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利用吉林省6个市(县)691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受教育程度、种植业收入比重、土地流转年限等因素是影响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主要因素,不同因素对农户转入、转出土地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3个潜在变量11个题项,构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意愿模型,以山东省6个县(市)30个自然村600户农户数据为样本,利用Logistic模型对流转意愿进行实证研究,并结合上述调查数据对农户流转行为进行分析,揭示了农户流转意愿和流转行为的差异性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农户的流转意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户的流转行为,在外在环境下,农户的流转意愿和行为会发生一定的差异;行为态度对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意愿的影响主要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花费成本及后期依赖土地的养老问题,而在实际流转行为过程中流转收益成为农户的主要关注点,以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主观规范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形成在于周围流转人对农户的影响,并在农户流转行为结果中得到了证实;感知行为控制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主要从基层政府的态度、流转信息的获取及农户自身的特征方面形成,在农户流转行为分析中发现农户家庭的资金状况也是影响流转意愿的原因,进而对感知行为控制进行了补充。  相似文献   

3.
以浙江宁波和丽水282户农户的家庭调查问卷为基础,从行为经济学视角对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进行理论分析,确定农户自身状况、土地流转环境、土地流转预期收益3个方面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并利用Logistic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的性别、年龄、就业现状、家庭年收入、土地流转的预期合理租金,及土地流转方式等因素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国内现有的影响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因素的量化实证研究结果为基础,利用元分析将农户的家庭特征、个人特征、生产特征、土地流转特征、环境特征等方面的具体因素对其流转意愿的影响情况进行汇总,解决了现有研究结论不一致、不具有普适性的问题;同时还研究了日渐完善的土地流转政策对农户流转意愿的调节效应,发现中央不断推行的土地流转政策对于文化程度低和年轻农户流转意愿的影响力较强,从而找到了通过政策提升农户流转意愿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安徽农业科学》2019,(24):250-253
[目的]以农户是否参与土地流转为研究对象,抽取新疆386份农户为样本获取调查数据,分析了影响新疆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因素。[方法]从户主基本特征、家庭基本特征、土地流转基本特征和农户自身特征4个方面选取了10个影响因素,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选取因素的显著性。[结果]影响农户土地转入的显著性因素有户主年龄、对农业风险的感知、耕地面积、年流转租金、流转年限和对土地流转政策的满意程度;影响农户土地转出的显著性影响因素有受教育程度、农业风险的感知、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年流转租金和流转年限。[结论]根据研究结果,在维护家庭经营稳定、维持农民耕种积极性的基础上,提出充分尊重农民的土地流转意愿、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以及拓宽农民非农就业渠道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等方面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山东沂南县试点地区农户为研究对象,利用logit模型对农户抵押融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土地面积、是否接受过职业农民培训、性别、对政策的认知与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外出打工经历、年龄与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行为呈负相关。最后,据此提出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支持农户土地规模经营,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农户抵押融资政策认知程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讨论当前农户兼业行为是否会阻碍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基于云南省的实地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农户兼业行为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兼业行为不是阻碍农村土地流转的因素,其中转出土地的概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非农户、Ⅱ兼农户、Ⅰ兼农户和纯农户,转入土地的概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纯农户,Ⅰ兼农户,Ⅱ兼农户和非农户。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农民年龄、教育年限、主要职业、家庭规模、对政策了解程度及交易成本等因素对土地流转意愿影响与行为选择的分析,认为:年纪较小的、文化程度较高的、以务农为主的以及家庭规模较小的农户土地流转意愿较强,同时农民对土地流转政策的了解程度、交易成本也影响土地流转效率。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新疆粮食主产区塔城市农户土地规模经营现状,探讨现阶段农户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因素,以形成科学合理的农地流转机制,从而推进新疆粮食主产区土地规模经营、保障粮食安全。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塔城市的341户农户进行调研,分析塔城市的336户种粮农户的农地经营现状。塔城市农户耕地面积不断增加,但农地细碎化问题依然存在,阻碍了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据此,提出了通过激励流转行为、规范土地流转市场、完善流转机制等政策来激励农户规模经营,促进科学合理的农地流转价格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基于江苏省仪征市刘集镇217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农户农地转出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农户转出农地的意愿总体上较强烈,影响农户转出农地意愿的显著性因素为家庭劳动力人数、家庭承包土地面积、从众心理、对租金的满意程度;其他因素对农户转出农地意愿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不显著。为了增强农户转出农地的意愿,促进农地流转的有序进行,需要增强农户的土地政策意识,建立完善的农地流转中介组织,增加农民的非农业收入,建立农地流转价格指导机制等。  相似文献   

11.
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对河南省6个县328户农村家庭的调研结果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户主是否有非农就业经历、家中以农为主劳动力人数、家中人均土地面积以及政府是否支持等因素对农户参与土地流转行为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耕地细碎化和撂荒现象是当前农村土地面临的重大难题,贫困山区农地流转不畅及撂荒现象的改善对农地的高效利用和农户生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基于山西省和顺县275 份农户问卷调查,运用二元Logit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户个体特征、土地基础条件和家庭生计禀赋对当前农地流转行为、未来流转意愿及农地撂荒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农户生计趋向非农化的现状下,参与农地流转的农户仅占18.2%,未来愿意参与流转的农户占58.5%,当前有38.9%的农户存在农地撂荒现象。(2)贫困山区农地的当前转出行为和当前转入行为分别受家庭人均年收入和固定劳动力影响;户主年龄、家庭外出务工人数、人均健康水平、家庭承包地面积、土地肥沃程度和家庭人均年收入与未来流转意愿存在显著相关性。(3)土地流转背景下,家庭外出务工人数和承包地面积的增多是造成贫困山区农地撂荒的主要原因。因此,建议完善贫困山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规范土地流转市场并加强对村集体的帮扶力度,以期改善农地细碎化及撂荒现象。  相似文献   

13.
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对云南省10个典型村525户农户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分析了农户家庭承包地的去向。结果表明:相对近郊村而言,远郊村拥有相对较大的户均和人均承包地面积,虽然拥有相对更高的转出户数比例,但其面积转出率却反而较低,而面积撂荒率和撂荒户数比例却相对较高。提出了促进耕地流转的针对性建议:一是保障耕地转出农户的合法权益,促使转向非农就业的农户自愿转出耕地;二是提高耕地收益并促进耕地转入,避免耕地撂荒。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家庭耕地经营规模的影响,将农户家庭耕地面积、流转面积和弃耕地面积放在同一分析框架内进行理论机制分析,并利用CLDS2018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第一,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家庭耕地面积和弃耕地面积均有显著负向影响,对转入地面积没有显著影响。第二,规模异质性分析表明,农机社会化服务对于规模经营农户的耕地面积和转入地面积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小农户和规模经营农户的弃耕地面积均有显著负向影响,农机社会化服务通过增加规模经营农户的转入地面积增加实际经营的耕地面积,减小了小农户的耕地面积。第三,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农机社会化服务对东、中西部地区的农户家庭耕地面积和弃耕地面积均有显著负向影响,对中西部地区农户家庭的转入地面积具有正向影响,此外,对于东、中西部地区农户家庭弃耕地面积均有显著负向影响。最后根据结论提出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供给和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5.
侯秋雯  阳利永  周容  郑州锐  胡德宝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5055-5056,5061
基于对玉溪市红塔区2个典型村252户农户的参与式调查,获取农户土地流转现状、农户对土地流转的认知及农民土地流转意愿等第一手数据,研究了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并提出促进土地流转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我国西部山区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农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以重庆市綦江县新盛镇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该区域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若干建议。研究表明,该区域农户土地流转意愿普遍较为强烈,影响山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主要因素包括农户家庭人口特征、农户家庭收入情况、农户承包土地特征等。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促进地区农地流转,发挥农业经济的规模效应,在参考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Logistic模型定量分析了农户转入农地行为的制约因素,结果显示农户转入农地意愿主要是受规模性的农业产业基地、地方政府态度、自家耕地面积、户主能动性、种植经济作物的经验、灌溉条件、农业年收入、契约规范性等因素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了各因素的作用方向及影响程度,据此提出政策建议,指出地方政府应该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引进大型农业企业,培育地方农业特色,加强流转市场建设等手段,来刺激转入农户的转入需求,已达到促进农地流转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农户家庭的内部特征中生产生活设施、家庭规模、性别构成、健康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等对自然灾害承灾力产生的影响。以四川省211户受灾农户的调查为基础,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四川省农户的自然灾害承灾力均值为0.39,标准差为0.09,体现农户自然灾害承灾力整体很弱;且三州的农户自然灾害承灾力存在明显差异,凉山州农户承灾力(0.38)低于阿坝州(0.41)和甘孜州(0.43),这与四川省灾害和贫困的分布表现出一致性,即凉山州是自然灾害和贫困最集中的地区。提出提高农户承灾力,必须提高农户家庭收入,注重教育与健康条件和住房结构的改善;农户承灾力的提高应和农户反贫困策略相结合;公共资源应对农户承灾力低的农户给予更多的关注,有针对性的投放。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规模耕地的经济效益差异及影响耕地经济效益的因素,以曲周县第四疃乡农户调查问卷为基础,利用Stata 12.0逐步回归分析方法,从农户微观视角分析不同农户耕地经济效益的差异及影响效益产生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耕地规模大的分组中农户耕地经济效益较高;耕地经济效益与耕地块均面积、机械拥有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家庭主要劳动力年龄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务农人口数没有明显相关关系;地块规则成方、加入合作社等新型组织或自成种粮大户均有利于提高耕地经济效益。据此提出解放劳动力、实施土地整治、扶持农村合作社、推动土地流转等提高耕地经济效益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Trafficking in persons,especially women and girls has been on for long and is still going on.Persons in the female group constitute the mostly trafficked humans.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human trafficking on household farm labor needs available among farming households.Arable farming households involved in human trafficking were identified and purposively selected for this study with the aid of key informants in purposively selected communities.This led to the selection of 60 arable farming household heads in Delta North Agricultural zone,65 farming household heads in Delta Central Agricultural Zone,and 36 arable farming household heads in Delta south agricultural zone to give a total of 151 respondents.Data for the study were collected with the utilization of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schedule.The collected data were subjected to statistical analysis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frequency counts,percentages and means derived from 4-point likert-type scale.The hypothesis was tested using Tobit regression analysis.Human trafficking was found to be age and sex selective and the causes of human trafficking included both push and pull factors,such as high income in destination countries poverty,low risk profit,nature of trafficking in persons,ease in control and manipulation of vulnerable women and girls,low risk involved in working in destination countries,lacking of legitimate and fulfilling employment,sex selective migration policies,less access to information and peer pressure.Shortage of household farm labor was experienced by farming households in clearing and brushing of farm land,sowing,weeding,harvesting and processing/storage.Human trafficking was found to affect household labor availability in clearing/brushing of farm land,sowing,weeding,harvesting and processing/storage of farm produce.It is recommended that poverty alleviation programs should be specially organized for poor women,government and NGOs and international agencies should develop strategies to mitigate human trafficking.The government needs to collaborate with community based organizations and law enforcement agencies to create anti-trafficking committee in farming communities.Community education should be created for the farming communities to emphasize anti-human trafficking with the use of change agents;extension agents should integrate anti-trafficking messages in their interaction with farm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