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茄果育种蔬菜研究所茄果类蔬菜育种已有34年研究历史,多年来,先后主持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天津市重点自然基金、科技支撑计划、科技成果转化等各类重点科技发展计划资助项目40项,参加了"六五"、"七五"、"八五"国家甜辣椒抗病育种攻关项目,研究成果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3  相似文献   

2.
<正>大白菜育种蔬菜研究所大白菜育种研究始于1973年,近40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级、市级及院所级各类研究项目44项,其中包括"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天津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自然基  相似文献   

3.
专家风采     
<正>王武台(1966-),河北霸州人,中共党员,研究员,现任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副所长、芹菜研究室主任,为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天津市优秀科技工作者。主要从事芹菜等蔬菜作物育种研究和良种产业化研究,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部农业成果转化和天  相似文献   

4.
<正>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西瓜育种团队由5人组成,其中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1人,天津市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1人,具有高级职称人员3人、中级2人,硕士2人、学士3人。西瓜育种团队先后承担了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国家星火计划、天津市重大科技专项、自然基金、科技成果转化等各类项目10余项,研究水平居同行业先进水平。建立了少籽西瓜育种技术体系,育成国内外第一个早熟、少籽西瓜'津花四号。通过染色体易位技术攻克无籽西瓜着色秕籽多的难题,建立了科学的无籽西瓜育种体系,创新一批优异资源,解决了无籽西瓜生产的连作障碍。近年来,在分子标记辅助  相似文献   

5.
专家风采     
<正>焦定量(1960-),研究员,现任天津科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蔬菜研究所副所长、西瓜研究室主任,《中国瓜菜》编委。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天津市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西甜瓜育种岗位专家,天津市"十五"立功先进个人,天津市星火计划先进个人,天津市先进科技工作者。主要从事西瓜科研、育种及推广工作。先后主持参加国家科技部项目、星火计划项目、农业部产业化项目、重大科技专顷、自然基金、科技成果转化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十几项,荣获农业部神农奖、农业部科技进步奖、天津市科技进步奖等奖项4项。发表优秀学术论文25篇,著书3部,申请发明专利5项。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育种一室,其前身为大豆研究所育种研究室。我国著名大豆育种家王彬如研究员和王连铮研究员曾为该室的组建及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育种一室在大豆遗传育种研究领域走过了四十八年历程,是以科研为主兼科技成果开发的黑龙江省农科院重点研究室。研究领域和方向研究领域以大豆遗传育种为主体。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大豆新品种选育推广、育种材料和方法创新、农艺性状遗传、光合生理生态、抗SMV遗传及生理机制、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科技成果转化研究七个方面。涉及遗传学、育种学、栽培学、生理生态学、分子生物学和信息科学等诸学科。承担科研任务承担或主持“六五~十五”期间国家科学技术攻关农业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黑龙江省科技攻关农业项目、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由黑龙江省财政厅资助的“高产、高油大豆新品种开发及原原种和原种基地建设”项目,参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承担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大研究专项和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匡廷云院士主持的“光合作用高效光能转化的机理及其在农业中应用”项目(国家973项目),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  相似文献   

7.
<正>花椰菜育种蔬菜研究所花椰菜育种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三十年多来,先后主持国家"863"计划专题、国家"973"前期项目、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国家发改委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农业部重点攻关、国家大宗  相似文献   

8.
专家风采     
<正>闻凤英(1963-),硕士,研究员。现任天津科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蔬菜研究所大白菜研究室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从事大白菜、不结球白菜及青萝卜等蔬菜育种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参加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国家  相似文献   

9.
从蔬菜抗蚜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筛选、抗蚜性的遗传、抗蚜机制的研究以及抗蚜品种的选育4个方面出发,对蔬菜抗蚜育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蔬菜抗蚜育种未来研究的重点:应加强抗蚜种质资源的鉴定和收集;加快制定蔬菜对主要病虫害抗性鉴定的技术规范;加强抗蚜机理和遗传规律以及转基因蔬菜育种的安全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10.
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大白菜研究室,由6名专业科技人员和7名专职销售人员组成,主要从事大白菜育种新技术研究、新品种的选育及育成品种的开发推广。近几年大白菜研究室先后承担国家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项,国家863项目2项,国家973项目1项,国家财政部项目1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天津市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1项,天津市科技攻关项目5项,天津市自然基金项目1项以及院所级项目6项。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玉米抗性育种研究室是胡学安研究员率领的一支玉米遗传育种专业小团队。全室科技人员4人,老中青相结合,团结务实,锐意创新。“七五”、“八五”期间承担国家玉米种质资源征集、整理、保存与利用项目,及时征集保存了河南省优异种质资源,编写  相似文献   

12.
<正>芹菜育种团队主要做芹菜遗传育种研究与新品种应用推广工作,先后承担了20余项国家级、市级科研和推广项目,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1项;取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目前获得我国唯一一个芹菜国家新品种权;发表论文50余篇、著作8部。先后培育出了"实心芹系列"、"西芹系列"、"小棵香芹系列"、"特色白芹"、"耐热黄芹"和"杂交系列"等40余个各具特色的高产优质芹菜新品种,填补了多项国内芹菜育种技术和品种空白,形成了"育、繁、推"  相似文献   

13.
<正>由天津市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管理中心、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心天津市农业信息中心共同完成的"天津市‘放心菜’质量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近日通过了由天津市科学技术评价中心组织、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张志斌研究员为组长的成果鉴定,该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成果集成了天津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天津市‘放心菜’质量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号:201201080)、FP7玛丽居里国际科研人才交流计划项目"农产  相似文献   

14.
苦瓜虽然栽培历史悠久,但其育种及相关遗传基础研究起步较晚,落后于葫芦科其他主要瓜类蔬菜,目前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一是产量、品质、熟性、主要果实性状及其他相关经济性状等的遗传研究;二是抗病性及其遗传基础研究;三是DNA分子标记在苦瓜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近年来,许多学者采用品种提纯、有性杂交、杂种优势和诱变育种等方法,通过对耐冷凉、抗病、丰产、早熟、强雌系等苦瓜品种进行选育,育成一批表现较好的苦瓜品种,如大肉一号、桂农科一号和桂农科二号、玉5号、早优苦瓜、早绿苦瓜、农优1号、新科3号苦瓜、强雌品种 “Q11-2”和“屿强-2”等。由于苦瓜的遗传育种研究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今后应加强对苦瓜主要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如主要性状的表现、杂种二代及以上性状的分离比例、主要性状的遗传力等;加强对苦瓜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评价,尤其是从苦瓜发源地引进种质资源;加强苦瓜分子育种的研究,如指纹图谱数据库、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及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等方面;建立苦瓜高效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和高效苦瓜遗传转化体系,采用分子育种手段进行种质资源创新或品种改良;利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处理愈伤组织以获得抗病、耐冷凉育种材料,或利用花粉小孢子进行培养等。苦瓜发源地国家之间或与苦瓜栽培国家之间应加强合作与交流,共享部分苦瓜种质资源,为苦瓜育种提供更多的基因来源。  相似文献   

15.
正养牛创新团队瞄准都市型牛养殖全产业链技术需求,从事牛高效繁育、精细养殖、粗饲料生产、粪污治理等领域的研究、技术开发与推广服努工作,入选天津市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现有在职研究人员5人,包括天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天津市国资系统授衔专家1人;博士生导师1人;研究员2人,助理研究员3人;博士2人、硕士3人。团队现有流动研究人员7人,其中包括在站博士后2人、在读博士1人、在读硕士4人。近五年,团队在学科建设和自主创新研究方面取得了优异业绩:承担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农业部948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1项;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6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项,承担天津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奶牛创新团队(首席专家、育种岗位、营养岗位)工作。在奶牛肉牛种质提升技术研究与遗传改进技术集成应用、奶牛肉牛精细养殖关键技  相似文献   

16.
苦瓜育种及相关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瓜虽然栽培历史悠久,但其育种及相关遗传基础研究起步较晚,落后于葫芦科其他主要瓜类蔬菜,目前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一是产量、品质、熟性、主要果实性状及其他相关经济性状等的遗传研究;二是抗病性及其遗传基础研究;三是DNA分子标记在苦瓜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近年来,许多学者采用品种提纯、有性杂交、杂种优势和诱变育种等方法,通过对耐冷凉、抗病、丰产、早熟、强雌系等苦瓜品种进行选育,育成一批表现较好的苦瓜品种,如大肉一号、桂农科一号和桂农科二号、玉5号、早优苦瓜、早绿苦瓜、农优1号、新科3号苦瓜、强雌品种"Q11-2"和"屿强-2"等。由于苦瓜的遗传育种研究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今后应加强对苦瓜主要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如主要性状的表现、杂种二代及以上性状的分离比例、主要性状的遗传力等;加强对苦瓜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评价,尤其是从苦瓜发源地引进种质资源;加强苦瓜分子育种的研究,如指纹图谱数据库、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及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等方面;建立苦瓜高效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和高效苦瓜遗传转化体系,采用分子育种手段进行种质资源创新或品种改良;利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处理愈伤组织以获得抗病、耐冷凉育种材料,或利用花粉小孢子进行培养等。苦瓜发源地国家之间或与苦瓜栽培国家之间应加强合作与交流,共享部分苦瓜种质资源,为苦瓜育种提供更多的基因来源。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研究人员,利用我国本土动物遗传资源培育出了首个新品种——大通牦牛,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培育的牦牛新品种,开创了世界牦牛育种史。国家科技部2005年将“大通牦牛”新品种及培育技术列入重大科技成果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据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测算,大通牦牛新品种的推广,已产生经济效益3.45亿元。  相似文献   

18.
自2000年以来,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围绕产业发展需求,不断开展水生蔬菜种质资源收集与创新,建成了国家水生蔬菜育种创新基地,构筑了约6.67 hm2的现代化种质保存和育种试验平台;收集保存了特色水生蔬菜遗传资源500余份,重点保育了金华白莲、西湖莼菜等濒危珍贵地方资源13份;拓展了水生蔬菜海南南繁加代、定向杂交、理化诱变等育种技术新路径,填补了种质鉴定和评价利用技术参数空白,制订了农业部行业标准;育成了茭白‘浙茭3号’、鲜食籽莲‘金芙蓉1号’、藕莲‘东河早藕’等高产优质特色新品种,为浙江乃至长江中下游水生蔬菜品种更新作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9.
<正>吉林省蔬菜花卉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蔬菜院)成立于1963年,是吉林省唯一的省级蔬菜花卉科研机构。主要开展蔬菜花卉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和蔬菜花卉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保存及生物技术研究等工作,承担国家及省有关部门下达的科研项目和科技兴农工作。下设3个研究所:马铃薯研究所、黄瓜  相似文献   

20.
《天津农业科学》2007,13(1):F0002-F0002
<正>董海合,男, 1962年生,吉林省德惠市人,九三学社成员。1989年毕业于吉林省延边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硕士学位,2001年沈阳农业大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博士毕业。硕士毕业后分配到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师从著名玉米育种家谢道宏先生,一直从事玉米育种和种质资源创新工作。2002年天津市人才引进来天津市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玉米中心工作,现为农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玉米中心主任、所长助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