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香料烟不同叶位和成熟度叶片的植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2~1993年在河南农业大学采用盆栽方法对芳香型和吃味型香料烟不同叶位和成熟度叶片的植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营养条件下,芳香型品种Basma的单株叶片数较吃味型品种Samsun的少。Basma品种叶片的腺毛密度、单位面积分泌细胞数、气孔密度和气孔宽长比均随叶位的升高而增大。Basma和Samsun品种叶片的干鲜比和单位叶面积重随叶位的升高而增大,不同成熟度则表现为适熟叶最高,其次为过熟和欠熟。Basma品种叶片的干鲜比和单位叶面积重分别较Samsun提高26.24%和30.10%,说明Basma品种叶片内含物充实,为该品种的浓郁芳香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土培条件下进行 3个水分水平和6个施氮水平处理试验,研究了水肥耦合处理对橡胶苗根系形态及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橡胶苗的根系形念及其活力均表现出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的趋势,在土壤相对含水量相同的情况下则表现出随施氮量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根系形态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呈单峰型曲线,在施氮0.25g/kg与0.75 g/kg处理之间达最高值,说明轻度降低土壤水分及增加施氮量能迅速提高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和根系活力、促进根系快速生长,但过度降低土壤水分含量对根系活力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土壤温度对陆稻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自创的“三维坐标容器法”,研究了全生育期内土壤温度对陆稻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⑴根系总体积、根系总长、根系总干重随着人土深度的增加、生育期内土温的日益升高、全生育期内土壤积温的减少而明显减少(a〉b〉c),且随土温的日普升高、全生育肭土壤积温的减少而减慢;递减速度在0~15cm范围内,随曙的日益升高、全生育期内土壤积温的减少而加快(a〈b〈c),15~60cm间递减速度较平稳;⑵根系体  相似文献   

4.
毛白杨根系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对沙地上不同年龄毛白杨人工林的根系,从形态、数量和分布密度3个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其根系为水平斜生复合根型,14a生林木根系的分布深度可达4.5m,水平根幅达8m左右。以重量划分7,9,14a生林分的根系,分别集中在0 ̄60cm、0 ̄100cm和0 ̄100cm土层内,占根系总重的86%以上,树木周围2.0m范围内根系的重量占总根量的80%以上。以根系长度衡量,整个林地内根系分布较均匀,0  相似文献   

5.
不同土壤对陆稻根系生长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自创的“三维坐标容器法”,研究了潮 砂土、红壤土,水稻土对陆稻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论何种土壤类型,根系分布一般在60cm左右,根系体积,总表面积,活跃表面积,根重,根密度均随根系入土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但根长,根重,根密度在25-30cm间略有回升;  相似文献   

6.
根系养分吸收动力学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众多的试验表明:对于给定的养分离子,吸收动力学参数Imax(最大吸收速率)、Km(I=1/2 Cmax时介质的离子浓度)、Cmin(离子吸收速率为零时介质中离子的最低浓度)和E(离子外溢速率)在不同种类,不同品种的植物间有明显的差异,且受植株的苗龄,养分供应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动力学参烽在研究根系吸收根系,根系对土壤养分的适应性,在鉴定和筛选养分吸收高效基因型及预测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等方面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7.
旱作条件下下水陆稻灌浆期根系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旱作条件下水陆稻灌浆期根系生长特性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灌浆期根系的垂分布不同水稻的根系一般分布在0-40cm土层,陆稻根系一般分布在0-60cm土层,最深可达80cm,且水稻总根系分布较浅(0-30cm间占总量的87.02-96.67%,陆稻总根系分布较深(0-30cm间只占总量的61.42%-81.70%)。因此,陆稻具有深扎根性。(2)除比根长参数外,不令是同一垂直位置,还是整个根  相似文献   

8.
为了揭示干旱胁迫下间作牧草对油橄榄根系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方法,设置4种水分条件(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8%、15%、12%、9%,以18%土壤含水量作为对照),各水分条件下以不间作为对照,油橄榄幼苗盆内分别进行3种间作牧草处理,即间作苜蓿、间作红三叶、间作苜蓿+红三叶。对油橄榄在牧草间作与干旱胁迫条件下的多个根系形态指标进行测定及相关性分析,并采用隶属函数法进行不同牧草间作处理下油橄榄的抗旱性比较。结果表明:(1)轻度水分胁迫促进油橄榄根系总长度和根系生物量的增大,干旱胁迫加剧则显著降低了根系的总根长、根平均直径、总表面积、总根体积,间作牧草后降低幅度减小。(2)间作牧草明显增加油橄榄根系生物量、比根长、比根面积,以间作红三叶处理最为显著。(3)随着土壤含水量减小,油橄榄根系组织密度增大,间作苜蓿和间作苜蓿+红三叶处理在重度干旱胁迫下高于不间作对照。(4)相关分析及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间作牧草能够增强油橄榄根系的耐旱性,间作红三叶处理的油橄榄根系抗旱性较强。  相似文献   

9.
旱作条件下水陆稻灌浆期根系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旱作条件下水陆稻灌浆期根系生长特性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灌浆期根系的垂直分布不同,水稻的根系一般分布在0~40cm土层,陆稻根系一般分布在0~60cm土层,最深可达80cm,且水稻总根系分布较浅(0~30cm间占总量的87.02%~96.67%),陆稻总根系分布较深(0~30cm间只占总量的61.42%~81.70%)。因此,陆稻具有深扎根性。(2)除比根长参数外,不论是同一垂直位置,还是整个根系,陆稻的各根参数值远远大于水稻,甚至达3.21倍。(3)旱作条件下,陆稻的比根长小于水稻,即陆稻的根直径略大于水稻,这可能是生态适应性的缘故。(4)陆稻的耐旱性强于水稻。  相似文献   

10.
小麦根系主要生态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小麦根系对土壤水分、施肥深度和气温变化等生态效应的研究表明:小麦根系生长的适宜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80%,低于60%,明显受抑制,在小麦抽穗开花期,根系生理活性对土壤水分的反应最明显;气温变化通过植株生长,会引起根系迅速地反应出来。根系对秋、冬季和春季温度变化的反应有显著区别;土层施肥可使根系早期生长健壮,利于壮苗,深层施肥可促使下层根量增多。用 ̄(32)P示踪试验证明,在一些分蘖死亡的情况下,其基部着生的根仍继续保持着生活能力,而且对整个植株同样起着根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1.
1989~1990年研究结果认为,瘠薄旱地在本试验条件下亩产值与投入资金呈极显著正相关(r=0.879(?),n=8),并依投入金额呈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 y=32.09+5.22x;亩产子粒重与植株总干物重呈极显著正相关(r=0.955(?),n=8),并依总干物重呈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 y=—144.59+0.73x。试验指出,秸秆覆盖和免耕、少耕结合有提高土壤保墒蓄水作用,播种期0~10cm 土壤含水量比对照高36.9%~63.9%,抽雄至灌浆期,0~50cm 土壤储水比对照高10.5%~13.0%。有高产培肥同步效应,两年平均亩产444.9~470.3kg,比对照增产58.2%~67.2%,亩增益85~92元,水分利用率1.127~1.232kg/mm。比对照高57.1%~71.5%;比基础土壤提高有机质3.74%、全氮4.3%、全磷10.8%、速效磷15.5%,是半干旱区改造旱地中低产田的有效生产措施。  相似文献   

12.
香料烟品种在保山的生态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香料烟品种区域性试验研究表明,在保山怒江流域的香料烟产区,BS1号和科库鲁伊兹密尔2个品种综合表现最好,适宜推广种植;柯玛蒂尼巴斯玛、克撒锡巴斯玛综合表现较好,可以继续作为主栽品种种植;沙姆逊、卡拉巴格拉和杰尼克综合表现较差,不适宜在保山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森林抚育经营活动对人工林地表层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以郑州市惠济区黄河滩区杨树人工中龄林为研究对象,森林抚育3 a后,设置了3个不同抚育强度处理水平,进行了野外取样和室内试验,研究了不同抚育强度对杨树人工林表层土壤水分及养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土层土壤饱和持水量、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土壤毛管孔隙度与土壤容重均随抚育强度的增大而增加,大小关系为:中度弱度对照,其中对照0~10 cm层土壤容重显著高于其它2个处理水平(P0.05);3个处理水平土壤0~10 cm层土壤初渗速率、土壤稳定入渗速率、前36 min入渗量和前36 min平均入渗速率均显著高于10~20 cm层(P0.05)。3个处理水平土层0~10 cm层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土壤有机碳储量均显著高于10~20 cm层(P0.05),且均随着抚育强度的增大而增加,其中中度抚育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土壤有机碳储量显著高于对照和弱度抚育(P0.05)。土壤0~10 cm层和10~20 cm层全氮质量分数随抚育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到中度抚育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998 g·kg~(-1)和0.597 g·kg~(-1)。因此,森林抚育对杨树人工林林地土壤表层的影响效果更加明显,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增加了土壤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同时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滴灌小麦根系生理特性及其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管栽滴灌根区水分控制试验,研究不同滴灌条件下,春小麦根系生理特性、垂直分布变化及其产量构成等。结果表明:①孕穗~灌浆初期是滴灌春小麦根系生长的关键时期,此期根系的总根质量和总根长、根系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和根系活力达最大值。②土壤水分过少,根系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脯氨酸含量虽有所增加,但后期下降过快,根系过早衰亡;水分过多,影响根系吸收面积增加,根系活力下降,植株贪青晚熟,经济生产效率低;适宜水分(田间饱和质量含水量的70%~75%)处理能有效促进根系生长及生理功能提高,产量最高。通过滴灌控制小麦根区水分状况,可以实现以水调根,促进小麦高产形成并获得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科尔沁沙地杨树水分利用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科尔沁沙区, 杨树人工林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 水分是本地区植物生存的主要限制因子, 本文为了探究科尔沁沙地杨树人工林的水分来源及水分利用机制, 揭示水分与杨树人工林退化的关系, 为科尔沁沙地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氧稳定同位素技术以科尔沁沙地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 采用“DELTA plus XP”稳定同位素比例质谱仪测定植物(木质部)水及各潜在水源δ18O值, 结合自动气象站(HOBO U30-NRC)连续观测降雨量等环境和气象因子, 利用同位素质量守恒多元分析方法, 分析雨季和旱季杨树人工林水分利用策略。结果(1) 雨季土壤含水量均高于旱季, 雨季在0~10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显著增加(P < 0.05), 而100~170cm土层的土壤水分含量显著下降(P < 0.05);旱季林内土壤水分含量均大于林外土壤水分含量, 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2)土壤水和植物水δ18O值都高于地下水δ18O值; 旱季土壤水δ18O值整体上比植物水δ18O值低; 雨季土壤水δ18O值反而高于植物水δ18O值。(3)杨树人工林旱季主要吸收利用130cm以下的深层土壤水, 对浅层土壤水利用较少; 雨季杨树人工林除了吸收130cm以上土壤水, 还少量的吸收深层土壤水和地下水。结论(1) 浅层土壤水氧同位素值受到太阳辐射和降水的干扰程度较大, 而深层土壤水受到的干扰程度较小。在旱季, 林内各层土壤水均大于林外各层土壤水, 尤其是80~170cm土壤层更加显著, 这从侧面解释了杨树在利用较深的土壤水及地下水时, 会将少量水分释放到土壤表层这一现象。(2)雨季沙地杨树人工林主要利用浅层土壤水, 旱季杨树人工林主要利用深层土壤水和地下水。杨树人工林根系在浅层和深层土壤中均有分布, 此种根系分布特征保证了杨树人工林在不同季节采用不同的水分利用策略, 从而确保自身水分的生理需要, 是植物应对干旱沙地环境适应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尼洋河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选取流域典型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土层土壤团聚体的分布规律及有机质含量的差异特征,对该流域土壤结构稳定性与保肥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非水稳性团聚体,粒径2mm的团聚体数量表现为0~15cm土层高于15~30cm土层,粒径2mm的为15~30cm土层高于0~15cm土层;水稳性团聚体,粒径0.25mm的团聚体数量表现为0~15cm土层高于15~30cm土层,粒径0.25mm的为15~30cm土层高于0~15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表现为0~15cm土层高于15~30cm土层。回归分析发现,不同土层土壤团聚体数量与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0~15cm=0.203x-4.877(R~2=0.458),y15~30cm=0.514x-11.133(R~2=0.434)。整体而言,尼洋河流域农田土壤结构稳定性及肥力相对较差,建议实施客土还田的同时对农业耕作结构进行适当调整,科学施肥。  相似文献   

17.
聚丙烯酰胺对砂土保水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聚丙烯酰胺可以加速土壤水分入渗,减少渗出量,抑制土壤水分蒸发,从而增强土壤的持水能力,6kg土壤施用0.2-0.5g聚丙烯酰胺,土壤水分入渗时间为对照的2.1%-6.1%,土壤水分渗出量为对照的3.2%-48.5%;土壤水分含量比对照高2%,并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形成良好的蔬松结构。  相似文献   

18.
不同鸡种肌肉常量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个鸡种不同性别及不同部位肌肉(胸肌与腿肌)的6项常量化学成分: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钙、磷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这6项常量化学成分在不同鸡种、不同性别、不同部位肌肉之间有所不同,均具有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差异。②胸肌的水分含量(73.69%~75.90%)高于腿肌(69.48%~72.96%)。南海麻黄鸡的胸肌水分含量(♂74.31%、♀75.90%)显著高于黄鸡(N系)(♂73.76%、♀73.81%)(P<0.05),而腿肌则是黄鸡(K系)显著高于黄鸡(N系)(P<0.05)。③胸肌粗蛋白质(19.77%~21.34%)高于腿肌(15.31%~17.54%)。黄鸡(N系)的胸肌粗蛋白质含量极显著高于黄鸡(K系)(P<0.01),腿肌是黄鸡(N系)显著高于黄鸡(K系)(P<0.05)。④胸肌粗脂肪含量(1.63%~2.67%)低于腿肌(7.42%~10.32%)。黄鸡(N系)的胸肌含量最高,江西鸡含量最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腿肌是黄鸡(N系)显著高于江西鸡(P<0.05)。⑤胸肌粗灰分含量(0.93%~1.31%)略高于腿肌(0.81%~1.12%)。黄鸡(N系)的胸肌含量极显著高于黄鸡(K系)(P<0.01),黄鸡(K系)腿肌含量极显著高于南海麻黄鸡(P<0.01)。⑥5个鸡种的钙、磷含量(0.02%~0.04%、0.07%~0.19%)都较低。江西鸡的胸肌、腿肌钙含量显著高于黄鸡(N系)(P<0.05),黄鸡(N系)的胸肌磷含量极显著高于黄鸡(K系)(P<0.01),而腿肌磷含量则是黄鸡(N系)极显著高于南海麻黄鸡(P<0.01)。  相似文献   

19.
采用化学反应方法合成的耐盐吸水抗旱剂,在无离子水中的吸水率为2405.9g/g,在1%NaCl溶液中的吸水率为134.8g/g。随着NaCl浓度的提高,吸水剂的吸水率急剧下降。在含水量20%的土壤中,吸水剂的吸水率比在渍水土壤中低63.84%。水温从20℃升至30℃,吸水剂的吸水率提高22.36%。每公顷施用15kg和30kg耐盐吸水抗旱剂,土壤含水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08%和2.96%,甘蔗分蘖率提高0.87%和6.06%,甘蔗茎径增加2.32%和6.07%,增加甘蔗有效茎数12.37%和6.19%,甘蔗增产14.06%和19.73%,甘蔗含糖分提高0.03%和0.36%(绝对值),增加种蔗的经济效益2778.9元/hm2和3646.5元/hm2。  相似文献   

20.
北京东南郊再生水灌区土壤PAHs污染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Eijkelkamp土壤采样器对北京东南郊再生水灌区进行了3个钻孔剖面采样,同时采集了灌溉用水及地下水样品,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16种多环芳烃(PAHs)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有14种PAHs检出,浓度在0.4~53.1μg·kg-1之间,∑PAHs平均含量为206.7μg·kg-1,达到了土壤污染临界值;表层以下PAHs的检出种类和含量显著减少,以中、低环的萘、菲、芴、荧蒽、芘为主,∑PAHs仅占表层的3.8%~12.0%,从剖面PAHs含量变化可以判断,低环PAHs较易迁移,迁移性强弱顺序为萘、芴>菲>芘、荧蒽;污灌区表土中PAHs组成与大气降尘接近,但与再生灌区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主要由于灌溉用水不同所造成;再生水灌区表土以下土壤剖面检出的PAHs与再生水中的PAHs一致,说明再生水灌溉是导致土壤剖面PAHs污染的主要原因,同时地下水中检出的PAHs种类也与土壤剖面基本一致,但含量较高,可能是早期污水灌溉所造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