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7 毫秒
1.
盆栽洋桔梗是国际花卉贸易畅销品种,但是由于其育苗、栽培技术难度较大,在国内少见专业化生产。基于此,在上海地区进行盆栽洋桔梗生产研究,攻克夏季高温育苗和冬季盆栽管理技术难题,总结关键技术,为探讨洋桔梗规模化生产的可行性及标准化栽培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台湾洋桔梗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桔梗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新的切花,本文介绍了洋桔梗在台湾地区的生产状况和育苗、栽培及切花采后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高效而稳定的洋桔梗组培苗炼苗技术。[方法]以洋桔梗带芽茎段离体培养的组培苗为供试材料,在不同基质、温度和幼苗根长条件下开展组培苗的成活率、根系和茎叶生长研究。[结果]洋桔梗组培苗炼苗的最适基质为草炭土∶蛭石∶珍珠岩=2∶2∶1(V∶V),最适温度为25℃,最适的根长为4.0 cm。[结论]该研究为建立高效而稳定的洋桔梗组培苗的炼苗和移栽技术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洋桔梗切花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洋桔梗切花栽培的技术要点 ,特别是冷床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5.
苏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417-18418
[目的]探讨外源激素水平等对洋桔梗愈伤诱导、不定芽分化、继代增殖、生根的影响,以建立其组织培养工厂化育苗生产体系。[方法]通过无菌插种获得无菌苗,取其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筛选愈伤形成、不定芽分化、增殖与不定根形成的适宜激素水平。[结果]适宜洋桔梗愈伤与不定芽分化的培养基为MS+6-BA 0.1~0.5 mg/L+NAA 0.1~0.5 mg/L;继代增殖适宜培养基为MS+6-BA 0.1~0.5 mg/L+NAA 0.1~0.5 mg/L+GA 0.1~0.5 mg/L+干酪素50~100 mg/L;生根适宜的培养基为1/2MS+NAA 0.1~0.3 mg/L或IBA 0.5 mg/L或IAA 0.5 mg/L,25 d内生根率可达95%以上;在蛭石∶珍珠岩∶腐叶土=4∶4∶2基质中驯苗,成活率可达96%以上。[结论]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对洋桔梗进行快速繁殖,实现其工厂化育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洋桔梗种子育苗基质与施肥配方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洋桔梗育苗试验中,采用4种泥炭与珍珠岩、生石灰进行不同搭配制作了9种基质,筛选了5种不同氮、磷、钾、钙、镁、比例的肥料配方。通过测量F1杂交种子苗成苗率、冠幅、根长、冠重、根重等指标,发现通过添加生石灰调整基质pH至6.3~6.8,可显著提高成苗率、冠重和根重。在此基础上,筛选出2种国产泥炭Y-6和Y-3以1∶1混合使用,1种进口泥炭K-876单独使用并添加生石灰育苗效果最佳。5种施肥配方中N、P、K、Ca、Mg比例为10∶5∶10∶8∶3时的育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洋桔梗是国际流行的切花之一,近年来育种领域的进步促使洋桔梗产业快速发展。台湾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洋桔梗生产,洋桔梗切花大量外销日本,成为紧追蝴蝶兰之后台湾外销明星花卉。本文通过介绍台湾洋桔梗的育种概况,来分析其对大陆洋桔梗产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北京农业》2004,(10):12-12
现今切花用的洋桔梗有2种早生性品种,‘Twinkle'和‘Cinderlla',其栽培管理方法如下. 发芽洋桔梗的种子对温度敏感,超过24℃时易发生簇生化,21.3~24℃及保含水之介质是发芽良好条件,播种时,如果没使用育苗室,务必将穴盘置於凉温下,以免簇生化.胚根於播种10~14天后萌发,千万不要覆盖种子.  相似文献   

9.
LED不同光质对洋桔梗组培苗淀粉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桔梗组培苗生长是洋桔梗组织培养环节中很重要的环节。该试验以洋桔梗组培苗为试验材料,将试验材料分为8组,研究不同光质对洋桔梗组培苗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LED处理中1 RB光照下的洋桔梗组培苗淀粉含量最高,为2.313 7 mg/g,2 RB光照下的洋桔梗组培苗淀粉含量最低,为1.008 7 mg/g。因此,组合光1 RB较传统光源荧光灯更能促进组培苗淀粉生成,该试验结果可为洋桔梗组培苗培育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系统阐述了洋桔梗簇叶化的识别方法,分析了洋桔梗产生簇叶化的原因,提出了降低洋桔梗簇化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腐熟玉米芯基质在加工番茄育苗中的应用,以腐熟玉米芯、蛭石及草炭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玉米芯复合基质的理化性质及对加工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腐熟发酵的玉米芯可以在生产中取代草炭。玉米芯发酵基质在与蛭石复配进行加工番茄穴盘育苗时适宜的基质配方为玉米芯∶蛭石=1∶1,总体表现为总孔隙度和通气孔隙较高,pH和电导率较低,其加工番茄幼苗的根冠比、壮苗指数、叶片叶绿素SPAD值、可溶性糖含量及根系活力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黄连木幼苗施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笔者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单施尿素以及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不同组合配比施肥对黄连木幼苗进行处理,通过对苗高、干重、茎根比三个形态指标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黄连木幼苗单施氮肥,施肥量以株施0.5~1g/kg为宜;黄连木幼苗应多施氮肥;对黄连木幼苗综合施肥,施肥比例以N∶P2O5∶K2O=12~6∶1∶2,苗木生长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单施氮肥及氮、磷、钾不同配比组合施肥的方法对黄连木幼苗进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黄连木幼苗单施氮肥的情况下,施肥量以株施1g·kg-1为宜;黄连木幼苗应多施氮肥;对黄连木幼苗综合施肥,施肥比例以N∶P2O5∶K2O=12~6∶1∶2为宜。  相似文献   

14.
番茄工厂化育苗基质配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番茄工厂化育苗筛选出育苗效果好、成本低的专用育苗基质。[方法]以椰糠、泥炭、珍珠岩为原料,将3种原料按照不同比例(V/V)混合复配成8种育苗基质,选取康成基质为对照,研究不同配方的基质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以椰糠∶泥炭∶珍珠岩分别为4∶5∶1、3∶6∶1、2∶7∶1及泥炭∶珍珠岩为9∶1的基质配方所培育的番茄幼苗各生理状况较为理想。[结论]以椰糠∶泥炭∶珍珠岩为4∶5∶1、3∶6∶1、2∶7∶1及泥炭∶珍珠岩为9∶1的基质配方育苗效果较好,结合成本,可推荐为番茄育苗的专用有机营养基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4个德国鸢尾(Iris germanica L.)新品种组培苗移栽技术。[方法]以新筛选的4个德国鸢尾新品种"白与蓝"、"黄与白"、"白天鹅"和"惊险"的组培苗为试验材料,通过移栽试验研究了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因素。[结果]炼苗时间的长短对4个鸢尾新品种的组培苗移栽成活率没有明显影响;而不同的移栽基质对其影响较大,筛选出的最佳移栽基质为园土∶草炭(V∶V)=1∶1。[结论]该研究可为今后的鸢尾工厂化繁殖种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了苹果渣基质在黄瓜育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苹果渣为材料,与草炭、珍珠岩按不同比例配制成5种基质,研究它们的理化性质及其对黄瓜营养钵育苗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采用苹果渣∶草炭∶珍珠岩1∶4∶1(体积比)的基质配方,黄瓜育苗效果较好,幼苗出苗率、壮苗指数优于对照(基质草炭∶珍珠岩5∶1)。[结论]在黄瓜育苗中用20%~50%的苹果渣替代草炭有利于黄瓜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以草炭+菇渣+蛭石+珍珠岩(V∶V∶V∶V=2∶3∶2∶3)为育苗基质,研究了不同添加量保水剂对黄瓜穴盘育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水剂用量在1~16 g/L时,随着保水剂用量的增加,育苗基质的容重、总孔隙度、持水孔隙相应增加,通气孔隙逐渐减小,EC、pH变化不大;黄瓜幼苗的生长和生理代谢均随保水剂用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保水剂用量为4 g/L时,茎粗、单株叶面积、壮苗指数、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及根系吸收面积均最大,其中壮苗指数、根系活力显著高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18.
香蕉组培苗无土栽培基质配方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香蕉组培苗无土栽培的基质。[方法]以巴西品种香蕉组培苗为试材,以变质岩发育的砖红壤为基质栽培的香蕉组培苗为对照,采用椰糠、锯末、珍珠岩、河砂配制成14种不同的基质,测定各基质中香蕉组培苗的生长指标。[结果]生长105 d后,不同基质中组培苗的叶片数均可达到5片以上。其中,菇渣∶珍珠岩∶河砂=1∶1∶1(D2)基质中组培苗的叶片数最多,平均为6.1片。基质D2中组培苗的假茎最粗,是CK的135%。不同基质中香蕉组培苗的假茎均高于CK。其中,D2基质中组培苗的假茎最高,为12.33 cm,较CK高3.31 cm。各基质中香蕉组培苗最新展开叶的宽度均极显著高于CK。[结论]香蕉组培苗无土栽培基质的最佳配方为菇渣∶珍珠岩∶河砂按1∶1∶1。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种苗工作的重要性及种苗新品种选育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苗木新品种选育推广的对策,对优良种苗新品种的产权保护及快速推广应用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