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2005年以来,贺州市八步区早稻第三代稻纵卷叶螟均达到大发生程度,其原因主要与暴雨频繁、成虫迁入量大、生境适宜、上代残留基数高、田间天敌控害能力下降有关;生产上主要采取加强虫情监测,掌握治前控后策略,减轻防治压力,推行科学用药,选用高效低毒对口农药,提高施药防治效果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第三代稻纵卷叶螟是昭平县早稻主要害虫,2005~2006年均达到大发生程度,其原因主要与暴雨频繁、气候条件适宜稻纵卷叶螟迁入和虫卵孵化及幼虫存活、成虫迁入量大、第二代残留基数高、寄主品种丰富、天敌控害能力下降有关。生产上主要制定了准确测报,掌握防治适期;及时做好第二代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工作,减少第二代残虫基数;科学用药,采用防治效果好、对天敌相对安全的化学农药适时适量施用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贵池区1年通常发生4代稻纵卷叶螟,常以2、3代最为严重,个别年份4代在双晚上发生情况也较重。现主要阐述稻纵卷叶螟2015年在贵池区发生情况,根据贵池区2012—2015年稻纵卷叶螟的调查资料,分析2015年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的原因是大量迁入的虫源、优质而丰富的食料、化学农药施用不当、气候条件、耕作制度及农田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等方面,且提出了稻纵卷叶螟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2007年宣州区五(3)代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五(3)代稻纵卷叶螟在宣州区大发生,成虫迁入早、迁入量大、气候及苗情适宜、残虫量基数高、食料好、防治不到位、自然控制因素弱等是构成大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稻纵卷叶螟在当地单季稻可发生4代,2013年分蘖期发生偏轻,中期持续偏重,穗期危害较轻。主要原因是:迁入代迁入早、蛾期长、高峰蛾量少为偏重发生奠定基础,气候条件是形成偏重且未大发生的主因,生育期提早减轻了单季稻后期受害,但危害轻重的主要因素与单季稻剑叶抽生迟早及功能叶老健度直接相关。从时间上看,第五(3)代稻纵卷叶螟是当地单季稻的关键防治世代。  相似文献   

6.
2008年宣州区五(3)代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项飞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7):188-190
2008年五(3)代稻纵卷叶螟在宣州区大发生的主要原因:成虫迁入早、迁入量大、气候及苗情适宜、残虫量基数高、食料好、防治不到位、自然控制因素弱等。总结经验、分析其原因、提出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7.
稻纵卷叶螟发生量与气象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稻纵卷叶螟发生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建立预报模式,为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江苏泰州地区1987~2006年气象资料和稻纵卷叶螟发生资料,选取气象因子,利用SPSS软件,分析影响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的主要气象因子,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的气象预报方程。[结果]1月中旬~2月上旬的日照时数与第四(2)代稻纵卷叶螟的大发生有较明显的相关,而2、3月的平均气温与第五(3)代稻纵卷叶螟的大发生有较好的相关。[结论]预报显示,对第四(2)代和第五(3)代稻纵卷叶螟发生量的预报准确率较高,分别达95%和75%;如果将数据做四舍五入处理,准确率分别为100%和95%。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化州市稻纵卷叶螟发生量动态预测模型,为稻纵卷叶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Fuzzy贴近度原理,挑选与第3代稻纵卷叶螟发生量相关性好、超前性好的3项前期气象因子建立贴近度预测模型,并结合化州市第3代稻纵卷叶螟的实际发生情况,设定Fuzzy贴近度预测规则。【结果】建立了化州市第3代稻纵卷叶螟发生量的定量预测模型y=2.5587+44.1039R(x0,xi),并计算出预测规则,经对历史资料的回测检验,历史拟合率达92.3%,2009和2010年预测结果与实际一致。【结论】建立的稻纵卷叶螟发生量定量预测模型具有计算简单、工作量小、应用方便、预报准确率高等优点,适宜于基层测报站及生产单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受虫源、气候因子和水稻种植条件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广西第三代稻纵卷叶螟发生呈现发生范围广、面积大、成虫峰次多、峰期持续长、蛾量大、虫口密度高、为害期长、田间虫态复杂等特点,发生面积75.6万hm2,2008年为1949年以来最严重年份.分析其主要原因为:5月下旬-6月中旬第三代发生期气候适宜;第二代残留基数大,外地迁入虫源数量多,第三代成虫滞留量多;水稻生育期推后、插花田增多,稻纵卷叶螟食料充足;由于雨日多,劳动力紧张,以及应急防治农药缺乏等原因,造成应急防治实施难度大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化州市稻纵卷叶螟发生量动态预测模型,为稻纵卷叶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Fuzzy贴近度原理,挑选与第3代稻纵卷叶螟发生量相关性好、超前性好的3项前期气象因子建立贴近度预测模型,并结合化州市第3代稻纵卷叶螟的实际发生情况,设定Fuzzy贴近度预测规则。【结果】建立了化州市第3代稻纵卷叶螟发生量的定量预测模型y=2.5587+44.1039R(x0,xi),并计算出预测规则,经对历史资料的回测检验,历史拟合率达92.3%,2009和2010年预测结果与实际一致。【结论】建立的稻纵卷叶螟发生量定量预测模型具有计算简单、工作量小、应用方便、预报准确率高等优点,适宜于基层测报站及生产单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邰祥友 《安徽农业科学》1998,26(3):254-255,258
总结了白湖圩区80年代以来水稻螟虫为害波动情况:为害主次变化,不同世代特点,世代重叠,为害代数增加,侵入部位上移,转株率增大,抗药性提高,以及种植方式的改变对为害波动起了一定作用等。通过试验提出,利用全代化蛹率预测螟虫的发生情况及“狠治1代,重治2代,注意3、4代发生动态”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2.
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贵州省余庆县1985~2005年稻纵卷叶螟发生规律观察结果的整理分析,基本摸清稻纵卷叶螟在余庆的发生规律。提出了以预测预报为基础,狠治第三代、挑治第四代的防治策略,防治适期在三龄幼虫前最好。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防治稻纵卷叶螟的高效低毒农药,对2%齐墩螨素等4种农药进行田间对比试验,试验表明:在第三代稻纵卷叶螟低龄幼虫孵化盛期,喷施2%齐墩螨素50ml/667m^2,防治效果最高,达98.53%;其次为15%安打悬浮剂,15ml/667m^2防效为95.36%;毒死碑80ml/667m。的防效为92.94%;18%杀虫双(250ml/667m^2)+大功臣(20g/667m^2)+敌杀死(16ml/667m^2)的防效最低,为91.55%。2%齐墩螨素防治稻纵卷叶螟低龄幼虫效果较好,且对稻田养鱼影响小,在有稻田养鱼习惯的地区很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钻卷扫微乳剂防治稻纵卷叶螟和三化螟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钻卷扫微乳剂1350ml/hm^2-1650ml/hm^2对稻纵卷叶螟和三化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药后7d防效分别达95.0%以上和93.7%以上,药后20d的保叶效果及保穗率分别达84.7%以上和89.0%以上,水稻增产20.0%-21.8%。  相似文献   

15.
6种农药7个处理防治稻纵卷叶螟对比试验表明:667m^2用锐劲特20ml与敌百虫l00ml混配、三拂50ml在卵孵化高峰期和三龄高峰期施用,药后8天防治效果达92.6~98.1%,乐斯本在低龄期施药药后3天的防效可达96.4%,速效性好,但持效短;当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发生盛期超过7天的,建议防治二次,应在孵化始盛期和l~2龄幼螟高峰期各施药一次。  相似文献   

16.
贺州市近年稻飞虱持续治理工作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稻飞虱是贺州市水稻重要害虫之一,近十年来主害代大发生频率及次害代发生频率均有加重的趋势。文章分析近10年来贺州市稻飞虱发生情况及特点,介绍贺州市在稻飞虱的持续治理工作中摸索出来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并对今后如何进一步做好稻飞虱持续治理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02—2008年,对灰飞虱发生危害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发现灰飞虱在金坛地区1年发生6代;2004—2007年发生量逐年增加,带毒率逐年升高;由于气候条件适宜,食源丰富,1、2、5、6代繁殖量极大。试验研究了灰飞虱发生危害与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的相关性。在探明灰飞虱发生动态和引起水稻条纹叶枯病暴发条件的基础上,研究了机插水稻以苗期无纺布全程覆盖、带药移栽、大田前期适时防治2、3代灰飞虱若虫为核心的关键技术措施,控制水稻分蘖期条纹叶枯病的效果达95%左右,水稻后期条纹叶枯病株发病率控制在0.7%左右。并进一步研究和实施了与稻鸭共作相配套的机插水稻条纹叶枯病无公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8.
李华清 《广西农学报》2010,25(1):36-37,35
普通矮缩病是一种由黑尾叶蝉等昆虫传播发生的水稻病毒病,2003年以来,该病在平乐县发生和为害日趋严重,2009年全县发生面积达0.38万hm2,已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笔者通过分析其发生原因,提出在防治上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防治叶蝉为中心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浅谈防城港市农田福寿螺发生趋势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文彪  杨桂梅 《广西农学报》2006,21(5):23-25,34
阐明了防城港市农田福寿螺发生趋势,并指出福寿螺发生程度逐年加重的四大原因,提出了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生物控制、人工防除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20.
根据2011~2013年醴陵市晚稻纹枯病病株率数据田间观测资料,建立了基于气象因子的水稻纹枯病发生等级预报模型,并进行了回代预测检验。结果表明:晚稻日病株率分别与日平均气温、日降水量、日照时数、日平均相对湿度进行统计分析,晚稻纹枯病发生与日平均气温和日降水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得到了纹枯病日病株率预报方程,最终建立了晚稻纹枯病发生等级预测模型。经过回代预测检验,准确率达到95.8%,具有较好的预报效果,能反映病情的发生情况,对纹枯病的防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