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叶面喷施富硒植物营养素对小麦产量及品质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外源硒对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在不同小麦品种开花期叶面喷施富硒植物营养素,研究其对小麦籽粒产量、籽粒硒含量及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开花期叶面喷施富硒植物营养素后,籽粒产量均增加,中麦895、登峰168和小偃22的产量依次较对照增加了5.9%、2.9%、4.6%;小麦籽粒有机硒和总硒含量均极显著增高,中麦895、登峰168和小偃22的有机硒含量较对照依次提高了537.3%、622.6%、5323.2%;总硒含量较对照依次增加了524.4%、757.8%、5 306.4%.开花期叶面喷富硒植物营养素对小麦籽粒的容重、蛋白质含量和面团的湿面筋含量、吸水率和最大拉伸阻力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小麦籽粒的硬度和面团沉降值、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和延展性有一定影响,其效应在小麦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
叶面喷施不同营养元素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叶面施肥在小麦生产中的应用提供技术参考,以不同品质类型的2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品种和叶面喷施不同营养元素(硼、锌、锰、铁、磷、钾、氮)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底肥和追肥相同的条件下,品种间产量和品质差异显著。喷施不同营养元素处理的千粒重均比对照有所提高,喷施营养元素处理间产量差异显著,其中叶面喷施硼肥产量最高。叶面喷施营养元素对面团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面包体积、面包评分有显著影响,对籽粒蛋白质含量影响不显著,但对不同蛋白组分有显著影响。叶面喷施铁和锌分别提高了籽粒中铁和锌的含量,但喷锰并未增加籽粒中锰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4.
5.
6.
7.
白粉病对冬小麦籽粒品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小麦感染白粉病后籽粒品质及产量的变化,选用对白粉病高感的小麦品种偃展4110和中抗品种豫农416为材料,利用人工接种并结合药剂控制发病等级的方法,分析了白粉病对小麦籽粒蛋白组分、面团流变学参数及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白粉病病情指数的增加,小麦籽粒总蛋白质、清蛋白和麦谷蛋白含量降低,而醇溶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增加,蛋白组分间不平衡加剧,同时,弱化度降低、稳定时间、粉质质量指数、拉伸曲线面积和降落值提高。病情指数增加导致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和反弹值降低。在产量构成因素中,白粉病对穗粒数的影响相对较小,对千粒重的影响最大,白粉病严重时,千粒重降低5~7g,偃展4110和豫农416的产量损失分别达26.2%和15.8%。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叶面施锌肥对紫粒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选用小麦山农紫(紫粒)和山农129(红粒)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设置不施锌肥(Zn0,对照)、叶面喷施锌肥10 kg·hm-2(Zn10)、20 kg·hm-2(Zn20)、30 kg·hm-2(Zn30)、40 kg·hm-2(Zn40)5个处理,分析了不同施锌量下紫粒小麦产量和品质相关指标的异同。结果表明,与不施锌肥比较,叶面施锌肥后山农129和山农紫分别增产1.4%~4.7%和2.3%~5.2%;随着施锌量的增加,山农129和山农紫的籽粒锌含量、总蛋白含量及蛋白质产量均表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分别在Zn30和Zn20处理下达到最高值,比Zn0分别提高25.8%、1.2%、16.8%和44.1%、2.1%、20.1%。两品种叶面施锌肥较其对照显著提高了籽粒蔗糖含量、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P<0.05),但总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无显著性差异;总体上,山农紫小麦增幅大于山农129。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叶面喷施锌肥可提高紫粒小麦产量、锌含量以及营养品质,以喷施锌肥20 kg·hm-2较佳。 相似文献
9.
应用 B N- 1、 B N- 2生长 调节剂对 冬小麦播 前浸种 和孕穗 期叶面 喷施,有 显著的 促根 (05~21 条/株 )、促叶(173~6 cm 2 /倒三叶)、扩源(09~48 g/株)、增粒(04~22 粒/穗)和增重 (05~12 m g/粒)作用,增产 50~573 kg/h m 2 ,以 B N- 1效果最佳,适宜的浸种和叶面喷施浓度均为 8 m g/kg。 相似文献
10.
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对再生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以叶面喷施的形式研究硒对再生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旨在为再生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提供依据。【方法】试验于2016年在湖北省洪湖市沙口镇进行,以丰两优香1号为试验材料,Na_2SeO_3为供硒源;设置0、5.625和11.250 g/hm~2三个硒肥施用量,始穗期、齐穗期和始+齐穗期三个施硒时期进行叶面喷施。【结果】叶面喷施Na_2SeO_3的处理再生稻产量均高于对照组,始穗期喷施Na_2SeO_3处理的再生稻产量与对照相比虽然有提升但并不显著;齐穗期施用5.625 g/hm~2、11.250 g/hm~2 Na_2SeO_3处理分别增产2.59%和5.50%,始穗期+齐穗期施用5.625 g/hm~2、11.250 g/hm~2 Na_2SeO_3处理分别增产4.83%和7.08%;始穗期与齐穗期均喷施11.250 g/hm~2 Na_2SeO_3处理产量最高,为5533 kg/hm~2,叶面施用Na_2SeO_3能增加再生稻每穗粒数、实粒数和结实率。齐穗期施用11.250g/hm~2 Na_2SeO_3的再生稻稻米整精米率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最高值为61.37%;齐穗期施用11.250 g/hm~2Na_2SeO_3的再生稻稻米垩白粒率最低,且显著低对照组,最低值为9.37%。【结论】研究表明,施用Na_2SeO_3能提升再生稻产量,改善再生稻米品质,提升再生稻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率。始穗期与齐穗期均喷施11.250 g/hm~2Na_2SeO_3再生稻产量达到最高;齐穗期施用11.250 g/hm~2 Na_2SeO_3再生稻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11.
不同生育期喷灌对渭北旱地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喷灌对旱作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以中麦175为材料,在小麦越冬期和拔节期进行喷灌处理,比较了喷灌处理与对照(未喷灌)间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光合特性及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越冬期和拔节期喷灌均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产量增幅为9.7%~36.3%,其中越冬期喷灌24mm+拔节期喷灌24mm处理增产效果最好。喷灌显著增加了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喷灌对小麦品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显著增加了籽粒硬度、吸水率、最大拉伸面积和沉降值,但对蛋白质含量、稳定时间等其他指标影响较小。说明合理的喷灌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旱地产量和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12.
渍害胁迫时期和持续时间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渍害胁迫时期和持续时间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定量化影响,以扬麦13号为供试品种,在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开展不同渍害胁迫持续时间(0、5、10和15 d)的盆栽试验,观测不同渍害胁迫处理下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发生渍害胁迫均可导致小麦减产,且随渍害胁迫时间的延长,小麦产量下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渍害胁迫造成的减产呈现为孕穗期>拔节期>灌浆期,渍害胁迫每增加1天,孕穗期、拔节期和灌浆期小麦单株产量分别下降0.79、0.59和0.48 g,表明孕穗期是小麦渍害胁迫的敏感期。此外,不同生育时期渍害胁迫对小麦产量构成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拔节期渍害胁迫同时降低小麦株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但主要通过降低小麦穗粒数造成产量下降;灌浆期渍害胁迫对小麦株穗数和穗粒数的影响较小,主要通过降低千粒重造成小麦产量下降;孕穗期处于小麦从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阶段,此时发生渍害胁迫,对小麦株穗数和穗粒数的影响大于灌浆期,对千粒重的影响大于拔节期,因此,孕穗期渍害胁迫造成小麦减产最严重。为预防渍害胁迫造成小麦严重减产,应在孕穗期前后密切关注天气状况,在田间及时开沟排水。 相似文献
13.
施磷量对不同类型专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为给优质小麦合理施肥提供依据,以强筋小麦中优9507、中筋小麦扬麦12号、弱筋小麦扬麦9号为材料,在缺磷土壤(速效磷含量4.10mg/kg)上研究了施磷量对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淀粉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强筋小麦中优9507在施磷量(P2O5)0~144kg/ha,中筋小麦扬麦12号和弱筋小麦扬麦9号在施磷量(P2O5)0~108kg/ha范围内,籽粒产量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继续增加施磷量,籽粒产量则呈下降趋势。中优9507与扬麦12号清蛋白含量施磷处理均高于不施磷处理,扬麦9号施磷则降低了清蛋白含量;增施磷肥后中优9507球蛋白含量下降,扬麦12号先下降后上升,而扬麦9号球蛋白含量有所上升;在上述施磷量范围内,醇溶蛋白、谷蛋白和总蛋白含量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含量均随施磷量增加而下降,继续增加施磷量,醇溶蛋白、谷蛋白和总蛋白含量下降,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含量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选育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选用黄淮南片大面积推广的5个高产小麦品种与5个优质小麦品种,采用5×5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配制25个杂交组合,对冬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主茎穗长、单穗粒数、单株产量的遗传均受加性和非加性基因共同控制,单株穗数主要由非加性基因控制,沉淀值主要由加性基因控制。株高、主茎穗长、单株产量和沉淀值的广义和狭义遗传力均较高,宜在早代选择。内乡188、豫展1号、豫麦34多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都较高,是理想的亲本材料,应在今后育种中重点利用。 相似文献
15.
全球变暖表现出夜间增温幅度大于白天的非对称性增温特点,小麦作为温凉型作物,产量和生理特性易受非对称性增温的影响。为探究花前夜间增温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最形成的影响,以春性品种扬麦18和半冬性品种烟农19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盆栽方式,利用被动式增温装置分别在分蘖期至拔节期(WT-J)、拔节期至孕穗期(WJ-B)、孕穗期至开花期(WB-A)三个时间段进行夜间增温处理,以不增温为对照(CK),分析经过三个花前不同时段夜间增温后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产量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花前夜间增温使小麦旗叶灌浆期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均有所增加,WT-J、WJ-B处理均提高了冬小麦旗叶面积、最大光化学效率和实际光化学效率,同时使旗叶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较CK分别增加了12.64%、8.45%和10.21%、7.56%。扬麦18、烟农19的可孕小穗数在WT-J处理下较CK分别提高了9.01%和5.25%。扬麦18开花期干物质积累量在WT-J和WJ-B处理下较CK分别提高了13.18%和10.23%,烟农19在WT-J和WJ-B处理下较CK分别提高了16.21%和1... 相似文献
16.
氮素与品种对小麦产量和品质性状的效应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选用产量和品质性状存在差异的四个小麦品种济南17、PH 82-2-2、PH 97-4、PH 97-5,在两种施氮量和两个追肥时期下,研究了氮素与品种对小麦产量和品质性状的效应。结果表明,施氮量、追肥时期、品种及因素间互作对小麦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20.69%、18.44%、48.66%、12.01%,对蛋白质含量的贡献率分别为0.01%、0.26%、97.25%、2.49%,几种因素都显著影响小麦产量。对蛋白质含量而言,品种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小麦的加工品质主要取决于品种的遗传特性,品种对加工品质的贡献率依次为沉淀值、硬度、面团稳定时间、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降落值、容重,其中沉淀值、硬度、面团稳定时间、吸水率来源于品种的贡献大于98%,可以作为衡量小麦加工品质性状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硫肥对小麦群体生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及对不同穗型品种的效应,通过随机区组试验,对豫麦49(多穗型)和兰考906(大穗型)冬小麦品种进行了不同硫肥处理。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硫肥处理能够增大小麦的叶面积指数(LAI),增加干物质的积累,提高群体光合(CAP)速率,而且对于提高小麦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容重、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也有较大的作用。两种穗型小麦品种对硫肥的反应有差异,多穗型的豫麦49施硫后,产量提高幅度较大,而品质反应不明显,大穗型品种兰考906的产量和品质对硫肥的反应却相反,因此硫肥施用应考虑品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18.
《Plant Production Science》2013,16(3):284-294
AbstractThe agronomic and 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waterlogging in winter wheat were examined at four growth stages in the 2011/2012 and 2012/2013 seasons. In both seasons, the greatest yield penalties occurred by waterlogging at the tillering stage (10%–15% decrease), followed by the jointing stage; however, waterlogging at the grain filling stage had less effect on the yield. The lower grain yield caused by waterlogging at the tillering stage was primarily reflected in reductions in spike and grain numbers per m2. Waterlogging at the jointing and booting stages reduced grain weight through reduced dry matter translocation. In addition, waterlogging at the tillering stage significantly reduced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thus photosynthetic capacity, resulting in a lower Fv /Fm ratio, apparent electron transport rate (ETR), effective quantum yield of photosystem II (ΦPSII) and photochemical quenching (qP). However, waterlogging at the grain filling stage improved the leaf photosynthetic capacity and grain yield. We found that the tillering stage was most the susceptible to waterlogging in wheat; therefore, the maintenance of photosynthetic performance after anthesis could be a reasonable strategy for increasing grain yield. 相似文献
19.
MFB多功能抗旱剂对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拔节期叶面喷施MFB多功能抗旱剂可使小麦产量提高6.8%-22.9%,平均增产达13.95%,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喷施MFB多功能抗旱剂还可改善小麦籽粒营养品质,与对照相比,小麦粗蛋白含量、面筋含量和赖氨酸含量分别增加0.98、3.77和0.07个百分点。小麦增产的原因是喷施MFB多功能抗旱剂可使小麦千粒重、穗数和穗粒数增加,并使小麦抗逆性增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