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农业气候指标,分析梁山县2012—2013年度全生育期有利、不利的气象条件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2012—2013年冬小麦生育期间,总体气温、降水、日照充足,2013年梁山县冬小麦生育期间积温比常年同期偏低59.7℃,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73.3 mm,日照时数比常年同期偏少141.8 h。总体来看,2013年梁山县冬小麦全生育期气象条件对其产量的影响有限,气候年景为平偏丰年。  相似文献   

2.
王海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3,(26):10740-10740,10899
利用1980~2013年禹城市气象局提供的小麦全生育期气象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分析方法,对2012 ~2013年度禹城市小麦全生育期的气象条件进行分析,发现有利的气象因素是禹城市小麦增产的主要因素,并评价了气象因素对小麦全生育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根据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农业气候指标,分析梁山县2012-2013年度全生育期有利、不利的气象条件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2012-2013年冬小麦生育期间,总体气温、降水、日照充足,2013年梁山县冬小麦生育期间积温比常年同期偏低59.7℃,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73.3 mm,日照时数比常年同期偏少141.8 h。总体来看,2013年梁山县冬小麦全生育期气象条件对其产量的影响有限,气候年景为平偏丰年。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晚稻叶面积指数变化及其与产量的关系,对1999~2017年江西省南昌县晚稻生长发育和同期气象观测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999~2017年南昌县的年平均气温呈现上升趋势,晚稻生育期的平均气温呈现上升趋势,南昌县晚稻产量呈现上升趋势.晚稻产量和生育期平均气温呈正相关关系,随着生育期温度的升高,每增加1℃水稻产量升高424.00 kg/hm2.历年晚稻抽穗期的LAI呈现上升的趋势,其增长率为1/10 a,抽穗期的LAI呈现上升的趋势,其增长率为0.8/10 a.晚稻抽穗期叶面积指数每升高1,产量增长210.78 kg/hm2;乳熟期叶面积指数每升高1,产量增长218.17 kg/hm2.晚稻抽穗期≥20℃积温呈现上升的趋势,其增长率为21.6℃·d/a.抽穗期≥20℃积温呈现下降的趋势,递减率为3.8℃·d/a.晚稻全生育期≥20℃积温呈现上升的趋势,增长率为12.4℃·d/a.生育期≥20℃积温每升高100℃·d,秧苗期叶面积指数升高1.06,晚稻拔节期叶面积指数升高0.39,抽穗期叶面积指数升高0.38,乳熟期叶面积指数下降0.83.全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升高0.23.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晚稻叶面积指数变化及其与产量的关系,对1999~2017年江西省南昌县晚稻生长发育和同期气象观测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999~2017年南昌县的年平均气温呈现上升趋势,晚稻生育期的平均气温呈现上升趋势,南昌县晚稻产量呈现上升趋势。晚稻产量和生育期平均气温呈正相关关系,随着生育期温度的升高,每增加1℃水稻产量升高424.00 kg/hm2。历年晚稻抽穗期的LAI呈现上升的趋势,其增长率为1/10 a,抽穗期的LAI呈现上升的趋势,其增长率为0.8/10 a。晚稻抽穗期叶面积指数每升高1,产量增长210.78 kg/hm2。历年晚稻抽穗期的LAI呈现上升的趋势,其增长率为1/10 a,抽穗期的LAI呈现上升的趋势,其增长率为0.8/10 a。晚稻抽穗期叶面积指数每升高1,产量增长210.78 kg/hm2;乳熟期叶面积指数每升高1,产量增长218.17 kg/hm2;乳熟期叶面积指数每升高1,产量增长218.17 kg/hm2。晚稻抽穗期≥20℃积温呈现上升的趋势,其增长率为21.6℃·d/a。抽穗期≥20℃积温呈现下降的趋势,递减率为3.8℃·d/a。晚稻全生育期≥20℃积温呈现上升的趋势,增长率为12.4℃·d/a。生育期≥20℃积温每升高100℃·d,秧苗期叶面积指数升高1.06,晚稻拔节期叶面积指数升高0.39,抽穗期叶面积指数升高0.38,乳熟期叶面积指数下降0.83。全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升高0.23。  相似文献   

6.
<正>在小麦全生育期期间,项城市的气候特征为:积温偏多,降水分布不均匀,日照正常。气象因素利大于弊。经农业局组织技术人员对全市20个镇办事处进行1 200点次抽样和测产调查,全市麦播面积7.07万hm2,较2013年增加0.02万hm2,平均单产532.7kg,与2013年的单产517.5kg相比增产15.2kg;总产为56 519.5万kg,较2013年提高1 768万kg,单、总产均较2013年增加,实现了单、总产创历史新高。成产三因素分析,成产三要素均较2013年增加,每667m2成穗43万穗,较2013年的  相似文献   

7.
晋麦92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以临优6148为母本、晋麦33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的小麦品种。201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9—2010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旱薄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3 507 kg/hm~2,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0.2%。2011—2012年度参加国家黄淮冬麦区旱薄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5 275.5 kg/hm~2,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4.2%。晋麦92号高产稳产,优质强筋,适宜在黄淮冬麦区的山西南部、陕西宝鸡旱地和河南旱薄地种植。  相似文献   

8.
景金凤 《河南农业》2014,(13):61-61
<正>鲁山县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8.28万hm2,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98万hm2,粮食产量常年稳定在2亿kg以上。其中,小麦种植面积3.11万hm2,为鲁山县主要粮食作物。2013年,全县小麦平均单产287kg,总产13.4万t,实现了连续8年增长。一、小麦生产情况(一)播种至越冬阶段(2012年10月10日—2013年2月10日)。由于秋作物后期和收获期间雨水较  相似文献   

9.
在MODIS数据产品MOD13的支持下,采用决策树分类法提取了山东省小麦种植面积,划定研究区的小麦种植区,将非种植区的气象站点数据剔除,着重分析麦区范围内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了19802010年山东省冬小麦产量受麦区气候影响的规律,结果表明:(1)19802010年山东省冬小麦产量受麦区气候影响的规律,结果表明:(1)19802010年山东省麦区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全生育期内平均气温的升高和总日照时数的减少,变化率分别为0.6℃/10 a和-60 h/10 a;生育期内总降水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2)19802010年山东省麦区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全生育期内平均气温的升高和总日照时数的减少,变化率分别为0.6℃/10 a和-60 h/10 a;生育期内总降水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2)19802010年山东省冬小麦单产与全生育期内平均日最低气温、平均气温、≥0℃积温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越冬期平均日最低气温和返青期平均日最低气温与单产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宁麦22在国家长江中下游组2008—2009年度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6 354.00 kg/hm2,比对照品种扬麦158增产4.20%,居13个参试品种的第3位,增产点次率达73.3%;2011—2012年度,平均产量6 229.50 kg/hm2,比扬麦158增产8.80%,居13个参试品种的第2位,增产点次率达82.4%;2012—2013年度,国家长江中下游组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各试点全部增产,平均产量4 940.00 kg/hm2,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7.60%。宁麦22全生育期203~205 d,穗大粒多,籽粒商品性较好,中抗赤霉病,2013年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并定名为宁麦22(国审麦200303)。该品种适合在长江中下游麦区的苏皖淮南地区,湖北中北部及河南信阳、浙江中北部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水地小麦产量品质同步提高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8,他引:3  
针对全球气候变暖、降雨量减少、水资源短缺以及当前黄淮麦区玉米秸秆还田后小麦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多年多点田间试验,结合生产调查,研究分析小麦产量提高和品质同步改善的栽培技术措施。结果表明,在小麦生产中,宜选用氮-高效型高产优质小麦品种;适宜播期应由9月25日左右推迟到10月2—9日,半冬性品种适当晚播,种植密度300万株/hm2,冬性品种适当早播,种植密度375万株/hm2;化肥施用量为氮225.0kg/hm2、磷(P2O5)135.0kg/hm2、钾(K2O)103.59~130.20kg/hm2、硫酸锌20.39~25.04kg/hm2和硫酸锰19.26~24.34kg/hm2,氮肥70%基施+30%拔节期追施;确保底墒充足,冬前限量灌水(450m3/hm2),拔节期增量灌水(900m3/hm2);使用高效安全的防治药剂,保障小麦产量不下降、品质不降低。建立了以选用品种,调整播期、播量,重施底氮、平衡施肥,确保底墒充足、冬前限量灌水、拔节期增量灌水和全生育期病虫草害综合防治为核心内容的水地小麦产量品质同步提高抗逆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气候变化对河南省优质小麦种植区域的影响,基于河南省113个气象观测站1971—2000年的历史气象数据、RCP情景模式输出的同时段模拟数据以及2001—2050年RCP4.5和RCP8.5气候情景数据,选取冬小麦全生育期降水量、全生育期≥0℃积温、3—4月辐射总量、3—4月雨日、5月降水量、5月平均气温日较差、5月日最高气温≥32℃天数和5月辐射总量等8个气候指标来确定河南省优质小麦区划指标,结合台站经纬度和DEM信息,利用梯度距离反比法对各区划指标进行1km网格推算,采用打分法分别确定RCP4.5和RCP8.5情景下2030年、2040年和2050年河南省强筋、中筋和弱筋优质小麦种植区域及面积比例。结果表明:1)在现有种植制度和品种属性不变的情况下,RCP4.5和RCP8.5情景下,河南省2001—2050年优质强筋小麦适宜区面积比例将从基准时段(1971—2000年)的37.2%逐渐下降到13.0%以下;2)中筋适宜区面积比例变化不大,一直维持在16.8%~22.9%;3)弱筋适宜种植区面积比例从6.1%,增加到11.6%~12.4%。综上,可通过调整播期和增强品种耐高温能力来应对未来气候变化对河南省优质小麦种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偃师市位于河南省西部,属大陆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以2010-2011年为例,偃师市小麦生产经历了秋冬春持续干旱、冬季寒冷、早春升温慢、后期高温、气候变化无常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全市2.33万hm2小麦(灌区1.8万hm2,旱地0.53万hm2)取得了平均每667m2产量359.7kg的好  相似文献   

14.
韩宝山  韩寒 《农民致富之友》2013,(24):233-233,200
小麦品质的优良与否,通常以其生育期间的光照、水分和温度为主要参照系数,同时小麦品质的优良与否与其生长地的气候条件,土壤基础、耕种和栽培方法等都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在考察淇县小麦优质与否时,会以种植指标,强筋、中筋和弱筋的区分标准来进行分类,同时参照全生育期降水量(mm)、全生育期≥O℃积温(℃)、3—4月日照时数(h)、3—4月雨日(d)、5月日照时数(h)、5月降水量(mm)和5月平均气温日较差(℃)等指标来进行详细区分。  相似文献   

15.
使用新疆农八师垦区棉花产量资料、棉花物候观测资料和气象资料,运用多项式方法分离出气候产量,并采用线性回归及线性相关方法,探讨了棉花不同发育期热量资源变化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疆农八师垦区在棉花各个生长期热量资源变化对气候产量均显著相关。当≥0℃积温每变化100℃·d,播种—出苗期、出苗—开花期、开花—吐絮期及吐絮期分别影响棉花产量6.6、3.5、3.9、6.2个百分点。各个发育期棉花减产的热量指标为播种—出苗期≥0℃积温≤235℃·d、出苗—开花期≤1 465℃·d、开花—吐絮期≤1 620℃·d、吐絮期≤475℃·d;当全生育期≥0℃积温≤3 630℃·d、≥10℃积温≤3 350℃·d时为棉花减产指标。该结果可为新疆农八师垦区棉花栽培生产提高技术管理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利用商丘市1964—2010年气象资料和1985—2010年商丘市农林科学院区试记录,确定各年型适宜播种期、气象学越冬期、生产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依据1985—2010年的小麦产量统计结果,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小麦气候产量和光、温、水与小麦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气温的升高,日照时数的减少,该区小麦播种期、越冬期、成熟期呈推迟趋势,返青期、拔节期和抽穗期呈提前趋势,致使小麦全生育期和越冬期缩短、灌浆期延长,产量受气候的影响逐渐加重。小麦实际产量与生育期活动积温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日照时数、降水量呈负相关,其中与日照时数相关性显著;高温和干旱胁迫均抑制了籽粒灌浆速率,使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提前,灌浆持续期缩短,导致籽粒干物质积累量下降,粒重降低;其中积温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石家庄市1955~2012年气象资料分析,明确了年均气温、≥OoC积温呈升高趋势,特别是近20年≥0℃积温升高明显,各季节≥0℃积温增加不均衡,以小麦季(春、秋)增加较多,比常年增加151.9℃,玉米季(夏季)增加较少为58.3℃;近20年该地区小麦冬前10~11月份≥0℃积温比常年增加44.6℃,冬前积温增加不利于其安全越冬,小麦播期应适当做出调整;根据热量资源增加情况与小麦冬前、玉米成熟积温需求,提出应通过小麦-玉米耕作制度优化,重点调整秋季小麦-玉米上下茬热量资源配置,定向减少增量积温资源在小麦上的配置,增加下茬玉米生长季积温资源,使热量资源在小麦一玉米上下茬循环高效利用,实现两季高产。  相似文献   

18.
项城市2012年小麦种植面积7.03万hm2,品种主要有:周麦22、周麦18、周麦19、丰舞981、矮抗58、众麦1号、众麦2号等.由于今年项城市小麦主栽品种对赤霉病抗性较差、田间赤霉病菌源墨大、小麦扬花灌浆期气候条件适于病害发生等多种因素,今年小麦赤霉病在项城市大面积发生.据项城市农业局调查:平均病田率91%,病穗率在5%以上的面积为1.53万hm2,平均严重度48%,平均病指5%,一般造成减产8%~15%,严重地块造成减产40%以上,防治面积1.33万hm2,占发生面积的87%,发生较重的品种主要为周麦系列、新麦系列、矮抗58等.现将今年项城市小麦赤霉病发生较重的原因及采取的主要措施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姜延浩  金岩 《农技服务》2012,29(6):669+671
小麦是龙口主要农作物之一,2011~2012年龙口市小麦单产11 096.7 kg/hm2,1997年创造的国内平原区单产的最高记录是10 975.95 kg/hm2,该年度小麦产量再次创出历史新高。经过分析,小麦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气象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辉县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太行山南麓,毗邻山西省,全市耕地面积96.46万hm2,夏粮种植面积4.95万hm2。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特征为小麦的生长发育提供了最佳的生长环境,辉县也一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粮食重要生产区。2012年,辉县市夏粮继续保持九连增,总产量达3.47亿kg,最高产量685kg/667m2,再创历史新高。根据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因素和整个生育期的气候特征,我们对辉县市夏粮生产期间的各个管理环节特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