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接种 EIAV 阿根廷毒株的10匹马进行了病理解剖,病理组织和病毒抗原分布的观察。结果表明,接种阿根廷毒马出现黄染,出血素质、实质脏器肿大与渐进性坏死,胸腺萎缩、出血与水肿,股骨红髓区扩大与稀薄,铁逆转,淋巴样细胞反应,网内系活化与增生,免疫器官中的巨噬细胞及肝脏的库氏细胞有病毒抗原存在等 EIA 共有的证病性病理变化。同时,在接种阿根廷毒的马也观察到出血性素质变化不十分严重;脏器淋巴结肿大、出血、水肿十分明显,而体表淋巴结不明显;85%病例髋结节区出现褥疮样皮下缺损;80%病例各器官,尤其脏器淋巴结髓质区、门区小梁动脉内皮下层显著水肿,甚至闭锁管腔,动脉周围大面积结缔组织增生,水肿;在肾脏,90%病例弓状动脉周围大面积增生,水肿的结缔组织附近尚见有贫血梗死样的大灶性细尿管坏死;部分小动脉,尤其内皮下水肿不明显的小动脉内皮细胞胞浆中有病毒抗原存在。这些特殊的病理变化是辽毒,wyoming 毒或云南毒接种马未曾观察到的。本文就这些共性和特殊性病变产生的原因,引起的结果,及其与防制的关系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应用生物素-亲和素法和电镜技术对接种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毒的实验鸡作了研究。结果:接种后15d的两只发病鸡雏骨髓中含有大量病毒抗原和群特异性抗原,BA阳性细胞主要是成髓细胞。接种后1个月一只实验鸡骨髓中形成成髓细胞性肿瘤结节,结节中成髓细胞BA弱阳性。接种两个月以后骨髓结构正常,各细胞群BA弱阳性。接种后15d法氏囊中即有病毒抗原和群特异性抗原,但主要是成髓细胞阳性。接种后2-5个月,法氏囊淋巴滤泡中一直存有病毒抗原和群特异性抗原,但以接毒后3-4个月时含量最高。接毒后6个月,法氏囊萎缩,结缔组织和成淋巴细胞BA弱阳性。电镜观察,在接毒后1-4个月的实验鸡法氏囊滤泡髓质巨噬细胞胞浆内和胞膜表面、网状细胞胞浆内和淋巴细胞之间观察到大量LL病毒粒子。根据BA法染色在法氏囊检出BA阳性细胞,或电镜在法氏囊检出大量LL病毒粒子。均可与MD相区别而建立LL病理学诊断。  相似文献   

3.
将马立克氏病病毒(MDV)血清Ⅰ型Rispens株和RL株分别接种于原代鸡胚成纤维细胞,待出现80%以上细胞病变后收获,经蛋白酶K消化,酚、氯仿抽提,乙醇沉淀细胞和病毒的总DNA(totalDNA)。以此为模板,根据已发表的B抗原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1对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出1条约2.85kb的特异性条带,斑点杂交证实其为B抗原基因。双酶切消化后,克隆到质粒pUC19中。酶切分析表明,在这2株病毒的B抗原基因上,HindⅢ、EcoRV、BamHI、EcoRI的酶切位点分布与超强毒RBIB株、标准强毒GA株的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4.
通过转瓶培养IBRS2细胞,选择最佳接毒剂量、接毒时间和收毒时间生产出凝集价(HA)达212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血凝抗原。用抗TGEVS蛋白和 M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与不同稀释度的TGEV血凝抗原等量混合,在 37℃作用 30分钟后接种IBRS2细胞和做中和试验(NT)和血凝抑制(HI)试验。结果表明TGEV血凝位点与中和位点一致,血凝素位于S蛋白A位点或其附近。  相似文献   

5.
用CAEV89─GB1026培养物的澄清液及其超速离心的病毒悬液,经关节—静脉、关节、脑内和口服途径接种土种山羊19只。以琼扩检测其病毒抗体。感染羊,分别于接种后的第3、5、6和12周发生血清阳转。4只羊的抗体持续23周后宰杀,其他羊继续监测。感染羊血清与含犊牛血清的细胞培养液不发生沉淀反应,而与美国CAE、国产OPP和自制CAE琼扩抗原发生沉淀反应。部分羊于接种后5个月出现关节肿大。被宰杀感染羊的关节滑膜、肺脏、乳腹等出现CAE的特征性病理组织学变化,而对照羊则未见血清学和组织学变化。感染羊的关节滑液接种滑膜细胞单层,其培养液制成琼扩抗原,与感染羊血清又发生了特异性沉淀反应。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利用异硫氰酸荧光黄标记抗体和免疫金标记探针,对胚胎免疫攻毒试验鸡组织脏器中马立克氏病病毒(MDV)抗原进行定位及动态观察。结果发现,不同组织细胞内MDV抗原的表现形态略有不同,淋巴组织中阳性细胞内MDV抗原多呈颗粒状或斑点状定位子细胞浆、细胞核内;脏器组织中阳性着染的实质细胞内病毒抗原则主要呈均匀弥散性分布于感染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肝细胞)的胞浆中而不发生瘤变。阳性细胞动态观察的结果则显示  相似文献   

7.
用CAEV89-GB1026培养物的澄清液及其超速离心的病毒悬液,经关节-静脉、关节、脑内和口服途径接种土种山羊19只。以琼扩检测其病毒抗体。感染羊,分别于接种后的第3、5、6和12周发生血清阳转。4只羊的抗体持续23周后宰杀,其他羊继续监测。感染羊血清与含犊牛血清的细胞培养液不发生沉淀反应,而与美国CAE、国产OPP和自制CAE琼扩抗原发生沉淀反应。部分羊于接种后5个月出现关节肿大。被宰杀感染羊  相似文献   

8.
为了证明我国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驴白细胞弱毒株的长末端重复序列(LTR)是否能够启动基因的表达,我们将该LTR克隆于含CAT基因的载体中,获得重组质粒pCAT-LTR,用pCAT-LTR分别转染驴胎皮肤细胞(FDD)、胶质母细胞瘤(TJ-905)细胞、驴白细胞及接种EIAV弱毒的FDD及驴白细胞,结果以EIAV弱毒的LTR为启动子,CAT在这几种细胞中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表达,证实了我国EIAV弱毒株的LTR在FDD、TJ-905及驴白细胞中确实具有一定的启动子功能,并能被反式激活表达,为进一步研究EIAV弱毒复制及表达调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不同的毒株、不同细胞及不同抗原制备方法比较,选用国内分离的山羊关节炎-脑炎(CAE)毒株GS-35接种山羊滑膜细胞(GSM)或角膜细胞(GC)繁殖病毒,PEG100倍浓缩,乙醚处理后制备琼扩(AGID)抗原。用该抗原对已知不同种类阳性血清以及人工CAE病毒感染羊的检测,证明该抗原性能稳定、特异性好,其结果与国外引进的参考阳性抗原一致。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不同的毒株,不同细胞及不同抗原制备方法比较,选用国内分离的山羊关节炎-脑炎(CAE)毒株GS-35接种山羊滑膜细胞(GSM)或角膜细胞(GC)繁殖病毒,PEG100倍浓缩,乙醚处理后制备琼扩(AGID)抗原。用该抗原对已知不同种类阳性能稳定,特异性好,其结果与国外引进的参考阳抗原一致。  相似文献   

11.
用山羊关节炎-脑炎病毒(CAEV)接种2只绵羊,3 ̄4个月后,可观察到接毒绵羊发育迟缓和消瘦,其中1只绵羊在接毒后第8个月出现呼吸困难。未接毒对照绵羊发育正常。用CAEV琼扩抗原检测,2只接毒绵羊于接毒后第7周血清抗体阳转。病理剖检在1只接毒绵羊的多种器官中观察到比较轻微的病变,组织学检查可看到轻微的间质性肺炎、脑膜炎和滑膜炎的病变。实验结果表明,CAEV可感染绵羊,对绵羊有一定的致病性。因此用C  相似文献   

12.
运用BA免疫组化技术与HE染色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了实验性攻击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后鸡体内病毒抗原分布与病变特点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MDV能引起胸腺髓质区、脾动脉周围淋巴鞘、法氏囊生发中心淋巴细胞坏死、网状细胞增生,开逐渐在全身各部位产生多发性淋巴样细胞增生灶。病毒抗原阳性反应与网状细胞增生明显相关。MDV抗原阳性细胞主要包括网状细胞,浓缩碎裂的淋巴细胞及浸润的淋巴样细胞,这些细胞浆和胞核均哇  相似文献   

13.
用免疫荧光技术对接种马传贫弱毒的14匹马和20头驴体内病毒抗原进行了8-9个月的连续跟踪观察,结果表明,病毒抗原主要出现在肝淋、脾淋、脾淋、蛋白髓等免疫器官,其形态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存在于巨噬细胞胞浆内;第二类是以免疫复合物形式附贴在增生的嗜酸性粒细胞及其崩解的颗粒上,第三类的为泡沫样无定型荧光,主要存在于肾细胞管管腔中,本文就弱毒抗原在体内持续存在的机理,弱毒抗原与免疫形态学及机体免疫状态关系,神经内分泌调节在免疫发生中的作用以及马与驴免疫形态差异产生的原因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用制备的抗鸡IgGMcAb-HRP作为免疫试剂,以IBDV的高免阳性鸡血清作为抗体,用间接ELISA法检测经IBDV强毒攻击的各脏器含毒情况,同时与AGP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具有良好的平行关系,间接ELISA法比AGP法更为敏感;攻毒鸡的法氏囊带毒最多,而在脾、胸腺、肾中均未检出病毒抗原。  相似文献   

15.
运用BA免疫组化技术与HE染色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了实验性攻击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后鸡体内病毒抗原分布与病变特点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MDV能引起胸腺髓质区、脾动脉周围淋巴鞘、法氏囊生发中心淋巴细胞坏死、网状细胞增生,并逐渐在全身各部位产生多发性淋巴样细胞增生灶。病毒抗原阳性反应与网状细胞增生明显相关。MDV抗原阳性细胞主要包括网状细胞、浓缩碎裂的淋巴细胞及浸润的淋巴样细胞。这些细胞胞浆和胞核均呈强阳性着染。  相似文献   

16.
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获得的马传染性贫血病病毒( E I A V) 核心蛋白( Gag) 和 P26 蛋白, 作为免疫琼脂双扩散( A G I D) 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 L I S A) 抗原。对76 份已知马传贫非特异性血清进行检查, 同时与市售 A G I D 和 E L I S A 试剂盒作比较。证明, 用表达蛋白作抗原的 A G I D 和 E L I S A 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反应, 而用市售 A G I D 试剂盒检查有54 份马血清出现非特异性反应, 市售 E L I S A 试剂盒检查也出现了非特异性反应, O D 值比表达抗原 E L I S A 高35 倍。初步证明在 A G I D 和 E L I S A 法中, 表达抗原优于常规马传贫病毒抗原。  相似文献   

17.
采用PCR方法分三段扩增出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ELAV  DLA)的前病毒DNA,这三个片段覆盖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的全部基因组,PCR产物经克隆后顺次连接,获得一个含有ELAV全基因(8.0Kb)的重组质粒,将其命名为p8.0。将此8.0Kb EIAV全基因再亚克隆到含有一完整 EIAV DLA株长末端重复序列的质粒中,获得一含有 EIAV驴白细胞弱毒前病毒全基因的重组质粒,将其命名为p8.2,经核苷酸序列分析,证明p8.2含有EIAV前病毒的全基因。用p8.2转染驴白细胞,将其作为种毒进行传代,于感染该克隆毒的细胞培养上清中检测出了反转录酶,说明在驴白细胞中由p8.2衍生出了EIA病毒。驴白细胞经该克隆毒感染后,第4天出现病变,经透射电镜可观察到典型的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粒子,进一步证明p8.2具有感染性,我们获得了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的感染性分子克隆,为进一步在分子水平上阐明我国EIAV疫苗株的减毒机理和免疫保护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猪繁殖-呼吸综合征活疫苗对仔猪的安全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用猪繁殖-呼吸综合征(PRRS)活疫苗和国内分离的PRRS强毒CH—1a株接种PRRS阴性的断奶仔猪,分别在接种后的3、7、14d各剖杀1头,取各脏器分别做冰冻切片和病理切片观察。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各脏器PRRS病毒的分布。结果表明,PRRS活疫苗在免疫初期,抗原主要分布在脾脏、淋巴结,其次是肾脏和肺脏,少见于肝脏和心脏,第14d时在脾、淋巴结和肾脏有一定量的抗原,而肺脏相比则数量很少,肝脏和心脏未检到PRRS病毒抗原的存在,表明接种PRRS活疫苗随着时间的推移抗原分布呈下降趋势。而强毒抗原分布以脾脏最多,依次是肾脏、肺脏、淋巴结、肝脏、心脏,接种后第14d仍能在各脏器检到PRRS病毒抗原。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表明,活疫苗产生以下颌淋巴结、脾脏增生为特征的免疫应答,组织损伤轻微,对肺的病变较少,且仔猪生长良好。强毒则引起以大面积的肺泡隔增宽为特点的间质性肺炎和微循环障碍的病理变化,淋巴小结、脾脏滤泡发生崩解与周围界限不清,个别淋巴细胞核浓缩,组织损伤严重。本试验表明弱毒疫苗对仔猪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用能表达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糖蛋白B(gB)的重组杆状病毒感染的Sf9细胞免疫小鼠,制备针对MDVgB的单克隆抗体,以I型马立克氏病病毒GA株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作为检测抗原,同时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来筛选杂交瘤细胞,结果获得了IFA和ELISA均为阳性的1株单克隆抗体细胞株,定义名BA4和BD8。在IFA和免疫沉淀试验中,单抗BD8与I,ⅡⅢ型MDV均呈阳  相似文献   

20.
应用本瓜蛋白酶消化法,从马立克氏病病毒(MDV)人工感染鸡的淋巴细胞瘤表面提取马立克氏病相关肿瘤表面抗原(MATSA)。所获得的抗原与从肿瘤细胞表面洗脱的抗MATSA抗体在ELISA中呈阳性反应。将这种抗原与白油佐剂乳化,给20日龄鸡肌注免疫3次,应用间接ELISA对被免疫鸡的MATSA抗体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免疫前正常鸡的血清中无MATSA抗体存在,而用这种抗原免疫后10天即可形成抗体应答,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