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保定市休闲农业对接京津空间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克柱  高乐全  刘顺伶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063-18065
概述了保定市在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中所占据的优越地理位置,以及其所具有的资源和环境优势,分析了保定市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对保定市休闲农业对接京津的发展条件展开SWOT分析,指出其优势体现在政策、区位、客源、人文方面;劣势在于缺乏整体规划,产品单一、分散且层次较低,基础设施、管理服务体系不完善,宣传力度不够;机遇体现在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契机、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的发展环境、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观念的转变;威胁则来源于周边地区的竞争压力。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保定市休闲农业对接京津所应具备的内、外部发展环境,进而提出空间布局的对接是其对接京津的第一步,强调应分圈层、分模块实现对接。  相似文献   

2.
休闲农业企业是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也是地区休闲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以保定市10家休闲农业企业为研究对象,根据休闲农业企业的发展特征,选取了经营收入、投资额、休闲农业从业人数、接待游客数等8项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保定市休闲农业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农产品销售额对休闲农业企业经营收入影响最为显著,其它各项指标的灰色关联度均大于0.8,说明这些指标与休闲农业企业发展关联度也较强。保定市休闲农业企业今后应加强薄弱环节的建设,促进保定市休闲农业企业的提档升级,着力培育一批新的星级休闲农业示范点。  相似文献   

3.
保定市休闲农业发展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休闲农业已成为当前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阐述了保定市发展休闲农业的资源优势,针对保定市休闲农业的发展状况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原则与模式,并就保定市休闲农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保定市秉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扎实开展白洋淀上游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聚焦农业资源环境生态体系、优化组织机构建设,持续以坚定打好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为重点,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本文通过总结保定市农业资源环境生态体系建设要点,结合保定市“十三五”至“十四五”中期农业绿色发展成果及白洋淀上游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现状,综合分析保定市农业绿色发展成效,为全面开展白洋淀上游流域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陈敏  吴润  范心慈  冯琴 《农业展望》2023,(12):38-48
目前中国休闲农业蓬勃发展,农旅产业深度融合。休闲农业作为乡村振兴“绿色引擎”,与绿色农业的耦合研究对于农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休闲农业与绿色农业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关联法测度重庆市休闲农业与绿色农业的关联度,进而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二者的协调程度。研究发现,休闲农业与绿色农业的关联度较高,两者协调共生发展;休闲农业系统与绿色农业系统中各指标的关联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绿色环境、绿色经济、绿色生态,耦合作用分别为中等、较强和较强;绿色农业系统和休闲农业系统中各指标的关联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休闲成本、休闲旅游、休闲经济,耦合作用分别为中等、较强和中等;休闲农业与绿色农业渐入优质协调发展阶段,二者发展速度较一致,良性互动作用凸显。基于此,重庆市休闲农业与绿色农业的耦合发展仍有扩展空间,应加强两者耦合发展创新机制,推动休闲农业与绿色农业深入耦合发展,促进休闲农业绿色发展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6.
京津冀都市圈是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形成的又一经济增长极。在京津冀都市圈中,保定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京津地区休闲农业发展较早、水平较高,保定市休闲农业与京津对接发展是促进当地农业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是保定市全面对接京津的重要组成。笔者通过对保定市休闲农业对接京津的条件进行SWOT分析,提出了对接京津的战略重点和实施内容。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结构逐渐发生变化,这为休闲农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尤其是“十二五”以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保定市休闲农业从无到有,逐步形成新的产业。通过休闲农业星级示范创建和“美丽休闲乡村”等工作的开展,带动全市休闲农业从无到有、从有到新、由新到特,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8.
保定市地处京津冀都市圈几何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保定是一农业大市,与京津对接发展休闲农业,吸引京津的资金、打开京津客源市场是当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保定市全面对接京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保定市休闲农业对接京津具有区位条件、农业基础、休闲农业景观、客源等方面的优势条件,同时面临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农业结构调整、京津冀一体化等良好的发展机遇,进而提出了从发展环境、发展规划、交通、基础设施、资源、经营模式、市场、营销宣传手段、人才技术9方面,与京津对接的战略重点和实施内容。  相似文献   

9.
休闲农业是现代都市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北京尤其需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是一种体验经济产业,是城乡融合的重要途径。北京发展休闲农业是由城市生产、生态、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强烈需求决定的。当前北京也已经具备了休闲农业大发展的基本条件。应采取系列措施,逐步建成北京以农业园区和民俗旅游为主体结构的"城市-郊区-乡村-田野"休闲农业体系。  相似文献   

10.
<正>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对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拓展农业功能,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消费需求具有重要意义。经省农业厅、省旅游局认定,邢台市临城县、承德市双桥区、保定市博野县、承德市宽城县、石家庄市平山县、邯郸市馆陶县、张家口市崇礼县等7家单位为河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认定廊坊佰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盛世福地科技园、乐亭丞起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台湾地区休闲农业政府主导模式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坚持政府主导非常必要。近年来,北京市休闲农业主管部门与其他部门协调配合推动北京休闲农业取得长足发展。在我国台湾地区,政府主导更是休闲农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政府部门在行政法规、经费支持、统筹规划及策略联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借鉴台湾地区经验,北京市应从以下方面加强政府主导作用,促进休闲农业发展: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建立长效发展机制;二是完善政策配套,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三是注重规划落实,加快规划项目的成果转化;四是强化引领示范,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2.
休闲农业作为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京郊休闲农业蓬勃发展,农业多功能性得到极大拓展,不仅为农民提供新的增收点,而且有利于当地自然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休闲农业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和重要保障,将信息化建设理念、休闲农业发展策略、地方资源特色紧密融合,开拓创新,利于确保京郊休闲农业快速、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徐剑  吕慧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741-4743
简析了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休闲农业、苏北地区几个相关概念的内涵,指出休闲农业对苏北地区发展所产生的效益主要在于:推动苏北地区农村生产发展,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开发苏北地区农业生态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转移苏北地区的剩余劳动力,提升人力资源的价值。总结了苏北地区在发展休闲农业方面所具备的自然条件、资源条件、人文条件、市场条件。在此基础上,就加快苏北地区休闲农业发展提出了相关思路对策,强调政府应给予政策、财政支持,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创新休闲农业发展理念与经营组织模式;以市场为导向,树立服务意识,做好品牌宣传;完善政府职能,健全组织管理,拓展公共服务;改革农村金融信贷体系,制定休闲农业保险措施。  相似文献   

14.
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农业产业,具有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从休闲农业发展的角度,在其概念、功能和特性的基础上,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休闲农业的条件,探索适合当地的模式,主要有民俗节假日模式、休闲体验模式、科技示范吲模式、教育基地模式等,并提出可行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保定市城郊多功能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保定市城郊发展多功能农业的优势,城郊现有农业模式存在的问题。认为城郊多功能农业应该由农产品生产模式,观光农业、采摘农业和农家乐发展模式,休闲农庄经营模式,市民农园经营模式,农业科技示范模式,农业教育和科普模式构成;并提出了促进城郊多功能农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研究休闲观光农业基本特征和发展内涵,分析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背景、原理和依据,提出了马克思休闲论、休闲经济理论、体验经济理论、农业多功能性发展理论等是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重要原理和理论基础;同时,还研究了海西新农村建设视野下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重要意义及其对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提出休闲观光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流模式,是未来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是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有利于对接台湾休闲农业产业,促进两岸产业合作,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等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17.
刘志茹  况明生  王爱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379-12380,12382
通过分析北京农业文化内涵及其资源类型,论述了其在农业特色景观、配套设施建设、农业活动体验等方面的表现形式,提出了北京农业文化在观光休闲农业开发过程中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