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对栽培大豆(Glycine max)丰收3号种子发育过程中球蛋白2s、7s、11s 各组分进行了分离纯化,并进行了 SDS-PAGE 电泳(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确定了各组分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出现的时间和先后顺序,为提取大豆球蛋白 polyA~+ mRNA提供了必要信息。  相似文献   

2.
彭易柱 《饲料博览》2014,(12):17-19
大豆是一种高蛋白含量的作物,在畜禽养殖中多用作蛋白质原料。但其抗营养因子限制了大豆的使用,其中大豆球蛋白及β-伴大豆球蛋白又是主要的抗原蛋白。文章主要综述了大豆球蛋白及β-伴大豆球蛋白的结构、抗营养作用和抗原性的消除方法。  相似文献   

3.
4.
本文对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各一个品种的种子蛋白及氨基酸组分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大豆育种及其基因文库的构建提供一些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5.
不同熟期大豆品种球蛋白亚基积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早熟大豆品种晋大75和晚熟大豆品种晋大53在开花后不同时期球蛋白亚基积累的变化以及其与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亚基的积累规律不同,在合成积累的时间顺序上存在差异,早熟、晚熟品种水溶蛋白和盐溶蛋白的低分子量蛋白亚基(B、C、D区)在开花后15 d开始逐渐合成,早熟品种的高分子量球蛋白亚基(A′、A区)在开花后15 d开始合成,比晚熟品种提前20~25 d。晋大75水溶蛋白的剧增期在开花50~65 d,而盐溶蛋白的剧增期在开花后30~35 d和50~65 d;晋大53水溶蛋白的剧增期为开花后25~30 d和70~75 d,盐溶蛋白的剧增期在开花后30~35 d和50~65 d。  相似文献   

6.
利用北农103、科丰14和中黄13等3个大豆品种,对大豆籽粒发育过程中的鲜物质、干物质、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进行测定和积累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在大豆籽粒发育过程中,百粒鲜重、百荚鲜重的增长动态呈先上升后下降的抛物线式变化趋势;百粒干重、百荚干重积累呈先期快速增长,后期平衡的S曲线变化趋势;脂肪含量随着籽粒的形成呈"S"型曲线变化,籽粒发育前期积累速度比较明显,中期达到最大值,后略有降低;而蛋白质含量呈W型曲线变化。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影响大豆蛋白质质量的最主要的因素是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平衡,虽然有些人对大豆蛋白质及其组分进行过分析,但大豆蛋白质及其组分之间的关系。尚无一致结论,为进一步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对来自省内外的56个品种进行了蛋白质及氨基酸组成的测定。材料与方法供试材料为来自省内外的56份大豆材料。蛋白质测定采用微量凯氏法,氨基酸测定采用日立835—50型高速氨基酸分析仪。结果与分析一、大豆籽粒中氨基酸的种类及含量对全部56个参试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及其所含氨基酸的种类、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野生大豆种子cDNA文库构建及其球蛋白基因克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优质野生大豆(Glycine soja)的近成熟种子为材料成功构建了野生大豆cDNA文库,库容量为9.594×105克隆,文库的重组率约为93.7%。PCR检测重组克隆的插入片段平均大于1 000bp,表明构建的近成熟种子cDNA文库质量较高。从文库中随机挑选252个克隆进行3′端测序,得到217条表达序列标签(EST),测序结果表明,片断大于500bp;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Glycine max)球蛋白的cDNA序列存在99%相似性。  相似文献   

9.
用微注射法将不同浓度的赤霉素 (GA3 )引入开花后 30 d的大豆种子幼胚的 2片子叶中间的质外体空间 ,同时给叶片饲喂 14 CO2 ,以种皮和子叶中放射性强度来比较分析 GA3 对同化物卸出的影响。分析了种皮和子叶中的酸性转化酶活性 ,发现 GA3 1× 10 -5mol.L-1使种皮中酸性转化酶活性提高而子叶中酶活性降低 ,从而促进种皮同化物的卸出和向子叶的分配。实验结果还表明 ,引入 GA3 影响了种子内源脱落酸 (ABA)水平 ,而且子叶中的 ABA含量变化和同化物积累相关 ,GA3 1× 10 -5mol.L-1使子叶中 ABA水平上升 ,伴随总糖、蔗糖和蛋白质的积累增加 ,GA3 1× 10 -4 mol.L-1却使 ABA水平下降 ,而且物质积累也减少  相似文献   

10.
11.
12.
菜用大豆荚果发育过程中主要营养组分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对菜用大豆荚果发育过程中,可溶睦糖、淀粉、可溶性蛋白质(Pr)及脂肪的变化规律作了初步探究。结果表明,随着荚果的不断发育,可溶性糖、可溶性Pr、脂肪及淀粉含量逐渐增加,均在花后40d达最大值。其中,可溶性糖在花后20-30d增加缓慢,至30-40d急剧增加;可溶性Pr及脂肪花后10-20d增幅较小,20d后增幅变大;淀粉积累以30d前较快,30-40d渐缓。这充分表明,在荚果发育初期光合产物以可溶性糖和淀粉形式积累,至中后期则大多转化为可溶性Pr和脂肪。且荚果发育后期,有部分淀粉转化为可溶性糖致使淀粉积累速率变缓。  相似文献   

13.
大豆种子贮藏蛋白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大豆种子贮藏蛋白研究孟祥勋(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哈尔滨150030)STUDIESONSTORAGEPROTEININSOYBEANSEEDSMengXiangxiun(NortheastAgriculturalUniversityHarbin1500...  相似文献   

14.
《山西农业科学》2016,(4):452-455
山西省原平市境内滹沱河沿岸分布有大量野生大豆。野生大豆种子蛋白质类型丰富,是重要的蛋白质资源。大豆种子蛋白质主要包括β-伴大豆球蛋白(7S球蛋白)和11S球蛋白,其中,β-伴大豆球蛋白主要由76 k D的α′,72 k D的α和52~54 k D的β亚基组成。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筛选400份滹沱河沿岸野生大豆种质,发掘出5种关于β-伴大豆球蛋白的系列表型:对照型、α′亚基分子量偏高型、α′亚基分子量偏低型、β亚基上位缺失型、β亚基缺失型。结果表明,滹沱河沿岸野生大豆种子β-伴大豆球蛋白性状的多样性,揭示出野生大豆种子β-伴大豆球蛋白具有复杂的分子构成和遗传机制。  相似文献   

15.
16.
大豆种子发育过程中蛋白质和脂肪积累特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生育期相近、化学成分含量不同的5个品种(品系)共3个类型大豆种子形成发育过程中单粒种子的蛋白质及脂肪的毫克数,新鲜种子与干种子蛋白质及脂肪含量变化的研究发现:(1)同一品种单粒种子蛋白质和脂肪毫克数的积累形式相同,但类型间存在差异;(2)不同大豆品种新鲜种子的蛋白质及脂肪含量均随种子的发育而呈增加的趋势;(3)在种子发育过程中,烘干种子的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在高蛋白大豆中呈增加的趋势,而在高脂肪大豆中则保持相对持平趋势;烘干种子的脂肪含量,在高蛋白大豆中无明显增加,而高脂肪大豆则持续增加。兼用型大豆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变化分别与高蛋白大豆和高脂肪大豆相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水解伴大豆球蛋白效率高的蛋白酶。[方法]采用几种常用的蛋白酶水解伴大豆球蛋白,以水解度为指标,筛选最适水解伴大豆球蛋白的蛋白酶,并对水解工艺进行初步优化研究。[结果]在相同水解条件下,复合风味蛋白酶对伴大豆球蛋白的水解能力相对较强,水解率达到22%,因而选用其作为酶解伴大豆球蛋白的工具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复合风味蛋白酶水解伴大豆球蛋白的最佳条件:pH值为7,温度为50℃,底物浓度为14%,酶与底物浓度比为6%,酶解时间为8 h。[结论]该研究为伴大豆球蛋白的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大豆根内胞囊线虫发育进程及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山东大豆胞囊线虫在大豆根系内的发育进程和动态分布为该病的防治提供最佳防控区域和最佳防治时期,于2007年和2008年对大豆根内胞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进行发育进程及动态分布的监测。【方法】采用网袋法收集根系,酸性品红-次氯酸钠法对根染色,体视显微镜下统计根内各龄期线虫数量。【结果】两年大豆根内胞囊线虫密度呈相同趋势,均为“S”型变化。二龄幼虫(J2)、三龄幼虫(J3)和四龄幼虫(J4)的动态发育规律一致,出苗后4~5周出现峰值,各龄期幼虫在不同土层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5~15 cm土层根系内,均以J2为优势虫态。【结论】在山东省土壤平均温度为20~22.2℃的条件下,大豆胞囊线虫第1个世代需22~35 d的时间,完成1个生活史最短需22 d。防治该病的药效持续期为出苗后1个月左右,作用范围集中于5~15 cm土层。  相似文献   

19.
菜用大豆籽粒发育过程中蔗糖积累及相关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蔗糖含量差异显著的菜用大豆品种——‘浙农6号'(蔗糖含量高)、‘辽鲜1号’(蔗糖含量中等)和‘夏丰2008’(蔗糖含量低),对三者籽粒发育过程中蔗糖、可溶性总糖含量以及蔗糖合成酶(SS)、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等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进行了比较,并对蔗糖积累与酶活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菜用大豆籽粒干、鲜重积累均呈单“S”型曲线,三个品种的蔗糖代谢规律基本相似,整个菜用大豆籽粒发育过程中,蔗糖是可溶性总糖的主要成分,约占其总含量的70%.蔗糖代谢相关酶的净活性是影响蔗糖积累的主要因子,在籽粒发育早期,蔗糖代谢相关酶的净活性为负值,蔗糖以分解为主,此时蔗糖合成酶和酸性转化酶是催化其分解的关键酶;籽粒发育中期,蔗糖代谢相关酶的净活性转为正值,蔗糖代谢转为合成为主,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是催化其合成的关键酶;进入籽粒发育后期,蔗糖代谢相关酶的净活性仍为正值,但接近于零,表明蔗糖的合成与分解速率基本相当,此时蔗糖合成酶、酸性转化酶、中性转化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在蔗糖代谢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