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林业生产发展,松林面积逐渐增多,松毛虫蔓延范围不断扩大,危害也日趋严重。至一九七○年,我场一万五千亩松林中已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面积,蔓延了松毛虫。尽管连年进行化学防治,目前仍有百分之五十的松林长势衰退,其中有百余亩松林因虫害致死。 为了有效地控制松毛虫危害,一九七六年至一九七八年我们引用赤松毛虫病毒进行防治,共三千余亩效果良好。同时作了一些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
1958年以来,在奉节县南岸海拔1300米以上的茅草坝、天升、尖山、飞播林场营造了华山松林27万余亩。1964年后,华山松林相继发生落针病,至1980年发病面积达19万亩,占成林面积的95%,並出现大面积块状死亡。  相似文献   

3.
松树腐烂病在国内尚未见有文献报道。我省泰山,海拔1000米以上发生严重,1968年在北天门发现有七、八亩油松林发生此病,五年后发展到七、八百亩;至1976年以后,蔓延至望府山、二胡庙、后石坞、药山等地,总计已有一千五百亩之多。 泰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尊”驰名世界,为中外游览胜地。松树腐烂病使大面积松林枯死,有损泰山风光,不利观赏,也将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为此,从1974——1978年间我们进行了研究和防治,取得一定的成果。目前,岱顶(即泰山顶部)大面积松林,尤其是重点风景区的松林已基本控制了此病害的蔓延。染病松林的生长也有了新的起色。  相似文献   

4.
松干蚧是我国松林的主要害虫。由于它虫体很小,生活隐蔽,形态特化,因此在初发生的松林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当林木严重被害,出现枝干弯曲,针叶枯黄等症状时,如不及时防治,对松林可造成毁灭性的灾害。松干蚧最早于1950年在山东崂山发现。当时只看到松树有垂枝枯死现象,怀疑是病害,至1952年在清理病枯木时,始见此虫。目前已蔓延到辽宁、江苏、浙江等省,严重威胁着松林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5.
森林的热量平衡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森林的热量平衡是森林气候形成的物理基础,也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为了探讨森林热量平衡各分量的特点与变化规律,我们于1960年至1965年,在黑龙江省小兴安岭林区红旗林场(北纬48°19′,东经129°29′)进行了此项研究工作。观测点设在坡度5°以下、地势较平坦的落叶松林、红松林和臭松林中。落叶松林(Larix gmelini Rupr.)林龄60年,平均高24米,平均胸径23.7厘米,郁闭度0.45。红松林(Pinus Koraiensis Sied et zucc)林龄180年,平均高25米,平均胸径42.5厘米,郁闭度0.71。臭松林(Abies nephrolepis Maxim)林龄45年,平均高8米,平均胸径13.2厘米,郁闭度0.87。观测用的标准地面积为20米×20米。对照点设在林区空旷地上的气象观测站内。  相似文献   

6.
调整松林密度控制清源山松突圆蚧危害的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发生区内松林进行间伐、修枝等营林措施将郁闭度调整至0 5左右,松林中松突圆蚧的虫口密度从调整松林密度前的每束2 61头下降至0 63头,虫口密度下降75 86%,表明调整松林密度能有效地控制松突圆蚧对松林的危害;同时发现,阳坡上松林的虫口密度较阴坡上松林的虫口密度大,从阳坡向阴坡逐步过渡,松突圆蚧的虫口密度也随之下降,表明松突圆蚧的虫口密度与坡向有关,在景区绿化规划设计上应针对不同的坡向营造不同的树种,以防止松突圆蚧的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7.
松材线虫病对松林的毁灭性破坏已引起国内外广为关注。我国自1982年南京中山陵首次发生松材线虫病危害,仅十余年广东、安徽、山东、浙江、台湾及香港先后报导发生疫病。我省自1988年马鞍山市首次发现该疫病,至1995年垒省松材线虫疫情发生区已扩展到14个,疫点35个,发病山场松林面积16.5万亩,并且已严重影响国家瑰宝黄山风景区松林的安全,威胁全省“五八”造林绿化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松毒蛾是松林的重要害虫之一。由于它的繁殖力强,分布广泛而且为害严重,历年来给松林带来了极其重大的损失,成为我区当前林业生产上急待解决的一项关键性问题。基于上述情况,笔者从1961年至1964年,在南宁市郊区林科所设点,进行生活史饲养、习性观察和防治试验,1964  相似文献   

9.
为了揭示蜘蛛群落在马尾松林中的地位和作用规律,于1995年4月至1996年6月对湖南新邵、长沙、岳阳3县不同立地条件马尾松林抽样调查90块样地.马尾松林蜘蛛群落计有25科62属107种.在马尾松林垂直分布的4个层次中蜘蛛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灌木层的蜘蛛种类最丰富,林冠层次之.这两层蜘蛛对整个蜘蛛群落的稳定和控制害虫危害功能的发挥起决定作用,树干层和地面层蜘蛛处于过渡和补充地位.植被盖度对蜘蛛群落多样性和稳定性有显著影响,林龄的影响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玉林国营大义林场,东与陆川交界,南与博白接壤,西、北面与玉林新桥、沙田公社相连,总土地面积5.21万亩,是个丘陵山区,有马尾松人工林3.7万亩,杉木林0.6万亩,油茶林0.08万亩,竹林0.66万亩和湿地松林0.11万亩。马尾松林多是在一九六四年至一九七四年间直播的。一九七二年开始发生松毛虫、松毒蛾灾害,一九七四年又发生一次,一九  相似文献   

11.
我县于1982年10月13日至25日对越冬前马尾松毛虫进行大面积飞机超低容量防治,取得显著效果,现初报如下: 一、防治区概况我县地处浙江中部。全县山林总面积92万亩,其中马尾松林面积32.5万亩,占山林总面积的28.3%,大部分马尾松林分布在海拔100—500米黄土丘陵上。林相单纯,食料  相似文献   

12.
松褐天牛引诱试验初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王玉yan  孙永春 《林业科学》1991,27(2):186-189
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 and Bubrer,1934)Nickle 1970]自1982年在我国南京中山陵发现以来,现已扩散至南京、镇江两市的12个区(县),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及滁县的部分松林。同时,在深圳马尾松林也发现了松材线虫为害(由香港疫区蔓延而来)。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为该病的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不同整地方式对兴安落叶松及樟子松天然更新的影响,我们于1988年5月22~25日在阿木尔林业局兴安林场四类林地、即Ⅰ草类落叶松林,Ⅱ杜鹃落叶松林,Ⅲ杜香落叶松林,Ⅳ阳陡坡樟子松林,进行了人工促进更新的模拟试验,同年秋和第2年春  相似文献   

14.
对皖东低丘主要森林类型枯落物储量、持水量、吸水速率、拦蓄量等水文参数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麻栎林(8年)、湿地松林(24年)、马尾松林(14年)、天然次生林枯落物储量依次为21.53t/hm^2、21.34t/hm^2、15.51t/hm^2、12.45t/hm^2;天然次生林枯落物未分解层最大持水率315%,枫香林275%、麻栎林249%、松栎混交林175%、湿地松林174%、马尾松林149%;松栎混交林枯落物半分解层最大持水率252%,天然次生林225%、麻栎林222%、枫香林215%、马尾松林183%、湿地松林181%;8年生麻栎林拦蓄能力最强,有效拦蓄量达34.48t/hm^2,其次为天然次生林、湿地松林(24年)、马尾松林(14年),阔叶树、针阔混交林拦蓄能力明显高于针叶树:短周期麻栎薪炭林造林后前3年林分枯落物储量少,第4年枯落物明显增加,并形成半分解层,7年生麻栎林有效拦蓄量已超过14年生马尾松林,8年生其枯落物储量高于当地分布的主要植被类型,具有良好的水源涵养和保持水土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30年生马尾松林下进行了不同阔叶树种套种试验.结果表明:在马尾松林冠下套种不同阔叶树种生长存在明显差异,其蓄积大小排序为拉氏栲>格氏栲>青栲>苦槠,其中20年生拉氏栲的年平均蓄积生长量分别是格氏栲、青栲和苦槠的1.06、1.26和1.49倍;拉氏栲和格氏栲是马尾松林冠下套种的首选树种,生长中等的树种有青栲,苦槠生长较差,不适宜作为马尾松林冠下造林树种;利用马尾松林分具有林冠稀疏和透光度大的特点,在马尾松林冠下套种拉氏栲、格氏栲不仅能充分利用林分地上和地下的空间,而且对于减轻马尾松林松毛虫危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是值得南方林区大力推广的林冠下套种模式.  相似文献   

16.
间伐对杉木和马尾松人工林生长及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秦淮河流域溧水林场间伐10年的杉木和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间伐对林分生长及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伐促进了杉木和马尾松林分胸径、树高和冠幅的生长,间伐后杉木胸径、树高、冠幅比未间伐的增长率分别为11%、23.4%和26.7%;马尾松分别为23.5%、6.4%和39.2%.间伐10年的杉木林和马尾松林单株材积均明显增大,增长量分别为0.009 6 m3和0.031 1 m3,两个林分总蓄积量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杉木林的蓄积量减少了0.5 m3,而马尾松林分则增加了8.3 m3.杉木和马尾松间伐样地的枯损蓄积和株数枯损率明显降低.杉木和马尾松间伐后枯损蓄积分别降低了0.331 m2和0.098 m2;株数枯损率分别降低了21.8%和4.1%. 两种林分间伐后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多样性都明显增加,杉木林下植物种类由16种增加至23种,马尾松林下植物种类由20种增加至23种.  相似文献   

17.
黑光灯能大量诱杀林、茶、果害虫。为探求黑光灯的最佳诱杀效果,我们自1988年第2代至1989年第1代松毛虫成虫活动期间,在松林、茶园和苗圃地,连续进行了3代黑光灯不同架设方式诱虫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试验概况 试验地设在溧水县林场平山分场平山头松林,茶园和科研组苗圃地。试验分3种方式进行: 1.1 用3盏灯按照2米、4米、6米3种不同高度  相似文献   

18.
根据《福建省松林改造提升行动方案》要求,采用静态模拟法推演松林改造提升行动对福建省森林资源的影响。拟实施的松林改造提升行动将采伐森林面积16.00万hm2,森林蓄积量4621.94万m3,分别占全省马尾松面积和蓄积的6.75%和18.51%;占人工商品林面积和蓄积的5.81%和17.75%;占人工马尾松林面积和蓄积的13.51%和48.75%。实施改造提升后的第3~5年,对全省森林覆盖率的影响最大,均为-0.78%。预计采伐的森林蓄积量分别占全省活立木蓄积和森林蓄积的5.80%和6.34%,占改造区域松林蓄积的55.28%。改造后全省马尾松林占乔木林面积比例由35.50%下降至33.11%,净减2.39%。研究区域内松类树种蓄积量占比将由88.61%下降到78.55%,降幅达10.06%。  相似文献   

19.
<正> 松毛虫是青龙县松林的第一大害虫。多年来国家和集体虽然在防止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但仍未能控制其大量发生,且为害面积逐年扩大、为害程度有逐年加重之势。在50年代全县仅零星发生,很少成灾;在60年代个别社队松林造成严重为害;到70年代全县大部发生。在隔河头、官场、草碾、牛心坨等公社都曾使万亩以上松林遭到毁灭。以后全县每年发生面积都在40万亩以上,成灾面积达20余万亩。从1971年至1980年全县防治松毛虫投资达二百多万元,因此防治松毛虫成了全县人民的一项严重负担。  相似文献   

20.
广西细叶云南松森林资源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56年至2013年近60年间广西森林资源连续调查监测数据,对细叶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var.tenuifolia)资源的数量、质量变化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在1956~2013年近60年间,细叶云南松林资源总体呈下降趋势,且减少趋势随时间推移愈发明显,面积从1.48万hm~2下降到不足0.3万hm~2,年均递减0.046万hm~2,蓄积量从227.64万m~3下降到28.75万m~3,年均递减3.55万m~3。大径组和特大径组林木蓄积所占比例急剧减少。受连年持续干旱及松小蠹虫危害,损失面积由占总面积的8.55%升高到77.89%。次生幼林是现阶段细叶云南松林分的主要组成形式,表明细叶云南松林的数量和质量在总体上结构低质化倾向愈加显著。人为过度干预、森林火灾、虫害及连年干旱是细叶云南松林资源的数量持续减少、林分质量下降、资源濒临枯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