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明确我国南方淮山炭疽病病原菌种类及其致病力分化状况,为淮山炭疽病的综合防治和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形态学观察,结合rDNA-ITS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进化分析,对从我国南方6省(区)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福建和海南淮山种植区典型炭疽病病叶分离获得的45株炭疽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通过接种在4种不同淮山种质(Do6-3、Do6、Do108和Do21)叶片上进行致病力检测,分析不同来源菌株的致病力差异.[结果]45株炭疽菌均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45株炭疽菌对4种淮山种质材料均能致病,根据综合致病力可将45株炭疽菌分为强、中、弱3种致病类型.其中,6株强致病性菌株均来自广西,7株弱致病性菌株主要来自云南,32株中等致病力菌株主要来自贵州、福建和海南.[结论]来源于我国南方6省(区)的45株淮山炭疽病病原菌均为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其致病力分化明显,且与地理来源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对唐山花卉市场的绿宝石炭疽病进行了症状描述、病原菌分离和纯培养,发现在PDA培养基上,菌丝有隔,分生孢子产生于分生孢子盘内或在菌落上直接产生橘红色黏孢子团。分生孢子盘有时可见褐色刚毛,分生孢子梗无色,集生于分生孢子盘内,栅栏式排列,顶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一般长椭圆形,两端钝圆,有时一端稍尖,单胞,无色,内含2个油球,大小为5.0~7.5μm×15.0~20.0μm。该病菌初步被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属于真菌门(Eumycota),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腔孢纲(Coelomycetes),黑盘孢目(Melanconiales),黑盘孢科(Melanconiaceae),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对该病菌进行了活体返接试验,发现可以在绿宝石叶片上产生典型病斑,并可重新分离到该病菌。  相似文献   

3.
常用杀菌剂及其组合剂对辣椒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速率法室内测定了常用的杀菌剂及其组合对湖南省辣椒炭疽病菌——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和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咪鲜胺、好力克和苯醚甲环唑对2种辣椒炭疽病菌的毒力最高,其对尖孢炭疽菌的EC50分别为0.0440、0.2034和0.6236μg/mL,对胶孢炭疽病菌的EC50分别为0.0209、0.0629和0.3638μg/mL。联合毒力测定表明,咪鲜胺与多菌灵、灭菌丹、甲霜·恶霉灵配比混合,均表现出较好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4.
常用杀菌剂及其组合剂对辣椒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生长速率法室内测定了常用的杀菌剂及其组合对湖南省辣椒炭疽病菌--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lum)和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咪鲜胺、好力克和苯醚甲环唑对2种辣椒炭疽病菌的毒力最高,其对尖孢炭疽菌的EC50分别为0.044 0,0.203 4和0.623 6μg/mL,对胶孢炭疽病菌的EC50分别为0.020 9、0.062 9和0.363 8μg/mL.联合毒力测定表明,咪鲜胺与多菌灵、灭菌丹、甲霜·恶霉灵配比混合,均表现出较好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5.
银后亮丝草(AglaonemacommutatumSchottcv.SilverQueen)炭疽病的病原菌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Penz.)Sacc.]。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20~30℃,适宜pH4.5~6.0,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20~35℃。碳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以D-果糖和麦芽糖优于D-葡萄糖、D-山梨醇、蔗糖、D-木糖和乳糖;氮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以牛肉浸膏和酵母浸膏优于蛋白胨、硝酸铵和硫酸铵;碳源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以D-葡萄糖、乳糖和蔗糖优于其他碳源;氮源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以蛋白胨、酵母浸膏和牛肉浸膏优于其他氮源。  相似文献   

6.
江西板栗果实炭疽病的发生在采后呈现进一步加重的趋势。以坚果出现“黑尖”症状为主,种仁产生黑褐色坏死病班,后期腐烂干枯。从江西南昌、鹰潭等板栗产区共采集“黑尖”坚果245个,剥粒保湿培养后Collectotrichum sp.的检出率为81.2%~98.2%,而组织培养分离率则为92.9%~100%,表明Collectotrichum sp.为栗果炭疽病的优势病原菌。根据病原菌的形态、培养特征、致病性与寄主范围测定将其鉴定为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  相似文献   

7.
蓝莓炭疽病病原菌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鉴定辽宁省部分地区疑似炭疽病的蓝莓病株的病原,为蓝莓病害的防控及抗病育种提供依据。【方法】对采自辽宁省兴城市和庄河市的疑似炭疽病的蓝莓发病枝条及叶片进行组织分离、培养,从所分离获得的两类菌株中选择形态学不同的代表菌株LNSW1和B-Cg1进行后续试验和分析。观察两个代表分离菌株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otato dextrose agar,PDA)上的菌落及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对代表菌株LNSW1和B-Cg1的真菌核糖体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采用Mega5.1软件中邻位加入法(neighbor-joining,NJ)进行基于病原菌rDNA-ITS基因序列和GenBank中已有相关炭疽菌序列的系统发育树构建。利用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和胶孢炭疽菌(C. gloeosporioides)的特异性引物对CgInt2/ITS4和CgInt/ITS4对代表菌株进行特异性扩增,采用菌丝块叶片接种法对8个蓝莓品种进行代表分离菌株的致病性测定。【结果】从辽宁省部分蓝莓产区罹病植株上共分离纯化得到36个菌株,根据各菌株的形态学差异将其分成两个类别,两类别中代表菌株LNSW1和B-Cg1在菌落颜色及分生孢子形态上具有较大差异,且与已报道的炭疽菌属当中的尖孢炭疽菌和胶孢炭疽菌形态特征相似;两个代表分离株的rDNA-ITS序列实际长度为557和547 bp,通过基于真菌核糖体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菌株LNSW1与GenBank中尖孢炭疽菌菌株AB729126、KF698729、EU886755聚在同一分支,B-Cg1与胶孢炭疽菌菌株JF923828、KF516931、GU174547聚在同一分支,相似度分别为99%-100%;两对炭疽菌特异性引物扩增结果再次证明所获代表菌株分别为尖孢炭疽菌和胶孢炭疽菌; 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尖孢炭疽菌和胶孢炭疽菌菌丝块接种8个蓝莓品种的叶片及枝条均可致病,两类病菌回接症状与田间自然发病症状较为相似,尖孢炭疽菌对蓝莓的致病稍强于胶孢炭疽菌。【结论】通过对辽宁省蓝莓主产区的蓝莓发病枝条及叶片的病原菌进行形态学和分子学鉴定,基本明确辽宁省部分地区的蓝莓炭疽病是由尖孢炭疽菌和胶孢炭疽菌侵染所致。  相似文献   

8.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9种杀菌剂对胶孢炭疽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咪鲜胺、丙环唑、抑霉唑和苯醚甲环唑4种药剂对柱花草炭疽病菌株CH008的抑菌效果最好,其EC50值在0.032 3~0.735 2μg/m L,成为最具潜力的替代使用杀菌剂;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的抑菌效果也较好,其EC50值在1.381 3~3.208 8μg/m L。  相似文献   

9.
番木瓜炭疽病菌拮抗细菌的筛选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五点对峙法及果实刺伤接种法从番木瓜果实表面筛选获得拮抗作用强的5株细菌菌株,并对拮抗菌进行了番木瓜采后炭疽病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ps-1菌株具有最好的抑菌效果,对炭疽病的防效达到63.2%,且该菌对果实的正常后熟没有不良影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海南垦区橡胶炭疽病菌对多菌灵抗性的室内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长期施用多菌灵的海南长征、乌石、东升等3农场橡胶炭疽病常发重病区的橡胶炭疽菌进行了对多菌灵农药抗药性的室内测定。结果表明:与分离自未曾用药防治的两院试验场橡胶炭疽菌相比,常用药的长征、乌石、东升3个农场分离的橡胶炭疽菌对多菌灵农药的敏感性明显降低(其中乌石农场分离菌的敏感性最低,EC50值达0.1648μg/g,R/S值为2.6)。  相似文献   

11.
北京地区阿月浑子嫁接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引进的阿月浑子良种‘Kerman’、‘Peters’及新疆阿月浑子为穗材 ,以中国黄连木和引进良种‘UCB 1’黄连木、大西洋黄连木为砧木在北京地区进行嫁接试验 ,分析影响阿月浑子嫁接成活率的因素和嫁接树的生长情况 .8年试验结果表明 :以T 芽接嫁接成活率最高 ,接穗选用 2~ 4龄嫁接树 1年生营养枝红润饱满芽为佳 ,砧木基径或粗度在 1cm以上嫁接成活率达 80 % .嫁接时期以 8月为宜 ,此时距地面 10 0cm的气温在 2 5~ 30℃ ,空气相对湿度6 0 %~ 70 % .接穗与砧木的亲合力因品种而异 ,‘Kerman’与不同砧木的亲合力顺序为‘UCB 1’黄连木 >大西洋黄连木 >中国黄连木 ,新疆阿月浑子与砧木的亲合力顺序为中国黄连木 >‘UCB 1’黄连木 >大西洋黄连木 .  相似文献   

12.
【目的】确定巴西野牡丹炭疽病的病原,为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四川省成都市采集疑似为炭疽病的巴西野牡丹病叶,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单孢纯化所得菌株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结合菌落特征、分生孢子与附着胞的形态和多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确定病原菌。【结果】巴西野牡丹炭疽病的致病菌为狭义的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sensu stricto)。【结论】这是狭义的胶胞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 sensu stricto)引起巴西野牡丹炭疽病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3.
阿月浑子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阿月浑子是在中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极有发展潜力的坚果树种。由于阿月浑子很难扦插繁殖,在生产上普遍采用嫁接法繁殖,但砧木和接穗间存在不亲和性问题,常导致嫁接成活率低,因此,微繁有可能发展为一种更为有效的大量繁殖阿月浑子的方法。笔者综述了阿月浑子组织培养中有关外植体选择、不同阶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激素和添加剂的种类和配比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并进一步分析了限制阿月浑子组培成功的污染严重、易褐变、茎尖枯死等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辣椒炭疽病病原菌的鉴定及高效防治药剂的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明确山东省露地辣椒主产区炭疽病致病菌的种类,评价不同药剂对致病菌的毒力和活体接种防效,筛选高效防治药剂。【方法】从山东省菏泽、济宁等5个辣椒主产区采集感炭疽病的辣椒果实,经分离、纯化培养后,观察菌落及分生孢子的形态、大小和病原菌的致病性,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4和ITS5对4个典型代表菌株的r DNA-ITS进行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回收和测序,并利用MEGA 5.1软件进行基于病原菌的rDNA-ITS序列和Gen Bank中相关炭疽菌序列的系统发育树构建,确定病原菌的种类。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11种杀菌剂对辣椒炭疽病菌的毒力,通过活体接种试验验证药剂对辣椒炭疽病的防效。【结果】分离得到的27个菌株形态特征相同,气生菌丝较发达,初呈白色,而后逐渐变为浅灰色,分生孢子无色单胞,椭圆形,一端稍尖,大小为(7.48—14.69)μm×(2.52—5.64)μm。将所分离得到的菌株接种于刺伤果实或无伤口果实,两者均可发病,但刺伤果实上病斑发展快。病菌既侵染未成熟的辣椒果实,也侵染成熟的果实,病斑呈椭圆形凹陷,表面有橘黄色的分生孢子团。所选取的4个代表性菌株的rDNA-ITS序列的长度为562、541、557和553 bp,通过系统进化树分析,4个代表菌株与炭疽菌属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聚在同一分支上,亲缘关系置信度为100%。室内毒力测定试验表明,吡唑醚菌酯、咯菌腈和啶菌唑对尖孢炭疽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活体接种试验表明,吡唑醚菌酯、咯菌腈和啶菌唑对辣椒炭疽病具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在浓度为400μg·mL~(-1)时,对辣椒炭疽病的预防效果和治疗效果均大于60%,高于对照药剂嘧菌酯的防效。【结论】引起山东省露地辣椒主产区辣椒炭疽病的致病菌为尖孢炭疽菌。吡唑醚菌酯、咯菌腈和啶菌唑对该菌具有较高的毒力和活体防效,在辣椒炭疽病的田间防治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阿月浑子总酚提取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阿月浑子叶片为试材,运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提取液成分、提取液质量分数、浸提时间、浸提次数、料液比因素对阿月浑子总酚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次数对多酚提取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料液比,提取液成分对总酚提取量的影响最小;阿月浑子总酚提取的最优条件为:用40%的丙酮水溶液,1:75的料液比,提取3次,每次60min。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明阿月浑子与黄连木远缘杂交是否存在授粉障碍。【方法】以阿月浑子和黄连木杂交组合为材料,以阿月浑子自交组合为对照,利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父本花粉的形态特征,采用离体萌发试验对父本花粉萌发率和活力进行测定,采用压片法对不同授粉组合的花粉管生长动态进行荧光显微观察。【结果】阿月浑子T-491花粉极面观可见4个萌发孔,外壁具稀疏刺状颗粒;黄连木花粉极面观萌发孔仅见2个,外壁有较密刺状颗粒分布;黄连木花粉极轴长和赤轴长分别为53.84 μm和44.85 μm,均大于阿月浑子T-491雄株花粉。用于授粉的父本黄连木和阿月浑子T-491的花粉萌发率分别为77.3%和84.38%,花粉活力分别为82.4%和89.14%。杂交组合黄连木花粉授粉4 h后开始少量萌发,授粉12 h后花粉管进入花柱,授粉48 h后花粉管进入子房,授粉72 h后到达胚囊。自交组合阿月浑子T-491花粉授粉2 h后即开始大量萌发,6 h后花粉管进入花柱,12 h后花粉管到达花柱基部,24 h后花粉管进入子房;与自交组合相比,杂交组合的黄连木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速度相对滞后,并伴有花粉管弯曲、膨大变粗、花柱中有大量不规则胼胝质沉积等现象。阿月浑子T-491授粉的自交组合坐果率为57%,而黄连木授粉的杂交组合坐果率为26%,杂交组合表现出较低的结实性。【结论】阿月浑子和黄连木远缘杂交的授粉过程存在一定障碍,可能是导致杂交坐果率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阿月浑子褐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书宇  苏淑钗  樊桂敏  陈志刚  冷平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471-11473,11498
[目的]研究阿月浑子褐斑病的发病规律及其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田间实地调查阿月浑子褐斑病的发病规律;从阿月浑子发病组织中分离纯化出一种真菌,室内观察其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根据其形态鉴定其分类地位;研究了不同温度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以及不同温、湿度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阿月浑子褐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侵染阿月浑子叶片和果实,造成叶斑和枯梢,在我国的阿月浑子引种地发病情况严重。该病原真菌经鉴定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ria),其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25℃;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相对湿度在95%以上。[结论]春夏之交和夏秋之交是病害发生的2个高峰期,夏季连续阴雨是阿月浑子叶片褐斑病侵染和爆发的决定性条件。  相似文献   

18.
阿月浑子花粉活力及授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桂敏  苏淑钗  杨书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936-12938,13062
[目的]研究阿月浑子的花粉活力及授粉,提高阿月浑子结实率。[方法]对阿月浑子花粉活力的影响因子(花粉适宜采集时期、贮藏和萌发生长的适宜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在长期贮藏情况下,采粉时应主要关注花序的开放情况,以开放50%~75%为宜;花粉的干燥方式以自然阴干较好;花粉萌发和生长以25℃左右为宜,在人工辅助授粉时应注意选择适宜的天气条件,避开正午高温及早晚的低温;100mg/L硼酸能明显促进花粉的萌发和生长,在人工辅助授粉时应同时施用100mg/L硼酸。[结论]为解决阿月浑子雌雄株配置不当和雌雄花花期不遇带来的授粉不足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海南槟榔炭疽病的症状及其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致病性,并分析了病原菌的r DNA-ITS序列。结果表明:从海南槟榔的5个主要栽培区采集的26份病样中均获得了相似的分离物;病原菌分生孢子长卵圆形或圆柱形,大小为(12.021.3)μm×(3.521.3)μm×(3.56.0)μm,经回接后形成的症状与田间典型症状一致;病原菌在系统进化树上与胶孢炭疽菌处在同一分支,同源性达100%。综合该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致病性和r DNA-ITS区段的分析结果,将海南槟榔炭疽病的病原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海南槟榔炭疽病的症状及其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致病性,并分析了病原菌的r DNA-ITS序列。结果表明:从海南槟榔的5个主要栽培区采集的26份病样中均获得了相似的分离物;病原菌分生孢子长卵圆形或圆柱形,大小为(12.0~21.3)μm×(3.5~6.0)μm,经回接后形成的症状与田间典型症状一致;病原菌在系统进化树上与胶孢炭疽菌处在同一分支,同源性达100%。综合该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致病性和r DNA-ITS区段的分析结果,将海南槟榔炭疽病的病原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