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新型组合物理方法对凤凰水蜜桃的保鲜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物理方法作用于水蜜桃的保鲜效果及其机理,以期获得一种安全高效的新型复合物理保鲜方法。研究以江苏省张家港市凤凰镇的凤凰水蜜桃白花品种(Prunus persica.cv'Baihua')为试验材料,分析了在室温条件(30±5)℃下利用竹炭包装、UV-C照射、超声波清洗和预冷(3℃)的单一及复合处理对凤凰水蜜桃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各物理方法均具有一定的保鲜效果,预冷可显著(P0.05)推迟呼吸高峰;UV-C在降低呼吸速率和维持细胞膜结构方面优于其他处理;竹炭处理可有效维持果实硬度和抑制MDA的增长;复合处理组效果最好,贮藏第14 d时,复合处理的失重率、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速率分别低于对照组2.45个百分点,92.78%,26个百分点,呼吸高峰由4 d推迟至10 d,MDA增长和PPO酶活性增强的速率分别低于对照组82.60%和11.04%,而且该复合处理方法操作简便、安全高效。因此,"竹炭包装+UV-C+超声波清洗+预冷"的新型复合物理保鲜方法能在保证果实品质的前提下有效延长水蜜桃的保鲜期和货架期。  相似文献   

2.
不同1-MCP处理对水蜜桃采后生理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探讨1-甲基环丙烯(简称1-MCP)对水蜜桃的保鲜效果及机理,寻找一种既有效又适合在广大果农中推广,而且符合食品安全的水蜜桃保鲜方法。以江苏省张家港市凤凰镇的凤凰水蜜桃(Prunus persica)为试验材料,研究分析了利用0.3μL·L-1的1-MCP分别处理果实12,24,48h后,放置在冷藏(3±1)℃和室温条件下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在冷藏条件下,1-MCP处理24h的水蜜桃能够有效地保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细胞膜透性,抑制果实失重、呼吸强度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处理48h的水蜜桃在保持果实硬度、可溶性糖含量,降低MDA含量方面好于其他冷藏组;在室温条件下,1-MCP处理24h的水蜜桃能够有效地保持果实硬度、细胞膜透性和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溶性糖含量,有效抑制果实失重、呼吸强度;常温贮藏过程中,一直存放于1-MCP密闭环境中的果实保鲜效果不如其他处理组,说明1-MCP的作用效果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由于1-MCP具有无毒、低量、高效等优点,而且其操作方法简便易行,没有任何环境污染,不仅适合大规模商业应用,而且适合广大果农使用。总之,利用0.3μL·L-1的1-MCP处理水蜜桃24h是一种经济、安全、有效、可行的保鲜方法,在采后水果保鲜中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自发气调包装和乙烯吸收剂对水蜜桃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寻找既有效又适合在广大果农中推广,而且符合食品安全的水蜜桃保鲜方法,以江苏省张家港市凤凰镇的凤凰水蜜桃(Prunus persica)为材料,研究了在冷藏和室温条件下用自发气调包装(MAP)和乙烯吸收剂处理果实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冷藏还是在常温条件下,经过MAP包装和乙烯吸收剂处理的水蜜桃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表明MAP包装和乙烯吸收剂处理有较好的保鲜作用,保持了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了细胞膜透性,特别在抑制呼吸强度和PPO活性方面,保鲜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但对MDA含量无明显影响.MAP 包装和乙烯吸收剂处理成本低廉,方法简便易行,没有环境污染.利用MAP包装和乙烯吸收剂进行水蜜桃保鲜处理是经济有效,可操作性强,适合在广大果农中推广的保鲜方法.  相似文献   

4.
柏山水蜜桃上市集中,保鲜期短,为了延长水蜜桃货架期,本研究特设2种冷藏方式,探讨对水蜜桃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冷藏处理中,无论是水蜜桃的外在品质还是内在品质上,减压冷藏的效果更优于常温冷藏,可以很好地保持果实品质和延长货架期。  相似文献   

5.
不同温度条件下PVP、CTS涂膜对水蜜桃采后保鲜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水蜜桃为试验材料,分别在冷藏(3±1)℃和常温(26±2)℃2种条件下,利用0.1%、0.2%、0.3%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1%壳聚糖(CTS)对水蜜桃的保鲜效果进行了比较,并对处理后桃果实的各主要生理特征和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低温条件下,1%CTS与0.1%PVP在保持桃果实硬度、推迟呼吸高峰、保持细胞膜完整性方面具有较好效果;在常温条件下,0.3%PVP涂膜在降低桃果实腐烂率、保持果实硬度、减缓物质分解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而0.1%PVP涂膜有效地推迟了呼吸高峰,并对呼吸强度的升高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低温涂膜处理在延长果品保鲜时间、保持果实硬度、降低呼吸强度、减缓物质分解、保护生物膜通透性等方面均明显好于常温涂膜.  相似文献   

6.
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预温处理对草莓果实常温贮藏保鲜效果不同 ;适宜的预处理温度和时间有利于草莓果实常温贮藏保鲜 ,其中以 5 0℃ 3 0min和 5℃ 3 0min处理的果实常温贮藏期间腐烂率最低 ,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生物酶制剂对水蜜桃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溶菌酶复合植酸的酶制剂保鲜方法作用于水蜜桃的保鲜效果及其机理,以期获得一种安全高效的新型酶制剂保鲜方法。以水蜜桃为试验材料,分析了在室温条件(30±5)℃下,利用溶菌酶、植酸、溶菌酶复合植酸处理对凤凰水蜜桃的保鲜效果,同时设置了壳聚糖处理组作为阳性对照。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各处理均具有一定的保鲜效果,植酸在降低PPO酶活性和维持果实硬度方面优于溶菌酶单一处理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溶菌酶复合植酸处理在降低呼吸速率、维持果实硬度、抑制MDA增长和降低PPO酶活性方面均显著(P0.05)优于阳性对照,同时也优于溶菌酶或植酸的单一处理组,而且该复合处理方法操作简便、安全高效。因此,溶菌酶复合植酸的酶制剂保鲜方法能在保证果实品质的前提下有效提高水蜜桃的耐贮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不同方法对水蜜桃的保鲜效果并探讨其机理,进而寻找一种安全、有效且适合在广大果农中推广的保鲜方法。以江苏省张家港市凤凰镇的"白花"水蜜桃(Prunus persica cv.Baihua)为试材,在冷藏条件(3±1)℃下,分析真空包装和生姜浸提液(1g·30mL-1)单一及组合处理对水蜜桃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生姜浸提液处理后的水蜜桃有效地保持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抑制了呼吸强度、多酚氧化酶活性及细胞膜透性,而真空包装的水蜜桃则更好的降低果实的失重,保持了果实硬度;真空包装与生姜浸提液组合处理的短期保鲜效果不如单一处理的效果。由于生姜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其成本低廉,没有任何环境污染,试验方法简便易行;真空包装同样具有成本低,效果好,操作简便的优点。说明真空包装和生姜浸提液处理均是经济、有效、实用、可行的保鲜方法,在采后水果保鲜中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不同优化处理对凤凰水蜜桃保鲜效果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省张家港市凤凰镇的凤凰水蜜桃(Prunus persica)为试验材料,对比研究了姜(Zingiber officincde Roscoe)汁、冷激和罗伦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laurentii)发酵液3种处理对桃果实保鲜效果的影响。试验采取直接浸果的方式,浸果时间和浸果液浓度由前两年的保鲜试验确定。果实处理后装入保鲜袋置于常温条件下(25℃),放置5d后测量其失重率等8种生理指标。通过多年多指标的综合比较表明:经过不同处理后的水蜜桃各种指标都优于对照组,说明以上3种处理方法均起到了保鲜的作用;罗伦隐球酵母发酵液浸果处理在降低细胞膜透性、MDA含量和抑制PPO活性方面均优于其他处理,姜汁浸果处理在保持果实质量、抑制腐烂指数和呼吸强度方面较优,冷激处理效果相对较差,但仍具有一定保鲜效果。综合考虑,罗伦隐球酵母菌液浸果处理由于其操作复杂性,更适宜工厂化推广使用;姜汁浸果处理操作方便、原料易得,适宜在无大规模工厂化生产条件的广大果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不同物理方法处理水蜜桃保鲜效果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找到一种既有效又适合在广大果农中推广,而且符合食品安全的水蜜桃保鲜方法,以江苏省张家港市凤凰镇的凤凰水蜜桃(Prunus persica)为试验材料,在冷藏条件下,研究用冷激(0℃的冰水混合物浸洗果实60 min)、热激(40℃的热空气处理果实24 h)以及清水(自来水)浸泡果实60 min的保鲜效果,并对其保鲜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经过处理后的水蜜桃各种指标都好于对照组,说明各种处理均起到了保鲜的目的;冷激处理在保持果实硬度、抑制呼吸强度和多酚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方面好于其他处理;热激处理在保持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细胞膜透性方面好于其他处理;而清水浸泡处理虽然起到一定的保鲜效果,但是效果不明显。此外,由于冷激方法试验材料简单,方法简便易行,成本低廉,没有任何环境污染。说明冷激处理是一种经济有效、操作性强、适合在果农中推广的物理保鲜方法。  相似文献   

11.
短波紫外线结合热处理对黄瓜冷害及抗氧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轻黄瓜Cucumis sativus采后储运过程中的冷害发生,以黄瓜'戴多星'Deltasta'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短波紫外线(UV-C)和热空气单独或结合处理对4 ℃储藏条件下黄瓜冷害以及膜透性,丙二醛(MDA),抗坏血酸,总酚,总抗氧化能力和抗氧化酶活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UV-C和热空气单独处理相比,5.0 kJ·m-2的UV-C照射结合37 ℃热处理能够诱导低温下黄瓜组织中抗氧化酶保持较高的活性,维持较高的总酚和抗坏血酸质量分数以及总抗氧化能力,从而延缓低温胁迫下活性氧积累造成的膜质过氧化,阻止了黄瓜相对电导率的增加和丙二醛的积累,从而显著降低低温下黄瓜的冷害发生程度。同时,UV-C结合热处理也较好地保持了黄瓜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叶绿素质量分数,在抑制黄瓜冷害的作用中存在协同效应。为减少黄瓜在低温储运过程中的冷害发生和保持品质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不同剂量短波紫外线照射对采后番茄后熟和发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给采后绿熟番茄照射不同剂量短波紫外线并人工接种交链孢霉,测定其呼吸和乙烯产生速率,特色及发病指标,进行了贮藏保鲜效果分析,结果表明,2.4-3.6kJ.m^-2照射剂量能推迟呼吸及乙烯释放高峰1-3d,延缓番茄的成熟和转色,控制贮藏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13.
短波紫外线对鸭梨采后品质及抗病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5 kJ/m2的短波紫外线(UV-C)辐照鸭梨,研究其对鸭梨采后品质及防御性酶的影响。实验显示:5kJ/m2的UV-C处理能够显著抑制果实病斑的扩展,至接种后第7天,病斑直径与对照相比减小了17%。贮藏过程中,UV-C处理有效延缓了鸭梨果实硬度及可溶性固形物(SSC)的下降,在处理后第14天辐照果的硬度为5.55,比对照高出9%,而可溶性固形物在贮藏后第7、14、28和42天分别较对照高6%、12%、5%和11%;同时UV-C处理诱导了果实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增加。研究结果表明UV-C处理为有效的鸭梨保鲜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以葡萄品种"黑比诺"叶片诱导出的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肉桂酸和不同光质对葡萄愈伤组织增殖及对其中白藜芦醇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肉桂酸浓度为21mg·mL-1时,白光有最利于葡萄愈伤组织的增殖;在肉桂酸浓度为27mg·mL-1时,绿光最有利于葡萄愈伤组织的增殖;白藜芦醇含量在肉桂酸浓度为27mg·mL-1的白光下最高,但产量却在蓝光下最高;葡萄愈伤组织采收后经紫外强度8μmol.m-2.s-1处理10min可显著提高其中的白藜芦醇含量;而当肉桂酸与紫外两个因素共同作用时对白藜芦醇合成的促进作用不如两因素单独作用时的强.  相似文献   

15.
油茶无性系果实生长期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油茶果实快速生长期7月,对XL67、XL1和CK 3个产量不同的油茶无性系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等日变化及光合-光响应曲线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XL67和CK的Pn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而XL1为"双峰型",不同无性系峰值的出现时间及峰值的大小不同,XL67和CK存在光合"午休"现象。XL67、XL1和CK的Pn分别为6.97、6.30和5.72μmol.m-2.s-1,3个无性系之间叶片的Pn差异显著。3个无性系叶片的Tr的日变化曲线均为"单峰型",WUE的日变化曲线均为"U"型;3个无性系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为9.79~14.20μmol.m-2.s-1,光饱和点为409~540μmol.m-2.s-1,光补偿点为58~82μmol.m-2.s-1;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出了影响3个无性系叶片Pn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16.
臭氧处理对黄花梨果实贮藏品质和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臭氧水处理对黄花梨整果和鲜切片贮藏品质和生理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2.5和5 mg•L-1臭氧水和蒸馏水处理黄花梨整果和鲜切片,定期测定贮藏期间两者的生理和品质变化。【结果】黄花梨整果和鲜切片的呼吸强度和内源乙烯释放均呈峰形变化。臭氧处理可显著抑制整果和鲜切片的呼吸强度和内源乙烯释放,但对跃变高峰的出现时间没有影响;显著抑制果实细胞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的增加和相对电导率的上升,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显著降低整果及其鲜切片褐变指数;延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TA)和维生素C (Vc)含量的下降,从而维持较高的贮藏品质。【结论】臭氧处理对黄花梨果实及其鲜切片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能维持较好的贮藏品质,2.5 mg•L-1臭氧水处理的效果优于5 mg•L-1的。  相似文献   

17.
以库尔勒香梨为材料,用紫外光(UV-C)照射处理,接5交链孢(Alternaria altetnata),研究 UV-C 处理对病斑扩展和香梨抗病性的影响.香梨采后用7.5 kJ/m2的 UV-C照射39 min,处理24 h 后,接5交链孢(A.al-ternata),贮藏于低温条件下(-1℃,相对湿度95%),测定A.alternata 病斑直径及果实抗性相关的酶活性.结果表明,UV-C处理可显著降低果实损伤接5 A.alternata 的发病率及病斑扩展直径(P <0.05),提高果实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抑制几丁质酶(CHT)和β-1,3葡聚糖酶(GLU)活性的下降,显著提高果实总酚含<(P <0.05).UV-C处理可提高香梨采后果实抗病相关酶的活性,抑制果实黑斑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采后UV-C处理对葡萄抗病性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低辐能流短波紫外线(UV-C)处理对甬优1号葡萄腐烂的影响及作用机理,为UV-C应用于葡萄保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葡萄贮藏前进行0、0.5、1.0、1.5、2.0 kJ/m2 UV-C照射处理,然后在(0±1)℃、相对湿度90%环境下贮藏84 d。贮藏期间取样测定腐烂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几丁质酶(Chitinase)活性、β-1,3-葡聚糖酶(β-1,3-Glucanase)活性以及总酚和总类黄酮含量。[结果]UV-C处理有效控制了葡萄果实腐烂,显著提高了PAL、PPO、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诱导总酚和总类黄酮含量的迅速增加。[结论]UV-C处理抑制葡萄果实的腐烂与抗病相关酶活性和总酚、总类黄酮含量的升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以杜鹃花Rhododendron 4个品种‘琉球红’ ‘Liuqiu Hong’ ‘胭脂蜜’ ‘Yanzhi Mi’ ‘紫萼’ ‘Zi E’和‘状元红’ ‘Zhuangyuan Hong’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遮光处理(全光照、55%遮光和90%遮光)对杜鹃花植株形态、生理特性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遮光程度的增加,各杜鹃品种的株高、叶长、叶宽、叶绿素质量分数等呈增加趋势,遮光处理与全光照对比差异显著(P < 0.05),而叶片厚度,叶绿素a/b,比叶质量和单位面积含水量等呈下降趋势,与全光照对比差异显著(P < 0.05);4个杜鹃花品种的光饱和点为800.0~1 200.0 μmol·m-2·s-1,光补偿点为10.0~25.0 μmol·m-2·s-1,暗呼吸速率为0.3~0.9 μmol·m-2·s-1。随着遮光程度的增加,三者均呈下降趋势,而表观量子效率并无明显下降。且在55%遮光处理表观量子效率增大,说明所参试的杜鹃花品种有一定的耐荫性,不同品种对光的适应能力存在差异性。通过隶属函数分析法对4个杜鹃花品种的耐荫性强弱进行综合排序,其顺序依次为‘状元红’>‘胭脂蜜’>‘紫萼’>‘琉球红’。  相似文献   

20.
以线辣椒‘8819’为试验材料,以菌糠为有机肥,采用5个不同施用量梯度,研究其对辣椒株高、茎粗、土壤微生物数量、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叶绿素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对照外,施用菌糠的各处理均能促进辣椒的长势,以菌糠施用量为800 kg·667 m-2时对茎粗的生长促进作用最为显著;不同菌糠施用量对不同生长阶段辣椒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不同,与对照相比,施用菌糠的各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叶绿素的含量,综合整个生长阶段,菌糠施用量为800 kg·667m-2时比其他处理提高幅度为10%~292%;施用菌糠的各处理均能增加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提高土壤的肥力,进而促进辣椒的生长;不同菌糠施用量对保护酶系的影响表明,施用菌糠的各处理均能不同程度降低POD和CAT活性,但下降程度与菌糠的施用量不呈线性关系;除处理A外,其他处理均能显著降低MDA含量;本试验证明,适宜的菌糠施用量(400~1 600 kg·667 m-2)可以提高辣椒的光合作用并提高辣椒的抗逆能力。综合各检测指标,建议在生产上选用的菌糠施用量为800 kg·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