提高生姜的出苗率,使植株增高,分枝数、叶片数增多,根茎产量提高;但不同生姜品种增产的幅度有一定的差异,均以250mg/L乙烯利处理的增产效果最好,3个品种分别比对照增产了31.7%、25.2%、39.0%。  相似文献   

8.
贵阳市生姜栽培历史悠久,生姜品种品质优良,由于其特殊辛辣味,深受市民欢迎.生姜老姜可作调料用于烹饪,子姜则用于凉拌或腌制,但美中不足的是传统的栽培方式生产出的子姜粗纤维含量高,筋多味辣.为解决这一问题,于1997~1998年对生姜的软化栽培进行了研究试验,总结制定了一套规范的生姜软化栽培技术,子姜的粗纤维素含量大大降低,且细长白嫩,产量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耐Cd种质资源并研究生姜耐Cd机理,以华东、华中和西南主产区的5个主栽品种凤头姜、贵州小黄姜、罗平小黄姜、竹根姜和山东大姜为试验材料,设置对照(CK)和镉(Cd)处理,两处理的水分处理一致,CK无外源添加Cd。测定生姜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5个品种苗期的耐Cd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Cd处理显著(P<0.05,下同)降低了生姜的株高、茎粗、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光合色素含量及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显著升高了叶片中的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山东大姜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游离脯氨酸(Pro)与类胡萝卜素(Car)含量无显著变化。综合评价5个品种生姜的耐Cd性排序为山东大姜>贵州小黄姜>罗平小黄姜>凤头姜>竹根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茎粗、Car含量与综合评价值(D值)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叶片TBARS含量、POD活性与D值呈显著负相关(P<0.01)。竹根姜Cd含量是山东大姜的3.57倍,Cd主要富集在根和叶中,山东大姜的Cd主要富集在根中。5个品种中山东大姜耐Cd性最强,竹根姜耐Cd性最差。茎粗、Car含量、叶片TBARS含量和POD活性可以作为生姜耐Cd品种筛选的主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为比较不同生姜品种品质差异,选取8个生姜优良品种作为试验材料,统一种植在河北省唐山师范学院试验田中,收获期留取根状茎,测定品质指标及产量,并对各指标进行隶属函数分析,对其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生姜品种在唐山地区品质表现各不相同,其中,‘冀姜1号’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冀姜18号’多酚含量最高,而‘山东昌邑大姜’可溶性糖、多糖、姜辣素、姜黄素、黄酮、维生素C含量均最高。隶属函数综合评价表明,在唐山地区生姜品质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山东昌邑大姜’>‘冀姜18号’>‘冀姜7号’>‘冀姜1号’>‘安徽铜陵生姜’>‘冀姜5号’>‘冀姜2号’>‘山东娃娃姜’。产量高的品种为‘冀姜5号’‘山东昌邑大姜’和‘冀姜2号’。研究结果为冀姜新品种的选育及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生姜种质资源田间性状的测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9个生姜品种的出苗期、长势、整齐度等进行了田间测定与评价。结果表明,27个品种出苗较早,出苗期集中在播后第4周,3个品种出苗较晚,出苗期集中在播后第6周;出苗整齐度表现集中的有16个品种,不集中的有11个品种;长势强的品种有7个,占10%,长势中等的品种有41个,占60%;苗高整齐的共22个,占32%,中等的共24个,占35%。通过10个性状的相关性分析,选出与产量密切相关的6个性状,分别是长势、苗高整齐度、株高、株幅、分支数和主茎粗。  相似文献   

12.
对绵阳市区樱桃果蝇发生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绵阳市区危害中国樱桃的果蝇有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和伊米果蝇(Drosophila immgrans),黑腹果蝇为优势种。黑腹果蝇在绵阳一年发生10~11代,4月中下旬为绵阳市区中国樱桃黑腹果蝇发生高峰期。并根据其发生特点,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李秀  徐坤  巩彪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4):718-726
【目的】生姜为无性繁殖作物,千百年来,在经历气候变迁、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过程中,其生物学性状呈现出多方面变异,造就了许多地方品种。因此,研究生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对生姜资源进行科学分类,为生姜种质的收集、保护和创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CTAB法提取生姜幼叶基因组DNA,利用SRAP(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分子标记技术,对来源于世界不同地区的51份生姜种质的基因组DNA进行多态性扩增,PCR产物采用6%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采用银染法显色。根据电泳结果得到“0,1”矩阵,利用POPGENE version1.32软件计算每对引物的多态性位点数、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以及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遗传相似系数(GS)、遗传距离(GD)、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Shannon信息指数等指标,并采用NTSYS version2.10e软件进行种质间的UPGMA(非加权组平均法,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聚类分析和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组群间的聚类分析,对生姜资源进行分类;同时,根据不同生态区之间生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结合植物起源中心相关特性及历史记载,探讨生姜的起源与传播。【结果】筛选出的15对引物共扩增出305条带,其中188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61.68%,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20.33个位点和12.53个多态性位点,说明生姜的遗传变异较为广泛。51份生姜种质的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Shannon信息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3689、0.5510,据此可将生姜种质分为3个大类、9个亚类,分析比较发现,每一类的生姜多来源于相同或相近区域。进一步研究表明,7个不同地理来源群体的Shannon信息指数范围是0.2901-0.4807,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9时,可将7个群体分为4类,华北群体、非洲群体各为一类,东南亚群体与日韩群体为一类,东南沿海群体、西南高原群体、华中群体为一类。【结论】品种间基于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信息指数的分析表明,生姜虽为无性繁殖作物,但其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根据遗传相似系数的UPGMA聚类分析结果,生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受地理来源影响较大;群体间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中国国内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国外群体,尤其华北群体与其他群体的遗传距离较远,且其栽培历史悠久,可以判定中国华北地区是生姜的次生起源地;而鉴于非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与其他群体的遗传距离较远,且空间分布距中心位置较近,又有野生种存在,据此推断非洲可能是除东南亚之外的另一生姜原生起源地。  相似文献   

14.
任培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706-15707,15754
[目的]探讨臭氧水对生姜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及对生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利用WF-60型根治根结线虫专用机产生不同浓度臭氧水,通过用不同浓度臭氧水灌溉生姜研究了臭氧水对生姜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及对大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6 mg/kg臭氧水对生姜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达93.3%,同时对生姜的产量和品质均有较大提高。[结论]为建立环保高效的根结线虫防治方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绵阳33号和绵阳35号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992和1993年以自育中间材料为主要亲本杂交育成,具有绵阳系列品种特色的大穗型小麦新品种。主要持点是丰产性好,抗病力强,品质优良,适应性广泛。综合农艺性状优良,株高适中,穗层整产,穗大粒多,籽粒白皮大粒,饱满均匀,商品性突出,适应市场需求,具有良好的利用前景。两品种于2003年10月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定名推广。  相似文献   

16.
运用灰色模糊多维综合评估13个甘蔗新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灰色模糊多维综合评估方法对引进的13个甘蔗新品种在海南省儋州地区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新台糖26号、云89—151、新台糖16号、云59—62、川蔗3号等5个品种综合表现较好,云62—55、巴西5号、云62—166、川i蔗4号、云59—57、粤糖86—368等6个品种表现一般,新台糖25号与云75—644表现较差。综合13个品种的模糊综合评判值与产量排序,在海南儋州地区可以推广新台糖16号、云89—151、新台糖26号、云59—57、云62—55、粤糖86—368、云59—62、巴西5号、云62—166等9个品种。  相似文献   

17.
Stereotyped feeding damage attributable solely to rolled-leaf hispine beetles is documented on latest Cretaceous and early Eocene ginger leaves from North Dakota and Wyoming. Hispine beetles (6000 extant species) therefore evolved at least 20 million years earlier than suggested by insect body fossils, and their specialized associations with gingers and ginger relatives are ancient and phylogenetically conservative. The latest Cretaceous presence of these relatively derived members of the hyperdiverse leaf-beetle clade (Chrysomelidae, more than 38,000 species) implies that many of the adaptive radiations that account for the present diversity of leaf beetles occurred during the Late Cretaceous, contemporaneously with the ongoing rapid evolution of their angiosperm hosts.  相似文献   

18.
作物叶片氮含量的快速估算对于及时了解作物长势、病虫害监测以及产量评估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经济作物生姜为研究对象,获取了2015年4月-9月不同品种、不同生育期和不同氮肥梯度下生姜叶片的高光谱和氮含量数据,对比分析了比值植被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植被指数组合形式对生姜叶片氮含量的估算效果。在此基础上,基于波段组合算法,筛选出了生姜叶片氮含量的敏感波段,并构建了两个新型光谱指数NDSI_((754,713))和RSI_((754,713))。结果表明,所选择的植被指数中,MCARI(705,750)/OSAVI(705,750)对生姜叶片氮含量估算效果最好,模型精度R~2、RMSE和RE分别为0.73、0.27、11.64%;利用波段组合算法构建的归一化光谱指数NDSI(754,713)对生姜叶片氮含量估算效果要优于MCARI(705,750)/OSAVI(705,750),模型估算精度R~2达0.83,使用的敏感波段713 nm与754 nm均位于植被的"红边"区域。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叶片氮含量的预测值和实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验证样本R~2为0.78,RMSE为0.20,RE为9.81%。上述分析结果可为农业管理部门及时掌握生姜长势信息、制定施肥策略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