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防风别名旁风、东防风、关防风、青防风、山防风、屏风。正品防风为伞形科防风属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cz.)Schischk.]的根作为防风。防风为常用中药,以根人药。防风以黑龙江产者为最佳,市场需求量较大,栽培防风已成为供应市场需求的主体,而且经济效益可观,因此,栽培防风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防风又名关防风、东防风、小防风、口防风等,是东北常用的道地中草药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中草药行业的发展,防风已受到越来越多的认知和认可,求购量越来越大。野生防风和种植的商品防风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区。但野生防风资源逐年匮乏,  相似文献   

3.
防风为我国大宗药材,不同商品防风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及质量差异巨大,明确防风质量形成本质,对优质药材生产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从影响防风质量的药效物质基础、种质、环境、加工因素综合分析,指出种质是提高防风药材质量的基础,干旱、高温等环境条件是优质防风生产主要条件,适宜的采收加工方法可强化质量。优选种质在我国北方干旱沙质土壤区域进行规模化种植,可有效保证防风质量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4.
云防风属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亦称竹叶防风、鸡足防风、黄风、西防风。以根入药, 具有解表、祛风除湿等功效,用来治外感风寒、痈肿、疮疡、破伤风等。近年来,云防风医用量倍增,年需求几十万公斤。主产地云、贵、川三省只有零星分布,年上市总量不足5万公斤, 且逐年减少,野生资源濒临枯竭,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专家呼吁发展野生云防风人工种  相似文献   

5.
通过查阅本草古籍和现代研究文献,以今看古,在守本的基础上创新、系统地分析防风。经过考证,防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除《中国药典》所记载的正品防风,历代本草记载的防风还存在一些其他伞形科植物。古代以野生防风为主,主产陕西、山东、河南,现以栽培为主,主产东北及内蒙古东部,从古至今向北移动。除防风的根外,其叶、花、果实均有药用价值。防风药性平和,配伍广泛而灵活,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对224团几种典型结构和配置的防护林带进行林业调查,结合林带疏透度和防风效能,分析了各林带的防风效能。结果表明:其防风效益与树种配置、疏透度有密切的关系,乔灌混交林的防风效果优于乔乔混交林,并且乔乔混交林的防风效果优于纯林,防风效益最差的是灌木林。稀疏型林带防风效果最佳,平均防风效能为33. 69%,疏透型次之,平均为24. 29%,通风型和紧密型防风效果最差,防风效能分别为20. 05%、17. 91%。林带防护效能较好的疏透度为32%~47%。因此,林带结构应以稀疏型为主,以乔灌混搭(新疆杨×胡杨×柽柳)的配置模式进行防护林的营造。  相似文献   

7.
防风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求防风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研究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防风的挥发油,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实验,研究浸泡时间、加水量、提取时间对防风挥发油提取得率的影响以及提取防风挥发油的最佳工艺。[结果]在防风挥发油的提取过程中,浸泡时间是影响防风挥发油提取率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提取时间,最后是加水量。正交实验表明,防风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8 h、浸泡时间2 h、加水量700 ml,在此工艺条件下,防风挥发油的平均提取率为0.25%。用DPPH法对挥发油自由基进行清除率测定,获得清除率为45%。[结论]防风挥发油具有一定的自由基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防风亦称云防风、东防风、川防风,属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解热、镇痛、镇静、抗炎、抗菌、抗癫痫作用,主治风寒感冒、头痛目眩、发热、关节酸痛、四肢挛急、皮肤瘙痒、荨麻疹等疾病。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防风野生资源过度采挖,日趋短缺,人工栽培面积快速增加。但由于防风标准化、规范化种植技术尚不成熟,导致防风药材质量参差不齐,加之病虫草害发生严重,存在农药残留等安全风险。现将防风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整理如下,希望为防风的规范化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防风别名关防风、东防风,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防风为地道的北方药材,一般两年生防风可收获干燥根200~250千克,是具有较高种植效益的地道药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