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汉地区百合鳞片扦插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武汉地区百合鳞片扦插繁殖系数,试验设计了不同鳞片部位、扦插时间、扦插深度3个处理,从扦插产生的籽鳞茎大小和数量来看,春季用百合种球的靠外层鳞片扦插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以东方百合西伯利亚(Siberia)鳞片为供试材料,在19℃、21℃、23℃、25℃、室温5种温度条件下进行扦插繁殖,观察鳞片小籽球分化和新根产生情况。结果表明:在19℃条件下,鳞片籽球分生数为3.37个,籽球平均直径为1.22cm,生根数是7.27条,平均根长达到7.77cm,这些指标在所设的5种温度梯度中表现最好。19℃是东方百合适宜的扦插温度。随温度升高,各项指标表现下降趋势,25℃时表现最差。  相似文献   

3.
唐菖蒲球茎形成期蔗糖和淀粉代谢及其相关酶活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唐菖蒲品种'Rose Supreme'为材料,研究叶片、新球、匍匐茎和籽球中蔗糖、淀粉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唐菖蒲叶片中蔗糖含量顺序为叶片>新球、籽球>匍匐茎.叶片和匍匐茎中淀粉含量较新球和籽球低.叶片、新球和籽球中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较高.唐菖蒲生长发育前期各部位蔗糖合成酶(SS)活性均较低,但后期新球中的SS活性快速升高,叶片中则快速下降.酸性转化酶(AI)活性的高低顺序是叶片>匍匐茎>籽球>新球.叶片中性转化酶(NI)活性较其他部位高,匍匐茎不断增加,新球是先增加后降低.Q酶活性除了叶片外,其他部位均不断增加;总淀粉酶活性变化趋势均是先增加后降低.在唐菖蒲生长发育过程中,蔗糖代谢主要受SPS、SS、AI和NI的综合调控,Q酶和淀粉酶在球茎发育过程中对淀粉代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荷兰引进的6个切花百合品种为试材,在黑龙江哈尔滨和宾县东部山区林地,进行温室和露地栽培、鳞片扦插繁殖和种球越冬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露地栽培和温室栽培交替进行可有效复壮种球,提高产花质量;多数百合品种春季低温处理后的鳞片扦插繁殖率和成苗率远高于夏季休眠鳞片,22℃恒温繁殖率高于变温;椰糠和草碳水藓混合基质(1∶1)为鳞片扦插的最佳基质,将鳞片二等分分割可有效提高扦插繁殖率和成苗率;亚洲杂种百合可在高寒引种地露地越冬栽培,黑龙江省东部山区林地的特殊生态条件适于亚洲百合种球的繁育.  相似文献   

5.
GA3、IBA以及不同基质对精粹百合鳞片扦插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亚洲系精粹百合为试材,研究了外源GA3和IBA以及锯木屑、草炭2种基质不同培养方式下对鳞片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锯木屑埋片处理最有利于提高繁殖系数和生根数量,而锯木屑扦插处理形成的小鳞茎个体较大,萌发率高。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各因素的影响效力为激素种类>处理时间>质量浓度。IBA显著促进了小鳞茎形成和发根,且根与小鳞茎同时发生;GA3处理有利于获得个体较大、形状匀称的健壮鳞茎,但繁殖系数较低,根的数量较少,小鳞茎形成1周后基部开始生根,18℃下GA3显著促进了小鳞茎的萌发。培养过程中母鳞片贮藏物质的消耗进程不同:IBA处理的鳞片20℃培养60d后应及时移栽防止小鳞茎腐烂,GA3处理可延长至80d;对照与GA3处理效果相近,但需要较长培养时间和最佳培养温度。  相似文献   

6.
青岛百合扦插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野生的青岛百合鳞茎为扦插材料,将鳞茎分为内中外三层剥取其鳞片,观察鳞片在不同温度、不同基质中扦插的效果。结果表明:影响扦插效果的重要因子是温度和基质,在温度为25℃,珍珠岩基质中,内层鳞片扦插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采用解剖鳞茎法,盆栽法和大田栽培法对朱顶红鳞茎结构、鳞片发育、花剑发育、花剑数量和叶片数量等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鳞茎一般分为三部分,分别为外部、中部和内部鳞片,内部鳞片中心不断分化发育形成幼鳞片和花剑,幼鳞片不断的生长成叶片,一般新鳞片从生长开始到衰老需要三年时间,鳞茎每年分化生长2个花剑并有败育现象;每个花剑上一般分化生长2-4个小花并有败育现象;鳞茎每年生长叶子8片左右,每生长4片叶子产生一个花剑。  相似文献   

8.
对荞麦叶大百合的鳞片扦插技术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用浓度为100 mg/L的IBA溶液处理鳞片,可以有效地提高鳞片的扦插成活率和生根数;选用泥炭土、珍珠岩(1∶1)基质作为扦插基质,有利于提高成活率;采用斜插的方式扦插荞麦叶大百合的鳞片可以显著提高成活率;在0℃下经25 d的低温冷藏处理可以有效的提高鳞片的扦插繁殖的成活率和生根数。  相似文献   

9.
对3种山矾科树种(四川山矾、黄牛奶树、棱角山矾)进行播种、扦插繁殖试验.结果表明:①3个树种进行播种繁殖,种子萌发十分困难,有隔年萌芽的性状,繁殖速度缓慢;②激素会影响3个树种的扦插成活率,但对不同的树种产生的影响也不同;③利用不同激素及其不同的浓度梯度对3个树种的插穗进行处理,会对它们的扦插成活率产生不同的影响,说明试验条件下使用激素处理能够影响树木的萌生潜能.  相似文献   

10.
分离健康茶树叶片、落叶、种子、实生苗和扦插苗等的内生真菌,研究影响芒果球座菌分布的因素、季节变化规律、传播方式和生活史.结果表明:芒果球座菌的分离率在不同的山茶属植物叶片中存在明显差异,茶树中最高,油茶次之,山茶最低;新抽出的叶芽中没有内生真菌分布,但随着叶片龄期的增长,芒果球座菌的分离率逐步提高,至老叶中高达73.5%.在茶树中,品种是影响芒果球座菌分布的重要因素,不同品种间芒果球座菌的分离率有明显差异;1年之中,芒果球座菌的消长明显受新梢抽出期、叶龄、茶叶采摘、温度和降水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2-4月和6月芒果球座菌的分离率低,而5月、7-8月和12月是芒果球座菌分布的高峰期.种子、新长出的实生苗中没有分离到芒果球座菌;随实生苗的生长,芒果球座菌感染逐步增多.结合枯叶和空气中真菌孢子检测结果可知:茶树中的芒果球座菌通过水平传播方式在茶园扩散.而在扦插苗中芒果球座菌的分离结果说明茶树中的芒果球座菌也可以通过存在于插穗中的菌丝体扩散到下一代,在茶园进行垂直传播.因此,茶树中的芒果球座菌同时存在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2种扩散方式.  相似文献   

11.
以荷兰"庭院蔷薇"为试料,按正交设计排列,因素和水平采用L24(3×4×24),分别研究生根剂类型、培养基质的种类、扦插枝条的木质化程度、插穗所留叶片及其腋芽数量等多个因素对荷兰"庭院蔷薇"插穗生根、植株成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枝条的木质化程度和生根剂种类对生根率的影响最大,基质、插穗所留叶片及其腋芽数量对扦插生根率的影响次之;采用半木质化插穗、用生根剂"根旺"速沾1秒钟左右,扦插在砂壤土中,可使其插穗生根率达89%左右;上述各因素对移栽大田后的苗木生长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不同基质对百合埋片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采用百合埋片新技术研究了3种野生百合和3个栽培品种鳞片繁殖与栽培基质的关系。结果表明,蛭石十锯末的比例约为1:1时,鳞片产生小鳞茎最多,达到222个/150个鳞片。素沙的效果最差,150个鳞片仅产生了86个小鳞茎,从种或品种比较,王百合产生小鳞茎的最少,120个鳞片仅产生20个仔球;川百合、宜昌百合。pirate、medaillon和connecticutlemon在适宜的栽培条件下比较容易诱导出鳞茎。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桂花4个品种群中金狮桂、早籽银桂、朱砂丹桂、大花佛顶珠在不同季节、不同质量浓度NAA、IBA、IAA下扦插成活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春夏秋3个季节中,桂花夏季扦插胜于春季和秋季。在4个品种当中,扦插成活率最高的是大花佛顶珠,其次是金狮桂、早籽银桂、朱砂丹桂。在使用的激素中,以IAA效果较好,IBA、NAA效果次之,植物生长激素浓度又以100×10-6的效果优于50×10-6。  相似文献   

14.
以心叶球兰叶片为扦插材料进行了扦插栽培技术试验,总结出河沙和珍珠岩按1:1配比为扦插介质,成活率最高;使用1g/kg的萘乙酸溶液浸蘸叶片10s生根率达到94.2%;以草炭、珍珠岩和河沙以2:1:0.5的比例混合为盆栽介质,辅以科学的管理措施达到最好盆栽效果。  相似文献   

15.
插穗类型及生根剂处理时间对油橄榄扦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吲哚丁酸(IBA)处理不同年龄母株(54年、10年和2年)、不同位置及不同叶片数量的油橄榄插穗,研究不同插穗类型与不同生根剂处理时间对油橄榄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橄榄顶梢插穗扦插育苗受年龄效应及位置效应的影响,随着母树年龄的增加扦插生根率逐渐降低,树冠下部枝条生根率高于上部。54年生树龄萌条的插穗生根率不受年龄效应的影响,但其萌条中段生根率高于上段和下段,为75.0%。留1对完整叶片的插穗生根效果最佳;浓度为1 000 mg/L IBA溶液的最佳处理时间为11.864 6 s。  相似文献   

16.
2013年6月在福建邵武市苗圃对桂花进行了当年生半木质化嫩枝扦插繁殖试验。采用不同生根促进剂、不同浓度,以及不同扦插基质处理。6个月后结果表明:桂花的嫩枝扦插生根率有显著差异,生根数量及根长等生根性状未达显著差异水平;桂花嫩枝扦插较佳的处理组合是:ABT3号生根剂,质量浓度为250 mg·L-1,生根率达90.0%;桂花在不同扦插基质条件下,生根率以2号基质(黄心土70%+河沙30%(体积比))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东方百合鳞茎冷藏期间含水量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索蚌"和"西伯利亚"鳞茎为试材,通过测定2个百合品种的鳞茎、外层鳞片、内层鳞片、芽、基盘和根冷藏前后鲜重和干重的变化,研究在3~5℃低温冷藏条件下,不同冷藏时间对各部位含水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品种冷藏前后鲜重变化明显,干重变化不大.冷藏期间两个品种不同部位的含水量变化情况基本一致,变化最大的都是外层鳞片和根,鳞茎和内层鳞片次之,芽和基盘变化最小.冷藏期间两品种同一部位含水量变化有所不同,索蚌只有芽的含水量变化幅度比西伯利亚小,其余各部位含水量变化幅度均比西伯利亚大.  相似文献   

18.
以移栽后不同时间段的慈竹扦插苗叶片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叶片解剖结构,并运用苯酚-硫酸法测定相关的光合特性指标,以探明慈竹扦插苗移栽后对环境的适应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移栽时间的延长,慈竹扦插苗叶片气孔逐渐减小、密度增大;叶片增大、增厚,角质层增厚,上下表皮细胞和泡状细胞面积增大,且泡状细胞下陷深入叶肉的深度加深,梭形细胞面积减小;净光合速率(Pn)增强,而蒸腾速率(Tr)降低;含水量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减少,干鲜质量比、淀粉含量及淀粉粒数量增多。移栽后的慈竹扦插苗逐渐积累光合产物,植株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断增强,移栽3个月后的慈竹扦插苗与完全适应环境的3年生慈竹扦插苗的叶片结构和光合特性指标较接近。慈竹扦插苗在移栽后的3个月内需采取合理的管护措施,避免过度失水,以提高慈竹扦插苗移植成活率。  相似文献   

19.
对3个彩叶桂花品种(银碧双辉、五色彩桂、云田彩桂)进行扦插繁殖试验。结果表明,相同生境条件下,3个彩叶桂花扦插的生根能力存在差异;不同浓度梯度的NAA处理均会对3个彩桂树种扦插成活率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100×10~(-6)为NAA扦插处理的最佳浓度;生根剂ABT1能显著提高3种彩桂品种的扦插成活率,但其效果低于浓度为100×10~(-6)的NAA。  相似文献   

20.
在气雾栽培条件下,对排草香(Anisochilus carnosus),碰碰香(Plectranthus hadiensis var.tomentosus),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和紫苏(Perilla frutescens)4种芳香植物开展扦插繁殖试验,对不同插穗具节数及叶片数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碰碰香扦插后最早3d即可生根,广藿香最迟15d可生根;在插穗具3节及2片叶的条件下,排草香和碰碰香可达到90%以上的生根率,根系长度和数量均较高;在一定范围内,4种芳香植物插穗带叶片数越多,插穗平均根数越多,平均根长越长;插穗具节增多,插穗的生根率、平均根长、平均根数均有一定的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