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太谷县玉米田植物寄生线虫种类及垂直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宇  高俊明  李红 《山西农业科学》2009,37(10):51-54,96
对山西省太谷县玉米田植物寄生线虫种类及分布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从126份土壤样品中共鉴定出4个属5个种的植物寄生线虫,分别为米卡垫刃线虫(Miculenchus sp),马舒德矮化线虫(Tmashhoodi),燕麦真滑刃线虫(A avenae),普通丝尾线虫(F vulgaris)和裂片真滑刃线虫(Aphelenchus spar-sus),其中,马舒德矮化线虫和普通丝尾线虫为山西省新记录种。这些线虫在0~50 cm土层内均有分布,但不同种类的线虫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有不同的趋向性。裂片真滑刃线虫在10~20 cm土层中最多;马舒德矮化线虫主要聚集于0~10 cm的表层土壤中;米卡垫刃线虫在各土层中分布较均匀,40~50 cm土层中稍多;普通丝尾线虫主要分布于0~20 cm土层中;燕麦真滑刃线虫在30~40 cm土层中分布最多。总的来说,玉米根际线虫主要集中于10~20 cm土层中,占0~50 cm土层线虫总数的22.9%。  相似文献   

2.
土壤线虫对有机质的分解及养分循环起重要作用。为了解油松人工林土壤线虫数量的垂直分布规律,以北京八达岭林场2种不同密度的油松人工林(林分1的密度为820株·hm~(-2);林分2的密度为1 620株·hm~(-2))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新鲜凋落物层(L)、半分解凋落物层(F)以及0~2、2~5、5~10、10~20、20~50cm和50~80cm矿质土壤层的土壤pH、土壤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以及土壤线虫的数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分1和林分2凋落物L层的线虫数量分别为12 010、12 410条·100g~(-1)干土,均显著低于凋落物的F层。2个林分凋落物层的线虫数量与矿质土壤层的线虫数量相比,存在显著差异。在林分1和林分2的矿质土壤层,0~2cm土壤线虫的数量分别为3 593条·100g~(-1)干土和4 968条·100g~(-1)干土,二者分别高出2~5cm土层土壤线虫数量的118%和120%。从5~10cm土层以下,不同土壤线虫的数量变化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线虫的数量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土壤有机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呈显著正相关。总的来看,土壤线虫的垂直分布与土壤有机质以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垂直递减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3.
毛松英  李巧云  关欣 《安徽农业科学》2011,(9):5322-5324,5326
[目的]探索农村公路交通污染对水稻土壤的影响程度。[方法]以距离公路10、50、200 m的盆栽水稻为研究对象,探讨公路交通污染对水稻土壤微生物种群和数量的影响。[结果]拔节期:在0~10 cm的土壤中,距离公路10和50 m的微生物数量明显少于距离公路200 m的。灌浆期:3个点的不同土层中土壤微生物数量明显高于拔节期,且在距离公路50 m的0~10 cm土层中微生物的数量对比拔节期明显上升。成熟期:0~10 cm土层中,相比灌浆期,距离公路10 m的微生物数量有所提升,距离公路50 m的有所下降;10~20 cm土层中,微生物数量比灌浆期有所上升。而在距离公路200 m的各个土层中的微生物数量受交通污染影响不明显。[结论]从土壤的不同深度来看,交通污染对土壤表层微生物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时间的延长,交通污染物逐渐向土壤深处迁移,开始对内层土壤微生物的生长产生影响;从离公路的不同距离来看,距离公路50、10、200 m的试验点受交通污染影响依次减小。  相似文献   

4.
从坡面尺度对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区天然落叶松林的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特征以及冠层结构、土壤温度、降 雨对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坡上至坡下,0 ~5 cm 土层土壤含水量逐渐降低,样带12 比样 带1 降低了19.95%,5 ~10 cm 和10 ~15 cm 土层土壤含水量随坡位的降低而逐渐升高,从样带1 至样带12 分别增 加15.55%和29.16%;0 ~15 cm 土层土壤平均含水量在17.61% ~18.77%之间波动,从坡上至坡下有逐渐增大的 趋势;坡上和坡下样带垂直变异系数明显高于坡中,样带1、11 及12 的垂直变异系数最高,分别为10.17%、 13.39%及15.02%,属于中等变异程度,而各样带间的水平变异程度很弱;0 ~5 cm 土层土壤含水量与叶面积指数 和林冠开度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负相关关系,5 ~10 cm 和10 ~15 cm 土层土壤含水量与叶面积指数呈极 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林冠开度相关性不显著;土壤温度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雨后4 d 内,各样带土壤含 水量均逐渐降低,表层土壤含水量降幅明显大于下层,说明降雨对表层土壤水分影响较大,而对下层土壤水分影响 较小。   相似文献   

5.
摘 要:为了深入研究土壤线虫对不同氮肥施用大豆田土壤生态环境变化的生物指示作用,以兴安盟农牧科学研究所羊场子试验基地大豆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及取样数据分析,对比研究了不同施氮条件下(CK、45 kg N·hm-2和90 kg N·hm-2)不同土层(0~10cm、10~20cm、20~30cm)的土壤线虫生态特征指数及主成分分析。研究发现,不同施氮处理中,合理施用氮肥能増加土壤线虫数量,抑制植物寄生线虫丰富度,提高食细菌线虫丰富度;有利于土壤线虫形成较为健康多样的生态群落。通过经济性状及亩产量分析,施用氮肥(45 kg N·hm-2)产量为最高。表明合理施肥能促进作物生长增加产量。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0~10cm土层的前两个主成分PC1和PC2分别解释了总变异的60.50%和39.49%。H、J、PPI、SR、EI、SI、土壤pH之间的关系相对更为密切,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的结合相对紧密;10~20cm土层的前两个主成分 PC1 和 PC2 分别解释了总变异的 52.88%和 47.12%。WI、FB、J、H、EI、SI之间的关系相对更为密切,土壤pH、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的结合相对紧密;20~30cm土层的前两个主成分PC1和PC2分别解释了总变异的 61.20%和 38.80%。H、J、WI、EI和SI、SR、FB之间的关系相对密切,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的结合相对紧密。综上,土壤线虫生活史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对于揭示合理施用氮肥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具有良好的作用。本研究为探求氮肥投入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在兴安盟地区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余清  刘月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3,(12):5295-5298
[目的]了解文山州旱地土壤根结线虫的分布及发生流行趋势。[方法]调查和分析了不同作物土壤中根结线虫的发生密度和分布状况。[结果]土壤中根结线虫的发生密度与种植作物种类密切相关,种植烤烟的地块根结线虫密度在烤烟生长季节呈直线上升趋势,与烤烟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线虫密度由5月中旬的437.73条/kg干土上升为9月中旬的2 205.93条/kg干土,增幅达403.95%,而种植玉米、辣椒地块根结线虫密度在作物整个生长季节变化较小。文山州文山、广南、麻栗坡、丘北、砚山县旱地土壤中根结线虫数量较多且分布广泛,线虫密度多在200~800条/kg干土。根结线虫在0~100 cm的土壤中均有分布,且主要集中在0~40 cm的耕作层中,40 cm以下随着土层的加深根结线虫数量逐渐减少。[结论]为烤烟种植规划、抗病品种选择及根结线虫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东明煤矿堆土场外围东南侧牧场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距离堆土场10、100、500 m的3个样带及其土壤下0~5、5~10、10~20、20~30 cm深度范围内Cr、Cu、Zn、Cd、Pb、As和Hg 7种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的二级标准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东明煤矿堆土场东南侧不同样带同一深度下Cr、Cu、Zn、Cd、Pb、As和Hg 7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含量,随着距离和深度的改变,已经开始发生了变化,特别是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有增大的趋势;同一样带不同深度下土壤重金属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不同,而发生相应的变化,特别是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并不断向深层土壤进行转移积累。7种重金属含量均小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的二级标准值,符合牧场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8.
通过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在宁夏白芨滩自然保护区内矿井水库庙梁子水库边(A)、垂直水库0.5 km (B)、 1 km(C)、 1.5 km (D)设置4个样地,研究矿井水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土壤含水量均随土层加深而显著增大,0~10 cm土层含水量随距离增大显著降低;第二,土壤容质量随距离增大呈波动上升趋势;第三,各样地内土壤pH值与电导率均随土层加深呈倒V型变化趋势但差异不显著,样地间土壤pH值与电导率在不同土层均呈V型变化趋势且差异显著;第四,各样地内有机碳、全磷、碱解氮含量均表现为0~10 cm土层最高;第五,各样地不同土层全氮、速效磷含量均随距离增大而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水分调控对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土壤线虫的影响,通过开展干旱模拟试验,研究了自然降水(CK)、减少自然降水30%(减水处理)和增加自然降水30%(增水处理)对土壤线虫数量及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然降水相比,减少自然降水30%处理可显著降低0~5 cm土层的土壤线虫数量,显著提高0~5 cm土层土壤线虫的皮洛均匀度以及0~10 cm土层土壤线虫的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增加自然降水30%处理可略微增加土壤线虫的数量(4.45%),显著提高5~10 cm土层土壤线虫的皮洛均匀度和0~10 cm土层土壤线虫的辛普森多样性指数,明显降低10~15 cm土层土壤线虫的皮洛均匀度和辛普森多样性指数。本研究条件下,水分调控对土壤线虫的丰富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明香蕉枯萎病病原菌对土壤生态系统健康水平的影响,利用土壤线虫作为指示生物,对比研究了海南香蕉枯萎病发病蕉园和未发病蕉园土壤线虫营养类群及生态指数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发病区和对照区共鉴定出土壤线虫属31个,发病区26个,对照区28个;发病区土壤线虫总数、10~30cm土层食细菌线虫数量、植物寄生线虫数量显著低于对照区(P0.01),10~20cm土层食真菌线虫数量显著高于对照区(P0.01);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发病区土壤线虫总数、食细菌线虫数量逐渐降低(P0.01),植物寄生线虫数量逐渐增加(P0.05),对照区土壤线虫总数、植物寄生线虫数量逐渐降低(P0.05);发病区香农多样性指数(H′)、成熟度指数(MI)、结构指数(SI)和富集指数(EI)均显著低于对照区(P0.01),优势度指数(λ)显著高于对照区(P0.01);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发病区和对照区(10~20cm土层)的结构指数(SI)逐渐增加(P0.01).说明香蕉枯萎病病原菌改变了土壤线虫的群落结构,降低了土壤线虫群落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桃树(Prunus persica Stokes)、梨树(Pyrus sp.)根际线虫研究结果表明:桃树根际线虫中,寄生类占线虫总数量的9.3%,腐生类占51.5%。捕食类占24.8%,矛线类占14.4%。梨树根际线虫中,寄生类8.8%,腐生类51.6%,捕食类22.6%,矛线类18.0%。寄生类线虫,桃树根际线虫共鉴定出4个属,以螺旋线虫属(Helicotylenchus)为主;梨树根际共  相似文献   

12.
小麦根际线虫种群数量动态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小麦不同生育期根际线虫种群数量动态进行了研究,在小麦根际中,寄生线虫占线虫总数的54.4%,腐生线虫占36.69%。肉食性线虫占3.6%。矛线类线虫占5.28%。寄生线虫中共鉴定出七个属,其中以螺旋线虫属(Helicotvlenchus),短体线虫属(Pratylenchus)为最多,小麦根际线虫的水平分布,以近根处为最多,距根越远,线虫密度有所降低,垂直分布,以0~20cm深的耕作层内线虫密度最大,且寄生性线虫比例较高,腐生性线虫则以15~20cm上层内为最高,而捕食类线虫以20~30cm上层内比例最高,矛线类线虫多分布于30~40cm上层内,小麦生育期对根际线虫密度有影响,从灌浆到完熟,根际线虫密度趋向减少。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围封和放牧对沙地榆树疏林土壤环境的影响,以土壤胞外酶和线虫为指标,比较分析了对围封和放牧沙地榆树疏林生态系统内不同土层(0—20和20—50 cm)线虫营养类群、生活史类群、代谢足迹、胞外酶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围封样地内捕食/杂食线虫的相对丰富度和多度、cp2~4类群的相对丰富度和多度均显著高于放牧样地,且cp2~4类群的多度均表现为0—20 cm土层高于20—50 cm土层;围封和放牧处理、土层及交互作用对营养类群代谢足迹和生活史代谢足迹均有显著影响(P<0.05),在同一处理中0—20 cm土层的代谢足迹均高于20—50 cm土层;围封样地内β-葡萄糖苷酶(βG)、β-木糖苷酶(βX)、N-乙酰葡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酸性磷酸酶(AP)与放牧样地差别显著(P<0.05);NAG和AP与各类代谢足迹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βG与植物寄生线虫代谢足迹、捕食/杂食线虫代谢足迹、富集代谢足迹、功能代谢足迹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因此,短期围封明显影响了0—20 cm土层的土壤线虫代谢足迹和部分土壤胞外酶含量,且线虫代谢足迹与胞...  相似文献   

14.
在华南农业大学香蕉园的根际线虫主要种群是肾形肾状线虫(R(?)Linford & oliveina,1940),占线虫总效的79.74%;小秆线虫(R(?) spp.),占13.45%和双宫螺旋线虫[H(?)(?)(Cobb,1893)Sher,1961],占3.53%。不同种群线虫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有不同的趋向性,小秆线虫主要分布在0—10厘米处;双宫螺旋线虫在11—20厘米;肾形肾状线虫在31—50厘米。肾形肾状线虫有明显的季节性波动,5月上旬是全年发生的最高峰时期,2月下旬是全年发生效量最少时期,其波动与积温及土壤含水量有密切关系,小秆虫和双宫螺旋线虫的季节波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澳洲坚果的精准施肥,本研究以4、8、25 a的H2澳洲坚果树为试材,采用个体收获法,采集以树干为中心,树冠滴水线外约10 cm处(与其他树树冠交叉处)为边的整个圆内的不同距离、不同土层根系,并按其大小进行分级,清冼晾干后测其直径大小、鲜重和水分系数,分析根系在土层内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1)4、8 a树0~20 cm土层根系干重显著高于其他层次,而25 a树20~40 cm土层根系分布最多,3种树龄0~40 cm土层根系干重占总根干重比例大于72%;(2)8、25 a树0~20 cm土层末级根干重占总末级根干重比例约为60%,而4 a树仅为44.8%;(3)4、8 a树离树干0~50 cm范围总根干重显著高于50 cm外总根干重,而25 a树50 cm外根干重显著高于0~50 cm范围内根干重,并且8、25 a树50 cm末级根干重占总末级根重比例高于90%,而4 a树则高于68%;(4)除了末级根,3种树龄根系干重基本上是随着根直径减少而减少。  相似文献   

16.
广州长岗山森林土壤线虫群落的功能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认识植被类型通过影响土壤生物进而影响整个土壤生态系统过程,对城市森林不同林分类型下的土壤线虫群落功能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2010年1—12月,对广州市长岗山自然保护区4种典型林分(木荷、青皮、尾叶桉和粉单竹)的凋落物层、0~10 cm和10~20 cm土层的土壤线虫群落进行逐月调查,采用Baermann漏斗法分离线虫;土壤含水量采用烘干法进行测定;应用营养类群组成、c-p类群结构及营养结构特征指数等特征值分析城市林地土壤线虫群落功能结构及其特征。4种林分样地共分离得到32 879头土壤线虫,隶属于2纲8目39科93属,土壤线虫的平均个体密度为669头/100 g干土;土壤线虫空间分布的表聚性明显。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线虫群落营养类群组成及分布特征存在一定差异,植物寄生性线虫和食真菌性线虫是调查区域的主要营养类群。c-p类群组成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土壤线虫cp2类群为优势类群,所有类群的生活策略以r-对策为主;cp1和cp2类群在木荷林与青皮林中个体密度较高,木荷林与青皮林的线虫食物资源在4种林分中相对丰富;竹林中cp1和cp2类群的个体密度最低,但cp3~cp5类群个体密度最高。竹林PPI值最高,其受扰动的影响程度大于其他林型;通过竹林土壤线虫的MI值、PPI/MI值及cp3~cp5类群个体密度值的分析结果表明,竹林的稳定性相比其他林型高。4种林型的F/B及NCR值无显著差异,土壤有机质分解均主要依靠真菌分解途径。   相似文献   

17.
果园土壤养分因变异大给土壤营养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明确果园土壤不同部位养分变异及其与叶片营养的关系,比较了距树干3种距离和3种土层深度的土壤养分变异,以及与叶片养分的相关性,从而揭示了果园土壤肥力的变异性,提出了适宜采样位置。结果表明,土壤全氮、硝态氮、铵态氮、全磷、有效锌和有效铁在距树干100cm处的变异比50cm处大。土壤全钾的变异系数均较小。距树干75cm处,20~40cm土层样品的养分含量与苹果树叶片的养分含量关系较密切,且养分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小,建议此区域为果园土壤的最佳采样区域。  相似文献   

18.
丹江口水源涵养区退耕还草土壤线虫群落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评估丹江口水源涵养区退耕还草的土壤生态效应,2017年9月,选取3块同一土壤类型、退耕3年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草地作为退耕还草的代表样地,以相邻未退耕的玉米(Zea Mays)田为对照,比较分析退耕还草土壤线虫群落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退耕还草样地0~10 cm土层含水量显著提高15.86%(P<0.05),pH值显著降低5.06%(P<0.05);10~20 cm土层pH值显著降低4.57%(P<0.05),有效磷含量显著降低26.83%(P<0.05)。退耕种植紫花苜蓿草地共鉴定出土壤线虫18 307条,49个属,未退耕玉米田共鉴定出土壤线虫10 706条,45个属,退耕还草后土壤线虫c-p类群由短世代型向长世代型转移,土壤环境受到扰动降低,土壤线虫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增加,结构指数(SI)和富集指数(EI)表明退耕还草提高了土壤健康程度,同时降低了土壤所受的干扰程度。土壤线虫数量与土壤pH值、含水量、全氮和硝态氮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食细菌线虫和食真菌线虫相对丰度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植物寄生性线虫和捕/杂食线虫相对丰度与有机碳和铵态氮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全氮含量呈显著相关(P<0.05)。研究表明,退耕还草改变了土壤pH值及全氮、有效磷养分含量,改变了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提升了土壤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采用传统统计和地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面积约720km2的儋州市橡胶园土壤磷素营养进行了空间变异特征与分区管理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儋州市橡胶园各土层全磷含量、速效磷含量分别为中等程度变异和强变异;土壤磷素营养缺乏,各土层全磷含量78.56%以上地区处于极低水平,5.08%以上地区速效磷含量在0~20cm、20~40cm土层为中等含量水平,但有小部分处于较好和极低水平;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的最大相关距离在10.34~69.24 km之间,全磷含量基本趋于大块状变异为主,而速效磷含量空间分布为大块状和小块状交叉分布。采用空间叠加方法,进行了橡胶园土壤磷素管理分区,整个研究区域可分为11个磷素管理区,每个分区内具有不同的土壤磷素营养状况,需采取不同的磷素营养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