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鲟鱼病原性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物种之一。我国自1991年后开始鲟类的商业化养殖,主要品种有引进的匙吻鲟、杂交鲟、小体鲟、俄罗斯鲟和西伯利亚鲟,黑龙江流域出产的施氏鲟、达乌尔鳇,以及施氏鲟和达乌尔鳇的杂交种等。随着养殖业的发展,鲟疾病不断增多,严重制约了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发现的鲟致病性病原有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概述了目前国内外鲟病原性疾病的研究进展,包括感染种群、致死率、临床症状、病原分离鉴定和药物控制等方面。目前对鲟病害的研究,在发病机制、免疫防治以及结合环境和营养因素的综合防控技术等方面还十分缺乏,应系统开展鲟疾病的流行病学、病原学、诊断技术以及防控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2.
养殖鲟鱼非寄生性疾病的诊断与控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潘连德 《淡水渔业》2000,30(6):36-38
鲟鳇鱼养殖已在我国悄然兴起,养殖品种有施氏鲟(AcipenserschrenckiiBrandt)、达氏鳇(Husodauricus)、俄罗斯鲟(AgueldenstaedtiBrandt)、杂交鲟(bester)等。从当前情况看,养殖杂交鲟、俄罗斯鲟、施氏鲟效果较好。鲟鳇鱼类生长快、抗病力强的特点已被国内外养殖者公认,但在集约化养殖条件下,出现较多非寄生性疾病。高首鲟(Atransmontanus)脂肪织炎、施氏鲟肝性脑病和鲟鱼心外膜脓肿均属非寄生性疾病,为鲟鱼养殖的主要疾病,虽然这些疾病无传染性,但就高度集…  相似文献   

3.
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测量5批次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黑龙江杂交鲟(达氏鳇Huso dauricus♀×施氏鲟♂)和达氏鳇Huso dauricus(共644尾)的体长、体质量,观察其生长、个体繁殖力、卵巢发育、卵径、卵质量和卵色等。结果表明:3种鲟雌亲鱼的体长与体质量差异显著,施氏鲟的体长和体质量显著小于杂交鲟与达氏鳇(P0.05),而杂交鲟的体长和体质量则显著小于达氏鳇(P0.05)。施氏鲟、杂交鲟和达氏鳇雌亲鱼的成熟系数(GSI)和繁殖力差异显著,杂交鲟的GSI和平均绝对繁殖力显著高于施氏鲟和达氏鳇(P0.05),而施氏鲟与达氏鳇的GSI无显著性差异(P0.05)。杂交鲟的相对繁殖力(Fw)显著高于施氏鲟与达氏鳇。3种鲟雌亲鱼产卵质量与体质量比值以10%~15%为主,该比值范围内雌性施氏鲟个体数约占同龄雌性个体的42.66%,杂交鲟为42.91%,达氏鳇为41.93%。施氏鲟和杂交鲟的卵多为棕色,而达氏鳇的卵为棕灰色。达氏鳇的卵径显著大于施氏鲟与杂交鲟。杂交鲟的绝对繁殖力、相对繁殖力及成熟系数均高于施氏鲟与达氏鳇,具有明显的杂交优势。  相似文献   

4.
以施氏鲟(Huso dauricus)为研究材料,分别从线粒体基因组及核基因组两个层面进行物种分子鉴定方法研究。在线粒体基因组层面,对3种鲟及未知鲟种类共计119个样品的D-Loop区进行测序,通过同源序列比对,构建NJ进化树、计算群体间遗传距离,以鉴定其中30尾未知种类。在核基因组层面,利用15对微卫星标记扩增3种鲟DNA,筛选出特异性标记Ls19和SX226。Ls19在施氏鲟中扩增出特异条带126 bp、130 bp,在西伯利亚鲟中扩增出特异条带139 bp、143 bp,在达氏鳇中扩增出特异条带124 bp、127 bp;SX226在施氏鲟中扩增出特异条带185 bp,在西伯利亚鲟中扩增出特异条带260 bp、273 bp、283 bp,在达氏鳇中扩增出特异条带180 bp、182 bp。通过特异条带对未知鲟进行鉴定,结果显示:30尾未知鲟种类中,有西伯利亚鲟17尾,施氏鲟1尾,达氏鳇1尾,达氏鳇×施氏鲟2尾,施氏鲟×达氏鳇1尾,施氏鲟×西伯利亚鲟8尾。结果表明,特异性微卫星引物Ls19和SX226可以应用于施氏鲟、西伯利亚鲟、达氏鳇的纯种及杂交种分子水平种质鉴定。  相似文献   

5.
<正>鲟科(Acipenseriformes)鱼类是比较古老的鱼类,世界现存的鲟科鱼类有28种,并有许多亚种和杂交种。鲟科鱼类是淡水鱼类中寿命最长,个体最大的鱼类之一。黑龙江的鲟科鱼类有两种,分别为鲟属的施氏鲟和鳇属的达氏鳇。我国鲟科鱼类主要是长江水系的中华鲟、白鲟和达氏鲟,新疆区域内的裸腹鲟、小体鲟和西伯利亚鲟,黑龙江水域内的施氏鲟和达氏鳇[1]。世界上鳇属鱼类只有两种,一种是栖息于欧洲的欧洲鳇(最大  相似文献   

6.
正施氏鲟属于硬骨鱼纲、辐鳍亚纲、软骨硬鳞类。在我国鲟科鱼类主要有长江的中华鲟、达氏鲟、白鲟等,黑龙江的施氏鲟、达氏鳇,新疆的西伯利亚鲟、小体鲟等。黑龙江的施氏鲟属于比较古老的鱼类,始于白垩纪,和恐龙生活在一个年代,是比较古老的鱼类品种,因此有着活化石之称。由于施氏鲟鱼子加工的鱼子酱被称作黑色黄金,因此黑龙江的施氏鲟具有极大的经济价  相似文献   

7.
在我省,鲟鳇鱼泛指黑龙江流域(主要以黑龙江干流为主)的施氏鲟、达氏鳇和两者的自然杂交种。鲟鳇鱼类是淡水鱼类中个体最大、寿命最长的鱼类,为地球上现存最古老的脊椎动物类群,被认为是水中“活化石”,具有重要的考古科研价值。作为黑龙江水系特有的施氏鲟和达氏鳇,  相似文献   

8.
利用形态学和生物化学的方法测定达氏鳇Huso dauricus、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及其正反杂交子代的受精率、孵化率、出苗率与胚胎发育期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活性,分析胚胎发育与抗氧化酶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达氏鳇与施氏鲟为杂交亲和,可获得正常发育的正反交后代,不影响受精率、孵化率及出苗率。不同胚胎发育期鲟的4种主导抗氧化酶类型及变化规律各不相同。在特定发育时期,达氏鳇(♀)与施氏鲟(♂)正交子代(大杂交鲟)的CAT等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均接近或高于两亲本中较高的一方;而达氏鳇(♂)与施氏鲟(♀)反交子代(小杂交鲟)介于两亲本之间,特别是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活性和MDA含量显著低于其父母本。施氏鲟胚胎心脏搏动期SOD的活性最高,达氏鳇胚胎在卵黄栓期SOD的活性最高,而杂交子代的SOD活性均在囊胚期达最大值。综上所述,4种鲟胚胎发育时期内源性抗氧化酶活性的表达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可解释物种间表型性状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施氏鲟(Acipenser Sehrenckii)是黑龙江水域的大型经济鱼类,以其生长快、个体大、营养价值高而著称,特别是鲟鳇鱼卵在国内外市场上被誉为“黑黄金”。经过近10年的驯化养殖,其养殖技术日趋成熟,集约化养殖水平逐步提高。但是,伴随着养殖环境和饲养方式的改变,如水温的升高、饲养密度的增大等,施氏鲟的疾病也逐渐增多,危害加大。笔者近些年对施氏鲟疾病的诊断与防治进行了一些粗浅的研究,总结出几种常见病的诊断和防治方法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0.
同塘生长差异常常导致鲟养殖产量受损,而肠道菌群是影响鱼类生长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揭示肠道菌群与鲟科鱼类个体生长差异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对同批次繁育、同条件养殖的生长速率差异大于体重50%的达氏鳇(Huso dauricus)和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群体进行了肠道菌群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达氏鳇和施氏鲟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组成在种属间及生长差异群体间均具有明显差异。其中,生长快速达氏鳇群体(LH)肠道优势菌属为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67.0%),生长慢速达氏鳇群体(SH)肠道优势菌属为鞘氨醇单胞菌属(29.5%)和狭义梭菌属1 (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1, 54.2%);而生长快速施氏鲟群体(LA)肠道优势菌属为鞘氨醇单胞菌属(33.5%)和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38.1%),生长中速施氏鲟群体(MA)肠道优势菌属为鞘氨醇单胞菌属(42.6%)、狭义梭菌属1(14.3%)和鲸杆菌属(33.0%)。鞘氨醇单胞菌属和梭菌科(Clostridiaceae)细菌是不同生长速率鲟肠道中的主要差异类群。综上可知,鲟...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人工放流鲟鳇幼苗250万尾1987年勤得利农场与黑龙江垦区水产处联合在黑龙江勤得利江段建立了施氏鲟养殖放流实验站。自1988年始.每年农场在鲟、鳇鱼繁殖期内组织人员向江中放流幼鲟和鲟、鳇杂交的幼鱼,计250万尾,其中施氏幼鲟为120万尾(朱利)...  相似文献   

12.
施氏鲟鳇后继有鱼我国“施氏鲟人工繁殖及培育技术”目前通过专家鉴定。目前鲟鳇幼鱼已大批放入黑龙江。据专家介绍,施氏鲟、鳇鱼是我国名贵,特产鱼种,属经济价值极高的特产鱼,黑龙江水域特有的名贵鱼种。它已有一亿五千年的历史,国际市场上久负盛名。其肉鲜味美独特...  相似文献   

13.
采用形态学和多变量形态度量方法,对养殖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达氏鳇(Huso dauricus)及其杂交种(大杂交)(达氏鳇(♀)×施氏鲟(♂))的形态差异和判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养殖施氏鲟、达氏鳇及大杂交头部形态差异明显,口唇形状、吻须形状及长度、鳃盖膜形态差异显著。在7项可数性状中,大杂交胸鳍、侧骨板、腹骨板和鳃耙数偏母本性状(HI>55),臀鳍条数明显地偏父本性状(HI<55),背骨板数偏离双亲性状,背鳍条数为中间性状。可数性状的平均杂交指数为74.97,总体上偏向于母本。可数性状中鳃耙数可作为判断三者所属的指标;(2)单因子方差分析显示,大杂交与施氏鲟有5个比例性状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达氏鳇有4个比例性状存在显著差异(P<0.05);(3)聚类分析表明,大杂交与达氏鳇在外观形态上更为近似,二者聚在一枝,然后与施氏鲟聚集;(4)主成分分析构建了4个主成分,其贡献率分别为41.429%、37.809%、7.869%和5.790%,累积贡献率为92.896%,主成分分散图表明大杂交在形态差异上独立于施氏鲟和达氏鳇;(5)采用逐步判别分析获得5个比例性状构建了区分上述三个种的判别函数,判别函数预测分类总体准确率达96.67%,其中对大杂交的判断准确率达100%。研究认为,杂交鲟在形态上较接近于其母本达氏鳇,但可以通过形态判别分析将大杂交与母本达氏鳇和父本施氏鲟进行区分判别。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特产鱼类资源——鲟鳇鱼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黑龙江省,鲟鳇鱼是施氏鲟和达氏鳇两种鱼类的统称。鲟鳇鱼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特产鱼类,是我国淡水鱼类中个体最大的鱼类。据历史资料记载,施氏鲟最大个体可达100kg以上,达氏鳇最大个体可达1000kg以上。鲟鳇鱼为地球上现存最古老的脊椎动物,素有水中"活化石"之称,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其肉的食用价值很高,其皮可制成优质皮革,特  相似文献   

15.
鲟鱼养殖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鲟鱼品种约有29种,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我国拥有鲟鱼9种,其中史氏鲟、中华鲟和达氏鳇为主要养殖品种。欧洲有鲟鱼9种,其中俄罗斯鲟、裸腹鲟、闪光鲟和欧洲鳇为主要品种。北美洲有鲟鱼11种,其中高首鲟、美洲鲟、中吻鲟和匙吻鲟为主要品种。我国已先后从欧洲引进了俄罗斯鲟、裸腹鲟、西伯利亚鲟、小体鲟、闪光鲟和鳇鲟,从北美洲引进了匙吻鲟和高首鲟。可望人工养殖成功后移入江、河、湖泊、水库等大水域中形成群体生产力。现将我国及世界主要鲟鱼品种人工养殖进展状况介绍如下。1中国鲟鱼养殖1.1史氏鲟史氏鲟亦称黑龙江鲟…  相似文献   

16.
鲟鱼具有适应性广、个体大、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等特点,现已成为世界上淡水养殖的优良品种,我国农业部也把鲟鱼列入"十五"期间重点发展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我国目前主要养殖品种有史氏鲟、俄罗斯鲟、西伯利亚鲟、匙吻鲟及几种杂交鲟等,而我省主要养殖史氏鲟、杂交鲟(达氏鳇×史氏鲟)和匙吻鲟等,其中杂交鲟被认为是最适合南方养殖的品种.鲟鱼养殖一般为春夏季繁殖,夏季培苗,夏秋季放苗.由于鲟鱼适宜生长温度为18℃~28℃,我国大部分地区鲟鱼养殖过程中均存在着渡夏或越冬问题,使养殖周期长达8个月至1年以上,一年最多只能养殖一茬,年产量不高.2000年以来,广州市先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合作,创建了鲟鱼冬季反季节育苗技术,同时利用南方温暖的气候条件,开展工厂化培育鲟鱼大规格苗种,缩短养殖周期,进行一年两茬无公害高产养殖技术研究并取得成功.现以杂交鲟(达氏鳇×史氏鲟)为例,将鲟鱼一年两茬无公害高产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达氏鳇是《国际濒危动植物种贸易公约》附录Ⅱ保护物种,我国采取了人工增养殖放流等技术措施进行资源养护.在达氏鳇的幼鱼培养过程中,养殖集约化程度高,生活环境和行为状态的改变以及人工所投饲料的营养不平衡都可直接或间接导致达氏鳇机体病变.由于达氏鳇的人工养殖历史较短,对达氏鳇病害的系统研究还未开展,历来关于达氏鳇病害的报道较少.目前,对多数达氏鳇病害的诊断程序,参照常规养殖品种和其他鳇鱼疾病的研究结果进行防治.本文对近几年达氏鳇养殖过程所遇的病害及其防治方法进行总结,以期为广大达氏鳇养殖场、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经过大规模示范推广杂交鲟养殖技术,近几年鲟鱼在养殖品种上杂交鲟基本替代了原有的纯种鲟鱼,如西伯利亚鲟、施氏鲟、小体鲟、俄罗斯鲟等.目前鲟鱼有多个杂交种,大量研究表明,不同养殖方式下,多数杂交鲟具有比其亲本更高的生长率,体现出一定的杂交优势,养殖前景好.经过几年的选育和试验,我们选出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肉质营养佳的京龙...  相似文献   

19.
<正>鲟科鱼类是淡水鱼类中重要的经济鱼类,而达氏鳇(Huso dauricus)是鲟科鱼类中个体最大的品种之一。世界上鳇属鱼类只有两种,即欧洲鳇和达氏鳇。达氏鳇作为黑龙江流域的特有经济鱼类具有繁殖周期长,性成熟晚,经济价值大的特点。近些年来随着养殖业的发展,达氏鳇也作为经济鱼类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推广养殖。而作为原产地的黑龙江由于气候水温的原因,达氏鳇作为经济鱼类养殖发展的速度比较慢。因此在2017  相似文献   

20.
<正>西伯利亚鲟是引自欧洲的鲟鱼种类,是目前世界上养殖最广泛的鲟鱼种类,施氏鲟是原产于黑龙江的鲟鱼类,是目前国内养殖范围仅次于西伯利亚鲟的种类,在长期的养殖实践中发现这两种鲟鱼都有自身的劣势,如西伯利亚鲟不耐高温而施氏鲟不耐运输,同时,国内的杂交鲟种类不断增加,一些是从国外直接引进的,一些是国内生产的,这些杂交种的养殖效果差距较大,因此本文进行了西伯利亚鲟和杂交鲟(西伯利亚鲟♀×施氏鲟♂)苗种培育的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