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罗汉果遗传性状变异、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深入了解罗汉果种质遗传改良潜力和探讨性状遗传相关关系,该文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系统调查18个罗汉果无性系种质的26个性状,并进行方差、主成分、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种质的26个性状中,有25个性状均存在较大遗传变异,且在长势、生育期、营养品质、产量及甜苷方面变异突出,具有良好的遗传改良潜力; 单果重与果纵径呈极显著正相关;总苷含量与果形呈极显著正相关。故高产品种选育应高度关注果纵径,选择果纵径较长的株系;高总苷含量品种选育应高度关注果形指数,选择果形指数较大的株系。   相似文献   

2.
大葱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1个大葱品种为试材,对10个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通径分析与回归分析。相关分析表明:株高、葱白长、葱白直径、叶长、叶扁宽、绿叶数、叶鞘间距等性状均与单株重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葱白长、葱白直径、叶扁宽、绿叶数是影响单株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选用12个茄子品种研究了11个农艺性状的相关和产量的通径分析。相关分析表明,结果数与产量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8y=0.8027,前期产量与产量呈显著相关,r9y=0.6376;通径分析表明,结果数和单果重两个性状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早期产量通过单果重对产量的间接作用也很大,这三个性状对产量的决定系数总和达0.9981,因此可以作为茄子高产育种的主要选择性状。  相似文献   

4.
对29个头蒜品种的13个农艺性状进行评价,并对其中12个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进行相关与通径分析。相关分析表明,蒜头横径、蒜头高、叶宽、叶长、株高、外瓣数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95、0.92、0.84、0.71、0.61和0.47。通径分析表明,蒜头横径、蒜头高、叶宽与叶长4个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影响较大。结合回归方程,确定蒜头横径、蒜头高与叶宽为影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可以作为大蒜高产育种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苦瓜主要农艺性状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苦瓜10个品种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及通径分析。相关分析表明,瓜长、单瓜质量等2个性状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前期产量、瓜形指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始收期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第一坐瓜节位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结果数和单瓜质量2个性状对产量形成的直接作用最大,因此,可以作为苦瓜高产育种的主要选择性状。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影响草莓单株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之间的关系,利用178份草莓杂交后代材料,对平均单株产量和其他12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平均果数/株、平均果重/株和最大果重是增产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育种实践中必须协调好两者的关系,以增加平均果数/株对提高株产的最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丝瓜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选用普通丝瓜(Luffa cylindricaRoem.)6个纯合自交系,按双列杂交设计配制15个杂交组合,对其13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结果数、单瓜重对丝瓜产量形成的直接作用最大,直接通径系数分别达到0.946和0.754。说明在丝瓜高产育种中,结果数和单瓜重可作为主要选择性状。  相似文献   

8.
桔梗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来自中国、韩国、朝鲜以及日本的50份桔梗种质资源材料的株高等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根粗对桔梗单根重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茎粗,根粗和茎粗有极显著的相关性.桔梗是多年生植物,根部性状在早期选择中不宜作主攻方向和选择对象.应将茎粗作为主攻方向和主要选择性状,同时要考虑茎粗和株高的协调.  相似文献   

9.
利用21份薹蒜材料,通过相关与通径分析研究薹蒜播种至采薹时间与其他12个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同时对薹蒜13个农艺性状进行评价。相关分析表明,薹蒜的叶长、叶宽、假茎高、假茎粗、薹长及薹粗与播种至采薹时间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4、-0.61、-0.79、-0.67、-0.76和-0.69。通径分析表明,薹蒜叶长、假茎粗对播种至采薹时间影响较大。结合回归方程,说明薹蒜叶长、假茎粗为影响蒜薹收获时间的主要因素,以上性状可以作为选育早熟薹蒜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20份苦瓜材料的12个性状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苦瓜产量与前期果数呈显著正相关(r=0.52074),与其他性状差异均为不显著。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苦瓜产量形成所起的直接作用较大的3个性状是单瓜重、瓜形指数、瓜长,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1.46221、1.30622、-1.07396。  相似文献   

11.
生产无公害罗汉果,必须选择优质、抗病力强的品种和健康种苗,采取平衡施肥方式,增施有机肥,培养健壮树势,保护生态环境。掌握和了解病虫发生规律,以农业防治为主,综合防治,能有效地控制病虫的发生和为害。  相似文献   

12.
对罗汉果嫁接苗、组培苗、薯块苗进行栽培比较试验,以期充分了解其生长、结果特性,为罗汉果苗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嫁接苗的长势比组培苗和薯块苗要好,其真叶数和株高的净生长量最多;结果数最多的则是组培苗,其次是嫁接苗,最少的是薯块苗。  相似文献   

13.
以罗汉果带节茎段为材料,对其诱导、继代、生根和移栽等条件进行研究,为罗汉果组培苗生产体系的建立提供条件。结果表明:MS+6-BA 1.0 mg·L-1+NAA 0.10 mg·L-1+蔗糖30g·L-1+琼脂6.0g·L-1为诱导培养基,诱导率可达40.0%;继代培养采用单节茎段扦插和促进腋芽生枝方法,适合的培养基为2/3改良MS+IBA 0.5mg·L-1+GA30.3mg·L-1+蔗糖40g·L-1+琼脂6.0g·L-1,增殖系数为4.0;生根培养基为1/2改良MS+IBA 0.5mg·L-1+蔗糖2.0%+活性炭0.1%+琼脂6.0g·L-1,生根率达到94%;栽培基质以泥炭土∶珍珠岩=10∶2为宜,移植成活率可达97.8%。  相似文献   

14.
不同干燥处理的罗汉果化学成分色谱指纹图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干燥温度和时间对6个不同产地的罗汉果鲜果进行处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分析不同处理干果化学成分的差异,同时分析罗汉果果皮、果肉及种子的化学成分及其分布。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干燥的干果化学成分指纹图谱具有差异性,主要色谱峰强度以冷冻干燥样品的最强,96℃干燥的样品最弱;罗汉果苷V含量也以冷冻干燥处理的最高,96℃干燥处理的最低。此外,罗汉果果皮、果肉、种子色谱图中的主要色谱峰不一致,表明不同化学成分在果实不同部位的分布不同。因此,指纹图谱可用于检测罗汉果药材的质量,研究结果为科学炮制罗汉果药材及药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桂林市罗汉果种植农业气候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罗汉果主产地桂林市永福县龙江乡、临桂县茶洞乡农业气象条件为标准,通过分析罗汉果各个生长期的农业气候条件,利用GIS系统和已有站点的气象资料,对桂林市罗汉果种植区进行农业气候区划,为扩大罗汉果种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罗汉果适宜栽培于海拔200~600m的向阳山地,喜潮湿气候,怕渍水,在山坡地中间地带种植品质最好;利用数学统计模型,考虑地形分布情况,实现了桂林市基本气候资料细网格内插,农业气候区划精细到200m×200m;划分出桂林市最适合、适合、不适合种植罗汉果的区域,与实际种植情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16.
罗汉果鲜花粉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罗汉果鲜花粉的适宜培养条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蔗糖和硼酸复配液,在不同pH值和温度条件下,对罗汉果鲜花粉进行不同时间的组织培养,测定萌发率。【结果】罗汉果鲜花粉的适宜培养基为:蔗糖15%+硼酸200mg/L,pH6.5。该培养基培养的鲜花粉在常温27~32℃下萌发率达77.6%,适合当天授粉使用;在冰壶或冰箱5~8℃下冷藏15d,萌发率仍有52.8%,适用于应对花期不遇和异地调粉。【结论】罗汉果花粉萌发率随培养时间的增加而下降,相对低温可使萌发率的下降显著减慢;硼酸可以促进罗汉果花粉的萌发与花粉管伸长,提高花粉的萌发率;罗汉果鲜花粉不宜在碱性环境中培养。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罗汉果高频再生体系,以无菌萌发种子的子叶为外植体,对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进 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6-BA 与2,4-D 或NAA 配比均能诱导罗汉果子叶形成愈伤组织,诱导率为100%,但NAA 比 2,4-D 更有利于罗汉果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诱导子叶胚性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5 mg/L,诱导率为76%。罗汉果胚性愈伤组织为淡黄色或黄色,结构松散,呈颗粒状。2.0 mg/L TDZ 能有效促进不定芽的 分化,分化率为83.3%。组织细胞学观察发现,子叶胚性愈伤组织通过器官发生途径再生植株。随着愈伤组织表面逐 渐转绿,其内部细胞首先分化形成维管组织,然后出现瘤状结构的外表面。在瘤状结构內靠近表层的部位有多个分 生细胞中心,分生细胞中心向外分化形成不定芽。  相似文献   

18.
要:为在闽南地区合理选用罗汉果品种种植,进一步提高当地罗汉果产出大果量,确定罗汉果最佳采收时期,提升罗汉果产量和品质。本试验以罗汉果品种柏林7号(BL 7)和高甜2号(GT 2)为研究对象,采用大棚种植试验,研究了BL 7品种和GT 2品种授粉后果实大小、和形状变化,测得罗汉果不同时期果实苷V含量变化,及其单株挂果数。结果表明,自授粉7 d后,两个品种果实大小逐渐开始产生差异,BL 7品种的纵径和横径始终大于GT 2品种,最大分别显著高出23.69%和47.01%;果实成熟后,两个品种的果实伸长度无显著性差异;果实在未熟期至过熟期四个时期中,两个品种苷V含量均表现为先升后降趋势,在完熟期最大,较其他时期最大分别显著高出32.03%和28.70%;果实采收后,BL 7 品种平均苷V含量较GT 2品种显著高出36.76%;BL 7品种产量较GT 2品种显著高出108.97%。说明在福建闽南地区种植罗汉果,可选择BL 7品种,并在果实完熟期时采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罗汉果水提取物在小鼠体内的急性毒性及致畸变性效应,为罗汉果临床用药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小鼠进行罗汉果水提取物最大给药量急性毒性试验,观察小鼠给药后的体征及生理变化,进行血液检查以及剖检;采用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进行致畸变性检测。[结果]在最大给药量90 000 mg/kg剂量下,小鼠无明显中毒症状,生理指标、血液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内脏器官解剖无病理变化;微核试验结果呈阴性。[结论]罗汉果水提取物无急性毒性以及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