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浅谈安康地区马铃薯秋播李本德,毛大健(陕西省安康地区种子管理站725000)1前言马铃薯秋播是加快良种繁殖速度、降低种薯含毒浓度、提高种性优势的有效措施,安康地区农民早在五、六十年代就有秋播留种的良好习惯,自从推广了高抗晚疫病的中晚熟品种以后,这项保...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脱毒种薯引种规律的探讨李本德,刘力(陕西省安康地区种子管理站725000)1引言马铃薯中晚熟品种,经过脱毒后,明显的表现出前期出苗迟、幼苗生长缓慢,后期营养生长旺盛、生育期相应拖长,在薯块膨大期若遇高温干旱气候,将会严重影响产量。尤其是低海拔地...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夏播掰苗留种技术杨孝楫(陕西省安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725021)杨敦沛(陕西省平利县八仙镇农技推广站725504)1前言秦巴中高山区马铃薯与玉米间套作时马铃薯单产低,主要原因是无优质种薯。采用夏播掰苗留种,解决了中高山区秋薯产量低、占用土地面...  相似文献   

4.
<正> 马铃薯安薯56号是陕西省安康地区农科所经过品种间有性杂交选育而成.1988年经安康地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1991年经陕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1991年获陕西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安薯56号(790056)产量高,抗晚疫病强,轻感环腐病、黑胫病、花叶病和卷叶病毒,淀粉含量17.66%,V_c21.36mg/100g,块茎大而整齐,商品率高,耐涝、耐旱.抗逆性强,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单株系选留种技术杨孝楫(陕西省安康地区农科所725021我们在马铃薯保种留种防退化上摸索出了一套成功的技术,即“马铃薯单株系选留种”。应用该技术好处:一是退化轻,产量高,大中薯比例高,商品价值高;二是抗病,耐病,抗腐烂,耐贮藏;三是投资小,见效...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时目前普遍推广应用的水稻旱育秧苗存在操作复杂、幼苗立枯病多等弊病,提出旱育水管的理论依据。并推出了安康地区水稻育秧旱育水管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7.
水稻旱育秧技术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旱育秧技术中的问题与对策Problemsinthetechniqueofdrylandseedlingraisingandthecountermeasuresinrice水稻旱育秧技术于1992年引进秦巴山区的安康地区。经生产实践,它比温室两段秧...  相似文献   

8.
崔鸣 《玉米科学》1994,2(2):041-044
玉米拱膜覆盖营养钵育苗移栽是安康地区针对秦巴贫困山区玉米生产上的春寒低温和阴雨秋涝等主要自然灾害,研究和摸索出的一套抗灾丰产综合配套技术,现已在秦巴山区广泛应用.仅安康地区几年来累计推广15.78万公顷,平均产量3259.5kg/ha,较对照增产1936.5kg/ha,增产幅度高达146.4%.累计增产粮食30557.9万公斤,基本解决了这一区域多年来未能解决的温饱问题,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摆脱山区粮食生产困境的路子.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目前普遍推广应用的水稻旱育秧苗存在操作复杂、幼苗立枯病多等弊病,提出旱育水管的理论 依据,并推出了安康地区水稻育秧旱育水管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0.
以陕西南部安康地区紫阳县为中心的紫阳茶区,地处秦岭南坡,大巴山北麓,具有适宜种茶的土地、气象和品种资源优势,是我国长江以北的重要产茶区之一。从地理上看,它跨越川陕两省,包括陕西安康、汉中  相似文献   

11.
地处秦岭、巴山间的陕西安康地区,自1981年推广杂交稻以来,到1991年面积达45,3万亩,占水稻面积的91.4%;稻谷总产由1981年的9572万公斤,提高到1991年的1.94亿公斤,增长1倍;单产由228.5公斤提高到408公斤,增长78.5%。比同期小麦单产增长速度高出24个百分点,比玉米高出9.8个百分点。汕优63等组合在该地种植,米质优良,受到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12.
<正> 1987年6月下旬至7月初,我们在四川省镇坪县瓦子亭乡和石岩乡,岚皋县茨竹乡和城关乡对146.4亩马铃薯病害进行调查,发病面积占平均100%,病株率95.6%,严重度2.3级,病指数43.98%。这在安康地区很少见。  相似文献   

13.
茉莉花茶是我国传统的特种茶类,它以其香气清芬鲜灵,滋味浓醇爽口的独特品质吸引不少消费者,在国内外占有一定的市场。因此,茉莉花茶的生产在制茶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茉莉花茶的客制理论和育制技术的研究得到科技领域的重视。骆少君等[(2)](1989年)报道了茶叶吸香特性的研究结果,颇受有关方面的关注。陆修闽等[(3)](1991年),陈依穗等[(4)](1992年),吉克温[(5)](1993年),黄宜豪[(6)](1994年),李艳庆等[(7)](1995年)研究分析了茉莉花茶客制新技术的特点,有关工艺指标和工艺效果。李立祥[(8)](1995年)…  相似文献   

14.
张立臣 《人参研究》2006,18(4):38-39
猴头菇学名:Hericium erinceum;别名:猴菇菌(Monkey—head Mushroom),狮鬃菇(Lion’s Mane),山伏茸(Yamabusitake),熊头菇(Bear’shead Mushroom),刺猬菌(Hedgehog Mushroom);俗名:花菜菌、对脸蘑、僧帽菇等。猴头菇是一种大型真菌,属真菌门(Eumycota),层菌纲(Hymenomycetes),多孔菌目(Aphyllophorales)、齿菌科(Hericiaceae)、猴头菌属。因其子实体形状象猴子头部而得名。  相似文献   

15.
棉田蚜虫是敦煌市棉花生产中主要的干扰因素,种类较多、为害时间长、危害重是该区蚜虫的特点。经1994~1995年研究表明,综合防治技术是控制棉田蚜虫猖獗的关键,主要措施有(1)处理越冬场所,(2)合理密植,(3)推迟灌水,(4)地膜高温烫杀,(5)涂茎,(6)根施颗粒剂,(7)高效药剂喷雾,(8)敌敌畏熏蒸。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综合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16.
小黑麦产量形成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不同小黑麦品种(组合)产量形成特性表明:(1)小黑麦穗数少于对照固安大麦,每穗粒数和粒重均高于固安大麦,产量表现有高有低。不同品种(组合)之间,冬性品种(组合)的每穗粒数高于春性品种(组合),饲草型品种(组合)高于粮饲兼用型品种(组合),但产量差异表现不明显;(2)饲草型品种(组合)鲜草重和干草重高于粮饲兼用型品种(组合)。  相似文献   

17.
花生白绢病的温室接种技术及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99-2000年,在温室内采用碎叶接种法(A),竹夹接种法(B),牙签接种法(C),菌丝块贴茎接种法(D),成熟菌核接种法(E)和萌发菌核贴茎接种法(F)等6种方法对花生进行了接种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试验,结果表明,以竹夹法(B),牙签法(C)菌丝块贴茎法(D)及萌发菌核法(F)的接种发病效果较好,可以作为花生白绢病抗性温室鉴定的接种方法;而采用碎叶法接种,病害的发展有一个停顿,成熟菌核法病情发展缓慢,均不宜作为花生抗白绢病温室鉴定的接种方法,温室内对鲁花9号等11个花生品种(系)有用菌丝块贴茎接种法进行抗病性鉴定的结果显示,参试材料中只有白沙1016对白绢表现出一定的抗性,其它品种(系)均表现中感或高感。  相似文献   

18.
小黑麦产量形成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不同小黑麦品种(组合)产量形成特性表明;(1)小黑麦穗数少于对照固定大麦,每穗粒数和粒重均高于固定大麦,产量表现有高有低。不同品种(组合)之间,冬性品种(组合)的每穗粒数高于春性品种(组合)饲草型品种(组合)高于粮饲兼用型品种(组合),但产量差异表现不明显;(2)饲草型品种(组合)鲜草重和干草重高于粮饲兼用型品种(组合)。  相似文献   

19.
6-BA对低温下水稻幼苗细胞膜系统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低温胁迫(3℃,48h)前后用6-苄基腺嘌呤(6-BA)(44μmol/L)处理水稻幼苗,可增强水稻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电解质渗漏率和丙二醛(MDA)含量,同时也提高不饱和脂肪酸指数(IUFA)和叶绿素含量,但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无明显变化。在黑暗中处理效果优于在光照条件下的处理。亚细胞组分测定表明,SOD活性对低温敏感的顺序是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溶质,6-BA对低温下叶绿体的保护作用最明显。外源抗氧化剂抗坏血酸(Vc)(1mmol/L)、苯甲酸钠(SB)(5mmol/L)和二苯胺(DPA)(5mmol/L)与6-BA配合,比单独施用对膜系统保护作用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在贯彻执行我国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标连化、规范化的过程中,本刊在编排上,正努刀问标准化、规来他靠拢。为了巨子读者阅读,出为了使作者在撰稿中按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撰写文稿,特对在表示和使用上阐题较多的计量卓值作一简要说明。1一律使用我国法定计量卓伍。2计量率仅一律用率应国际简百而不用率值中文8你表示。本刊最常见的军值仍:呵(t)、于天或公厅(kg)、壳(g)、千米都公里(km)、米(m)、厘米(cm)、毫米(mm),么项(hm=)、平方米(mz)、升(L朝!),年(a)、日四天(d)、小时(h)、分(min)、拟(s)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