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4年3月奥特丝丝绸有限公司正式落户仪陇,通过实施"公司+协会"的生产模式,已建成的233.3hm~2(合3500亩)有机桑园基地和蚕茧生产设施通过了国际有机认证公司的第二年转换期认证。1成立蚕桑协会,实施"公司+协会+蚕农"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为加强公司与蚕农的利益联结,在奥特丝丝绸有限公司的统一筹划下,2014年5月仪陇县奥特丝有机蚕桑协会正式成立,协会成立以来始终  相似文献   

2.
《四川蚕业》2019,(3):47-47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抓住四川“10+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发展机遇,推动四川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9月18-19日,全省蚕桑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在仪陇县召开。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胡强、特色产业处处长肖祥贵、蚕业管理总站站长杨彪等领导及全省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等单位150余人参加会议。全体参会人员先后参观了南充家丰(香港)丝绸公司服装生产车间及服装展览厅、仪陇县高标准桑园建设示范点、仪陇蚕桑专家大院、蚕桑科技创新中心、万亩现代蚕桑产业园区。  相似文献   

3.
对仪陇蚕桑产业反租倒包业主开展实地调研,认为反租倒包模式提升仪陇蚕桑产业的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水平,促进产业要素集聚;完善农业园区标准化生产体系,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提高优质农产品生产水平,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高素质新型经营主体,利于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存在劳动力供给不稳定、业主持续增收渠道不畅通、产业资源化利用不充分、产业生产环境保障不足等方面的问题。针对性提升措施包括:筑巢引凤,加大业主招引和培训力度;技术本土化,完善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打造有机品牌,引导农业高质量发展;全产业链发展,拓展业主收入渠道;科技创新,培育产业发展新业态等。  相似文献   

4.
正四川具有悠久的栽桑养蚕历史,是全国主要的传统蚕桑产区和优质茧丝生产基地,蚕桑资源禀赋突出,发展潜力巨大。通过多年的努力,四川蚕桑产业已有一定的基础,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生产、加工、销售体系,保持了先发优势,具备了质量优势、成本优势和比较优势。"十三五"期间,四川将发挥优势,挖掘潜力,做大规模,提升水平,延伸产业链,拓展新产业新业态,把四川蚕桑产业打造成为优质高效、多元发展、全国领先、世界知名的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5.
新春伊始,我们期盼已久的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会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镇江)召开了,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贯彻落实全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启动国家现代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把我国蚕桑产业推向新的发展阶段.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传达贯彻农业部、财政部2009年1月12日在北京召开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研究落实我国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部署下一步的重点工作;同时,为推动技术体系的建设,还要学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与产业技术体系工作细则.  相似文献   

6.
<正>四川省仪陇县是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南充综合试验站对口帮扶的国家级贫困县,全县将蚕桑产业作为重点扶贫产业,先后引进和培育了仪陇县奥特丝丝绸有限公司、四川布碧丝有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四川语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3家茧丝绸龙头企业,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新建、改建、扩建蚕桑基地,夯实基础,壮大产业经营主体,打造品牌,做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仪陇县是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南充综合试验站对口帮扶的国家级贫困县,全县将蚕桑产业作为重点扶贫产业,先后引进和培育了仪陇县奥特丝丝绸有限公司、四川布碧丝有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四川语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3家茧丝绸龙头企业,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新建、改建、扩建蚕桑基地,夯实基础,壮大产业经营主体,打造品牌.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蚕桑科技的进步,新型蚕桑丝绸产业技术体系逐渐形成,有效推动了蚕桑产业转型升级,各地紧抓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大好机遇,大力发展现代生态蚕桑产业。桑树是蚕丝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建立优质高产桑园是蚕桑生产的一项基本建设。四川作为我国"东桑西移"的重要承接地,蚕桑产业呈现恢复性增长的良好态势,各地发展产业热情高涨。但四川的桑苗繁育体系一直较为滞后,传统的杂交桑"一步成园"加冬季无性繁  相似文献   

9.
《四川蚕业》2017,(3):7-11
<正>四川盐亭是嫘祖故里、蚕桑丝绸发源地,2008年7月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授予盐亭县"嫘祖文化圣地"。2017年6月"四川盐亭嫘祖蚕桑生产系统"被农业部认定为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明确了嫘祖蚕桑的历史地位,为盐亭县加快嫘祖文化圣地建设,开发嫘祖蚕桑丝绸文化资源,发展蚕桑丝绸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汉中市蚕桑生产概况和市政府产业扶贫的一些做法,分析了汉中市蚕桑产业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用好产业脱贫扶持政策、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抓好产业技术服务"110"体系建设和拓宽蚕桑产业增收渠道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向仲怀院士谈蚕桑产业发展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钢 《四川蚕业》2010,38(4):54-54
<正>2010年9月26日省蚕业管理总站站长杨彪一行,专程到西南大学拜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桑蚕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向仲怀教授,并进行了座谈。杨站长汇报了四川蚕桑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思路。向仲怀院士充分肯定了四川在推进全国蚕桑产业发展中作出的贡献,并就推进蚕桑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和具体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北方蚕业》2018,(3):47-51
介绍了陕西省蚕桑生产概况和特点,分析了石泉县、勉县、镇巴县、镇安县、洛南县蚕桑产业助推精准扶贫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用好产业脱贫扶持政策、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抓好产业技术服务"110"体系建设和拓宽蚕桑产业增收渠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调研了四川升钟湖库区蚕桑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升钟湖库区蚕桑产业发展的对策是:积极发展观光蚕业,发展桑葚,桑茶和桑枝菌产品,重视蚕桑技术实用化,建立新型蚕桑技术推广体系,完善当地蚕桑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十二五"期间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实施5年在稳定产业技术研究和推广队伍,实现科技与产业的无缝连接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在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分析了未来我国蚕桑产业遵循"生态型、多元化、高效益、可持续"的发展战略,提出了我国蚕桑产业在"十三五"期间需要解决的科学和技术问题,为现代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罗尤海 《北方蚕业》2000,21(2):46-47
桐梓县是我市蚕桑重点发展县,蚕桑生产从八十年代初发展至今,已初具规模,全县桑园面积达1600多公顷.在近几年全国蚕桑生产普遍滑坡,挖桑毁桑严重的情况下,桐梓县蚕桑公司根据本县具体情况,抓住"东桑西移"的有利时机,于1997年初及时提出了"人下我上,人毁我兴",在"低潮中发展,高潮中受益"的蚕桑生产发展战略,广泛宣传,加强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工作,三年来蚕桑生产不仅没有下滑,反而稳中有升.桑园面积,发种数量逐年增加,蚕茧产量质量也得到提高.据资料,1997年用种量6000张,产茧171000kg,张产27.5kg;1998年用种量7000张,产茧200150kg,张产25.6kg;1999年用种量8000张,产茧250500kg,张产31.4kg,蚕桑生产已初步成为"富民强县"具有特色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6.
新春伊始,我们期盼已久的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会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镇江)召开了,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贯彻落实全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启动国家现代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把我国蚕桑产业推向新的发展阶段。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传达贯彻农业部、财政部2009年1月12日在北京召开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会议”精神,  相似文献   

17.
新春伊始,我们期盼已久的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会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所在地镇江市召开了,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贯彻落实全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启动国家现代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把我国蚕桑产业推向新的发展阶段。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传达贯彻农业部、财政部2009年1月12日在北京召开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会议”的精神,按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研究落实我国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部署下一步的重点工作。同时,为推动技术体系的建设,还要学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与产业技术体系工作细则。我有幸作为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的首席专家,  相似文献   

18.
《江苏蚕业》2014,(4):42-42
正由中国蚕学会、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主办,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承办的"全国桑树病虫防控学术研讨会"11月18日至20日在镇江召开。来自全国各蚕桑科研机构、基层蚕桑站120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研讨会总结交流了近年来桑树病虫害防治工作经验;研讨了桑树主要病害新型防控技术;强化了"公共植保、绿色防控"理念,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 四川具有发展蚕桑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等条件,而蚕桑丝绸在全国都占有重要位置,又是四川国民经济的优势行业之一。三十多年来,蚕桑丝绸,对四川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农村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的推行,我省蚕业正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较大规模商品生产转化。由传统家庭副业向专业化转变。在这样的新  相似文献   

20.
积极实施蚕桑西进做大做强蚕桑产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蚕桑生产作为一项传统的绿色生态产业,一直是临安市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临安市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效益农业,全市形成了"东竹西果、南桑北菜"的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发展新格局,蚕桑产业已成为天目溪、昌化溪流域蚕桑主产区乡镇的农业主导产业.全市初步形成了从蚕种生产到丝绸产品加工贸易的全程生产体系,蚕桑业发展具备了比较完整的生产服务体系.2003年临安市被列为全省蚕桑发展的优势区域以及首批"蚕桑西进"工程建设的重点县(市),这为进一步加快发展临安蚕桑产业带来了更好的机遇.我们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实施"蚕桑西进"工程,着力打造优质茧基地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蚕桑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