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标杂 A1 是集高产、优质、抗病虫诸多性状于一体杂交棉 ,经过两年的示范种植和邻近县市的经验 ,总结出了一套和常规棉花品种套种的栽培模式 ,2 0 0 3年在全市示范种植 3.3hm2 ,平均单产1 830 kg。1种植模式。有两种种植模式 :一是采用幅宽 1 4 5cm地膜 ,中间种 1行标杂 A1 ,株距 30 cm,每公顷保苗 2 .38万株 ;两边各种当地早熟品种 1行 ,株距1 5 cm,行距 5 0 cm,膜间距 40 cm,每公顷保苗 9.5 2万株 ;二是采用幅宽 1 4 5 cm地膜 ,边行种植 1行标杂 A1 ,株距 30 cm,公顷 2 .5 1万株 ,在距标杂 A1 5 0cm处种两行当地早熟品种 ,行距 33cm,株距…  相似文献   

2.
中(山仑)茶场一亩丰产茶园种植梅占品种,1981年采制乌龙茶单产达到1212斤,收入3393.60元。这亩丰产茶园傍山近水,土地平缓,为红壤土。种植规格:单行双株,行距1.5米,株距0.5米,亩植810(木丛),树龄11年生(其中1978  相似文献   

3.
通过不同窄行密植种植方式及密度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窄行密植种植方式下密度对合农60号产量影响显著,同密度下30cm行距平播产量高于45cm小垄窄行密植,大豆合农60号窄行密植高产栽培适宜方式为30cm行距平播,密度为45万株/hm2。  相似文献   

4.
福鼎县在1976年春开始种植密植茶园,至1981年有三个茶场三块5.09亩六年生密植茶园亩产超千斤,其中以点头公社东方红茶场2.43亩密植茶园为最高。这块茶园种植行70公分,分三行种植,行距×丛距为30×25公分。每丛两株,81年调查实有茶树9142株。历年干茶亩产量:78年44.8斤,79年640斤、80年807.3斤、81年1146.2斤。目前茶树骨架明显,层次分明,小枝稠密,绿叶  相似文献   

5.
在豫东地区进行麦棉套种和麦后移栽条件下棉花统一密度、不同行距的试验,以探讨简化栽培并适用于机械收获的植棉模式.结果表明:麦套棉行距76 cm、株距19.5 cm,种植密度6.75万株·hm-2;麦后移栽棉行距76 cm、株距17.5 cm,种植密度7.50万株·hm-2;这两种种植模式下产量高,是较为理想的机采棉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6.
山东棉花瓜菜间作套种六类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定陶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年日平均气温13.9℃,年大于0℃的有效积温5050.5℃;年降水660.5mm,无霜期203天,年日照时数2448.6小时。适于种植棉花、小麦、玉米、瓜菜等作物。为增加种植效益,多年来,探索出棉花与瓜菜间作套种的成功经验。1棉花-西瓜。以2-1式、3-2式双膜覆盖模式为主。2-1式每150cm为一种植带,3月下旬按宽35cm,深15cm整好沟,按株距60cm点种西瓜。4月20日前后按小行距50cm、大行距100cm播种2行棉花,6月上旬前西瓜上市。3-2式双膜覆盖每300cm一带,3月上旬按小行距60cm、大行距240cm先整瓜畦,后按行距100cm、株距…  相似文献   

7.
棉地套种草莓,是改变棉地种植结构和综合效益低的状况,合理地利用光能和生产季节,提高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实现棉花、水果双丰收的有效途径。九江市庐山区新港乡杨家桥村于1988年秋在棉地套种草莓10亩,尽管植后秋旱严重,仍获得了较好的收成,并初步掌握了莓、棉地膜覆盖栽培技术,1988年采收鲜果5000公斤,平均单产500公斤,最高单产达900公斤。1 莓、棉套模式栽培中实行三二式,即三行草莓(行距为33—40厘米,株距14—16厘米)亩栽8000—10000株;2行棉花,亩植3500—  相似文献   

8.
一、麦套直播棉主要采用2—1式,小麦大小行种植,小行距16~20厘米,大行距40厘米,在大行中套种1行棉花。麦收后棉花成为56~60厘米的等行距。1.适时播种,合理密植。针对中棉16中后期生育较旺,结铃多,不易早衰的特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 WTO对棉纤维品质的需求 ,提高棉花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 ,增加棉田的综合效益 ,从 2 0 0 1年开始我县引进示范种植了高品质杂交抗虫棉科棉 1号 ,并探索出几种棉田高效复合种植的模式。1青蚕豆 -糯玉米 -棉花 -绿豆1 .1种植方式组合 2 m,秋播于组合两侧各播一行蚕豆 ,5月2 0日左右收获 ;3月 1 0日前于大行中间地膜直播 2行糯玉米 ,穴距 0 .2 2 m,密度每公顷 4.45 6万株 ,6月中旬收获离田。 5月中旬末 ,距玉米根 0 .7m处 ,各移栽一行棉花 ,株距 0 .32 m,每公顷密度 3.1 2万株 ,糯玉米收获后 ,距玉米根 0 .5 m种植 2行绿豆。1 .2栽…  相似文献   

10.
棉花的种植密度是生产上一个争议较大的问题。特别是当前不少人认为,现在植棉水平提高了,应把主攻高产的途径寄希于“稀植”栽培。这样往往能丰产难稳产,能增产不能增收。从我市郊区棉田种植情况可以看出,过于稀植(亩2000株左右)的棉花,不仅花工耗肥,而且品质较差;密度过大的棉花(亩株数在5000以上),要求栽培管理严格,增产较稳而不高,单铃重减轻明显。因此,壮株适宜密植乃是棉花高产、优质、节本、高效益栽培的重要途径。壮株密植是把壮株与密植相结合,即在壮株的基础上,因时、因地制宜,合理密植,使棉花的群体生产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以发挥合理密植的增产作用。在大面积生产上,依靠适当  相似文献   

11.
天水市地处甘肃东南部 ,山多川少 ,高低相差悬殊 ,气候条件差异较大 ,大部分地区一熟有余 ,两熟不足。近年来 ,应用立体种植技术 ,实现了对自然资源的高效利用 ,显著拉长了马铃薯鲜薯上市时间 ,达到了增产增收的目的 ,为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开辟了集约与高效相结合的现实途径。1 主要种植模式1 1 地膜马铃薯套玉米适于川水地区推广种植。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 ,双行垄作 ,垄距 80cm ,每垄种 2行 ,小行距30cm ,大行距 5 0cm ,株距 30cm ,错窝“品”字型于 3月上旬点播 ,密度 8 33万株 /hm2 。 4月下旬在垄沟内点播 1行玉米 ,株距 …  相似文献   

12.
合丰42号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喜平 《大豆科学》2005,24(1):48-51
利用早熟高油大豆合丰42进行三种方式栽培,结果得出:合丰42平作窄行密植,行距30cm时,最佳密度为公顷保苗50-55万株;垄三栽培最佳密度为保苗35万株/hm2;穴播栽培产量和品质含量均最低,不适宜用于高油大豆合丰42栽培.合丰42优质、高产栽培最佳技术为平作窄行密植,其次是垄三栽培.  相似文献   

13.
1982年,荣塘棉种场工人曾根元承包了1亩棉花,在县农业局技术干部的指导下,推广了“矮株密植”的栽培方法,实收亩产皮棉220.6斤,比全场平均亩产150.5斤增产46.57%,在我县丘陵红壤棉区闯出了一条密植增产的路子。“矮株密植”试验地系低坡丘陵旱地,土质属黄壤,前作油菜,肥力中等,品种选用沪棉204原种。油菜收割后,采取“二板地”拖沟点播,播种期4月25日,采用宽窄行排列,宽行2尺,窄行1.3尺,株距5~6  相似文献   

14.
各地经验证明,在同等条件下,甜菜收获密度4000~4500株能获得高产高糖。如果采取70cm大垄留单行苗,株距25cm,每亩最多只能达到3500株;如果采用窄行密植,如遇低洼易涝、不利排水的地块,容易大面积发生根腐病。为解决上述矛盾,1988年,黑龙江852农场在大豆3垄栽培启示下,改甜菜70cm垄距单条  相似文献   

15.
以山东釆种甜菜区一直釆用的甜菜制种栽培密度(行×株=60 cm×40 cm)为对照,在该区设行距均为60 cm,株距设5个处理(分别为30 cm、40 cm、50 cm、60 cm、70 cm)进行对比试验,以探寻与当地气候条件和栽培管理措施形成最优组合的最佳栽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该区一直采用行距为60 cm,株距为40 cm的栽植密度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栽培管理措施较为符合。  相似文献   

16.
不同播期、行距、株距对大豆生育性状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通过大豆品种郑7051不同播期、行距、株距种植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大豆郑7051于6月11日与6月21日播种株高相当,7月1日播种株高明显降低。播种较早时,随着行株距减少,株高增高;播种较晚时,随着行株距减少,株高有增加趋势,以株距10 cm最高。单株粒数随播期推迟而减少;百粒重受播期影响较大,受密度的影响较小。温度对大豆产量影响较大,试验于6月11日、6月21日播种,均能取得高产,以行距40 cm,株距13.3 cm时产量最高;7月1日播种的产量较低。  相似文献   

17.
一、冻害情况我场于八○年三月在场部建立一片面积为18.5亩的福云七号试验园。采用双行双株条植法,规格为大行距90厘米,小行距40厘米,丛距40厘米,每亩种植茶苗5100株。定植前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工作,茶苗定植后,固定专人精心管理,八○年秋天茶苗长势茁壮,平均植高43厘米,出现2—5条骨干枝。但是,定苗后两年来,冬季均遭受不同程度冻害。据我场与福安农校部分师生调查结果,主茎冻伤茶树占总株数的42—50%,冻害后死亡的茶苗占  相似文献   

18.
连续探索亩产500公斤籽棉的超高产攻关栽培,历经九年初获成效。由郑县科委郊县棉办、郊县农业局联合验收测定的岱山农技站l.8亩"徐抗86"超高产示范田,创亩产籽棉4F)7.4公斤新记录,初圆500公斤籽棉梦。现就其攻关示范田的基本构素及其攻关技术作如下简述:l亩产500公斤籽棉的基本挪l,l生物基础攻关示范田行距112cm,株距18.scm(实收跨距仅.OCC),大行窄把《距)比1:0.17;每亩f'生论密度3263株,实收3129。7株,缺株率《.0州;其中双株棉4:j9株/亩(双殊不计算为单株),从株率IZ(E%;每亩保留公枝数123个,人实收株数…  相似文献   

19.
豫西地区株行距配置对夏玉米产量及灌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置两个种植密度(82500、97500株/hm2)、5个行距配置(60+60、70+50、80+40、90+30、100+20 cm)和4种不同留苗的株距配置(单株、单双、双株、三株)方式,研究高密度条件下株行距配置对玉米产量及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密度条件下均以80+40行距、双株留苗处理产量最高,密度增加,增产效果更好。宽窄行配置增加了穗行数和穗粗,减小秃尖长,双株留苗增加玉米穗粒数和千粒重;80+40行距配置、双株留苗处理改变了玉米后期的灌浆特性,增加渐增期持续时间和累积子粒量,增大了平均灌浆速率。因此,在豫西地区高密度种植条件下,采用80+40的种植行距,通过双株留苗扩大株距,有利于玉米高密度群体植株的生长和最终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泡桐—茶树混交园综合效益的试验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科学合理地利用茶园内的土地、光能等自然资源,改变茶园单一种植和单一经营的旧格局,最大限度地挖掘茶园生产潜力,以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由此目的,开展了泡桐与茶树混交种植的试验探讨。 一、试验基本情况 试验地设在安徽省铜陵市国营林场,土壤为黄红壤,土壤pH4.5~6.5,土质较瘦弱,茶叶单产不高。试验设计了两种处理:A.桐—茶混交园,面积45亩,园地坡度15°,坡向西北,茶树于1973年种植,品种为祁门槠叶种,种植规格行距1.5m,丛距0.33m。1981年在此茶园内间种无性系白花泡桐,泡桐行距12m,株距6m,行向西北,B.纯茶园(对照),面积13亩,园地坡度5~15°,坡向西北,茶树于1973年种植,茶树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