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龙江  王晓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685-12687
基于2011年贵州统计年鉴,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贵州省农村的贫困问题。在阐述贵州农村贫困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贵州农村贫困的根源,提出了相应的反贫困策略:实施"教育反贫困"战略;增加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  相似文献   

2.
目前,中国发展正处于经济建设黄金期和社会发展矛盾凸显期,二元经济严重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国农民会不会越来越穷?农村是否会持续贫困?我们怎样在城市与农村之间找到平衡点,缩小差距?这就是笔者试图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时值全国上下正在构建和谐社会之际,农民贫困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要想使社会和谐发展,必须解决农民的贫困问题,使农民尽快脱贫致富。针对我国农民贫困的现状,分析农民贫困的基本原因,提出解决农民贫困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刘义甫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488-7490
在对"贫困"问题进行界说的基础上,对我国贫困人口的特殊性进行了阐述,论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高度关注,分析了我国农民贫困问题的主要原因,并论述了解决农民贫困问题是实现我国共同富裕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农民问题实质上是权利问题。本文通过揭示当前我国农民在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和社会权利所受到的限制,从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宪法和法律保护的缺位和农民自身原因三个方面探求造成当代农民权利贫困的原因,并提出四个方面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杨清恩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2158-2159
深入研究了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分析了农民摆脱贫困的重要意义,探索了预防农民贫困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7.
农村CPI与收入差距对农民生活水平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志  谢云 《湖北农业科学》2016,(12):3234-3238
农村消费者价格指数和收入差距对农民生活水平有着重要影响,为了探究二者的实际影响效果,采用自回归模型对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村CPI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农民生活水平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城乡收入差距与农民生活水平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且长期起负向作用。农村CPI与农民生活水平不存在格兰杰意义上的因果关系,但短期内起正向作用,且通过城乡收入差距对农民生活水平产生间接作用。据此,提出了建立健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长效机制、构建RCPI预警系统、推进农村供给侧改革等三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解决“三农”问题实质上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而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就是要认清贫困农村现状以及贫困产生的原因。本文在分析了我国农村贫困现状及原因之后提出了绿色扶贫、科技扶贫、人才扶贫、开发式扶贫和政策扶贫的反贫困策略。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贫困。农民贫困的原因有三:一是农民自身的因素,二是农业生产的特殊性,三是体制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中最根本的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问题.因为“三农”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人为本.是通过不断地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最终在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需要注意的是.应特别重视贫困农村农民的增收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有1.5亿~2亿剩余劳动力,并且每年以500万的速度递增,巨大的农村人口压力形成这样的论断:20世纪中国农村的最大问题是土地问题,21世纪中国农村的最大问题则是就业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城镇转移是我国农村发展最迫切的现实需要。但2003年以来,在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进程中,却出现了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民工荒”,并且愈演愈烈,这有悖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动因进行了深层次的理论探讨和剖析。  相似文献   

12.
城市与农村发展的不平衡是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中普遍关注的共同话题,城乡统筹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战略性意义。从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分析云南省城乡统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从产业发展、就业、政府扶持、制度创新等视角提出城乡统筹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路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宋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422-12423,12437
论述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战略意义: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实现国民经济增长;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我国市场竞争力。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水平不高;组织发育不健全;管理机制弱化;保障措施不完善。指出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合理路径: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动;加强组织建设,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优质的社会化服务;完善保障体系,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实现农村劳动力持续有效的转移。  相似文献   

14.
对陕西省杨凌示范区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西部地区城乡统筹发展的首要任务,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则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中之重。杨凌示范区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时,要充分开拓农村内部就业空间,让农民就近就地实现就业;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增加农民就业岗位;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实现城乡劳动力统筹;结合杨凌示范区本地实际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开拓就业新领域;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全力打造杨凌示范区的规模化效应,加大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力度,扩大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5.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彧  孔繁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7047-17048
以1999~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为依据,统筹考虑农村劳动力流动、城市化水平、人口出生率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影响,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定量测算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并针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山西贫困地区城乡发展不平衡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山西贫困地区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重点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发现除历史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等共性因素外,贫困地区自身还存在特殊原因:过度依赖煤炭资源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县域经济发展缓慢、自然地理条件恶劣。只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才能加快贫困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熊德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7094-17096
以协整理论为基本计量分析方法,以贵州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乡劳动生产率差异为研究变量,通过对1978~2006年相关数据整理分析,建立贵州省城乡收入差距与城乡劳动生产率之间的长期对数模型的协整关系。结果表明,城乡劳动生产率差距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弹性系数为1.067,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主要受农村各生产要素制约效率难以发挥造成,并提出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统筹城乡发展的三个层面和政策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空间、产业和社会进步三个方面,分析了城乡经济和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内涵,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取向,即实现城乡平等和增加农民收入、制度创新和调整分配格局,建立城乡联盟的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9.
发展乡村旅游对于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从乡村旅游的特殊性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实质以及乡村旅游与城乡统筹发展的互动关系几方面阐述了乡村旅游对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并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根据沙坪坝区的区位与交通优势、环境优势和资源优势,提出了其在城乡统筹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景点依托型和新农村建设示范型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20.
李敏  张晓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7):4272-4273,4279
首先提出通过发展服务业促进城乡协调的背景及意义,然后给出当前城乡发展中的不协调因素,最后提出服务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